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53000000015

第15章 吉木狼格:还差13条狗(7)

一开始,人们几乎不会去注意他的彝族身份,尽管他的名字很彝族。但由于他的诗歌并没有我们通常熟悉的那些彝族元素和符号,加之他一出道就侧身于“非非主义”这一诗歌团体,所以,人们在谈论他的诗歌的时候,总是离不开“第三代诗歌”或“非非诗人”这个背景,甚少将他放进少数民族(彝族)诗人的阵营去考察。一般来说,这也没什么问题。作为一个汉语诗人,吉木狼格的诗歌对“非非”乃至“第三代诗歌”都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贡献。所以,将他的诗歌纳入由杨黎、小安、韩东、于小韦等诗人构成的诗歌谱系去研究,也是恰如其分的。只是,当我们撇开“反传统、非崇高、超语义”,以及“诗到语言为止”,这些“非非”和“第三代”诗人的共有属性,去深入探究吉木狼格的诗歌为什么能够区别于其他诗人,其区别之处的根源何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忽视和避开他的彝族身份,他的母语背景。

彝语是一门古老的语言,如同很多少数民族语言一样,其出现和存在的时间早于“汉语”。这里所说的“汉语”是指被规范和统一后的汉语,即“古汉语”。在此之前,汉语也不过是如彝语、苗语一样被一个部落、一个族群使用的区域性语言。但是,自“古汉语”开始,汉语逐渐成为“多数民族”的语言。因为在强大的汉语书写系统面前,那些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纷纷放弃了构造自己的语言符号(即文字)系统的冲动,仅仅保留了口头语言,即语言的声和意的部分。当这些民族需要用文字记事或表达(创作)的时候,只能选择汉语(汉字)。但是,也有例外,这就是彝语。

它不仅是一种能说的语言,也是一种能写的语言,有完整的属于自己的书写符号系统,即彝文。彝族人用这样的文字,创造了自己的神话、历法、诗歌和“比摩”文化,记载了自己的历史。由于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相对于其他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彝族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便要少得多,或缓慢得多,其文化形态的差异性也就明显得多。而这一语言所涵盖的文化个性,体现在吉木狼格的汉语诗歌写作上,便呈现出他与身边其他汉语诗人相异的特质。这些特质归纳起来,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语言的陌生化

汉语作为吉木狼格的第二语言,自然与其母语(彝语)存在着一个相互抵达的距离和空间,类似于河这边与河那边的感觉。这种距离感和空间感,使得他在用汉语写作的时候,有一种“客人”(或曰“他者”)的身份。正是这种身份造就了其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效果。这种陌生化的效果,阻隔和阻断了汉语诗歌的习惯性表达,而呈现出一种新鲜的声音、节奏和韵律(语调和语气)。无需表面地去采用彝族的文化元素和符号,其呈现出来的诗歌形式,就已经暗藏了彝语的属性,从而内在地改写了汉语诗歌的语言范式。这种现象其实在世界文学中不乏先例,如母语为英语的贝克特之于法语写作,母语为俄语的纳博科夫之于英语的写作,他们都为“河那边”的“第二语”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2.语言的趣味性

吉木狼格的诗歌是公认的有“趣味”的诗歌。但与大多数有“趣味”的汉语诗人不一样,他不是用修辞手法“制造”出诗歌的语言趣味,而是善于发现那些存在于汉语中的事物本身的趣味性,然后将它们不加修饰地直接呈现出来。比如“鬼”,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事物,我们很熟悉它,我们熟悉的它,是代表着让人恐惧的、怪异的事物。但是,在吉木狼格的《见鬼》这首诗中,“鬼”

在他平淡无奇的叙述转换中,变成了一个富于趣味的词语,而这种趣味或许正是“鬼”这一事物的“本性”,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人怕鬼,因为心中有鬼/鬼怕鬼,像人怕鬼一样/普通的鬼怕特殊的鬼/那些垃圾鬼,吊儿郎当的鬼/最大的能耐充其量就是吓唬人……”(吉木狼格《见鬼》)。在我看来,吉木狼格之所以对汉语中的事物有着如此的敏感和发现,很大原因也是因为他作为“汉语客人”的身份,这种身份给了他思考的空间和审美的距离。

