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87300000004

第4章 气的气候学含义(2)

“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插秧后要马上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及时扫尾。

茶树这时春梢发育较快,稍一怠慢,茶叶就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摘。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上升很快,但降水还是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特别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引起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步骤。“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繁殖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满的气候学含义

每年阳历的5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其含义是从小满开始,北方大麦、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已经结果,渐饱满,但尚未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初候苦菜秀;二候蘼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繁叶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意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多少,指出小满时田里假如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合水稻栽插的季节。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主要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紧密相连。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晚,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到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足,平均仅40毫米左右,所以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加严重。俗话有“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抵御干旱,不但要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而且尤其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预防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西北高原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生机勃勃。

在北方地区,此时宜做好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侵袭。南方宜做好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蘖,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oC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抓好防暑工作。

“小满”时节谨防灾。

芒种的气候学含义

芒种,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每年阳历6月5日左右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的位置。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其含义是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非常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大忙的季节。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是这个忙碌的时节最好的诠释。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由此而来。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初候螳螂生;二候鹏(伯劳)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卯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他鸟呜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呜叫。

芒种是一个典型的表现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然过去,中稻、甘薯移栽到了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人返青阶段,秧苗嫩绿,生机盎然。“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美丽风光。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还未移栽的中稻,应该马上栽插,如果再拖延,因气温升高,水稻营养生长期变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肯定不高。甘薯移栽最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甘薯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增加,而且等到秋来时温度下降,影响薯块膨大,产量也将明显减少。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在此时进入黄梅季节。梅雨天的普遍特征是雨日多、雨量大,温度高,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我国东部地区全年的降雨量约有1/3(个别年份为1/2)是梅雨季节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一般出现于6月份后。这时,正是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长茂盛、需水较多的季节。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冬季过后,冷空气强度减弱北退,南方暖空气相应北进,延伸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但这时北方的冷空气仍有较强劲势力,于是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对峙,形成准静止锋,出现了阴雨绵绵的天气。相峙一段时期后,暖空气最后打败冷空气,占领江淮流域,梅雨天气终结,雨带中心转移到黄淮流域。江淮流域在这时正在抢种。

梅雨对庄稼非常有利,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梅雨过少或来得晚,作物就会干旱。

夏至的气候学含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日。按照《恪遵宪度抄本》

上的说法:“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到达极限,在我国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14小时左右,越往北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初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生长发育,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问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由于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累,并未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概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某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一杂草、病虫迅速繁殖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美好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明显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趋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遇夏旱,通常这时有望解除。近30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规模洪涝的次数虽不多,可是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重视做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时期,往后常受剐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加强抗旱能力,争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举措。

夏至期间,意味着炎热天气的正式来临,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并且是闷热。有以下几种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作用较大,值得注意: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较多,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不大,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雨,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样美丽,经常引发局部地区灾害。

2.暴雨天气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强烈,作物生长迅速,需水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

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夏至期间,正是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季节,频繁出现的暴雨天气,容易引起洪涝灾害,甚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应重视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冷、暖空气团在此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适,一些蚊虫繁殖速度迅速,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繁殖。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洁净,尽量不吃生冷食物,以免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小暑的气候学含义

每年阳历的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从小暑开始,炎炎似火的盛夏正式报到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就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意指极端炎热的天气刚刚到,但还没到最热的时期。这一气候特征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基本一致。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挚。”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刮一丝凉风,而是全部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人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温度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时值小暑节气,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26℃左右。一般的年份,7月中旬华南、东南海拔低的河谷地区,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极为不利。不仅事先在作物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而且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近似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从小暑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依次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自此降水明显增多,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在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往往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经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特别重要。农谚有“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非常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带来不利影响。

也有一些年份,小暑前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势力仍然比较强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狭路相逢,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天气的预兆,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持续一段时间。

大暑的气候学含义

每年阳历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

“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此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初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界上已知的萤火虫品种大约有两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在枯草上产卵,大暑时,萤火虫孵化出来,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天气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转化。

大暑时节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一个字:热,极端的热。这样的天气给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

调查显示,在最高气温高于35℃时,中暑的人会明显增加;而在最高气温达37℃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多。尤其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大,更叫人感到闷热难忍。全国著名的长江沿岸“三大火炉”城市南京、武汉和重庆,平均每年炎热日就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实际上,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特别显得重要。

“禾到大暑日夜黄”,大暑时节对南方一些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讲,一年当中最艰苦、最紧张、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季节正式拉开序幕了。当地农谚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灾害,保证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种,争取充足的生长期。要依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之前栽完双晚,最晚不能晚过立秋。

“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非常快,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更加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最高峰,要求田问土壤湿度占田问持水量的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引起落花落铃,必须马上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正午高温时进行,避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恰逢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特别敏感。农谚有“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干旱应及时浇水。

