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76000000009

第9章 要事回眸(2)

盐铁会议是指公元前81年,由汉昭帝下令召开的一次以讨论盐铁官营为主题的著名会议,当时参加会议者有卿大夫与来自民间的文学、贤良等。表面看来,这次会议是关于当时财经政策如何转变的讨论,实质上是既得利益集团与新兴阶层之间为了本集团利益而发生的激烈交锋。这次会议对汉朝的经济政策、文化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早在汉武帝时期,由于连年对匈奴用兵耗费了大量的财力与物力,为了确保战争经费的充盈,汉武帝就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旨在广开财路、增加税收的新经济政策,如统一币制、盐铁官营等。上述政策充裕了封建国家的财政,为汉武帝时期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经济基础。由于上述政策推行时期太长,再加上主管官吏中饱私囊,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引发了不满情绪。随着汉武帝晚年政策的转变,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有所恢复,民众与政府的矛盾有一定缓和。诸如统一币制、盐铁官营、实行均输平准等政策的推行能给部分官吏带来巨大实惠,因此,“与民休息”的政策受到部分官吏反对。为了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公元前81年,年幼的昭帝诏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举国贤良,讨论国家政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派是代表下层民众、推崇儒家思想的贤良文学派,他们受当时宠臣霍光的支持;另一派是以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长期当政、坚持法家主张的既得利益派。两派就汉朝的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在民间疾苦的原因这一问题上,贤良文学派认为盐铁官营等政策是民间疾苦的根源,因此提出废除盐铁官营,设酒榷、均输官等。而桑弘羊则认为,上述政策是扩大财源的保证,有益于稳固边防与增益民众,仍坚持推行盐铁官营等政策。在对待匈奴的政策上,贤良文学派不主张对匈奴用兵,而是希望用厚币和亲的策略来维持边疆的稳定;而桑弘羊则强调,战争是阻止匈奴侵扰的唯一手段。在施政理念上,贤良文学派信奉儒家的仁义学说,认为德治是治国的灵丹妙药,而法家的那一套只能导致国家步暴秦速亡的后尘;而桑弘羊则主张以法家学说作为指导思想,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德治主张等。

经过这次辩论,最终取消了酒税措施,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并没有被废除。尽管如此,桑弘羊等人的当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所削弱,贤良文学派活跃一时。

与外戚、宦官抗争的悲剧——党锢之祸

人类历史上演了一幕幕知识分子因抗争权贵、针砭时弊而受无情杀戮、极力迫害的舞台剧。东汉时期的“党锢之祸”,即东汉桓、灵二帝时期打击士人和太学生的事件,是继秦朝“焚书坑儒”后发生的又一件令人发指的迫害知识分子的历史悲剧。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相继把持朝政,他们除任人唯亲,排除异己,封杀有识之士外,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强取豪夺,造成社会极大的动荡。一些思想激进的太学生也对混乱的社会现实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纷纷参与到政治事务中来。面临知识分子与太学生的指责,宦官集团不仅没有主动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采取恐怖高压政策进行镇压。这样就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利益集团。一旦有事件发生,双方就会发生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随着双方矛盾的日益加剧,最终演化成剑拔弩张的较量和殊死决斗。

第一次党锢之祸是由李膺反击宦官集团而引发。166年,与宦官有密切关系的方术士张成利用大赦之际,教唆儿子杀人越货。

为了打击宦官集团,司隶校尉李膺违背赦令,将张成之子处死。

于是,宦官集团便进行疯狂报复。有两百多党人因此事牵连而被下狱治罪。宦官集团的倒行逆施与残暴行为遭到正义官僚们的极力斥责与反抗。

第二次党锢之祸也是由消除宦官之祸而起。168年,灵帝继位,窦武掌握了大权。为消除宦官之祸,窦武与陈蕃、李膺等密谋剪除宦官的势力。不幸事泄,窦武、陈蕃反被杀害。宦官集团权力大增,他们更加有恃无恐,对党人进行疯狂报复。山阳郡东部督邮张俭向朝廷告发宦官侯览残害百姓,而侯览则指使人告发张俭等结党营私,图危社稷。灵帝昏庸,听信宦官的谗言,李膺、杜密、范滂等百余人惨死狱中,禁锢党人达六七百人之多。

