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8600000017

第17章 生命的奇迹(3)

印尼医疗救援队拥有灾害救援实战经验,特别是骨科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为了印尼医疗队在文县的工作进展得顺利,当地有关部门专门安排了伙食。全部提供纯正的清真食品,队员的情绪都很好,在完成正常的医疗任务后,他们还主动去周边的山村义诊。医疗队员实地察看了文县中医院、文县城关一小、文县城关镇清水坪村的受灾情况。被夷为平地的清水坪村让亨利感触很深,他掏出随身携带的1300元现金捐给村民,其他队员也纷纷为村民捐款7700元,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祝福。

文县来的私家飞机

5月23日,一架满载方便面的直升机,经过70多分钟的飞行,降落在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的王家院社。

这是一架私人飞机。私家飞机第一次加入抗震救灾的工作。

这是“5·12”地震之后的第12天。

这架飞机是上海康桥正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私人座机。在知道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考虑到灾区特殊的地理形势,公司领导迅速作出决定,决定派飞机前往灾区抗震救灾。

通过短时间的动员,一支由12人组成的救灾志愿队迅速集结并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15日,后勤保障车赶到三门峡,在为车辆加油休息时,他们从电台得知甘肃文县地震灾情严重的消息,遂决定前往文县救助。负责人涂锦山在决定改道文县的同时,获知文县紧缺搭建临时帐篷的彩条布,遂指示一辆车前往洛阳购买彩条布。他们一面前行,一面和国家航空总局等部门联系,等待起飞命令。18日,他们终于抵达文县。到达文县后,他们一面查看起飞降落地点,一面等待指令。5月22日,飞机在飞越1000多公里的航程后,降落在“5·12”地震第二重灾区甘肃文县。

顺利到达灾区后,具体负责飞行工作的刘东经理立即和文县相关部门联系,申请任务。在没有得到明确指示的目标后,他们决定主动出击,为灾区人民空运救灾物资。5月23日,在即将起飞时,他们终于得到当地政府要求为碧口镇李子坝村运送物资、了解灾情的要求。机组临时修正、申请航线,于下午4时30分起飞,前往李子坝村。

已有5000多个飞行记录的机长清楚,这是一次特殊的飞行。飞机起飞后,他才感觉其艰难程度。起飞地点距离李子坝村直线距离30公里,但因为空中的高压线以及其他飞行条件极差,他们迂回飞行了70多分钟才到达目的地。由于没有地面接应,降落非常困难。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飞机降落到了李子坝村王家院社。在飞行途中,他们看到通往李子坝村的公路被两处塌方完全堵塞,还未恢复畅通。

李子坝村有9个自然村,和四川青川县隔河相望。他们降落的王家院社是其中的一个。看到飞机后,老百姓蜂拥而上。随行的经理刘东刚走下飞机,就被一位妇女抱住,痛哭失声的妇女说,总算见到了外面来的人。

帐篷学校里的笑声

地震发生后,文县的学校教室成了危房,不少学校不得已而停课。兰州军区红军师的官兵一到中庙乡,就在马路边搭起了帐篷学校。一开始学校里只有6名学生,几天后,来帐篷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便另选地址,搭起了一个更大的帐篷学校。

帐篷学校的学生,来自文县一中、文县二中等学校,一共有101个学生,其中高三一个班36个学生,初三一个班65个学生。刚刚从军事院校毕业的郭老师是硕士研究生,地震之后他就赶到文县,给帐篷学校里的学生辅导英语,每天的课安排得井然有序。由于老师少,大多数时间以学生自习为主。郭老师给学生讲语法、讲例句,解答高考英语模拟试卷。

学生们住宿、吃饭都是在帐篷学校里,学校安排了女生、男生帐篷宿舍,部队还专门派来了一个炊事班给孩子们做饭。中午,可口的炒豆角、香喷喷的米饭做好了,学生们排队打饭。他们的生活、学习简单而有序。随着文县一些学校的逐步复课,一些学生离开了帐篷学校,可他们忘不了在帐篷学校的日日夜夜,忘不了解放军在危难时刻的真情厚谊。

