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0900000018

第18章 深度批评(2)

西方学者有过一个总结,认为批评兴旺之时,恰恰是作品衰落之际。他们提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作为希腊戏剧衰落的证据。如果不怀疑这种说法,那么当代诗界批评的乱象,倒反证出当代诗歌创作的蓬盛。不是说没有好的有开明作风的批评家,当然有,但他们为数甚少,难以影响整个诗界,这样,我们感到喧嚣的批评之声,多数来自“圈子批评家”。“圈子批评家”并非我们时代的独创,前辈中已有成仿吾等先驱,他们向我们供应着一种意识,即除了他们自己所在的圈子,其他圈子的东西都无足轻重。在圈子批评家看来,对当代诗歌的评价非常容易,它不过是一个权力问题。多年苦心经营得到的权力,马上可以在改变他人的观念上收到效果,使圈子内的诗歌成为命运的宠儿。我曾说过“观念可以改变感觉”,但,是不是观念一变,真的就处处皆诗呢?当然不是,凭借智慧,观念可以让我们放弃本能的排斥感觉,接纳一开始不喜欢的趣味,使我们有机会去接触诗歌的全貌。观念打破的是感觉的排斥。不过感觉并非不会“思考”,感觉对形象、修辞、结构、层次、声音等的敏感,使它会排斥同一趣味里的愚蠢和空洞之作。就是说,感觉依旧会在同一趣味里,捍卫品次高低的分类。彻底依赖观念来拯救劣作,缺乏长久的人性根据,理所当然会最终失败。所以,圈子批评家与中国当代只知道诠释经济政策的经济学家没有两样,他们提供一系列所谓的依据,本质上是干扰了对诗歌真相的认识,他们以为哑寂的真相抵不过高亢的批评之声。但是且慢,近年因教书,我重读过成仿吾的评论,记得没多久,我就体察到他要拔高同人的心境,接着我看清了他下笔时的隐秘动机,说真的,我对他勇而不智的文章一下失去兴趣。只消几十年,他的破绽就历历在目,对那些落笔于纸上的当代批评家,真是一个不小的前车之鉴。后人一样会运用全部本领,来审视我们的文章,一旦瞥见不洁的动机,一样会毅然弃我们而去。我认为批评的活力不在于文章多寡,无论新添多少文章,都不如诚实更能令批评有效和兴盛。难以估量,机智的撒谎已给诗坛造成多大混乱和伤害。我只期待能出现更多诚实的批评家,靠他们打破诗界人为的精神割据。毕竟,笨拙的诚实与机智的撒谎相比,更能赢得明眼人和后人的尊敬。

“废纸篓诗歌”