至此,宦官集团的权力达到顶峰。

从党锢之祸的最终结果来看,两次都以士人失败而收场。除了统治者昏庸无能、宦官集团奸诈等原因外,士人自身的缺陷、自命清高的劣根性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他们没有斗争经验,严重脱离民众,没有制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政方针,把整个宦官集团作为斗争对象无疑扩大了对立范围,上述自身缺陷导致了他们孤身奋战,最终难逃失败的结局。

党锢之祸的悲剧告诉我们,知识分子阶层要想在政治博弈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必须克服自身缺陷,否则,他们只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争斗嗜杀中的皇权——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围绕皇位继承而在李世民兄弟之间发生的一场流血事件,它最终决定了唐朝统治者的人选,从而影响了唐朝历史的发展走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据载,从太原起兵到唐王朝建立,李世民始终参与其中。由于李世民颇具胆识,深得李渊器重,因此李渊也曾答应将来把皇位传于李世民。但天下平定后,李渊的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了这场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原来,太子李建成看到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又有雄才大略,对自己的皇位继承会构成很大威胁,因此,他联合弟弟李元吉,处处排挤李世民。当时,恰逢突厥犯唐,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抽调李世民的部队出征突厥,借此削弱李世民的军事实力。同时,他们决定在昆明池设宴为李元吉饯行时,趁机派人将李世民刺死,从而为其夺取皇位扫清障碍。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决定在危急时刻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大将埋伏在玄武门内。玄武门是宫城北门,是出入皇宫的必经之地。

当李建成、李元吉上朝路过时,发觉情势不对,急忙掉转马头往回逃,结果被李世民的兵将包围,李建成最终被李世民射杀。李元吉慌乱之中向李世民连射三箭,但都没有射中,最后被尉迟敬德射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的确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封建君王,在他统治期间,唐朝社会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政治清明、官员廉洁奉公、生产力发展迅速、文化高度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他统治时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繁盛时期。

正因为李世民治理国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影响了世人对玄武门之变的认识。后人都庆幸发生了这场玄武门之变,他们认为,正是这场政变才把一个贤明的封建帝王推上了历史舞台,因此往往就把李世民一派描绘成玄武门之变中正义的一方。玄武门之变的发动原因究竟如何,是李世民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主动出击,还是李建成因担忧皇位继承权旁落而设计陷害,至今仍无从考证。李渊退位是主动让贤,还是被李世民所逼,这也充满了诸多的疑问。揭开重重谜团,还需我们认真考证。

当然,李世民取得的历史功绩我们是不能抹杀的,但我们从玄武门之变中可以看出,即便李世民这样不可多得的封建帝王也会因为皇位的争夺而射杀亲兄弟,封建政权的残忍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盛世下的社会矛盾——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安禄山串通部将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率领九万大军(号称十五万)在范阳起兵,南下反唐,“安史之乱”正式爆发。

安禄山当时统辖范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卢(今辽宁锦州)三地。安禄山为人奸诈,善于投机钻营,通过认杨贵妃为干娘这一卑鄙手段而飞黄腾达,后因得到唐玄宗的器重而屡被擢录。安禄山看到唐朝貌似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官场昏聩、兵力脆弱等重重危机,便心生叛乱之心,暗中在地方招兵买马,处心积虑地发展自己的力量,寻找起兵叛乱的时机。

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而赋予了杨氏家族太多的权力,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更是权倾朝野。这本已引起民众的不满,而杨国忠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倚仗自己的皇亲国戚身份,飞扬跋扈,营私舞弊,混淆是非。他还与部分权贵相勾结,拉帮结派,排斥异己,引起天下百姓的愤怒。

