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大人好意,愿意重用在下,我夏峰要是推脱的话,岂不是太不识抬举了。”
夏峰欣然接受这个千总的委任。
收下这纸推荐信,这就意味着从今天开始,他不再是一个平头百姓,脱胎换骨正式成为一个军人。
他心中既忐忑又兴奋,恨不得现在就去找到这个时代的祖宗给他磕三个响头,再来一句祖宗啊,孙儿为家里争脸了,能当将军了!
钱?呵呵,有钱不如有权,有权不如有兵在手,腰缠万贯的土财主和一个手里有兵的将军比起来,呵呵,没得比!
夏峰又看一遍,不禁眉头微蹙。于是问道:“大人,在下有一点儿看不太明白,为何这接近千余人的军营驻地没有写明白。而且这部队番号也没有提及呢?该不会是中堂大人疏忽忘记填写了吧?”
李经方摇头笑道:“没有差错,确实如此,和你详细的说说也好,免得过几天赴任闹出笑话来。”夏峰点头。
“洗耳恭听。”
李经方说道:“你这个千总与他人不同,手下的兵马也与其他部队不一样。一年前,叶志超统帅……”
因为清廷自古实行奉养旗人国策,清军八旗正规军多年养尊处优,防备松弛,训练不到位,军队战斗力虚弱,徒有其表。
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清军的表现更是大跌眼镜,拉到战场不堪一击,被草根太平天国打的节节败退。很快的被太平军攻下半壁江山,就连南京也被太平军夺取。
朝廷军队靠不住,只得倚仗地方官员组织团练抵抗太平天国,当时以曾国籓组建湘军最为强大,脱胎于曾国籓湘军幕僚的李鸿章顺应潮流,在安徽老家一带也组建了自己私人组装——淮军。
在与平定太平天国战斗中,外带洋务运动兴起,李鸿章掌握大权,逐渐的他手里的淮军成为各地方组装最强大的一支,并且渐渐取代清军防备,成为大清的主要国防力量。
从安南法清之战到最近的日清之战,与淮军都脱不开干系。淮军中最为著名的部队是刘铭部,与法军一战大震军威。整个清末战争史就是一部淮军兴亡录。
淮军的防区遍布大清各地,甲午日清战争爆发,清军抽调3000兵力以叶志超率领驻防朝鲜牙山一带,其中主力部队以淮军为主。
不料开战初期,叶志超不战而逃,扔下部队狂奔百里逃过鸭绿江,牙山之战最后以清军损失过半的惨败而告终。
而眼下夏峰即将要去的部队就是从牙山之战溃败回来的部队组成。也可以说是一个逃兵营!
听完李经方的介绍,夏峰不禁咋舌,李鸿章是聪明人,夏峰可也不笨,细细的琢磨一番,这李中堂大人可谓是人奸!精明到了极点。
李鸿章赏识自己,这个夏峰他清楚,毕竟李鸿章老爷子也是一个政治老手,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就能相信一个大街上随便捡来的陌生人呢!
但不管怎么说,夏峰脑子转悠的快,能通过与人的谈话判断一个人想要什么,这是搞政治一个不可或缺的优点。
将来能用好,肯定是一大助力。
李鸿章赖以成名掌权的是他手里的淮军,他的淮军集团掌握大清国防,装备最好,兵强马壮,同时也应了树大招风这句古话,如此强大的一派自然惹来其他利益集团的红眼,何况清廷也不希望李鸿章一家独大,暗中或多或少的也想削弱淮系的实力。
奈何黄海之战淮系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加上整个朝鲜战局的溃败更是动摇了淮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李鸿章老爷子也隐隐的感觉到了朝廷要起大波动,很可能自己的地位要被动摇。
想要不被人打倒,必须自救。
他手上急需的就是一批接受过洋人教育的新人加入,通过新式改革来改变现在淮军颓废的现实。
恰好夏峰对于政局的了解以及不凡的见识让他看到了夏峰似乎具备这种本事。
没有将夏峰安插进淮军嫡系部队一方面是出于对他磨练,最主要的还是对他的不信任。通过叶志超一事,让老爷子明白了,能吹牛不一定会打仗!
夏峰道:“在下定当不会辜负中堂大人栽培,给我一年时间,我一定还中堂大人一支百战百胜的常胜军!”
能吹的人见得多了,李经方对这种话也不感冒。
“明天船就会抵达天津,之后你就不必随我们一同返京,直接去新编营报道吧,到时候会有专人接你的。这些钱你拿着用吧,这是大人的一点儿心意,以后要是缺什么,只管向户部提就是了。”
说着拿出五千两银票递给夏峰。
夏峰撇撇嘴,以目前大清财力状况而言,还要赔款还要割地,军饷能不能按时拨发还不一定呢,何况是一支逃兵组成的部队,对于养活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来说,估计这钱也就是打个水漂。
抬头仰望海上斜阳,日薄西山,这天呐,是要变了……
第二天黎明,轮渡抵达了天津卫,经过了一天一夜的颠簸行程,这踩在陆地上有一种稳稳的踏实感。
夏峰跟在李鸿章的后面,打眼一瞧,码头上满满的全是人,后脑勺长长的辫子要不盘在头上,要不垂在脑后,穿的土不拉几,与日本老百姓形成鲜明对比。人们被军队给隔成两排,留出一条通道。
一仆人搀扶着李鸿章踩上一条红地毯,随后三名前来迎接的官员赶紧上前下跪磕头。
“下官天津卫道台叩见中堂大人,恭迎大人凯旋归来。下官已在各处安排接风洗尘,还望大人赏脸。”
李鸿章点头示意,他接触的大官多了他怎么知道这个道台是谁。“看你们在此等候多时了,正好也有些饿了,那就去吧。”
提督大喜。“大人,请。”
杨家茶楼?