本来发表是这样一种文学安排,它既要向水平高的读者证实编辑没有看走眼,也要向水平比作者低的读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摹本。由于这类摹本在回应当下意识方面,比过去的杰作更有新鲜感,它们就成了部分读者眼中文学仲裁的结果——它们的水准最接近过去的杰作。读者藉此可以跟踪进入当代诗人的诗艺世界,诗人最新的探索之作能成为读者欣赏和学习的对象。比如,诗歌仲裁在杂志社进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纸篓诗歌”。编辑因感到自己处于诗歌史的末端,便会尽力谋杀与杰作水准相去甚远的作品,把它们驱入废纸篓。废纸篓就像诗歌孵化器,作品不去除稚气,读者永远别想见到它们。我因有过在扬子江诗刊做二审的经验,知道“废纸篓诗歌”的数量真是大得惊人。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旦提升自然来稿的用稿率,杂志质量必会下降。我认为“废纸篓诗歌”的厄运,是过去诗坛智慧的一部分。不过近年,情况大变,随着太多的诗歌版面和杂志问世,过去寸步难行的“废纸篓诗歌”,突然间赢得发表的机会,藉着冒出来的众多版面,废纸篓诗歌改变了发表诗歌的性质。当任何水准的写诗者都能发表,说明诗界已经走到了诗歌的反面,导致普通读者值得学习的对象,已经深藏难觅。太多的庸常之作,已把所有诗歌版面覆盖起来,以致需要学诗的读者,已辨不清哪些是高明的诗作。有时,这真是嘲讽,一些诗还没写上路子的人,就侃侃而谈写诗的经验。若在过去,我们只好去杂志社的废纸篓里捡这些人的作品。于是我悟出,发表在当代正在对诗歌施加负面作用,它在普及诗歌的同时,实际在给批评和鉴赏添乱,给批评施加说奉承话的巨大压力。常常,有的批评家真那么说了,在容忍肤浅和幼稚方面,有的批评家真是有雅量。这些在诗歌版面安定下来的浅薄之作,许多就成为羡慕发表的读者充作学诗的样本。于是,就出现一个怪象,新加入写诗的人群,很多在学那些速朽的浅薄之作,只因为它们上手快,可以堂而皇之在诗歌版面发表,沽名钓誉。发表竟成了挡住读者视野的高墙,成了把民族的后续智力引向速朽之作的功臣,实在有违杂志或诗歌版面创办者们的初衷。他们有心给现代汉诗一个美好的前景,但忘了一个基本法则:好诗的数量不是无限的。说得确切点儿,每年全国的诗歌版面足够发表二十万首诗,为要填满版面,只好发表大量的平庸之作。这就产生了由数量决定质量的怪象。对于已经写出好诗的诗人,人们只对他能否继续写出令人感兴趣的,继续写出是他作为诗人的唯一证明,哪怕他已力不从心,只是用像诗的东西填满纸页。一旦不再写诗,人们干脆就忘了他,干脆不提他曾有过的美妙之作。继续写的另一层含义是,人们懒得对诗作本身多加注意,只注意一个诗人在各种版面的出镜率。一个诗人维持着声名,不是他每首写得好,而是他写得多,不停写可以使他克服被遗忘的危险。可以相信,一些诗歌版面对诗人的追逐,也导致一些诗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灵感。我认为,在人们对单首诗的关切度越来越低时,在发表已演变成诗人“还活着”的证据时,维持诗坛秩序与道德的批评家们,应当通过批评来使单首好诗的价值获得应有的承认,以此检讨我们对数量的迷恋,同时看到我们当下思维与大跃进思维的隐秘关联。最近我发现,沈苇主编的《西部》已经在矫正这种数量意识,他用“一首诗主义”来抵御灵感受到的数量威胁。所以,在把新诗变成我们新文明的过渡期,我们应该充分估量诗歌普及与诗歌探索的不同需要,诗歌的传播不应以牺牲水准为代价。我们既要懂得传播属诗之必需,也要警惕它会把诗歌的视野弄得很狭窄,因为在缺乏士的环境中,传播倾向于瓦解诗歌与诗艺的关联。明清士人早已寻出一条防范市场力摧毁文化的法则,那就是把品味作为基本的指导原则。假如现状真可以改变,我倒希望出现大量关注品味的普通鉴赏杂志,和为数不多的高水准探索杂志。我们应当放慢“见到杰作”的速度,对杰作的承认越严格,就越能把新诗推向大家期待的方向。

政治思维的痕迹

政治在当代汉诗中的位置,虽然已经被审美取代二十多年,但政治思维的痕迹仍以各种方式,显露在批评家和诗人的作为中。这里我只想阐述两种思维痕迹,一种是“大跃进”思维,一种是“文革”思维。一些人希望快速产出或甄别出当代大诗人,认为靠评奖、投票评选就能选出大诗人,靠基本的路线设计就能造就大诗人,靠多写就能成为大诗人,恕我直言,这是政治思维习惯导致的作为,它下意识源自“大跃进”思维。“大跃进”是用激情、神话、意志淘汰理智、真相、客观的范例。隐在这种思维后面的人,一般会这样构想当代诗坛——当代有产生大量大诗人的无限可能,只要打破某种陈规陋习,当代就能成为史上罕见的伟大时代。这是前个时代遗留给我们的颂扬恶习,是政治思维污染诗坛的结果。既然庞大的诗人群体中隐着不少大诗人,为了及早发现他们,一些人就忙于通过投票、文章来进行遴选、推荐。无知的公众当然也期待能有大量的文化卫星上天。我说这类行为带有政治的性质,是因为任何奖项、评选、推荐都只涉及我们时代的审美,企图只以一个时代的审美,来支配“大诗人”的称谓,无异于夸耀本时代的审美胜过未来的所有时代,这不过是“抑古扬今”政治思维的翻版。其实,给谁戴“大诗人”的帽子,不是单属于一个时代的“小事”,“大诗人”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代的验证,我们应该懂得,最擅长把握此称谓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时代,中国古代史学向来强调“隔代写史”,旨在消除一些歇斯底里的主观气息,能令事实、真相脱羁而出。六朝体认的诸多“大诗人”在后朝消失,即是一例。别林斯基做批评之前的俄国,也弥散着“大师”林立的亢奋,他做批评的结果是,前朝在他眼里只剩下普希金、果戈理……由于“大诗人”是一个复杂而丰沛的历史概念,我们不必用自己时代的软肋去触碰它。值得我们留意的不是给谁什么称谓,而是当现代汉诗正在发展时,尽量不去做不可原谅之事,即眼看着少数好诗被大量垃圾湮没。弥尔顿当年呼吁建立观点的公开市场,他认为真理最终会在自由竞争的观点市场获胜。同样,我们应当建立诗歌选本的公开“市场”,让各种选本在后人那里自由竞争,把我们力不从心地找“大诗人”的事,丢给后人去烦心。尽量按照个人真实的审美感受去编辑诗歌选本,才是值得我们时代颂扬的诗歌善事。后人将会根据这些诗歌“文献”,甄别出真正的大诗人。当代诗坛另外还深深浸染着“文革”的“斗争”思维。它表现为党同伐异、相互攻讦、辱骂、置对方于死地等等“文革”积习。斗争思维的本质,是对现代性明显的不适应。斗争是逼迫对方认同“唯一真理”的手段,隐藏在它背后的是一元思想,即认为只有一种思想能揭示真理,除此,真理再也无法在别的思想中显形。一元思想来自专制的农耕社会,它企图创造稳定社会的威力,是一种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远离现代社会的思想。而把对峙变为多元并存,恰恰是现代性的本质和兴趣所在。即认为最好的东西不在“唯一”那里,“最好”恰恰隐身在各种可能性里,它导致出现自由竞争的观点“市场”。现代性其实指出了如何消除“文革”积习的方法,即对当代任何一方的“定论”可以置之不理,只去关注诗坛最鲜活的部分——诗歌文本。诗人或批评家的美德,在于不要抛开自己的审美真实来谈诗,哪怕它只是错觉或错误。在一个由诗歌选本构成的公开“市场”里,担负起矫正“错误”职责的,不只有别的诗人或批评家,还有作为明眼人的读者和后人。