杨国忠也发现安禄山的势力越来越大,对自己的权势构成威胁,为此他连续采取一系列行动希望限制安的势力,最终导致两人的矛盾日益加深。

安史之乱的初期,叛军长驱直入,占领了军事重镇洛阳,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后来在郭子仪等将领的抵抗下,叛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处境,形势的发展对唐朝政府极为有利。但由于杨国忠从个人利益出发,建议唐玄宗令潼关守军开门迎战,被叛军伏兵打败,最终导致形势急转直下,安、史军队顺利攻下潼关,直逼长安。无奈之下,唐玄宗只好逃命四川。这更加招致群臣对杨国忠的嫉恨。最终,群臣设计杀掉杨国忠,又迫使玄宗勒死杨贵妃。随着叛军对民众的掠夺与压迫日益加深,他们也逐渐失去了民心,形势又朝着有利于唐朝政府的方向发展。在郭子仪等大将的努力下,他们利用叛军内部的矛盾,最终平定了历时八年的叛乱。

安史之乱是唐政府从繁荣走向败落的转折点,历史学家认为是安史之乱导致了唐朝的衰落。一次大的动荡的确可以扭转一个王朝的命运轨迹,但我们从叛乱发生的原因来看,是唐玄宗后期统治出现了腐败才导致了这场破坏性极大的叛乱。“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诗人对唐玄宗腐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如此不问政事的帝王统治下,即便没有“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衰落也必然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基于此,我们不应把唐朝衰落的历史责任一味地推给安禄山之流。

技高一筹的过河拆桥——杯酒释兵权

古代开国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初生政权,防范臣下结党营私,篡权夺位,可谓煞费苦心。有的采取无情杀戮功臣的方式,如朱元璋对新兴的淮西军事势力集团的残酷打击。也有帝王采取相对理性的方法,如宋太祖赵匡胤发动的“杯酒释兵权”则是另一典型事例。

宋朝政权是在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下诞生的。凭借“黄袍加身”而成为九五之尊的赵匡胤本来就底气不足,初生的宋朝政权又面临着自唐末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藩镇太重、君弱臣强的问题,因此消除隐患,巩固皇权是赵匡胤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赵匡胤并没有如其他君王那样采取暴力夺权的手段,而是采取了智取的策略。976年农历七月初九日晚,赵匡胤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高级军事将领。席间,赵匡胤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当皇帝的苦衷。石守信等人不解,忙问缘由,赵匡胤顺势说:

“我绝对相信你们的忠心,但我不敢保证你们的部下也具有如此忠心,如果他们有一天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该如何啊?”

这些将领自然明白赵匡胤的意图。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握有兵权的大臣分别以有病为由向皇帝请辞,宋太祖欣然同意,赐给他们大量金银到地方任节度使,享受荣华富贵。赵匡胤就这样成功地消除了功臣对自己地位的威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从当时历史背景分析,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举措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上述政策,赵匡胤很好地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中央集权得以维护,统一的政治局面开始形成,为宋朝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比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而言,统一局面的形成,无论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是对生产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学者认为“杯酒释兵权”也具有消极意义,他们认为赵匡胤实行的用文官执掌兵权的军事制度削弱了宋朝的军事力量,是导致宋朝后来被北方少数民族所灭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不能说毫无道理,但有待商榷。另外,相比于那些采用无情杀戮功臣的方式来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帝王来讲,赵匡胤采取的和平手法显得更具有理性,这不仅没有因为权力的移交而发生重大动荡,他还用联姻的方式消除了君臣之间的误会与猜疑,表现出了高超的统治才能。

