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0300000050

第50章 [南非]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3)

我不是要批评门德尔松的演出没有表现“真正的巴赫”。我想说得很简单,也很有限:柏林的演出,实际上整个巴赫复兴,都是带有强烈的历史性的,而芸芸众生对此却不是很明了。此外,对于我们对巴赫的理解和演奏,即便是—也许尤其是—当我们的意图是最纯净、最清教徒的,我们能够确定的一件事就是,它们被历史地限定着,其方式为我们所不知。我在此刻所阐述的关于历史和历史限定的观点也适合这一立场。

我这么说,不是要倚靠一种无助的相对主义。浪漫主义的巴赫部分产生于人们乍一听到不熟悉的音乐而被惊呆被湮没的反应,就像我自己在1955年的南非所经历的场景,部分产生于在巴赫的音乐中找到一股通感的热潮,能作为自己表达的工具。那种情感的许多支流—它的审美情绪,它的民族主义热情—随风而逝,我们不再将它们编织进我们的巴赫演奏。门德尔松之后的学术研究呈现给我们一个全然不同的巴赫,使我们能看到复古主义者们所看不到的巴赫的方方面面,譬如说,他工作所处的环境弥漫着复杂的路德派经院主义氛围。

这样的认识在历史性理解上取得了真正的进步。历史性理解将过去理解为塑造现在的一股作用力。这种塑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清晰地感觉到,因此历史理解也是现在的一部分。我们的历史性存在是我们的现在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一部分—属于历史的那个部分—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因为要求我们不仅把我们自己当做历史作用力的对象来理解,而且当做我们自己的历史性自我理解的主体来理解。

就是在这个我勾勒出的悖论和不可能性的语境中,我问自己如下问题:我是不是离1955年足够远(不仅是在时间上,也是在身份上),可以开始历史性地理解我与古典的第一次接触—与巴赫的接触?说1955年我听到一部古典作品向我诉说,这是什么意思?与此同时,提这些问题的我又知道古典作品—不用说自己是历史性形成的。就像巴赫对于1829年门德尔松的那些观众来说,是体现和在记忆及重演中表达渴望、感情与自我确证—这些东西我们今天还能够确认、诊断、命名、定位甚至预见其结果;那么巴赫对于1955年在南非的我来说又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将巴赫命名为古典,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古典是无时间性的这一概念因为巴赫接受史的全面历史性描述打了折扣,那么在花园中的那一刻—艾略特所体验的那种时刻,当然要更神秘更强烈,而且转化成了他最伟大的一些诗歌—也打了折扣?跨越时空的声音这种说法在今天难道只有邪教中才有?

我希望能对这个问题回答“不”。要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看看古典的概念还有什么可挽救的,且让我回到巴赫的故事,我说了一半还没说完的故事。

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巴赫是如此湮没无闻的作曲家,那么门德尔松又如何能知晓他的音乐?

如果我们追溯一下巴赫的音乐在他死后的命运,不去考究作曲家的声誉,而是关注实际的演出,就能看出,尽管巴赫默默无闻,却并不像复古主义的历史所说的那样被世人彻底遗忘。在他死后二十年间,柏林有一群音乐家经常私下演奏他的器乐,作为一种秘密的消遣。驻普鲁士的奥地利大使多年来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在他离开普鲁士时,又把巴赫的乐谱带回了维也纳,在自己的家里举行巴赫演奏会。莫扎特是他的圈中成员。莫扎特抄下了乐谱,悉心研习《赋格的艺术》。海顿也在这个圈子中。

这样一个有限的巴赫传统,并不是巴赫的复兴,因为它是从巴赫生前一直延续下来的。它存在于柏林,并蔓延至维也纳。它在职业音乐家和严肃的业余爱好者中沿承下来,虽然从未出现在公演之中。

巴赫的合唱音乐,有大部分在一些业内人士中广为传播,如卡尔·策尔特,柏林合唱协会的指挥。策尔特是门德尔松父亲的朋友。年轻的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就是在柏林合唱协会初次领略合唱音乐的。他和不善合作的策尔特意见相左。后者认为《受难曲》是不能公开演出的,只属于专家的兴趣。而门德尔松抄写了《马太受难曲》,然后一头栽进去,要把它改编成适合公开演出的作品。

我说的只是专家(或业内人士)的兴趣。文学和音乐,古典文学和古典音乐的平行关系在此处断裂,音乐的机制和实践开始显得比文学的机制和实践更健全。因为音乐这一行有办法让它所重视的东西保持鲜活,而文学机制却大异其趣,总是重视在世的作家,却又很快淹没他们。