四姐妹

文县丹堡乡尹家坝村村民张红菊家院里,有了震后少有的快乐。姐妹四人正在院子里收拾香椿芽,不时发出的笑声清脆响亮。张家的院墙也有裂缝,西面廊檐台上支着煤气炉锅灶。几次余震后她们家的厨房烟囱震塌了,现在不能做饭了,四姐妹感叹,不然还可以给地震受伤的病人继续送饭。

5月12日发生地震的当天晚上,除了大姐张红菊在农村家里,在文县工作的妹妹张红梅、张红燕和张红霞家中的房屋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当天晚上,城里的姐妹在灯光露天球场呆了一晚上,她们看到不少学生无法回家,了解到县医院也断水断电,还有不少伤病员吃饭困难。与此同时,大姐张红菊和弟弟张波已经把自家的一辆货柜车开到乡卫生院,希望他们留下,能对运送伤员有所帮助。但院长鉴于伤员多数骨折无法动弹,婉言谢绝。5月13日三个妹妹回到农村的家中,和大姐张红菊商量给那些困在学校的学生和医院里的伤员做些饭菜送去,这个建议得到了父母和全家人的支持。

尹家坝村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公路疏通后,5月14日上午,姐妹几个买了4只鸡,炒了两锅土豆烧鸡和莲花菜炒腊肉,蒸了5笼50余公斤大米饭,准备了700个一次性卫生碗。当天下午5时30分,弟弟张波开着货柜车,拉着饭菜和全家大小10余人,先到县城中学免费送饭。那天的情景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揪心,当他们把车开到学校门口,告诉孩子们可以免费吃饭时,孩子们涌出大铁门。“阿姨,给我一碗!”有的孩子告诉张红菊:“回家的路断了,两天只吃了一顿饭。”

在学校里,他们给学生送了一大半做好的饭,又赶到县医院为地震中受伤的病人送,不少病人家属非常感激:“你们是好人啊!”

此后,他们每天下午1点开始做饭,姐妹四人做整整一个下午,才能把饭做完。5月15日、17日,姐妹四人和弟弟等两次给县医院伤员送晚饭。5月18日凌晨1时8分的余震,将家里灶房的烟囱震塌。因为他们烧柴做饭,怕引起火灾,就再没有给病人送饭。这使姐弟几个遗憾不已。

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活跃在文县的志愿者,是最令人感动的人。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没有人要求,没有人命令,基于一种责任,缘于一种爱,悄悄地在灾区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用自己倾力而为的援助,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

周安仁、何世平、赵吉平,分别来自康乐县苏集镇的塔关村、马寨村、高楼子村。1976年,3人一起参军,1979年,3人一起退伍回家。

感觉到了“5·12”的震感,很快又看到了总理前往灾区的镜头,周安仁再也无法在家安坐。周安仁说:“国难当头,我们都是子弟兵。”

共同的想法,使3个战友很快聚拢到一起,经过简单的商量形成一个简单的决定:到灾区去,帮助那里受灾的老百姓。

3人的首选地是四川汶川,但是他们的经济条件限制了自己的选择。率先倡议的周安仁变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磨面机,得到了1800元现金。何世平卖了800多斤小麦。3个战友一商量,先给四川灾区捐助2000元。算算路费还有盈余,又给省红十字协会捐了200元。走到康乐县街头,看到政府正为灾区募捐,3人又每人掏出50元钱来。

5月18日,3位已经50多岁的老兵,踏上了前往灾区的路,一路风尘,终于到达了武都市。为了省钱,3位老兵在街头露宿了一夜。19日,他们搭乘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来到了文县。看了看,文县的灾情和四川的差不多,心里很难受,3位老兵又每人捐了100元钱。