伟大的航线——郑和七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创举,也在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永乐三年(1405)6月15日,郑和奉命率领船队从苏州刘家港(今太仓浏河口)出发,拉开了出使西洋的帷幕。郑和每次都率领大批随行人员,除士兵与水手外,还有许多翻译人员、医生、技术人员等。船上还带有大量的中国特产,诸如丝绸、瓷器、纸张,等等。从1405年到1433年近三十年间,郑和先后七次出洋航行,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处曾到达非洲东海岸与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海外的联系。中国的丝绸、瓷器、书籍、谷物等源源不断地被运往海外,而所到各国的珊瑚、珍珠、象牙、香料、药材以及各种珍禽异兽也经由郑和的船队带回中国。郑和的船队还把中国的一些先进技术传到了西洋各国,大大丰富了双方人民的生活。

郑和下西洋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进步。郑和的航海早于西方航海家近一个世纪。郑和于公元1405年首次起锚向西洋航行,早于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首次西航八十七年,也比麦哲伦首航早了几十年。因此他被称为世界远洋航行的第一巨人、世界航海先驱者。他首次开辟了世界跨洋航海的新航路,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完整的航海地图,促进了世界造船技术的进步和世界航海科技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也随着船队的远航传播到世界各地。

郑和下西洋奉行和平的外交策略,给世界航海事业树立了典范。郑和在他的航海活动中,始终奉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中的睦邻友好政策,他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始终秉承了伊斯兰教的和平宗旨,他为世界播下了和平友好的种子。而西方殖民主义探险家们留给世界的却是杀戮、战争、掠夺和仇恨,彼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身为太监,郑和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然而他却发愤图强,凭借自己的坚强毅力与坚忍不拔的精神,成就了自己在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也反映了一个身心备受摧残之士的伟大抱负。这种身残志不残的坚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为身心备受封建制度摧残的太监,郑和与魏忠贤、李莲英之流却表现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同类推荐
  •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对于很多青年朋友来说,读一读关于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正史 ”很重要,但也不妨多了解一点常常在细微处见出历史真精神的“史屑” ,知道一些掌故轶闻,这样既补充了正史之不足,也能培养自己对于历史 的兴趣。本书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精选与时代精神结合紧密、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 ,并根据内容对每个故事都进行了深刻、精当的经验要诀分析,以期对怀有不同心理需求的读者以精神上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 我的抗战

    我的抗战

    揭开密封的岁月档案,重现罕知的中国炼狱,60年来真实惨烈的抗战口述,300位亲历者全景还原历史真相。
  • 明初河套周边边政研究

    明初河套周边边政研究

    作为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统一王朝,明朝的历史受到了中外史学界长时间的关注和研究。但与许多改朝换代的结果不同,从今天的角度看,明王朝的统一有其局限性。首先,它的控制区域上不及元,下不逮清,蒙古、西域始终以独立的面貌与明朝相始终。其次,元朝并未被真正灭亡,而是退居漠北,尽管为内部斗争和分裂所困扰,它却始终没有臣服于明。而且,传统意识中的正统标志——“大元”国号在其退出中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在使用。
  • 唐朝十讲

    唐朝十讲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门无人不参与、无人不受影响的学问的话,那就是历史。唐朝是一个透露和包含着多种因素的朝代:它是盛极而衰的王朝,它的开国和守国的逻辑是复杂而多变的,它同时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正是它的这些丰富和矛盾才构成了它永久和持续的魅力。正因为如此,我们读史、读唐的时候才能积累经验,以期获得来自历史的智慧。
  • 大汉王朝4

    大汉王朝4

    本书为《大汉王朝》第四卷,以通俗的笔触和富于细节化的阐述,呈现历史最鲜活的一面。
热门推荐
  • 傲武仙尊

    傲武仙尊

    天元大陆,以武为尊。神修、妖修、异修,三修逆天,主宰万界。神界少主姜龙,因神族覆灭,转世重生到一名落魄的外门弟子身上,因身怀神界无上至宝战龙鼎,聚三修于一身,傲世群雄。且看他如何一路高歌,踏破九天,重登神界,报仇雪恨,成就一代傲武仙尊。
  •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斗转星移之宿主

