登陆注册
7438600000012

第12章 艰难的日子(2)

5月12日夜晚,嘶哑的呼喊声在王湾村山前岭后久久回荡,手电筒橘黄色的光亮在山梁上打转。在周围邻居的帮助下,他们直到深夜时才找到老人。然而,父亲却被一块震落的巨石重重地压在山沟里,早已停止了呼吸。当县乡领导、包乡干部到王湾村看望慰问他和家属时,李仁清握着大家的手,饱含热泪地说:“老人虽然去世了,我们活着的人还要更加坚强,好好地生活,要化悲痛为力量,积极地投入到抗震救灾行动中,尽最大努力减少群众的损失。”

奶奶去世的日子

5月11日,徽县嘉陵镇人武部部长田宇的奶奶不幸离世。

5月12日下午,一家人正忙着为奶奶料理丧事。突然,田宇觉得一阵头晕,脚底发颤,紧接着房子开始剧烈摇晃,房梁、瓦砾、墙土纷纷落下来。肃穆的灵堂顿时乱作一团,大家都慌张地往屋外跑。

一场灾难悄无声息地降临。

田宇拽了件迷彩服就往大门外跑。父亲一把拉住他质问:“你奶奶还没入土,你要干啥去?”

按照那里的风俗,如果不守灵三天,乡亲们就会骂你不孝。但田宇知道自己此时应该干些什么。他挣脱父亲的手,头也不回地冲了出去。

这时候,村民们惊慌失措,四处逃散。田宇对着慌乱的人群大声喊:“乡亲们,快往打麦场跑!”

惊慌中,田宇那军人特有的沉着冷静发挥了很大作用,他迅速召集民兵,和大家一同抓紧时间清点人数,却发现王惠兰大妈和铁具成大爷不在!

田宇带领民兵赶了过去。

坍塌的屋梁和瓦块将王大妈家的门堵得死死的,只有一个不到一尺的缝隙。屋内小孩的哭声和大人的呼救声直揪人心。田宇侧身从倒塌墙壁的空隙中钻进去,见王大妈半躺在地,满身是土,身子被一根横卧的木椽卡在东边的墙角里,丝毫不能动弹,年仅半岁的小孙子缩在那儿哇哇大哭。田宇小心地把孩子交给守候在外的民兵,“轰”的一声,屋子左边的墙突然倒塌,瓦片土块直往下掉,太危险了,田宇赶紧朝王大妈跑去,使出全身力气,把横卧的木椽撑开,帮着大妈从里面艰难地爬出来。刚到院子里,房子就轰然倒塌了,气浪卷着呛人的灰土扑过来。

田宇和随行的民兵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他们又一路飞奔,赶到80多岁的铁大爷家。铁大爷家的房子也塌了,大爷的下半身埋在废墟中,他痛苦地呻吟着。田宇不顾一切扒开土块瓦片,把大爷抱了出来,和民兵一块把他背到打麦场。看到全村的人都在,虽然有些人受了伤,但因为抢救及时,所幸大家都还活着。但长出了一口气的田宇的心弦又一次绷紧。有人大声惊呼:“隧道着火了!”大家不约而同回头望去,离村子不到500米的宝成铁路徽县段109隧道,滚滚浓烟冲天而起。正当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镇里的干部跑来通知,由于地震,山体塌方,隧道内一列火车起火,拖挂的油罐车随时可能发生爆炸,必须赶紧疏散附近群众。

田宇的家就在老神沟村。乡亲们需要紧急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可家里倒塌的房屋内还停放着奶奶的遗体。一边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乡亲,一边是孤零零的奶奶。是抓紧时间先撤离群众,还是先回家抬走奶奶的遗体?

田宇果断做出了选择。他立即组织民兵,抓紧时间转移村民。大多数乡亲都主动配合撤离,可有一部分人说什么也不愿离开,有的还想尽快从废墟中抢出家中的财产。田宇向乡亲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恳切地说:“乡亲们,求求你们了,赶快走吧。万一油罐车爆炸,命就没了!”

