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24600000006

第6章 周朝(1)

西周(前1046年至前771年)自武王至幽王传12世,13君,历275年。经考古证明,西周控制的地域比起夏商两朝来要大得多。它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至大海滨,北齐今辽宁,南达长江,比夏、商两朝的疆域要广阔得多。

西周的兴亡

周族的兴起和文王施政传说有邰氏之女名为姜嫄,因为踩到了“巨人”的脚印生下了周族的始祖弃。弃善营农业,是尧的农师。舜封他于邰(今属陕西),号后稷,赐姬姓。弃的四世孙公刘从邰迁居到幽(今属陕西),改善了农业,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诗经·豳风·七月篇》有云:“采荼(tū)薪樗(chū),食我农夫。”公刘之后九百年,传到古公亶父,戎、狄经常来侵,周族不胜其扰,古公亶父遂率领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属陕西)。周原一带良土颇多,且适宜耕种,周族过上了农业定居生活。这时周族尚臣服且受封于商。到文王时期,周族势力日益强大,商纣王怀疑文王有心反叛,囚其于羑(yǒu)里(今属河南),八年后,其子姬发重金贿赂王之近臣费仲、尤浑,费尤二人极尽谄媚之能事,终于说服商纣王释放文王。文王是一位大贤的君主,操劳政事,大力发展农业,广纳贤才,拜能人异士姜尚为相,共同治理军国大事。文王还从商朝的附庸入手,各个击破,分化瓦解。由于他成功地化解了虞、芮两国的争田纠纷,虞、芮等小诸侯国心悦诚服地归附于他。此事后,河东的一些小国也纷纷前来投奔。紧接着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崇这个商朝的重要据点,第二年文王迁都于丰,周彻底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

武王伐纣和牧野大战前1068年,武王率大军向东进发,行至黄河南岸的盟津(今属河南),与到会的八百诸侯和部落首领举行誓师仪式,即“盟津之誓”。此次盟会确定了周的盟主地位。前1068年至1066年,纣王先杀比干后囚箕子,残暴至无以复加,连太师、少师都抱乐器奔周。此时纣已经失却民心、孤立无援,伐纣的时机终于到来了。武王大告诸侯:殷有重罪,不可不征伐!前1046年,周武王率兵伐商,于二月初四拂晓到达牧野。商纣王好大喜功,常年征战平叛,商军主力并不在王都,也无法立即调回。仓促中商纣王只好将大批奴隶充做士兵,连同王城守军一起开赴战场。次日凌晨,武王整军誓师,历数商纣宠妖姬、不祭祖、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激发士兵同仇敌忾。开战后,武王先派一部分兵士佯攻,令商军自乱阵脚,而后再大举进攻。商军中奴隶和战俘拥戴武王,纷纷阵前倒戈。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冲驰帝纣师”,纣王大败,逃回朝歌,登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周公平叛和成康之治灭商后两年,武王患病不能处理朝政。此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武王之弟周公设坛向祖先祷告,请求用他自己的性命来保住武王的性命,并将其愿望写下,藏在金滕匮(专收祭祀占卜档案用的柜子)中。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遂周公摄政。武王的另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不服周公摄政,到处散布流言,说周公欲废成王并取而代之。成王起了猜忌之心,周公辞去摄政之位,避居于东都洛邑。后来成王与公卿大夫无意之中发现了金滕之书,知道错怪了周公,决定迎接周公回朝理政。管叔、蔡叔、霍叔害怕周公揭发他们的恶行,就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和淮夷诸部,发动叛乱。成王命周公挥师东进,收服叛军。周公仔细分析了叛军的心理,决定对叛军分而歼之。首先派使者准备厚礼,言辞恳切地劝说霍叔回朝效力,霍叔假装答应下来,混入王朝给叛军做内应,后来被发现,被废为庶人。管叔、蔡叔和武庚仍不死心,反叛到底,最终失败。武庚、管叔被诛,蔡叔被流放。淮夷诸部见武庚、管叔事败,无利可图,只好撤军回到淮夷。由于这场反叛,周王室意识到必须要清除殷商的残余,才能巩固周朝的统治。周公把“殷顽民”迁到新建的东都洛邑严加看管,又令纣王兄在商朝故都成立宋国,管理殷商之后。周王又把纣都和奄国旧地封给康叔和周公之子伯禽,成立卫国和鲁国,赐以殷民七族与殷民六族。至此,殷民分而散之,再无力兴风作浪,天下大定,周公还政于成王。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其祖辈的遗志,勤政爱民,节俭廉明。成王令周公制礼作乐,大规模推行自武王时就开始的分封制。成康时期,周发展到最为强盛的阶段,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国人暴动和“周召共和”厉王统治时期,宠信谗臣荣夷公,实行“专利”,霸占一切湖泊、河流,垄断了人民的谋生之路。不仅如此,他们还勒索财物,虐待人民。国人不满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厉王置召公劝谏于不顾,派遣卫巫监视百姓,重罚诽谤之人,百姓敢怒不敢言。《史记·周本纪》这样记载:“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人民终于不堪忍受压制发起暴动驱逐厉王,厉王仓皇出逃至彘。国人遍寻厉王不见,遂迁怒于太子靖,召公以亲子替之,太子得以保全。前841年,召公和周公代行政事,史称共和元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宣王中兴”和幽王灭国《史记·周本纪》称:“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对内继承厉王的“革典”并改革赋税制度,发展经济,清明政治,加强王权;对外北伐猃狁,西击戎狄,南征淮夷和徐方,使得各国诸侯皆来朝觐,史称“宣王中兴”。宣王中兴,为时短暂。宣王连年对外征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还是没有解决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在朝中,宣王诛杀无辜的大臣杜伯,使大臣们心寒。对于百姓,他一方面实行“料民”的措施,致使大量平民失去了人身自由,另一方面又不举行“籍田”的仪式,大大降低了天子威信。另外宣王也高估了自己在诸侯中的威信,对各国内政横加干涉,使各国诸侯对他渐渐离心。前782年,幽王即位。其在位期间地震、旱灾屡次发生,政局不稳;不理国事,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又沉湎酒色,听信宠妃褒姒的谗言,废掉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之子),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回申国。为博美人一笑,幽王下令,宫内宫外人等,能让褒姒一笑者,赏金一千两。虢石父献上烽火戏诸侯的计策,点燃骊山上的烽火。有个叫郑伯友的大臣劝阻周幽王说,烽火台是为了战时救急用的,这个玩笑开不得。大王现在这样戏弄诸侯,失信于他们,到了真有急事时,诸侯又以为大王戏弄于他们,不派兵相救,那如何是好啊。幽王不听。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前后共三百五十余年。

