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4400000014

第14章 抬头做人先要低头做事(2)

哪承想,小小沙弥毫不领情,说:“耽源我不会捏自己的眼睛。”虚空之中原本没有花,然而眼睛有疾者,因眼中有翳,常常无中生有,在空中看到幻化之花。佛教以此比喻本无实体的境界,由于妄见而起错觉。成佛之念也是一样,虚幻不实,如同眼睛被捏,在本来清净的虚空中看到幻星乱坠。

马祖无不感慨地说:“我不如你。”马祖这话“不怀好意”,像是绵里藏针,丝毫拿捏不得。你一当真,就上当了--错把幻化当实有。所以,小耽源像是没听见,不予理会。佛陀说“四小(小龙、小王子、小火星、小沙弥)不可轻”,信不虚也!当年马祖跟随南岳怀让开悟后,首先想到的是回归故乡。古人云:“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青云得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是人生一大快事!开悟之人,毁誉不惊,荣辱两忘,所以马祖打道回府,一则为了弘扬佛法,二则为了报答故土的养育之恩。

马祖天生异相,有王者气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然而,他的老爹,并不是什么王孙贵族,而是一个走街串巷卖簸箕的小生意人,人们连他的名字都不屑记忆,只是叫他“马簸箕”。

家乡的人们听说一位得道高僧要从湖南远道而来,不光翘首以盼,还搭起一座高高的法台--准备请高僧登台演说神奇的佛法,同时,也能供人们瞻仰风采,顶礼膜拜。

来了,来了,高僧来了!咦,什么得道高僧?这不是“马簸箕”的儿子吗?还真是“马簸箕”的儿子啊!

人们一哄而散。因为,人们不相信“马簸箕”的儿子能够开悟得道,成佛做祖。马祖很是有些感慨:“学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人哪,只是相信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只是崇拜富贵人士衣锦还乡。马祖一声叹息,重新背上行囊,拎起禅杖,准备再次离开故乡。在院落大门口,嫂子挡住了他的去路,说是请他传授佛法。马祖笑着说:“你真的相信我吗?是不是在安慰我啊?”嫂子一脸真诚,认认真真表示,自己是虔诚向他求法。这时,嫂子养的母鸡下了蛋,一个劲儿叫唤:“咯咯嗒,咯咯嗒……”马祖说:“你去把那个鸡蛋拿来,将它悬空挂起来,每天早晚把耳朵贴上去听,等到它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就得道了。”鸡蛋的确能发出声音,不过那是经过孵化后,小鸡将要破壳而出时。天下哪有不经孵化而发声的鸡蛋呢?这能是正儿八经的佛法吗?不会是歪门邪道的妖法吧?但嫂子没这样想,她对兄弟的话深信不疑,一切照办。

马祖走后,她听了好多年,可从未听到过鸡蛋里的声音。尽管人们议论纷纷,家人也说她走火入魔,她不在意,不灰心,每天照样全神贯注,倾听不误。有一天,正当她全神贯注地倾听时,拴鸡蛋的细线断了,鸡蛋砰然坠地--“啪!”鸡蛋粉碎,打破了!

与此同时,宛若无声的霹雳在灵魂深处炸响,久久被困的性灵冲破了无形的蛋壳,嫂子大彻大悟了!

听无声之声,入无门之门,无疑是最微妙的法门。止心一处,无事不办。鸡蛋打破,不过是个触发的机缘。

景深

禅宗自达摩西来后,代代相传,六祖慧能后,龙象辈出,丛林如雨后春笋,禅师如过江之鲫,他们各展手眼,很多人竖起独立门庭,传自家禅法,一时间风风火火,好不热闹。然而,谁也不敢再擅自称“祖”。菏泽神会如何,舍身忘躯,不惜性命,为南禅宗取得法门正统的地位立下显赫功劳,被皇帝御封为禅宗七祖。然而,宗门中人却不予认可。