他的真诚打动了大家,乡亲们全部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一个多小时后,两个村的300多名群众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乡亲们安全了。想着奶奶一个人躺在家里,田宇感到了难过,扭头跑回家。房子全倒了,奶奶的遗体被废墟掩埋着。

当天晚上,镇上黄桥村的民兵连长跑来紧急求援:有人进入废弃的矿洞捡矿石,已经被困6个小时,生死未卜。

田宇二话没说,立即带领民兵马不停蹄赶到现场,可眼前的情景大大出乎意料:由于山体滑坡,矿洞塌陷,洞口全被堵死。漆黑的夜晚,救援工作异常困难。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他们大致找到洞口的位置。顾不得连日的疲劳,大家抓紧时间一锹一锹地挖。就在快接近洞口时,为避免对被困人员的二次伤害,他们决定放弃工具,用手搬石头、刨土块。他们的双手磨出了血泡,汗水湿透了衣背,伤口疼得直钻心,但还是继续挖,向下刨。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人救出来!

四个多小时后,终于刨开了洞口。就在这时,可怕的余震又一次袭来。

田宇对大家说:“我进去,你们在外面接应!”民兵小张喊道:“这样很危险。万一矿洞塌了呢?”

田宇顾不上那么多,就地扑倒,艰难地向洞子深处爬去。

在余震不断发生的时候钻进废弃的矿洞,也许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伴随余震产生的“嗡嗡”声,撞击着田宇的耳膜,不时掉落的灰土让他喘不过气来,地上的碎石磨破了他的胳膊肘和膝盖。淌着泥水,忍着疼痛,田宇边往里爬边四处摸索,终于摸到了被困人员。此时,被困者已经奄奄一息。

看着被困者死里逃生,田宇想着被废墟掩埋着的奶奶的遗体,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

一种力量让死神让步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陇南市文县舍书乡板石村板石社刘云辉夫妇正在地里忙农活,一阵地动山摇,巨大的石头从陡峭的山上纷纷滚落。几分钟后,惊魂未定的夫妇俩第一反应就是撇下农具往家里跑。但是,家里的两间房屋已经被震为废墟。

灾难还在继续。第二天上午,刘云辉夫妇俩正在抢修被震倒的房屋时,谁知一场更大的灾难悄悄地降临到他们的头上。10点钟,余震开始了,在一瞬间的工夫,刘云辉就被埋在废墟中。闻讯赶来的村民,急忙将他从废墟中救出,这时刘云辉已经奄奄一息。焦急的村民把他迅速抬往卫生院。但是,由于伤势严重,卫生院根本无法救治。此时,乡村道路全部被堵,通讯中断,车根本无法行驶。听到刘云辉痛苦的呻吟声,村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用木板把他抬到了212国道。乡镇镇长、计生委主任也闻讯赶来,经过努力,于14日凌晨3点钟才将伤员搬运到陇南市中医院。

参加救援的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马建勋接到伤员后,已经是17个小时之后。病人表现为失觉性休克,脾破裂,生命垂危,经腹腔穿刺与CT检查,诊断明确,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这是抗震救灾医疗队接诊的第八个病人。这支由省人民医院组织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在地震发生不久,立即启动紧急救援一级响应,在第一时间组织了由16名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携带大量药品和医疗器械,于13日下午一点到达陇南。

在到达的第一时间,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到抢救受伤灾民的工作中。刘云辉是这支医疗队接诊的第四例手术病人。已经做了三台手术的马建勋主任,认为诊断明确,立即决定实施手术,抗休克,做术前准备,进行剖腹探查及脾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先后发生三次余震。为了病人的安全,从主刀大夫到护理人员,大家强压下心头的惊惧,为伤员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发现,如果手术再推迟半个小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恢复健康的伤员刘云辉提起这些过程,满眼都是泪水,他不断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省人民医院的医生……

甘肃省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工作地点在陇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地震中受伤的伤员主要以骨科为主,但是他们却没有X光机。救灾医疗队汇报情况后,甘肃省人民医院立即组织维修人员将正在使用的X光机经过反复测试后,运往陇南灾区,并派技术维修人员随行。同时,医院派出了以骨科为主的第二批抗震救灾医疗队,由副院长蔡曦光带队,配备了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气压止血带、骨腊等骨科急需的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5月17日早6点,第二批救灾医疗队和救灾物资出发,下午全部到达陇南灾区,物资全部分送到各救灾点,X光机由随行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安装调试,马上投入使用,医疗队员已奔赴各救灾点。医疗队队长、副院长蔡曦光知道,省人民医院这支医疗队聚集了医院的精兵强将,包括富有紧急救援和临床经验的专家刘建雄、刘林、马建勋等医护人员,同时他们还向灾区人民捐赠物资约80万元。