春秋霸业的兴替

前770年,犬戎攻破镐京,平王迁都洛邑,进入春秋时期(前770年至前476年)。春秋时期天子王畿范围大大缩小,平王初迁洛邑时,还有土地约六百里。后来有的赐给立功诸侯,有的给王族与公卿大夫封作采邑,有的被侵夺,有的被戎狄占据。天子自有的土田和子民,实在存余无几。然而此时周室已丧失约束诸侯国的能力,诸侯间相互攻伐,游牧民族趁机侵扰,局势混乱。本来诸侯定期朝聘贡献,是王室的重要收入,春秋时各诸侯不再遵守,失去了这个重要收入的王室陷入了贫困,在诸侯面前,天子只能示弱。由于王室无力统驭天下,到了春秋中期,大国诸侯相继而起,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争当诸侯霸主。这一时期,诸侯群雄纷争,诸侯国兴起,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尊王攘夷”和齐桓公称霸齐国襄公时,国政混乱。公子白与纠逃亡在外。襄公死,公子小白与纠争夺王位,小白被管仲射中带钩,遂假死骗过管仲,日夜兼程奔回齐国继立为君。齐桓公听从鲍叔牙之劝谏,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实行国野分治;军事上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经济上通过减少税收,提升人口的生育水平。经过一系列改革,齐国国力大大增强。前684年,齐桓公为报鲁国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之仇,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史称“长勺之战”。战争以齐国的失败而告终。著名的“曹刿论战”即渊源于此战。此战使齐桓公和管仲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达到称霸的目的的。于是他们想到了周天子的号召作用。虽然此时周天子已经失去了昔日号令诸侯的权威,但周朝作为一面招牌,对诸侯国还是有不可替代的凝聚力。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始了一系列的称霸活动。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君会集于首止,与周天子盟。次年,齐桓公因郑文没有来首止参加集会,号召并率领联军讨伐郑国。几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使周襄王的王位得以确立。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前664年、前661年和前660年,齐先后救燕、邢、卫于戎狄。前656年,齐率诸侯共同伐楚,于召陵盟约,迫使楚国同意进贡周王室,并加入齐桓公为首的联盟,听从齐国指挥。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属河南),周天子派代表参加,齐国正式确立了中原霸主地位。