最后面的夏峰隐隐感觉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但就是想不出曾经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名字,天津卫一带处于九龙河稍,海河流域入海口,槽运发达,洋人多,买卖人也多,三教九流更多,人员组织背景太复杂,有名的三不管地界。
偏偏这一带能人辈出,好玩的也多,首当其冲第一个就是玩杂耍的快手刘,一双手就是仙手,甭提有多快了。捏泥人的泥人张,一双巧手,做出来的小人活灵活现,几乎吹口仙气就能活了一般无二。
当天津官员得知李鸿章将要路过天津时,为招待好这尊大佛,为让李大人吃好喝好,可是想破了脑袋。
麻花太硬,考虑到李大人七十的人了,牙口不太好,想想作罢。
狗不理包子倒是一道好菜,但毕竟有一句老话:狗肉上不了正席,何况这名字不雅,中堂大人千金之躯,岂能吃这么掉价的东西?
不知是哪位大人一拍脑门,想起来杨家茶楼,杨家茶楼做秫米粥天津卫一绝,甜润爽口,润肠通便,最适合不过了。
夏峰这才回想起有这么一个典故。
咦?哪本书上来着?
走了半里地,转悠了几个胡同,先是把中堂大人请到了戏楼,清场包了个雅间,咿咿呀呀唱了几句刚起不久的京腔子,看的兴起,大人一乐,大手一挥,白花花的银两扔台上,戏子跪地一遍磕头一边捡钱。
本着中堂大人就是再生父母的念头,趁着大人心里高兴,趁热打铁将大人请去了杨家茶楼吃两口热茶。
夏峰一道跟着,颇有意思的欣赏着几位道台大人如何拍马屁,牢牢记在心里,这套流程说不定将来还能用的上呢!
本事通天不如马屁响亮,文韬武略不如小嘴吐蜜,当官的都吃这一套。
欣赏了京戏,李鸿章的心境也开朗了起来。不禁摸胡子赞道:“这小曲不错,早闻这京腔戏班子开山不久,西宫皇太后最爱听曲,本官也得兴听过两次,今日再听,着实不错。甚好甚好。”
道台大人拍马道:“能让大人开心,是下官荣幸,不胜惶恐。若是大人感兴趣,下官愿意买出钱下这戏班子送到大人府上天天为大人奏乐。”
“这就不必了,劳师动众没多少意思,老夫平日里忙于公务,哪有那么多时间听曲,养着费钱,江湖人本该走江湖。”
“大人明鉴。这天儿也快晌午了,请大人移步杨家茶楼,下官已经备好酒席侯着了。”
杨家茶楼不大,上下两层,为迎接中堂大人大驾光临,如同戏楼一样清场。
里里外外是重兵把守。
“大人,请这边坐。”
道台大人亲手把椅子搬开,李鸿章安然坐在首席,李鸿章坐定,伸手招呼夏峰坐在一边。
“夏峰啊,你出国留洋多年,对于这家乡的事物可能有些不太熟悉了,这位大人是天津道台尹大人,尹大人为人热心,若是有什么难处,只管找他就是了。”
夏峰站起来施礼。“下官是新任新编第一营千总夏峰见过尹大人。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请大人多多指教。”
要是说一个普通的千总打招呼,尹大人这个天津一把手见都不见,但这不同了,夏峰可是李鸿章引荐的人,不然一个小小的千总怎么可能会有机会和贵为一品的朝廷大员平起平坐。
尹大人笑容满面。“哪里哪里,这话说的严重了,这是说的哪里话,同为朝廷命官,岂有不互助之理。”
尹大人心中也是疑惑称奇,看这人年纪不大,稚气未脱,却也能带兵?
再一想逃兵营的来历,尹大人心中倒也明了几分,想必这个夏峰定然是中堂大人家的一个穷亲戚,投奔大人想抱大腿,李中堂顺水推舟便随手安排了一个千总。毕竟这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职位多如牛毛,也算不得什么。
虽然毫无道理但也说的通,肥水不流外人田,凡事都要讲究一个人情。
“大人,上菜吧。”
尹大人大手一挥,一溜儿侍女端着盘子碟子,一道道精品好菜摆上桌子。红烧狮子头,牛尾穿豆腐,爆炒腰花……
夏峰拿着筷子,想想这茶楼外面的老百姓衣不蔽体,灰头土脸,每日为了生计发愁,还要缴税纳税,日子过的是困苦不堪。再一看这里面吃的是大鱼大肉,饕餮盛宴,这对比莫不是对大清盛世一个天大的讽刺?
他也就是摇头的份儿,没说话的资格,他也明白,想要扭转这一现状,除非能够爬到比李鸿章还要高的地位。
抛却这些不现实的念头,他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通过带好一支逃兵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本事,借以上位。
在这之前,他早就饿的不行了,但也要讲究一个规矩,李鸿章不动,谁也得在一边饿着。李鸿章一动筷,夏峰迫不及待的夹了一个肉丸塞进嘴里,吃的是满嘴流油。
也许是因为李鸿章权势过大,地位尊贵,一旁陪同的三个官员只是默默吃菜,不敢随便说话。只是偶尔陪上笑脸回应两句。
夏峰觉得好笑,心道这群当官的放到地方上,哪个不是鱼肉百姓的贪官酷吏,哪个不是横行乡里,果然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在李鸿章面前一个个的全都哑了火,落到一个陪笑的地步,屁都不敢多放一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足饭饱,也该进食一点饭后甜点。
尹大人见吃的差不多了,吩咐下人道:“通知下去,让他们上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