光余震一千多次,对医疗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5月17日,按照当地赈灾指挥部的通知,医疗队搬进了宾馆,大家以为可以洗个澡,睡个踏实觉了。凌晨12点,宾馆突然接到通知,一点左右有余震,全体人员必须马上全部撤出宾馆,在帐篷内休息待命。此时,副队长刘林显得非常冷静,一面及时打电话请示指挥部,一面组织医疗队员集中,在得到撤出的指示后,全部撤到了帐篷里。震级为6级以上的余震开始了,14名队员在一起,互相安慰、鼓励,伴随着大地的颤抖,医疗队员又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神经外科博士刘健雄感觉到,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有一种力量始终感染着他和医疗队员们。5月14日,医院又接到一个新伤员,这是一个在救灾中受伤的武警战士。受伤的战士躺在病床上,却念念不忘废墟中需要救治的乡亲,在昏迷中重复的话就是要去一线救灾。看着战士年轻而坚毅的脸,刘健雄又一次被打动了,他为自己能在第一线为灾区父老乡亲、为那些勇敢无私地在灾区战斗着的人们做点事而感到自豪。

作为医疗队内唯一的神经外科专家,刘健雄要救治所有颅脑损伤的病人。他已经做了12例手术,但还是觉得力不从心,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颅脑手术,只要往手术台前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做手术的过程中,还有不断发生的余震,但他早已经顾不得自己的安危了,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快一点,再快一点!多救一个,再多救一个!有一天,刘健雄一口气为3个重度脑损伤的病人做完了手术,手术都很成功。等他歇下来喝口水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

伤员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每个医护人员都心急如焚。但他们又面临着新的考验。断水断电,他们就靠着带来的方便面和矿泉水充饥;没有地方睡觉,只能在救护车里凑合;连续几十个小时没合眼,他们拍自己的脸让自己清醒。可是即使这样,谁也没有喊一声累。大家都说让对方休息一会,可是谁都不愿意,谁也不肯浪费哪怕一丝一毫的宝贵时间。

在不断发生的余震中,抗震医疗队做了30多例手术。

等待救援的村民们

5月16日上午,《兰州晨报》首席记者齐兴福前往文县碧口采访。沿途的情景让他感到了震撼。212国道上,到处是落石和滑坡的痕迹。道旁的农舍多已倒塌,不宽的路面上,到处都是村民临时搭建的帐篷。看得出来,村民们已经在帐篷里生活了。简单的锅灶已经被烟熏成了黑色。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捧着一个和他的头一样大小的饭碗正在吃饭。小家伙吃得香甜,吃得忘情。他妈妈说:“今天是自己做的饭,不是方便面。”

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生命鲜活的明证。

上午10点多,齐兴福一行经过212国道一处山路弯道的时候,几名举着牌子的村民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他定睛一看,上面饱蘸浓墨写着“灾情严重”、“求助”等字样,大大的感叹号和浓重的墨字,和坍塌的房屋一样令人感到震撼。

停车后,几名村民走了过来。村民们指着一江之隔的一个小村子告诉齐兴福,他们来自白水江对面的坪上社。村子地处白龙江和白水江两江交汇处,三面环水,背面靠山,地震发生后,该村唯一通向外界的一条公路因山体滑坡全面瘫痪,致使村子像孤岛一样孤立无援。

由于交通、通讯中断,村民无法跟外界联系,在缺少救灾物资的情况下,他们渡过白龙江,爬上公路,举起了“求救”的纸牌。

遇到记者的喜悦,使村民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他们一致要求记者渡江实地了解情况。面对灾民殷切的目光,在村民的带领下,齐兴福等人离开公路,踏上陡峭的小路。