但道一禅师却被称为“祖”。

这既不是他自封的,也不是什么权威人物认定的,而是当时禅僧们私下里对他的称呼。“马祖”,这个平民式尊称,带有几分山野气息,融会了几分市井文化,掺和着几分友朋亲昵,所以,它既不符合禅宗法脉传承,也不符合佛教规矩(为了表示平等,也为了断除俗念,由东晋高僧道安大师倡导,出家僧人一律跟随佛祖释迦牟尼姓“释”),还不符合世俗礼仪。但是,它的的确确代表了僧俗民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

洪州泐(lè)潭(今江西高安市)法会禅师,听说马祖法席昌盛,便邀上同参好友惟建禅师一同来拜谒。那天,行礼已毕,法会自然要问佛法了:“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马祖悄悄说:“低声!近前来,我对你说。”法会激动而兴奋。

马祖这样表示,一定是要将最秘密的佛法传授给他了。他强行按捺着怦怦乱跳的心,急忙将脑袋伸到马祖面前……突然,马祖伸手在法会脸上打了个耳光,说:“因为有第三者在场,无法保守秘密。你且去,改日再来。”

虽然平白无故挨了一巴掌,法会心里依旧欢喜,因为马祖允诺来日将佛法的秘诀传授给他。是啊,佛的秘密心印,岂能草草?一定要在很隐秘的情况下口耳相授。几天里,法会一直在留心观察,耐心等待时机。终于有一天,他发现马祖一个人进了法堂。法会避开他人的视线,独自一人悄悄溜进去,迫不及待地说:“现在别无他人,请和尚将达摩祖师西来的秘密旨意告诉给我。”

谁知,马祖说:“你且出去!待到我正式上堂时你再出来问,我来给你印证。”出乎预料!法会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处心积虑、苦苦期盼的,竟然是这样的结局。要知道,正式上堂时,有成百上千禅僧云集。在众人面前,如何传授秘密旨意?然而,正是这意想不到的回答,彻底打碎了法会的幻想,逼迫他蓦然回首,瞥见了自己的真实面目,顿时省悟了。

开悟后的法会,举止马上就与从前不一样了。他对着空空荡荡的法堂说:“谢大众证明。”随即,他绕着法堂转了一匝,扬长而去。这就是马祖,手段老辣,不留痕迹。再说同法会一起来的惟建禅师。一日,他在法堂后面的大树下坐禅。马祖看见后,走了过来,俯下身,吹了吹他的耳朵。这老汉也是,你是有着上千弟子的大导师,是高高在上的方丈,是佛的象征,怎么能像三岁小儿一样顽皮?幸好惟建一心一意坐禅,毫无反应。他竟然不甘心,又恶作剧地第二次在人家耳边吹了吹。两次被吹,惟建禅师睁开眼,见是马祖,没表示什么,自顾自地继续打坐入定。马祖回去后,让侍者端茶给惟建送去。惟建看了看茶,没喝,起身回了僧堂。

马祖两次吹惟建的耳朵,使他先惊动,再惊起,可以说是老婆婆心切,目的是叫他不但能随时入定,而且能随时出定。惟建与师父心有灵犀,明白了“枯木不发新芽,死水不藏活龙”的道理,所以起身离去。

如此严肃的道理,却要用这种方式表达,就是因为他是马祖!

心语

马祖道一是六祖慧能后唯一被尊为“祖”的禅师,其禅法之高明可想而知。但故乡的人们反而不信他,因为他是“马簸箕”的儿子。嫂子是唯一信他的人,由是大彻大悟。

《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从宗教学上讲,信为入理的根本,信能令心澄净,信心之体,必生欢喜之相。

在信心生起的当下,心是清净无染的,是轻松愉悦的。信心好像一股清澈的溪流,能洗涤心中的疑惑。故而,有一分信心,心境便多一分澄清;有十分信心,便可换得心如朗月。所以《华严经·贤首菩萨品》说:“信为道元(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无论宗教与世俗,也不管做任何事,信心、信念至关重要,可以迸发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所谓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引来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3.打通你的任督二脉

一千二百多年前,福州长乐县的一座寺院里,一位农妇带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烧香拜佛。小男孩指着佛像问农妇:“娘,这是什么?”农妇告诉他是佛,并让他磕头祈求佛祖保佑。小男孩却说:“佛的模样和人差不多,我长大了也要做佛。”