因为要成为一个音乐家,无论是演奏家还是作曲家,无论是在西方传统中,还是在世界上别的主要传统中,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学徒期,因为训练的性质就是反复演奏,让别人的耳朵熟悉,能分辨出细微的差别,能做出实际的批评,而且还能强化记忆,因为一系列的演奏已经制度化,从在老师面前演奏,到在全班面前演奏,到在各种公共场合演奏—因为所有这些原因,使得音乐在它并不为公众所知,甚至不为有教养的人所知的时候,有可能存活下来,更确切说是在业内人士中保存活力。

如果有什么能使人对巴赫的古典地位充满信心,那就是他在业内所经受的考验过程。巴赫的地方宗教神秘主义音乐不仅安然度过了启蒙时期的理性和都市化倾向,还历经十九世纪被当成德国大地的伟大子孙广为传播、后来被证明是“死亡之吻”的劫难而依然完好。而到今日,每当一个初学者生疏的手指演奏巴赫第四十八号作品的序曲时,巴赫又一次在业内经受考验。我敢说古典音乐就是这种在经历过日复一日的考验后还保存完好的东西吗?

考验和存活的标准不仅仅是最低限度的、实用主义的、贺拉斯式的标准(贺拉斯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一个作品如果在写成后几百年间仍然流传于世,就一定是古典作品)。这个标准表达的是一种信心,对考验传统的信心,相信业内人士不会将一代又一代人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短命无稽的乐章上。

就是这种信心,让我能够更加乐观地回到前面我讲到的那段个人经历,回到我对此作出的几种分析。我问自己,我在1955年对巴赫的反应,真是对音乐的某种内在品质的反应,还是我对欧洲高等文化的象征性选择,以逃出社会和历史的死胡同?这个疑问的本质是,“巴赫”一词只是欧洲高等文化的一个象征,巴赫本人或“巴赫”这个名字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本身的价值”这个概念实际上就是质疑的对象。

我没有用唯心主义的方法来为“本身的价值”辩护,或是试图从那些历经考验而得以存活下来的作品中抽离出某种共通的古典的品质和本质来,我希望我已经让“巴赫”和“古典”这样的词有了自己的价值,即便那种价值首先只是专业价值,然后才是社会价值。我在十五岁时是否理解了我碰巧听到的东西,这并不重要:巴赫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他已经通过了在我之前千千万万的才智之士、千千万万的人类同胞的品评审度。

古典作品就是得以存活之物,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什么意思?这样一种古典的概念是怎样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的?

要非常严肃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好求助于当代的伟大古典派诗人波尔·兹比格纽·赫伯特。在赫伯特看来,古典的对立面不是浪漫派,而是野蛮愚昧;甚而,古典和野蛮不是一种对立关系,而是一种交锋。赫伯特从波兰的历史视角写作—波兰是一个不断与其野蛮邻居交战的西方文明国家。在赫伯特眼里,不是因为古典作品拥有某种本质的品质而能够抵挡住野蛮的侵袭。相反,历经最严酷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因为一代一代的人们都无法舍弃它,因而不惜一切代价紧紧地拽住它,从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那就是古典作品。

于是我们碰到了一个悖论。古典作品通过顽强存活而给自己争得古典之名。因此,拷问质疑古典作品,无论以一种多么敌对的态度,都是古典之历史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很受欢迎的一部分。因为,只要古典作品娇弱到自己不能抵挡攻击,它就永远不可能证明自己是古典作品。

你甚至可以沿这个方向更进一步,说批评的功能是由古典作品所规定:批评的义务就是质疑和拷问古典作品。因此,害怕古典作品不能经受住批评的解构行为,这种担忧是站不住脚的:批评,特别是最持怀疑态度的批评,远不是古典作品的敌人,反而是古典作品用以为自己立名、确保自己万古长青的力量。在此意义上,批评也许是历史的狡黠手段之一。

(萧萍译)

同类推荐
  • 他风景

    他风景

    《他风景》内容包括:我要到唐朝去、狂风中的火焰、故宫?紫禁城、华清池观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射步亭二号,一个消失的地址、孩子,你是我们脸上最悲伤的一行泪等。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激情挥洒青春的气息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激情挥洒青春的气息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最晶莹的99颗父母心

    最晶莹的99颗父母心

    父母是子女最珍贵的人,爱他们,孝敬他们,是一个人幸福生活不可缺失的情感。珍惜和挚爱我们的父母,将使我们永远有一片心灵的绿地。本书汇聚了感人肺腑的经典之作。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一首爱的赞美诗,蕴藏着父母丝丝缕缕的爱意;每一页都是爱的港湾,泊满了父母的牵挂之帆;每个细节都凝结着父母的苦与乐、泪与笑、喜与悲。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着永恒的父母之情。不同的感动,源于不同的阅读。99个不同的故事,在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启示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珍爱我们的父母:善待身边每一个爱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让人间多一点儿温情。
  • 田园之外