在公路边看着山下的白水江,似乎近在咫尺,一条如绳索一样的小路,牵引着他们艰难跋涉。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被地震震得松软的山体似乎再也经不住任何碰撞,一脚下去,就有碎石流动。山路七拐八绕,看似不长的路,走了20多分钟才到江边。

上了村民的简易渡船,记者向着村庄行进。由于下游水库移位,正在大量排水,河床内的水已经不能承载小船,更多的时候,是村民在水中推着木船前行。

“我们举牌求助也是没办法了!”村民袁碧峰一边摇着船桨,一边告诉记者,灾情发生后,他曾受村民委托,渡江到乡政府汇报灾情,但由于全乡12个行政村都受灾严重,直至他们举牌求助前一个小时,乡干部才渡江进村了解情况。之前,他们一直眼巴巴望着一江之隔的公路上疾驰过往的救灾车辆苦苦等待,但是,今天早上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们不得不渡河求救。

早上8点多,村民袁世会正在自家门前搭建的简易帐篷里收拾东西,突然,他脚下猛地一阵颤抖。“又发生余震了!”袁世会心头一紧,下意识转身寻找儿子凯凯,却什么都没有看见。袁世会赶紧大声呼救,仍然没有人应声。闻讯赶来的村民急忙四处找人,几分钟后,袁世会在自家倒塌的小卖部中找到了受伤的儿子,孩子的双手沾满泥土,已经昏厥。情急之下,袁世会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赶忙背着孩子沿着破碎的公路步行上国道求救。一个多小时后,凯凯被送上前往碧口的一辆汽车。

原来这几天很多人家都没有吃的东西了,10岁的凯凯在小卖部的废墟中刨方便面时,突然发生了余震,他转身往回跑的时候,不小心摔得昏了过去。将凯凯送上过路的一辆汽车后,他们和后面划船渡江而来的村民随之在国道上打出了“求救”的纸牌。

经过15分钟的水程,齐兴福一行抵达坪上社下方的巨石码头。顺着石缝爬上石崖,震后的坪上社呈现在记者的眼前:倒塌的墙壁,断裂的房梁。进入村庄的便道旁,到处散落着破烂的家什。废墟下方的平地上,是村民自发搭建起来的简易帐篷。透过帐篷的敞口,村民无助、期待的目光定格在记者身上。

碧口镇是文县灾区的重灾区,而脚下的坪上社距离碧口只有10余公里。地震后,坪上社62户人家的房屋全部成了废墟,一辈子的心血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村民张秀红的十多间房屋的后墙全部倒塌,屋瓦落地摔成碎片。全村没有一间房子还能住人!地震导致通讯、道路中断。灾情发生后,村民们只能通过搭建帐篷进行自救。张秀红一家四口人因没有材料搭建帐篷,挤在了袁春红家搭建的简易帐篷内,而像张秀红这样挤进袁家帐篷的还有6户村民。

同类推荐
  •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本教材分为上中下三编十三章,分别论述古代至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欧美文学的发展。本书是国内文革后第一部冲破禁锢编纂而成的高校教材,现已成书20余年,历经5次精心修订(特别是2004年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累计印数200万,是一部经受时间考验又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受到一代代师生(读者)欢迎的跨世纪精品教材,被许多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中文系和外语系长期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中一些章节设置、观点和论述已经不太符合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现安排修订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
  •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我以为,《命运》的讨论,视野略嫌狭窄,思路也显得闭塞,就事论事,加之简单的决定论的思维方法,导致简单的结论:或是悲观,或者是盲目乐观,有的则陷于清谈空论。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岁月染绿的村庄

    岁月染绿的村庄

    诗集文笔流畅,语言精美,寓哲理抒情于一体,以纯情、细微、源于生命的诗句,显现了作者质朴的本色与聪慧的才气。
  • 回想那风

    回想那风

    回想是人的反刍。咀嚼昨天。昨天总是丰厚的,我们不得不面对今天和明天的多彩而喧嚣的浅薄。回想,是一杯没有污染的情水,可以滋养疲倦的心灵和饥渴的细胞。一般来说,我回想故我在,是排除了行尸走肉的生命的象征,沉浸回想好比酿一坛酒,拾回昨天的芳香或追溯别的什么,比如,人的生命是哪一囝风卷来的完美而又脆弱的种子?如果没有回想,这个世界还会灵智闪烁吗?我们这代人不能把所有的树木都砍尽了,不能把所有的清水都污染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正源源不断地哭着、喊着生出来。真应该回想那风了,风穿过的门窗,门对着的山,窗含着的水。门关上了。窗打开……
热门推荐
  • 阴阳幻仙