他们没有钱了,但有力气。52岁的老兵何世平提议为灾区人民好好出些力气。本着这个这个愿望,3位老兵住进了帐篷,每天开始装卸各种救灾物资:每一床棉被、每一箱方便面、每一顶帐篷……

在文县一处救灾物资转运点,3位老兵正在装车,200多箱方便面和250条棉被需要他们搬运。因为路远害怕下午有雨,司机不时催促他们,汗水很快从他们脸上淌下来,脊背也渗出汗渍……车开出后,3位老兵坐在门前的水泥台阶上开始抽烟喝水。记者问他们在灾区的感觉,他们的回答很平静:没什么感人的,只是得这样,每天都这样。问他们是否害怕余震,老兵周安仁哈哈大笑:“一天累得骨头都散了架,晚上倒在床上就睡,没觉着。”记者说从你们的情况来看,家境都不是很好,外出打工,每天还能挣个几十元,这样不亏吗?赵吉平说:“不瞒你说,我是个瓦工,每天60元的工资。可是账不能这么算。我们都是当过兵的,这样做是应该的。”

记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这里毕竟是灾区,如果你们有什么万一,怎么向家里交代?3位老兵不说话,从衣兜里拿出一张纸来:“我们都准备好了,随身装着。”

在这份“誓言”上写得清楚:“在抗震救灾中,如果发生任何不幸或者意外事件,我们心甘情愿,不用照顾我们的家人,绝无怨言!”

下面,是3个血红的指头印,3个大写的名字:周安仁、何世平、赵吉平!

灾区还有一对都是军人出身的父子俩。

父亲王军,今年43岁,1983年入伍,自称老兵或班长;儿子王皓,今年21岁,2004年入伍,自称新兵。老兵说干什么,新兵总是大声呼应:“是,班长!”两人来自陇西县,王军在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上班。

王军说他和儿子都是武警,而他服役的地方就是陇南,应该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地震后,他就召开了紧急家庭会议,决定带儿子前往陇南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得到家人的积极响应。

赶到陇南后,听说王皓退伍前所在的部队在武都区柏林乡大庄头村救灾,父子俩迅速打的赶了过去,可是部队在这个地方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听说文县的灾情严重,他们决定去那里。父子俩搭乘运送抗震救灾物资的车辆赶到文县,下车后,就势把车上的110张活动板房的材料卸了。

王皓和父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灾区人民尽一份自己的力量。长得眉清目秀的王皓觉得不这样做,心里憋得慌。他和父亲的举动得到妈妈的支持,爷爷奶奶每天都打电话来,鼓励他们好好干。

王皓清楚,父亲在休病假,他的心脏有问题。父亲的药他随时装在身上,以防不测。

陇南市武都区城关镇西关社区退伍军人罗丽,是陇南市武都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名志愿者。

5月12日下午两点多,罗丽正在单位上班,突然感到桌椅茶几摇晃,房屋摆动。这时,有人大喊:“地震了,快跑!”

罗丽的眼前出现一片恐怖的景象:武都城区南北两山尘土飞扬,像无数颗炮弹轰炸过一样,霎时天昏地暗,到处一片狼藉。单位办公楼严重裂缝,玻璃大多被震碎,而余震又在不断发生。

当得知震中在四川汶川时,罗丽脑子里马上蹦出一个念头:到重灾区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个念头让她寝食不安,根本没有心思收拾被震得七零八落的家。她到处打听抗震救灾渠道,可直到晚上,都没有联系到具体的组织者。这时,罗丽想到自己退伍军人的身份。

第二天一早,罗丽联系上两名战友到武装部报到,要求去一线,去最危险的地方。在她和战友的强烈要求下,被特批为民兵,编入武装部民兵应急分队。

14日,武都区桔柑乡大岸庙的公路因山体滑坡被严重堵塞,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在蜿蜒的山路上排成了长队,应急分队奉命抢修。应急分队的民兵劝罗丽:“别去了!一个女孩子能干啥?”