这个小时候就幻想做佛的男孩,便是马祖道一最重要的弟子百丈怀海。怀海童贞出家,阅读《大藏经》许多年。后来,他到洪州参见马祖,成为大师的侍者。每当施主送来斋饭,怀海揭开盖子时,马祖总拈起一个干粮,问:“是什么?”怀海张口结舌,无法回答。在整整三年时间里,马祖总是如此发问。久而久之,怀海胸中好像堵塞上了什么东西,弄得他茶不思、饭不想,急得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却无法在师父问话时痛快淋漓地倾吐出来。

一日,怀海随侍马祖游山。一群野鸭子嘎嘎叫着从头顶飞了过去。马祖又像每次拈干粮时一样发问:“是什么?”

怀海举目望了望,说:“是野鸭子。”马祖心里发出一声叹息:这个怀海呀,你用手指指给他看月亮,他却总是只见手指不见月亮。是啊,马祖岂不知是野鸭子?他之所以明知故问,自有精妙禅机,是在点化怀海感悟自己那时时作用的心性。但怀海的心跟随外面的境界所转动,只能看到野鸭子。待到野鸭子在天空中消失后,马祖又重新提起话头:

“到什么地方去了?”怀海的心思仍在野鸭子这一外在景象上,随口答道:“飞过去了。”马祖见怀海不识禅机,不会其意,错认定盘星,心想若要斩断他的情识,必须痛下杀手!马祖一把捏住怀海的鼻子,使劲一拧,疼得他嗷嗷直叫。马祖大喝一声:“再说飞过去了!”怀海负痛闻言,恍然大悟:自己这知痛知痒的心性,就在这里,不动不摇,不生不灭,不来也不去啊!同样,那能感觉到野鸭子飞过来、飞过去的自性,无形无相,并不随着野鸭子飞来飞去!

回寺后,怀海放声大哭,泪水涟涟。身边的小和尚问他是想家了还是被骂了,他说鼻子被马祖拧疼了。小和尚问为什么拧,怀海说你去问大和尚吧。那小和尚真的去问马祖,马祖说:“怀海自己知道,你回去问他好了。”

小和尚返回来,再问怀海,怀海已经不哭了,而是开怀大笑。小和尚大惑不解,问:“你刚才还哭呢,现在为什么笑?”

怀海没头没脑地说:“刚才哭,现在笑。”怀海在马祖突施妙手下开了悟,如同离家多年的游子忽然回归故乡,大喜过望,故而大哭;终于归家稳坐,从此不再风雨漂泊,所以大笑。哭也好,笑也罢,宛若手心手背,虽为两面,实则一体。第二天,马祖照例上堂说法。僧众们齐集法堂,准备聆听师父开示。马祖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刚想开口,怀海突然走上前来,将法坛前作为拜垫用的席子卷了起来,拿出了法堂。

侍者收起拜具,是说法完毕的标志。怀海卷席而去,刚刚登上法座的马祖,也只好一言不发,不再说法。

据说,一次佛祖释迦牟尼刚刚登上莲花宝座,一句话尚未说,以智慧著称的文殊菩萨就将法锤一敲,说:“师尊说法已毕。”事后,佛祖对文殊菩萨大加赞赏,说他深知最微妙的佛法。无字之经,是为真经,无言之法,最为奇妙。

后来,马祖故意问怀海:“我尚未说法,你为什么就卷了席子?”

怀海答非所问:“昨天被你拧得鼻子生疼。”马祖说:“昨天的事,你从什么地方用心?”怀海这次回答得更奇怪了:“今天鼻子又不疼了。”马祖点点头:“很好,你已经很清楚昨天的事了。”怀海展开席子,大礼跪拜。我们看到,开悟后的怀海就像跃上龙门的金鲤,清灵透彻,再也网罗不住了。

然而,要成为禅宗龙象,非经千锤百炼不可,马祖不肯轻易“放过”他去。一日,怀海参拜师父后,侍立在一旁。马祖的眼角瞟了瞟床头挂着的拂尘。

此时的怀海,禅心如秋月,一尘不染,纤毫毕显,马祖的眼神刚动,他早已会意,马上问道:“即此用,离此用?”