    阴阳幻仙

    诡异的血戾天魔痕,命犯天煞孤星的他,一本《阴阳幻仙诀》修成女子身躯,他将如何面对失散的血亲姊妹?潜伏在体内想要取本尊而代之的心魔又将如何设局?一曲琴,涛澜动,一扣弦,满世皆惊!
  • 小小传说

    小小传说

    小小死了,以一种最让男人觉得没面子的的方式死了。然后小小就走上了轮回重生之路,遇到了女鬼苏七七,苏七七告诉他说他是她第一千个客人,所以他的轮回不能有任何的问题,否则的话,苏七七会很麻烦。结果真遇到麻烦了——小小误打误撞喝了孟婆汤的解药,脱离了轮回的桎梏。这是大事情,于是小小就只能不停的轮回,而苏七七也只能不停的跟着他轮回……
  • 我的极品美女师尊

    我的极品美女师尊

    落魄公子走投无路之下拜入仙门,师尊却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冰山美女,楚逸从此将开启一段丰富多彩的修仙旅途。师尊到底有多美?答曰:极品中的美女,美女中的极品……
  • 新编大众菜谱

    新编大众菜谱

    《美食天下(第1辑):新编大众菜谱》中还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选料广泛,老莱新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味型翻新,菜点交融,南料北烹,中西合璧。只要您掌握了基本技法,就可随意变化,其乐无穷。《美食天下(第1辑):新编大众菜谱》中内容科学实用、深入浅出、易学易懂。
  • 殇天之痕

    殇天之痕

    一个炼体的家族,一名绝代纹师将在这里起步;一个危难的国家,一个不败神话将从这里书写;一个神奇的大陆,一位被废的天才将在这个世界绽放光芒。斩仙佛,诛神鬼,时空将为我打开上六界的大门!——张瞬痕
  • 选票的背后

    选票的背后

    2004年9月18日,北京迎来一个蓝天上飘着白云的日子,上午10点,我拉着行李箱,准备打车去机场,开始我的采访美国大选之旅。去美国采访大选的旅途中,见到奥巴马是我最激动的时刻,尽管他当时连参议员都不是,但他激昂演说的场景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采访奥巴马后我写的《他可能成为第一位黑人总统》的文章,是我从业以来第一次如此详细地对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的一个“特写”。
  • 嫡妃重生之倾世祸国

    嫡妃重生之倾世祸国

    二次穿越,再遇孟婆时她苦苦哀求,再给她一次机会。当柔弱单纯的她渐渐羽翼渐丰,一双眸染尽人生百味,变得暴戾腹黑。当冰冷残酷的王爷变成深情相依的男主。当妖孽的皇子变成穷追不舍至爱不变的小三。这样支离破碎的她该如何抉择,孟婆一时心软给的机会,她该何去何从?进青楼,做苦役,斗狼群看小女子如何玩转异世。弹指一挥间,一切都尽改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终极教师

    终极教师

    方炎原是太极世家传人,因为不堪忍受一个野蛮女人的暴力欺负而翘家逃跑,弃武从文成为一所私立学校的高中语文老师。于是,一个传奇教师就此诞生!
  • 弈界

    弈界

    一个象棋大师的穿越,一个特别的世界。在这里,象棋不再是游戏,而是生杀的角逐。神格,因棋而生力量与智慧的结合,生存与死亡的选择
  • 月芒法师传

    月芒法师传

    一个充满了冒险和激情的故事。绚丽多彩的魔法,洒脱飘逸的剑技;神秘的妖魔族,在苦难中挣扎前行。傲慢的圣族,蔑视着人界的生灵。沉睡的月之女神,潜伏的灰色罪恶。妖魔,仙灵轮回,因果你们还在,我便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