3.语言的极简主义

吉木狼格从早期的《怀疑骆驼》、《红狐狸的树》、《榜样》等诗作开始,就呈现出一种不带杂质和杂音的语言风格,这既源于一种天生的语言洁癖,同时也是一种自觉的极简主义美学追求。在他笔下,即使是数十行的诗歌(如《榜样》),即使是带有浓重叙事色彩的大型组诗、长诗(如《静悄悄的左轮》、《月光里的豹子》),读起来都不觉得繁复、堆砌和拖沓。准确的词语,自然的语气、语调转换,与呼吸同步的节奏,如同说话一般。有人认为,这种极简主义的诗歌语言恰如马蒂斯的绘画和巴赫的音乐。但在我看来,吉木狼格的诗歌语感除了受外来艺术形式的影响和启发之外,更多的仍然源自他生长的自然环境及其母语的熏陶。彝族作为一个山地民族,常常单家独户地生活在山坡之上,因为孤独而善于沉默——尽管更善于表达。

是的,沉默与表达,简单与丰富。在语言上,他们说话的音调外人听来清脆悦耳,如同歌谣;在音乐上,他们喜爱的月琴和口弦,都是极简单、独立的乐器,音域的高低起伏不超过八度,一般在五度之间循环往复;而在生活中,他们的着装和器皿的颜色,不讲究绚烂多彩,只强调红、黄、黑三色……我接触的包括吉木狼格在内的彝族人,与其说高傲,不如说孤独。他们面对世界(自己和他人)表现出的是一个人的孤独、一个家族的孤独甚至一个民族的孤独。所以,当吉木狼格决定用汉语写诗的时候,他自然不会选择喧哗和华丽的语言形式。恰恰相反,他以一个彝族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去除了汉语中的浮华、夸张、玄奥、虚无和矫饰的部分,还原了汉语的纯净与简洁的特质,形成自己的极简主义的语言风格。而这,恰恰又暗合了“非非主义”的理论主张。

对吉木狼格的诗歌作以上三个方面的归纳,是为了方便我自己对他的诗歌进行解读,但实际上,吉木狼格诗歌最精妙的部分,也就流失在这样的归纳和解读之中了。因为造就一个天才诗人的因素,绝不是用1、2、3可以说清楚的。如果可以说清楚,那么,有双语背景的诗人不止吉木狼格一人,但为什么偏偏是吉木狼格写出了这样与众不同的诗歌呢?或者,如吉木狼格一样优秀的诗人,如前面提到的杨黎、小安、韩东、于小韦等,他们都没有双语背景,生在汉语中,长在汉语中,但为什么他们的诗歌也那么优秀,那么独树一帜?我想,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只能去阅读他们的作品,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或者在阅读中保持沉默。

吉木狼格,1963年生,1983年开始写诗。我认识。

张羞/文

可在诗集的作者简介上,并没有写1983年的哪一天。那天当地是否下雨,还是刮风。如果那天下了雨水,是不是还一同刮起大风,又或者是不是下起了雪,那样更显特别,当然也同样普通。我不知道,以我对吉木狼格的了解,我更愿意这样想象:1983年的那天,很普通的一天,那天阳光不错,一个20岁的彝族青年,在吃完午饭后,安静地坐下来,写他一生中的第一首诗。写完后,他就出门找朋友喝酒去了。

还是在20年后,2003年夏,一个同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坐在一趟武昌开往汉阳的公交车上,接近傍晚,但还不是黄昏的时间,车子有些摇晃,车上,两个乘客在用很难听懂的武汉方言骂架。可这个年轻人却很安静,他坐在后排一个靠窗的位置,看一本诗集,这本诗集叫《静悄悄的左轮》。