口碑的原生态

口碑一般潜伏在人群里,它不企图统御或消灭不同的评价,而是所有不同评价竞争的结果。它对文本虔诚之极,一般劣诗很难获得它的青睐,它一时也难以影响当代诗歌史。它就像古代的隐士有着可敬的品质,带着客观冷静的眼光,在当代诗歌史外的人群里过着隐匿的游荡生活。当某诗歌奖选中的作品名不副实,当三流诗人获得一流地位,当刊物刊出的作品质量低劣,当写文章的人受控于撒谎的意志等等,它就会在人群中传播一种轻视。实际上,它着迷的是作品与作品的比较。口碑是作品在阅读流传中形成的品级金字塔,只不过它是即时的,会因为有更好的作品添加进来,而随时重排品级的次序。它的性质非常类似每周的歌曲排行榜,当然它不会敏感到能觉察这周和上周的差别。它敏感的时间尺度并不确定,也许是两首好诗出现的间隔,也许是两个好诗人出现的间隔,也许是两个好选本出现的间隔……它基本体现了坚守真相的精神,是阅读感受最真实的流露,自然规避着地位、官阶、奖项、评选、文章等造成的盲目热情,它是一个时代企图靠自身力量恢复真相的努力,企图接近更久远的后世评价。当然,与后世评价相比,它也有自己不利的一面——时代的整体审美倾向会影响它,它摆脱不掉的时代趣味,有时会使它偏离后世评价。比如,王维在唐人选本中,之所以比李白、杜甫明显占优势,我认为与唐人推崇出世精神有关,与王维相比,李白、杜甫当然显得过于入世。所以,口碑还要经受从一个时代移到另一个时代的考验,直到不同的时代达成一致为止,那时它才能触及更恒久的评价。由于口碑不会站在当代阵营的任何一方,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是阅读感受,所以,我把它视为最适合当代汉诗生长的绿洲,或说批评的原生态。当然,不诚实的奖项、党同伐异、利益批评等都在向它进攻,企图把这块绿洲或批评的原生态变成可以操纵的沙漠。我想说,这些人当然注意到了大众的无知或盲目,知道大众需要有人为其心灵指路,但他们也高估了自己能蒙骗口碑的能力,忘了口碑是当代明眼人的一种意志——追随和实现评价真相的意志。它就像是从远山传来的晚祷钟声,声音虽然轻微但始终充满感染力,一些真正珍惜当代汉诗发展的人,才会驻足认真聆听……

同类推荐
  • 华盖集:鲁迅作品精选

    华盖集: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完美收录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80余篇上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材料,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分为“幽幽七里香”“初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追风的女儿”“爱如山路十八弯”“时间无垠,万物在其中”“人间岁月,各自喜悦”等八辑,收录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80余篇。丁立梅文笔细腻,清新温婉;作品清新,意境隽永。在看似平淡寻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传递着爱与感动。带你细品用音乐煮出的文字,用文字感怀温暖的人生。上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材料,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作者简介丁立梅,笔名梅子。江苏东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 这山这水这人

    这山这水这人

    采访的艰辛,写作的甘苦,发表的快慰,读者的反馈,获奖的惊喜……我们不是都曾经历过吗?借读他的作品来谈自己的感受,并有机会用这种感受来感染别人,那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 诗的见证