    田园之外

    黛色的山峦由西向东起起伏伏,状若雄鸡、状若麦垛、状若神女、状若大仙……但凡想象力能够触及,就可以给南山一个形象的譬喻。远岫含烟,近岚拢翠,日出日落间,南山亘古不变……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热门推荐
  • 呆萌爸比精明娃

    呆萌爸比精明娃

    我是爸比捡回来的,他说那是个下雪的天气,所以叫我雪瑞。爸比也是个胆小鬼,每个打雷的夜晚他都要抱着我睡,还说是怕我害怕,我才不会怕那。尽管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爸比也是胆小到不敢表白。爸比是个很可爱的人,也是个护短的人,他最护我了,他说:“我是他的宝贝,谁都不能比,哪怕是今后和他共度一生的人也不能和我比。”所以我最爱爸比了。我知道我不是爸比的孩子,可是我没有想到爸比会是我的舅舅,所以爸比也是个好会撒谎的男人。他骗过了好多好多人。爸比还有好多缺点,比如不爱洗脚,吃饭总不在桌子上,总熬夜游戏,哪怕他的工作没有做完。还有好多好多。可是他做的这些他一点也不让我做,所以爸比还是个自私的人,嘿嘿,对吧。
  • 武破辰空

    武破辰空

    上古大战,致使天地元气逐渐稀疏。许多修士因天地元气不足,迟迟突破不了,直到陨落。经过数纪元,一切好似回到起点。但这时,一颗星球的辉煌也就降临。世界上突然出现了许多神秘的种族魔兽,让这个世界更添生命活力。由于天地元气的稀疏这个世界再无巅峰的修士。但突然一天,世界之天出现一道裂缝!而这天裂缝却流露出了可供修士修炼的天地元气。逐渐的。这道裂缝变成一条天河。诞生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让修士更为强大的力量!繁荣由此展开......
  • 废材逆袭:太子妃要休夫

    废材逆袭:太子妃要休夫

    神玄大陆,以七彩玄术为宗,灵兽为宠,实力为尊。南宫今朝重生为“废物”之躯的准太子妃,在这个实力为尊的世界,术法要修,武术要练,炼丹什么的旅游必备也要会。打跑各路妖魔鬼怪,收服太子,降服萌宠,扶摇直上成为一代天骄。早于南宫今朝出生之日起,就有预言:她必为太子妃。于是他说:没事,她若是太子妃,我就当当太子罢了。某宠一怒,数万魔兽俯首待命。某宠说:我要变成人!某魔兽诧异:尊上如此高贵的血统,哪是凡人可比,为什么要自降身份?某宠委屈:她只喜欢人
  • 两生花:爱的决择

    两生花:爱的决择

    “容姨,把二小姐抱回房里去,别让她出来。”高燕严肃的说到。接着拉着一个小孩的手走了出门。到了福利院门口对女孩说:“妍心,你呆在这我去给你买吃的一会儿在回来。”女孩高兴地说:“恩,阿姨我就在这乖乖的,不走。”高燕转身朝车走去。再也没回来了。十五年后,圣樱学院里两个女孩再次相遇。。。两个女孩的爱恨纠葛展开了帷幕。
  • 凤权天下

    凤权天下

    她是高高在上的皇后,五年间为了他殚精竭虑,从太后手中一点点夺回皇权,最终却被他无情杀害,一尸两命。重生到宫女体内的她,满怀仇恨,誓要杀尽所有负她之人。皇宫自此又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 东乡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东乡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缩小民族之间发展的差距、有效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努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仅是各少数民族自身繁荣、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需要。
  • 生气等于惩罚自己

    生气等于惩罚自己

    当处于人生低谷时,有的人能够坦然地面对一切困境与不幸,并快乐地生活着,有人则自报自弃,生气堕落,一蹶不振。与其意志消沉,不如忘却烦恼,摆正心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学习和事业上,让自己的知识领域拓宽,让自己睿智起来,这样才会让自己的实力增强。生气只会让别人感到你的自制力差,一味的沉浸在低落的世界里,毫无进取之心。越是在逆境之中,越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 傲娇千金:腹黑对对碰

    傲娇千金:腹黑对对碰

    她,集万千宠于一身的赵氏千金,父母和哥哥的心头肉,掌上明珠。从前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邻家小哥哥的离开,让这场意外悄然发生,一场失忆,她忘记所有小时候的记忆。十年之后,她(他)们是注定的错过,还是命定的相遇......
  • 天元行

    天元行

    订婚当天,武文昊和未婚妻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双双带到了一个神奇的大陆。在这里,强者为尊,修为强大者,拥有毁天灭地之能。为了能早日找到失散的未婚妻,武文昊历经万难,神挡杀神。为至爱,纵是万死,亦不辞!为兄弟,纵是刀山,亦踏之!莫笑少年痴,只为红颜万生死。莫笑少年狂,只为兄弟万世还!
  • 泉水的歌唱(原创经典作品)

    泉水的歌唱(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