宋襄公争霸和泓水之战前642年,宋襄公助齐公子昭(即齐孝公)复位,自以为惊天动地,足以在诸侯间树立起威信,便想会盟诸侯,确定自己的霸主地位。楚国假意应允,伺机争夺霸主地位。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自视甚高,事先未征求齐、楚两国的意见,自作主张拟了一份秋季在宋国会合诸侯,共扶周天子的通告。这引起了楚成王和齐孝公的不满。是年秋,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齐集,只有齐孝公和鲁国国君没到。会上,楚成王公然带兵挑衅争夺霸主地位,宋襄公被拘。随后楚军直奔宋国本土,由于宋国军民早有准备,楚国未占丝毫便宜。后在鲁国的调解下,楚国放归宋襄公。宋襄公回国后,深恨楚王,但又惧怕楚国兵强马壮。宋襄公听说郑国最积极支持楚国为盟主,且郑国国力不如宋国,就想拿郑国出胸中恶气。前638年夏,宋襄公怒气难平,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执意出兵伐郑。郑文公向楚国求救,楚成王直接派大军杀往宋国。两军对垒于泓水两岸,僵持之下,楚军决定渡水作战。公孙固认为应乘机进击,襄公自认是仁义之师,认为趁人不备乃不义,遂不采纳。楚军渡过泓水布阵之时,公孙固再次请求进攻,又被襄公以不仁否决。等到楚军布阵完毕,宋襄公才下令进攻,结果宋军惨败,宋襄公也在战斗中受伤,次年病死。宋国的霸主梦至此完全破灭,因其仁义,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城濮之战和晋文公称霸前636年,晋公子重耳在经历了漫长的流亡后,在楚王的帮助下,终于回国继承王位,史称晋文公。他即位后,对内清政怜民,选贤任能,发展经济,提倡节俭,整顿军事;对外高举“尊王”旗帜,逐步拥有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看到晋国不断强大,楚国感到很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而对宋国的控制权的争夺,最终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前632年,为了争夺中原地区霸权,晋军和楚国联军在城濮交战,兵力上楚优而晋劣。楚国的右军,即陈、蔡两国的军队战马好、士兵壮,很不好对付。晋国下军副将胥臣为了战胜敌人,想出了一条妙计,用虎皮蒙马吓唬敌人,造成自己强大的假象。进攻时,晋军的战马身披虎皮,神似真虎。陈、蔡士卒及战马都被吓得纷纷后退。胥臣乘胜追击,陈、蔡军队溃败。晋军在与楚军主力决战之时,晋文公借报楚王助其回国之恩退避三舍,从而避开了楚军的锋芒,还达到了诱敌深入的目的。等到楚军进入腹地,晋军与齐、秦、宋三国军队会合,集中兵力、乘隙蹈虚,专挑楚军的薄弱环节打击,结果楚军大败。此战可谓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属河南)朝觐周王,会盟诸侯,将楚国俘虏四马兵车一百乘及步兵一千名进献给周王。周襄王正式命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一战成名,称霸诸侯。

秦霸西戎和韩原之战前645年秋,秦穆公伐晋,双方交战,晋军三次败北。是年9月,秦晋交战于韩原,晋惠公被俘。经此战役,秦国国威大增。前628年,秦穆公乘郑不察,派孟明视(百里奚子)、西乞术、白乙丙三人带兵侵郑。郑国商人弘高和奚施去周做买卖,发现了途经周的秦军。他们暗想,秦国来意定然不善,弘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秦)师”,并假托郑国君命说:“寡君闻吾干将步师出于敞邑,敢犒从者。”同时派奚施向郑君报告消息。如此一番作为,孟明视以为郑国已有准备,遂“灭滑而还”(均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秦军在回师途中遭到晋军和姜戎的夹攻,全军覆没,秦军主帅皆为晋所俘。前626年,穆公采纳百里奚的计谋,给西戎王送去了大批女乐,致使西戎王沉溺女乐,荒废了国政。秦乘此良机攻伐西戎,大败戎军,“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前625年,秦国派兵攻晋,两军交战于彭衙(今属陕西),晋将狼瞫勇猛,率领人马冲进秦阵,一番乱斗,打散对方阵形,秦军大败而逃。次年,秦穆公亲自领兵伐晋,为了坚定必胜的决心,秦军一渡过黄河就烧掉了所有的船。晋人见此情形,不敢与秦战。秦虽不战而胜,却没有夺回晋国占领的被称为“桃林之塞”的秦国门户,因此力量终究不如晋国。但是秦穆公锐意强国,任用百里奚、蹇叔后,秦国更是日渐富强,称霸西戎。