怀海见性后,已经知道当即则即,当离则离,所以他以此来探问师父。然而,马祖还是嫌他开了口,呵斥道:“仅仅依靠两张嘴皮子,看你将来怎么开口说法,教诲后人!”怀海这次不再开口,伸出手,取下拂尘,自然而然地竖立在马祖眼前。马祖以子之矛刺子之盾,说:“离此用,即此用?”怀海一笑,恰到好处地将拂尘挂回原处。拂尘取来自如,放回自然,一切无著,不勉强,不做作。这次,马祖应该无话可说了吧?谁知,马祖却趁怀海得意时,奋起虎威,石破天惊地大喝一声!“嗨!”

怀海冷不防被师父一喝,大吃一惊,当下绝了即与离的见识,宛若初生婴儿,身心通透,内不为见闻觉知所牵挂,外不为声色名利所污染……整整三天,他如痴如呆,浸沉在大彻大悟后的世界里。用他自己的话说,马祖一喝,怀海耳朵聋了三日。

在禅宗史上,百丈怀海是个关键人物。后来,仰山慧寂评价:马祖门下,“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百丈怀海在禅学上的造诣自不必说,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倡农禅并重,创制了禅宗丛林的规章:《百丈清规》。

“一钵即生涯,随缘度年华。是山皆可住,何处不为家?”这首诗是早期禅僧行云流水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四祖道信开始,禅僧云集双峰山,开集团修学先河。六祖后,禅宗大盛,天下僧众半数归禅。那时候,禅僧大都居住在律宗寺院,由于修行方法以及戒律观念的不同,自然会发生许多摩擦,引起一些争执。创立自己的道场,成为禅宗发展的第一要务。

佛门中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自马祖道一开始,禅宗广置禅寺。各地丛林如雨后春笋,纷纷创立。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江河奔腾千里,全凭堤岸制约。没有规章制度的禅林,恰似一个人没有灵魂。百丈怀海从教团的实际出发,根据佛祖戒律,结合中国传统礼制风俗,制定了结构严谨的丛林制度,这便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百丈清规》。

几十年后,唐武宗灭佛,掀起“会昌法难”,佛教一度受到重创,佛教重振后,禅宗一花独秀,如江出三峡,一泻千里,几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词。究其原因,丛林清规日益完善,为禅宗的全盛提供了保证。因此,古人说:“佛之道以达摩而明,佛之事以百丈而备。”又,“天下禅宗如风偃草,由(怀)海之始也。”

景深

古时候,有位京官致仕后,厌恶了都市里一天到晚的应酬,想到乡下安度晚年。他在郊外乡村买了一处宅基地,建造了一所宽敞的房屋。

同类推荐
  • 你也能成功

    你也能成功

    本书运用古今中外、军内军外大量的典型成功案例来说明和阐发成功学观点和成功者的成功方法,探索成功的一般规律,并附有二十幅漫画作插图。
  • 改变人生的88个好习惯

    改变人生的88个好习惯

    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好习惯与坏习惯没有明显的界限,就看每种习惯产生后果的好坏。 莎士比亚说得好:“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 这句话很有意思,如果真的让坏习惯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它就是你“最坏的主人”。坏习惯摧毁人,好习惯成就人。因此,要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就请从养成良好习惯或者说从改变坏习惯开始。本书分十章,分别从健康、学习、时间管理、礼节等多个角度入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以动听的故事,娓娓道出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 过目不忘:培养惊人记忆力

    过目不忘:培养惊人记忆力

    研究人员指出,吃一种名叫胆碱的食物,能使脑中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增加。用正常的志愿测试者所做的实验表明:能阻挡乙酰胆碱的药品会减低记忆力,有类似乙酰胆碱作用的药物能恢复记忆力。胆碱非常重要,胆碱的大量缺乏会干扰脑的工作。实验表明,胆碱能系统地在人类的记忆和其他认识功能中起关键作用,其中乙酰胆碱可能是关键因素。当人们进行记忆活动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出神经介质,把信息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当人使用脑子的时候,神经元便制造并放出神经介质了。乙酰胆碱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的神经介质,所以它与记忆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 现代社会的处世哲学