要强的罗丽大声抗议:“我一定要去,这里没有女孩,只有士兵,只有志愿者!”

从没干过这么重的体力活,不一会儿,罗丽的双手磨起了血泡,火辣辣地疼。情况紧急,所有的人都埋头苦干,6个小时后,阻断的公路终于被打通。这时候,被汗水浸透的衣服贴在她身上,一动就磨得皮肤生疼,腰腿、胳膊酸痛难忍,连整理一下头发都非常困难。

在帮一家村民清理埋在废墟中的粮食时,罗丽捡到了一个小女孩的照片。听人说,这个孩子在地震中受伤了。拂去照片上的尘土,看到小孩子纯真的笑脸,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5月20日早晨,民兵应急分队接到任务,为巴基斯坦国际医疗队搬运医疗器械,并帮助他们搭建帐篷。整整8车医疗器械,有易碎的药品,也有精密的仪器,要搬到指定位置,一点儿也不能马虎。车里的很多箱子都已破损了,为了不让一瓶药掉在地上,不让一包药受污染,民兵用手从底部托起箱子,小心翼翼,就像捧着婴儿。从早晨8点到中午12点,32个人,用了4个小时,总算完成了任务。

卸完药品、器械后,民兵应急分队顾不上休息,到滨江中学拉了几十顶帐篷直奔姜家山。地震让这个曾经秀美的小村庄面目全非,四处残垣断壁。看到这一切,大家心情非常沉重,立即分成5个组,对照说明书,边学边搭。帐篷搭了一顶又一顶,长时间高强度的劳作,让罗丽头晕目眩,差点晕倒,一个老乡上来一把扶住她说:“娃,你脸都黄了,快歇歇吧!”

看到民兵应急分队的队员们非常疲倦,老乡端来一碗水,要大家喝一点再干:“娃,你歇一歇,喝口水吧。”

但是民兵们都清楚,因为地震毁坏了姜家山的供水系统,老百姓吃的水都是他们从几里外背回来的水。一碗水从这个战友手中递到另一个战友手中,一圈转完了,一碗水还没有喝完。

到了下午3点多,天色越来越暗,眼看就要大雨来临,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反而加快了速度,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下雨前,能让村民们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晚上6点,最后一顶帐篷终于搭好了。在他们返回的途中,大雨倾盆而下。

应急小分队,说白了就是哪里有急事,哪里就需要他们出现。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像罗丽一样的志愿者,一批批、一群群,自发自愿,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默默传递着爱和力量,传递着这个社会来自民间的良心和责任。

同类推荐
  • 立正

    立正

    其次,小小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小”,因此有人称之为“螺丝壳里做道场”,也有人称之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些说法都集中体现了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在于以滴水见太阳,以平常映照博大,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大的思想,给阅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提供另一种可能。
  • 演说经典之美

    演说经典之美

    本书以“思想·开放·个性·好读”为标签,所有内容均源自名家之讲谈实录,或源自名师课堂,或源自公共讲堂(坛),或源自开放非开放之各种讲演、谈话,所选内容我们秉持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或具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与向度,或具有极其强烈之个性(表述及其他),而所有的作品,我们都注重“好读”,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 凯尔特的薄暮

    凯尔特的薄暮

    我曾像任何艺术家一样,期望通过种种美好愉快而意义非凡的事物,在这个创伤而笨拙的世间构筑一个小天地,并以自己的洞察力,向任何听到我的呼喊而看过来的同胞,展现一个真正的爱尔兰。因此我忠实坦诚地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除了发些感慨之词,绝没有妄加臆想。
  • 迷失的雨季

    迷失的雨季

    这是一群活跃的、极具影响力的90后作者。“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这套书精选 其中的20位集中推出,全面展现他们的文学才能。同时,这套书还是90后读者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样本。《迷失的雨季》为其中一册,是90后代表作家林 锋的作品集。《迷失的雨季》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绮丽唯美的场景,悬念迭出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展现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青春。
  • 最是元曲销魂