杨黎说,你来写一点关于吉木狼格诗歌的东西,杂志上用,快点。我马上拒绝说,让我写吉木狼格,这不合适。杨黎说,是狼格指定你写的。我说那好。

既然写,那就多写点,一点是不够的,一点构不成东西,我写三点。

1.我要和吉木狼格下一盘棋,围棋。

可是我根本不懂围棋。19乘19的棋盘,一方白子,一方黑子,各人轮流下一手,它的规则实在简单,可它的变化却太复杂了。我在数字电视上的天元围棋频道看了一星期,只能记住几个飞、靠、挖、虎、打,这类术语,但我完全看不明白棋手在下什么。尽管不懂,我还是喜欢看。我喜欢看评棋的人把一盘棋翻来覆去讲个遍,最后也没讲出个所以然。吉木狼格的围棋水平,据杨黎说,和他差不多,业余一段。

也就是说,吉木狼格很懂围棋。

上世纪80年代,围棋和诗歌一样,都是火热的时代。大国手与诗人是青年人崇拜的偶像。在那样的时代,诗人们找点围棋来下很正常。所以对吉木狼格会下围棋,我一点也不奇怪。我奇怪的是,既然水平相差无几,那为什么总下不过吉木狼格?有一次我问杨黎,你赢过吉木狼格吗?杨黎说,没有,几乎很少赢。那为什么,我问。因为狼格不在意输赢,杨黎说。

我对吉木狼格在围棋上面的了解就这么多,如果我要和他下一盘棋,最好的办法,是我找一个懂围棋技术的人,让他替我下,下出我要的风格,屠到一条龙。屠完后,我们再坐下来聊诗。

只是围棋和诗有什么关系。一个用棋子下一盘棋,一个用语言写一首诗,简单说,它们不存在一毛钱的关系。往复杂里说,我就不说了。我怕吉木狼格会说,羞啊,诗没那么复杂,它很简单,简单到都不要使用比喻。

所以,当我写下第一点围棋时,我发现这是一个错误。至少对吉木狼格来说,围棋是围棋,诗是诗。诗就是诗,也只是诗。这是一个诗人去理解吉木狼格诗歌的前提,注意,是一个诗人。说起来有些绕,但我已尽可能说清楚了。

我可能见过一次吉木狼格下棋,在成都的一个酒吧,还是茶坊,我记不得了。也可能那次,他们只是在斗地主。

2.还是围棋,但这次说的是变化。

如果围棋和诗之间有什么联系,我想唯一共同点就是变化。对围棋来说,变化使得棋局复杂,这是围棋。诗不同,诗在一句接一句的语句里发生变化,对诗来说,这是一个写作的过程,但这不是为了让诗变复杂,而是让诗成为诗。

我看到一个现象,当诗人们聊起吉木狼格的诗,很多人都会惊讶他在诗中那简洁而特别的汉语,新鲜,充满魔力。第三代诗人以来,语言成了认识现代诗歌的基础。80年代提出的,诗从语言开始(杨黎语),诗到语言为止(韩东语),这都在说语言对诗的重要性。当人们谈论起一个诗人的诗,从他的语言开始,这几乎成了共识。

吉木狼格是彝族人,我不了解这个民族,但知道彝民族有它自己的语言和相应的文字。这就像我从小使用江浙一带的方言,和书面语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限于语音,还有语法。吉木狼格用汉语写作,在一篇他的文章中,吉木狼格提到,事实上,他使用汉语思考。也就是说,不存在彝语翻译成普通话的过程。

尽管如此,一些诗人还是认为,吉木狼格的语言现象,是某种彝语和汉语的差异和结合导致的结果。因为这个原因,吉木狼格差一点成了一个少数民族诗人。我以为这是一个错误。我相信,即便吉木狼格是英国人,当他用汉语写作时,他的语言依然如此。