同类推荐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蒙学:蒙学教育读本

    蒙学:蒙学教育读本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家教蒙学与文化内涵。包括《家范》《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菜根谭》《蒋氏家训》《明太祖高皇帝訓》《曾国藩家书》《潜川徐氏家规》《合族公议条例列后》《孝友堂家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三字经》等。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热门推荐
  • 恶魔契约:永世不弃

    恶魔契约:永世不弃

    和恶魔签订契约的话,我可以重活一次吗?可以实现愿望吗?如果可以,为什么不呢?哪怕付出一切,哪怕众叛亲离可是那本该邪恶的恶魔啊,你竟然是这样?
  • 将乱世

    将乱世

    当乱世将来,谁也没有想到,一名身份卑微的少年将是揭开乱世的豪杰。当少年看到帝国旗帜:如果你想建立一番功业,彪柄千古,那就来帝国黑血铁骑吧!当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黑血铁骑,谁也不曾预料帝国引以为傲的铁拳将会亲自击垮帝国千年的基业。
  • 忘川堂夜话

    忘川堂夜话

    “忘川堂”是一家夜晚营业的旧货店。被看不见的东西追赶着的夏至,误打误撞闯入了“忘川堂”。出于某种秘不可宣的目的,她开始了在旧货店打工的生活。这是一家很奇怪的店,明明卖旧货却贵得离谱,摆明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光顾这家店的客人也同样古怪:有因过分漂亮而被割下脸皮的玉面人,有专做亡人生意的血货郎,有依附百年老屋而生的屋魅……在他们或狰狞或美好的外衣下,包涵着温情的守护、绝望的爱恋、无尽的寂寞和迷失的自我。在经历过一次次危险后,夏至渐渐对清明和遥产生了微妙的感情。究竟,夏至更在意的,是时而为猫时而为人,笑容灿若春风的遥;还是外表冷淡而内心温柔的清明呢?抑或是甩不掉的宿命和本能在操纵着她……
  • 上古兵王

    上古兵王

    原大陆之战已过去两千五百年年,又一次种族危机即将揭开序幕,恶魔军团狼子野心,亡灵大军野心勃勃,浴血军团虎视眈眈,四大种族内乱不断……一个绰号“毒蛇”的佣兵之王,在玩游戏《上古世纪》无意中穿越到了这个世界上,用他手中的刀刃,杀出了一片未来。
  • 大斗妖

    大斗妖

    这方天地没有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斗气和魔法,只有人和妖。人可沟通天地引灵气入身,妖可铭化符文印身释放灵气。想要成为翻天撼地的大能。想要成为登台封神的尊者。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在这片大陆上出现了一群特殊的修行者。他们叫做斗妖师……
  •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本书是2008年浙江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将卡夫卡的文本世界及其背后的隐在世界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研究其“迷宫”式的形态,人的经验世界如何得到展现,拼贴与变形,以及这种变形的意义,从中体现卡夫卡对人与世界的命运、对文学艺术的功能的思考。
  • 夏起夏央

    夏起夏央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我希望写得贴近各位读者的内心,希望他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一个自己的缩影,希望能真实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也许不会有许多人看到,但我任然会用心去完成这份青春,我希望现在困苦的,伤心的,快乐的,阳光的人,都来寻找,都来回忆那份真实的青春,真本书,虽然不会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会有那份属于现实的真正情感。如有雷同,那就对了,因为这本书中,总会让所有人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形象!还有本人处女作,不喜勿喷
  • 参悟

    参悟

    谁的年少不轻狂,心比天高。少年时豪情壮志,少年仗三尺青锋助兄弟,护红颜,主苍天轮回,追寻天道真谛。
  • 黯灭刀

    黯灭刀

    武侠,纯粹的武侠小说,故事讲述一个孤儿在乱世成长的故事,英雄美女,所在都是!!!
  • 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讲述了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占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毛泽东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