    最是元曲销魂

    这个王朝的曲调比横跨欧亚的辽阔疆域更有绵长的生命力。随口吟来,莫不令人销魂,但最销魂不是心头最美的那抹朱砂,而是万缕情丝,夜深漏静,不经意辗转缠绕,便是三更无眠。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却不乏江南小巷柔情。
热门推荐
  • 废材小孤女之痞妃逆袭

    废材小孤女之痞妃逆袭

    当现代游戏练级狂人一朝成为被唐家收养的的小孤女会怎样废话!当然是抓紧时间练级敛财捞美男!唐辛表示生活就是奥特曼打小怪兽,你不玩他就得他玩你!所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一起来来升级吧!可是,这个在某个风黑越高杀人夜被她一时同情心泛滥所救下的男人怎么就一直缠着她要自己娶他呢?唐辛表示,这男人长的貌美跟着自己勉勉强强还够格!唐辛眨眼,既已入了我唐家门,就应该跟随潮流和大伙儿一起来愉快的升级!总之,这是一个无耻奸诈女和一个伪小白真腹黑男之间的故事。
  • 逆天王爷王妃

    逆天王爷王妃

    传说,他一手遮天,传说,他负天下人也不负她,传说,他不顾一切也要帮她逆天等等,墨无殇,在世人眼中是神一般的存在,而苏妍传说,她是从未来穿越来的人,在世人眼中是王母娘娘一般的存在,而墨妖孽沾了光,成为了玉皇大帝三般的存在,^O^,她的名声响彻天下,无人不知,曾经,墨妖孽可怜的问她为啥,回答却是——咋,作者大人就要这样写,不服?不服说出来,反正是不会采纳的。
  • 全能农民混都市

    全能农民混都市

    种田、养殖,鉴宝,这都是我的拿手好戏!治病救人?那得看小爷的心情!你说我是农民?切,农民肿么了?我有钱!叶小凡自豪的说……
  • 焚情咒

    焚情咒

    宁轻仇进入一座远古巨墓,里面许多器物都有熟悉之感,仿佛曾持之战天斗地,随着深入她惊骇的发现,坟墓中埋葬的竟是她自己,恍惚间她仿佛看到,一名如神似魔的男子悲立墓前,无声嘶吼,破碎了山河,坠落了星辰,枯荣了草木,悲白了长发…她不知道这一切是真是幻,是平行时空的投影,还是觉醒了前世的记忆,亦或仅仅是一场荒诞的梦…循着内心的呼唤,踏上那追寻宿命情缘的道路…可是狡黠神秘的无赖少年,博学多才的寒门书生,儒雅风流的王府世子,一剑绝尘的冷酷剑侠,邪气凛然的魔门传人,威震八方的霸道皇子,温润如玉的病弱太子,佛法精深的貌美和尚…到底谁才是那墓中所见的真命天子?
  • 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的年少轻狂

    青春的年少轻狂

    原本很是落魄的我被一位美女给看上了,从此她就一直追着我不放,在她的帮助下,我也混出了一定的地位。但是却有人说我是吃软饭的,那我就不愿意听了,我靠的是自己的兄弟,我挥洒的是自己的青春。我要和我的兄弟们一起证明,我们的地位是自己打出来的!
  • 手杖论

    手杖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桑文集

    海桑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寐坛城

    梦寐坛城

    姜北宸为了揭开摆渡者之谜,四处寻找有隐性基因的人群。当她被找到,姜北宸知道这个女孩是最有可能帮助他解开谜团的人,但是她却如游鱼一般悄然溜走。当她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 古剑“苏雪”之恋

    古剑“苏雪”之恋

    屠苏在蓬莱仙逝以后,晴雪就一直在寻找着他的仙灵,终于在遥远的极北之地找到了屠苏的仙灵,因为仙灵不完整,丢失了部分的记忆,晴雪为了让屠苏想起以前的事,带他去了很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