我愿意如此相信的理由很简单,我相信除了一些语言的表面(简洁、日常化、对汉语而言的陌生化),吉木狼格更多关心的是语言的内部(语气、语音,语言的变化方向等等)。我甚至大胆认为,如果吉木狼格是英语诗人,他的诗依然如此。而在吉木狼格的诗歌中,我尤其着迷于他那语言在诗中独特的变化。天啊,这才是一个诗人区别另一格诗人的真正标志。《天啊》:

天太大/天一大/我们就小/我们使劲地喊/天啊天啊/的确太可怜了/天那么大/我们那么小/其实/喊了也没用/天还是那么大/我们还是那么小/而我们越喊/天越大/我们越小/就算我们把天/装在心里/不喊/我们也不会大/天也不会小/所以我们喊不喊/天都大/我们都小。

比如这首《天啊》,大概只有简单的20个汉字。天太大/天一大/我们就小,为什么是天太大/天一大/我们就小。这肯定还是和围棋无关。

3.不懂。

我不懂围棋,也看不懂诗。前一句可以耍耍赖,后一句是实话。诗是看不懂的,要是诗能看懂,那就是诗的错误。但也不是为了不懂而看诗,这显然更加错误。不懂,很可能已经懂了。因为诗,懂不懂并不重要,只要懂得什么是诗。要是不懂什么是诗,那最好的办法是,能懂多少,就懂多少。这是我在武汉那趟黄昏公车上,看《静悄悄的左轮》得到的信息,它启发了我对诗歌的思考。

随便举一首我看不懂的吉木狼格的诗,《消息》:

六月六号/是普通的一天/早上下雨,中午出太阳/下午开始飘雪,晚上/一场风暴过后有云和月光。

如果有一种诗歌史,是正儿八经的诗歌史,那这首《消息》绝对有进入的资格,直觉告诉我,它实在太装逼了。一个诗人,只有对诗有他自己的认识,才有可能自觉去写出这样的诗。但我还是看不懂:六月六号/是普通的一天/早上下雨,中午出太阳/下午开始飘雪,晚上/一场风暴过后有云和月光。你看懂了吗?

诗人,与说诗相比,我更愿意写人。诗,说到底有什么可谈的,我不喜欢谈诗的重要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影响力、权威这些。好比吉木狼格的诗之于现代汉语诗有多重要,这已不言而喻,可怎么谈,它还不就是吉木狼格的诗?它也只能是吉木狼格的诗。

诗人要大于诗。有一次,我跟一位写诗的朋友聊天。我的意思是,诗是诗人写的,诗,也是诗人在看。如果没有诗人,哪里来的诗呢。更何况,一首好诗,在一个普通的诗人看来,它顶多也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诗,而一首不好的诗,甚至烂诗,在一个好诗人看来,情况就会不同。这种不同,就看他愿意怎么看。如果他愿意,怎么看,都可以是一首好诗。这位写诗的朋友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他端起杯子说,碰一下,随意。这是酒话。诗人不大于诗,诗也不会高过写诗的人,更多时候,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只是一个诗人的生活被固定在特定的时代,而他的诗会继续流传。

同类推荐
  • 我给总统当御医

    我给总统当御医

    李计留先生——一位中非友谊使者,获得总统嘉奖颁发“骑士勋章”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声名远播的非洲总统“御医”,在当代中国援非医疗史上颇具传奇和冒险色彩:他以精湛绝妙的中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先后“迷倒了”三任总统,对他赞不绝口;他和总统的关系极其微妙,有时亲密无间,有时伴君如伴虎,曾跟随总统到处出访,一享尊贵,有幸列席联合国大会,亦亲眼目睹了总统的婚姻和爱情复杂关系的内幕……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我的彩云南

    我的彩云南

    本书为诗人邓耀泽的抒情诗集。分为五个板块,以浓郁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对彩云南大地和人民的热爱之情,饱含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不想讨好全世界