    诗的见证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

    真正的残酷,是把自己搞残了才酷。抛开酒桌、情人和死党,读这本极具黑色幽默的个人史,44个故事,令人晕菜又拍案。一只70后的老狐狸,即使荒芜了自己,也要找到灵魂的寄居地;借一身非法才情,用辣椒酱和冰啤酒,衔咀年华。残酷翻篇,即是温柔;残酷翻篇,更是温柔……
热门推荐
  • 一纸成婚:腹黑老公别乱来

    一纸成婚:腹黑老公别乱来

    她自认自己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根儿红苗子正的三好女青年,一不偷二不抢三不反对共产党,努力生活,积极向上,但偏偏命运就是喜欢跟她开玩笑……叫了十几年爸爸的人忽然要置她于死地;一直以为早已不在人世的妈妈竟然是某富商的妻子;那个全a市赫赫有名的权少口口声声要让她做自己的未婚妻!“做我的女人,从今以后,但凡你要,但凡我有,我都给你!”顾铭臣将她压在浴室冰冷的墙壁上,如古井寒潭般的黑眸欲念从生。慕清欢战战兢兢:“那啥,你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成吗?”顾铭臣笑的腹黑:“我喜欢你不喜欢我这一点。”
  • 梦落芳华尽桃花

    梦落芳华尽桃花

    相府庶女变身新月圣女,藩王世子却是皇上亲子,凤栖战神身负剧毒二十多年,南北两位绝世男子与圣女的旷世绝恋。倾尽天下只为许你一世幸福。
  • 云梦传奇

    云梦传奇

    打开一幅江山画卷,入目却是万千美女。倾国倾城、绝代芳华、素衣清雅、不食烟火、丰姿绰约、雍容华贵、风华绝代!卷入一场空前浩劫,这是两个世界的毁灭,还是另一个世界的新生?艳遇的背后,又是怎样的阴谋与危机···?福焉?祸焉?马甲新书《美女图鉴》,起点火热连载,下面有直通车,多谢支持!
  • 永恒至尊

    永恒至尊

    顶天立地的混沌乾坤战神,神出鬼没的超时空传送塔,无往不利的至尊轩辕戟,诡异莫测的江山社稷图,功参造化的生生造化珠。
  • 韶华

    韶华

    林建新是那种人品无下限,并为人品无下限而引以为傲的男人。高中的时候他开始让人引开闻燕,他好趁机和别的女生亲热。到大学的时候,他恶趣味的让喜欢他的曾晓白在某个角落等他二十几个小时不闻不问,导致曾晓白被其他一伙男生带走。而林建新这辈子做过唯一一件让闻燕觉得像个男人该做的事,就是在他把曾晓白从某间别墅的床上带回来后,再也没有找过别的女人,而且不管林家多么反对,他也没有抛弃曾晓白,一直到曾晓白死。可就是这个乖巧听话了十几年的曾晓白在死之前说她跟着林建新很累。这个叫林建新的混蛋回到了十年前,然后……他还是个人品无下限的混蛋。
  • 夺心游戏:逃婚上上策

    夺心游戏:逃婚上上策

    一场精心安排的夺心游戏,让她掉进了这个危险男人的陷阱,她想逃,他却禁锢,“女人,你以为你能逃得了吗?还是乖乖嫁给我吧。”“好啊!”她一口答应,却在转身,拼命的逃离男人的身边,他冷笑,“你跑不了!”
  • 人天录

    人天录

    这是一个小人物慢慢成长的故事,这是一个逆天之人的故事。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翻地覆!
  • 天吻星的泪

    天吻星的泪

    谁言青春无悔,只叹悔不当初。我将如何找到那丢失的长长马尾,和那眉宇间不时触动的发丝。若可以,我宁愿放弃所有,只求能再次轻抚你那如美玉一般纯白无暇的脸庞。可如今我还是我,你还是你吗?十年相思逝流年,人间世俗谁人怜。年少轻狂今犹在,当年雄心亦未改。妄想山盟与君共,与子偕老死同穴。可喜伊人仍依旧,可悲相伴此难求。十年之后初恋再遇,当年的谜团一一揭开,他们能否再续前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肝病食疗菜谱

    肝病食疗菜谱

    本书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肝病患者的食疗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菜肴色、香、味俱全。本书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肝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阴缘诡爱:冥夫赖上门

    阴缘诡爱:冥夫赖上门

    我是一名上天入地都不行的通灵师!一次任务被一男鬼纠缠,夜夜入梦,还自称是我的老公……哭笑不得的调侃:自打我被这霸道鬼王缠上之后,就独得鬼王恩宠……这后宫佳丽三千,鬼王就偏偏宠我一人。我就劝鬼王,一定要雨~露~均~沾~,可鬼王啊,非是不听呢。他就宠我,就宠我,都特么把我宠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