    斗转星移之宿主

    第四维度意识空间!这是一个看不到边际的空间,任何事物都感觉很模糊,像被一层纱挡住一样,不知道叶子枫怎么出现在了这里,他从来没见过,但是他却没有对这里感到任何不适,甚至没有一点儿怀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在这片空间。
  • 青春校园:怪癖丫头的专属特权

    青春校园:怪癖丫头的专属特权

    “谁说我跟他有缘又有份的,把Ta叫出来,我一定不打丝Ta!拜托,我跟那个自大男只是挂名恋人而已,根本谈不上喜欢好不?!况且本小姐对他一点兴趣也没有,要是谁再八卦,本小姐明天就会在各大媒体新闻头条版上宣布:我,蓝以凌,甩了李铭然,我们正式分手了!从此以后,我做我的怪癖女,他谈他的春光恋,永远永远不可能复合!”复合我是猪啊^(* ̄(oo) ̄)^PS:新手上路,望亲们多多支持哦!小辽在这里卖个萌先(づ ̄3 ̄)づ╭?~
  • 幸福是一场修行

    幸福是一场修行

    一个天真单纯的女人带着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憧憬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五岁的成熟男人。婚后生活短暂甜蜜过后,只剩下柴米油盐、鸡零狗碎的日子了。女人对于婚姻家庭的美好想象全部破碎,这让她一度对丈夫极其失望,争吵不休,怀疑人生,几近崩溃。偶然机缘,女人接触习练了瑜伽,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开悟的良方。从瑜伽习练者到瑜伽会所经营者,瑜伽修行让她心智成熟,心胸豁达。修练瑜伽后的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并通过沟通解开了夫妻之间的心结,从此坦诚相待,相爱如初。
  • 冷血的传奇之旅

    冷血的传奇之旅

    【第五编辑组签约作品】怀旧游戏,真人进入,不一样的传奇,不一样的传奇世界!新建QQ群17223472(空)欢迎大家加入讨论或建议!
  • 穿越千年之谁是谁的宿命

    穿越千年之谁是谁的宿命

    有一种关系,叫你当我是好朋友,我当你是心上人。这种感觉像是站在这座山的悬崖边看着对面那座山的风景一样,远看很美,想要看清楚的再走进一点,又怕掉入万深渊,想要转身回头不再去看,却是又不舍。所以,总会有些人,不惜用整个青春的时间走到对面,而不惜一切的到了对面,如果看到的不是自己想像的,有的会怨,有的会恨,有的会失望,有的会淡漠,但,总少不了伤少不了痛……她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路,看着这条路尽头的男人,那个让自己忽略一切风景的男人,千言万语,终化成六个字。我们只是朋友……不经历那些,又怎会懂得珍惜身边所拥有的呢?你是我的宿命,我却是他的宿命……
  • 等你回头

    等你回头

    冰山也会有融化的那天,可惜人不会。本来只想与世无争,奈何又出生在了一个豪门家庭,本来只想安安静静,但为何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然而,不论怎么样,只要自己回头,就会看见,原来,他,还在那里······
  • 比目山传奇

    比目山传奇

    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30年前曾经有两个远近闻名的美女,其中一个草草出嫁了,生活悲惨,另一个死在了自家的床上。从此以后,山村里每年总有一两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死在荒郊远野或者其他人迹罕至的地方,尸体往往要在腐烂了后才会给人发现。而村里渐渐生起了幽灵的传说,活灵活现,人们认为那个三十年前死去的女人变成了幽灵。三十年后,又一个美丽而且聪明要强的女孩死去了,这激起了死者表姐和来他家做客的三个有知识有头脑的年轻人的正义感,他们开始了对这一连串离奇案件的调查。最终通过仅仅数天时间,就揭露了数十个女子的死亡真相以及幽灵传说下面隐藏的罪恶。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