    不想讨好全世界

    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看起来毫不起眼,在人群之中常被忽略,但他们存在着。你仔细听他们的故事,大起大落大离大合,这些小人物不是特别爱惜自己,不求别人的认可,但会把人性中最悲天悯人的部分发挥到极致。像忠诚、守信、重诺、尽责这些我们以为很容易就能做到,其实做起来很难的事,这些人却可以用一生坚持却从来不用谁认可。那些我们曾经推崇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不仅仅是故事里的情节,而是这本书中真实存在的。这本书,让我们不好意思再把那些卖力的执著当成笑料和讽刺,让我们每个人不再盼望别人当好人,自己不再戴着面具做人。在这本书里和一群小人物不期而遇是幸福的。世界这么美好,根本不用讨好。
热门推荐
  • 我老婆是贞子

    我老婆是贞子

    看着从我那十四寸黑白电视中顺利的爬出来的贞子,我断定她的胸部绝对是A……*****本文为搞笑风格小说,不存在恐怖镜头**********作者外号“从不断更人品帝,日更万字完本王”,更新稳定,完本保证!*****
  • CLIGES

    CLIG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卫夷岛

    卫夷岛

    一座小岛,一个宝藏————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一个组织,一场阴谋————却又牵引出多少惊天秘密,催化着人性贪婪的本性;两个人,一段情————上演着多少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更让人荡气回肠;人生原本就是一场抉择,是走向沉静的一种选择,又是一场磨难,是一场灵魂的搏斗;在面对着无形的、强大的敌手面前;在很大程度上真正的敌人就是自己;从入岛的那一天开始就有太多的未知在等着他们,故事的主人公却不知还有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他去面对;而这一切的开始都将从一场冰封真正开始……
  • 绝品符徒

    绝品符徒

    从小被打上符术天才的陆小凤,从没想到自己的一生是如此坎坷。从无忧无虑的生活到惶惶如丧家之犬,只需要半个小时,从底层奋斗到绝世枭雄,却需要半生。
  • 虎部队

    虎部队

    这是一个有关战争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男人的故事。
  • 遁天之刑

    遁天之刑

    自幼遭受世人冷眼、嘲讽,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梦想成为终极格斗王,站在大陆的最顶峰,主角因此而奋斗。岩峰体内神秘的力量初次觉醒,被人发现带进杀手组织,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憎恶世间一切,摒弃软弱、良知,舍命生死特训,寻找自然之道。生命的意义、朋友的羁绊,迷离的身世,帮助他翻越了一座座高山。势力的追杀,组织的背叛,天下间哪还有他藏身之地,勇闯通天阁,称霸试练塔,寻找匠宫天。妖族横行,手握神兵,横枪战天下,诛杀妖皇,报血仇,遁逃天地刑罚。
  •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本书研讨了生肖蛇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丑女游戏

    丑女游戏

    萧潇就是一个意志消沉的胖子,但是当她得到了一款名为“春心荡漾”的养成游戏,她的人生因此而改变。不但重新瘦回了美女,还不得不转职成了淫贼。这都没什么,重要的是她在不知不觉间竟然招惹上了不该招惹的人,不赶紧使出绝招就要乖乖等着被逆推了。生活逐渐被游戏摆布了,恍然间发现自己竟然被游戏玩了,抓出隐藏在背后的黑手,竟然是个调皮的系统精灵……丰富多彩的人生,美女一定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已签约期待上架中~求推荐求收藏~
  • 学院异能:最后的花季

    学院异能:最后的花季

    [初次执笔,望见谅,简介无力]她拥有着预知的能力,创造了属于她的时尚帝国,于同样出色他一同成为商业界的龙头老大。她拥有高超的医术和毒术,一次次的救他于危难之中芳心暗许。她是从小在深山里修炼的单纯娃子,但有他的师兄的守护一次次的帮助她。她是从小在军营里生活的女兵,执行过无数次任务,却和同样年龄但已经是少将的他英雄惜英雄。她是拥有超级大脑的天才,没有她不会做的,也没有她不懂的,可是谁能告诉她哥哥对她来说是怎样的存在?她们的校园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