黄淮平原的夏玉米大多已拔节孕穗,快要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候,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但是,炎热的大暑也有美丽的容颜,此时正是茉莉、荷花盛开的时期。芬芳沁人的茉莉,天气越热香味越浓郁,给人洁净馨香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怕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盎然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立秋的气候学含义

在每年阳历的8月7日、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即为立秋节气。历书上说:“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后,谷物成熟,气温渐渐下降,月明风清,秋高气爽。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同类推荐
  •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一书囊括了宇宙、地理、自然、历史、人体、科技和动植物等领域,采用图文并茂的新颖体例,精编世界上最著名、最奇妙的未解之谜,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片,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想象力、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未知世界的情景,并对谜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给人们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揭开了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谜题的谜底。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书中不但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奥秘的丰富与变幻,同时也让读者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 趣味婚俗

    趣味婚俗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俗习惯,凝聚了各个民族各自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切都显得是这般的顺理成章,合乎法理,有章可寻,于是,便自然而然孕育出了婚礼仪式,通过一整套的婚仪向社会大众宣告是明媒正娶,如果不遵从礼制便是世俗鄙薄、斥责的私奔,合情、合理、合法,婚礼成为了两个人结合不可逾越的见证。地域的不同,民族的差异,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婚仪,进而成为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中最为特色的婚俗文化。所谓的婚俗文……
  • 生活的儒学

    生活的儒学

    本书为作者自编文集,主要围绕“生活的儒学”这一主题展开,具体涉及礼乐文明、人文美、风俗美、饮食文化等。此外,作者近一年来以相同主题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讲演,颇受欢迎。本书初步目录具体如下:一、当代思想文化变迁之路;二、在现代社会重开礼乐文明;三、生活儒学的面向;四、人文美学的研究;五、人文美的道路;六、风俗美的探讨;七、生活美的追求;八、饮食男女之道;九、饮馔的政治学;十、生活的艺术化;十一、另类生活美:隐逸;十二、日常生活的审美思维。
  • 灯谜入门必读

    灯谜入门必读

    本书主要讲解怎样猜谜制谜、如何欣赏灯谜、怎样组织灯谜活动等灯谜的基本知识。并提供趣味灯谜作品,以供读者试猜或选作灯谜活动的题目。全书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是灯谜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是设谜解谜的好帮手。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热门推荐
  • 炎道之极

    炎道之极

    天生炎体的林衍在一次探险中被妖兽袭击,经脉俱断,丹田尽毁。本来已成废人的他却在半年后遇到一个老叫花子,意外得到了重新修炼的法门。祸兮福之所倚,他竟然和一只九寒噬炎蛇缔结了灵魂血契!山不生草,涧不流水,岭不行云,峰不插天。生于九幽之地,以极阴之体,噬万阳之炎,是为九寒噬炎蛇!且看林衍一路逆流而上,踏入炎道之极!
  • 傻妞闯江湖

    傻妞闯江湖

    慕容子月穿越到慕容家天生柔弱善良的三小姐身上,并且这个身体竟然未婚先孕,有一个五岁的儿子慕容星和一只宠物小狼。慕容子月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个弱不禁风慕容家三小姐的命运,慕容子月头脑清醒,聪明绝顶,看过的书籍过目不忘,而且药理功夫了得,她决定要将曾经欺负这个柔弱善良慕容家三小姐的人全部欺负回来。
  • 近光集

    近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浅扬

    青春浅扬

    青春,美丽,张扬,冲动,还有懵懂。我的青春谢谢你的参与,更谢谢你配我走完全程。
  • 惹爱生非

    惹爱生非

    苏苡作为一名医生,本着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救下一个莫名其妙的男人,谁知却因此被他禁锢在身边整整四年。后来——苏苡:段轻鸿,我跟你赌这一场,赢了你就让我走。小段冷笑:不,你赢了我把命给你,否则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天涯海角我也追你回来!
  • 洪荒之界

    洪荒之界

    我以第一视角记录着这里的一切,那些死亡已经麻木了所有人的神经,神兽与凶兽的战争也不会停止,除非所有的巨兽全部毁灭,人类将成为主宰......
  • 萧子亦的回忆录

    萧子亦的回忆录

    我的一生,只有那几个人曾在我的记忆中留下影子......而当我老去的时候,我才看见那最好的结局。
  • 居卫

    居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陈云之归龙玄胆

    陈云之归龙玄胆

    陈云本是一个破落秀才,一生没有什么成就,却恰逢天地变化之时,积极度化人生,从而让自己的一生充满了快乐和机智。当陈云基本具备了能力,他就云游各方,不断帮助他人,期间也收到各种不公的待遇,遭遇了各种危险,但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
  • 我的天师女友

    我的天师女友

    一个是普通未毕业大学生,一个是舞台骄子家世极好的贵公子在一次次相遇碰撞中会是天长地久还是擦肩而过。幼时的约定是否可以守住,在家族重担与师门使命中两人是否能挣脱?看文给小霁收藏一下吧,拜托看文收藏哦谢谢了各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