    现代社会的处世哲学

    《现代社会的处世哲学》作者汇集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通过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事例,对现代社会的处世哲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把平凡生活中深藏的学问展示给人们,让人们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 成大事者思维101技巧

    成大事者思维101技巧

    我们人之所以成为人,我们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自身的思想。为什么我们会说思路决定出路呢?因为我们不成功,大多数不是因为能力不够,也不是因为努力不够,而是因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所以他无论如何努力,只要思路得不到改变,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人大有作为,而有的人却一生碌碌无为,到底是什么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呢?是身高吗,长相吗,体重吗,家庭背景吗,学历吗,认真思考回答都是否定的。
热门推荐
  • 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顣???????????
  • 重生之叔横侄撞

    重生之叔横侄撞

    在好友的结婚现场,萧何向心爱的女友求婚,给女友残忍拒绝后醉酒跌入泳池中……重生之路开始!!!!“远之,醒醒!”带有磁性的陌生男子浮现在他的面前,萧何受惊!“你是谁?我不认识你!”男子太诱惑!吞了吞口水。那男子却摸了摸他的唇瓣魅笑的说道:“我是你叔叔!”
  • 星梦时代

    星梦时代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韩星沿着时光之河溯流而上,才发觉前尘如梦,星光如梦,人生亦如梦……
  • 神医之冰火灵兽

    神医之冰火灵兽

    一个默默无名的年轻小伙,一个经常被同伴欺负的小孩子,一个被同龄人看不起的年轻小伙子,自从无意中吃了冰火神兽,他的人生就从那时刻开始了。
  • 双神路

    双神路

    雪花如絮,纷飞直下;冰柱晶莹,结岩长挂;银装素裹的极寒雪域,是梦幻般的仙境。“这里真好,只有妈妈、哥哥,还有我”小丫头轻声自语,精致的小脸满是欢快,奔跑在雪地上;“我是男子汉,一定会成为最强者,保护好妈妈和妹妹”,默默自语,小男孩眼神坚韧如石。无边黑云滚滚而来,夺走了一切,无尽的黑暗中,是沉沦,还是奋起,刻骨铭心的仇,深入灵魂的爱,是一份守护,支撑了一个少年的双神路。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上古世纪之平陵仙境

    上古世纪之平陵仙境

    秘境初启,幻像乍现,神魔之战,生灵涂炭,上古战王执剑临端,以血祭天,吸平陵之先气,夺日月之神幡,众仙响应,皆以血祭,损神魂以助战王,终以诸仙力封天地于洪荒,以中世纪,名曰:上古。
  • 三界风云之齐天大圣

    三界风云之齐天大圣

    大唐贞观年间,唐三藏师徒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孙悟空再次大闹灵霄殿。东海蓬莱岛围剿天一教。魔界东山再起三界大劫将至。孙悟空与雪儿为维护三界苍生同心协力。三界风云再起……
  • 揵稚梵赞

    揵稚梵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处女保卫战

    处女保卫战

    因为接触到了“光子帷幕”,大学生叶明来到了与自己梦中一样的世界,以梦中自己的身份生活着。在梦的另一边的世界里,他却是一个成绩很差的高中生。他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人安排好的,因为他是被“核心系统”选招的“天策组”新成员,然而组织分配给他的任务却只有一种!——那就是保护女孩们婚前的纯洁!一个个任务都与女孩的纯洁有关,叶明想尽办法对付了一个个色狼,尽管有一个个少女获救,但是也有一个个少女喜欢上了他。但是他们天策组的人始终有一个信条——那就是不到规定的年龄就不可以谈恋爱,否则……
  • 乱世殇之倾尽天下

    乱世殇之倾尽天下

    【作者改编原著小说】她是黑道界人人惧怕的“蔷薇血祭”出生时右肩带有蔷薇胎记,至此,她失去至亲,沦落乱世烟火,为了复仇,变成冷血无情嗜血之人,最后也敌不过——情。只是最后的归属却变得支离破碎,在匕首刺入心脏的一刹,她笑颜如花。却未想竟穿越它国得以重生,拥有同样身世不同容貌的女子身上,面对它国乱世之争以及帝王至死不渝的纠缠,她该如何选择,倾尽天下,散尽红尘,看一代圣女手虐三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