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100000049

第49章 燕京大学:一个“实现了的梦想” (2)

燕京之所以成为当年第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固然离不开司徒雷登长袖善舞的募捐本事,但更重要的还是他确立的办学方向,一开始就摆脱了教会大学狭隘的宗教范畴,使燕京弥漫着浓厚的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空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他在聘请教授时,只问有没有真才实学,不问政治倾向、宗教信仰,也不管学术流派。他力图要把燕京办成经得起任何考验、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所传授的真理应该是没有被歪曲的真理,至于信仰什么或表达信仰的方式则完全是个人的私事。说白了,在他看来,大学教育无非就是给每个学生以选择的自由。

从学科的建立与健全,无不显示出燕京的传承与创新能力。中国最早的社会学系就是1922年在这里诞生的,培养了一代社会学专业人才。新闻系也令举国瞩目,1945年9月在密苏里军舰日本投降仪式现场的三个中国记者,朱启平、黎秀石、曾恩波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朱启平那篇通讯《落日》已成为传世之作。司徒曾说:“我们的目的,是以养成一种合作、建设、服务人群的精神以服务社会国家……我们不要变成世界上最有名的学校,也不要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名的学校,而是要成为‘现在中国’最有用的学校。”

燕京汇集了教育家陆志韦、林迈可,社会学家许仕廉、雷洁琼,人类学家吴文藻,考古学家容庚,宗教学家赵紫辰,法学家张友渔,哲学家张东荪、洪谦、冯友兰,史学家顾颉刚、钱穆、邓之诚、韩儒林,政治学家萧公权,还有来自国外的心理学家夏仁德等人,文学系更是名家济济,有周作人、林庚、顾随、郑振铎、陆侃如、冯沅君、冰心等。

黄卓是燕园有名的“左”倾教授,他在经济系开“社会主义”课,在课堂上讲《资本论》,有一次他问:“看过《资本论》的请举手。”结果没有一个人。他摇头叹息:“《资本论》都没有看过,主修什么经济系!”这一来,学生都抢着去找《资本论》了。

司徒说:“我的任务是让老师尽可能自由地去从事他们的工作。”独立报人俞颂华1947年在评价长期担任燕京哲学系教授的张东荪时说过:“他在燕大讲学,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崇尚自由研究的学风,……不仅在讲学上不受任何的拘束,并且他可放言高论,无论在口头上或文字上都可以发表其独特的见解,即使不为一部分人所谅解,但校长不但不加限制,且予以保障。”

“中国化”是司徒始终如一的办学目标,但在他心里,“中国化”并不排斥“国际化”,作为教会大学,燕京校园里弥漫的却是世界主义而不是宗教的氛围,比如与世界许多大学都有交换教师、学生的制度,比如男女同校授课等。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各取所长,融会中西,这就是司徒平常所说的“燕大精神”。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当年燕京求学生活的温馨气息:校园曾经是那么的美,黄沙地曾经遍种花生。当秋天开学时,花生熟了,一些女生会挖些花生,用洗脸盆盛来煮熟,围成一团,快乐地剥花生吃。那种独特的余香数十年后都还残留在某些女生的齿颊。

当1937年日寇入境,北平沦陷,选择留下的燕京大学成了北中国一个小小的自由“孤岛”,华北地下抗日运动的堡垒,在张东荪、陆志韦、夏仁德、林迈可这些教授的背后,如果没有司徒强有力的支持,燕园这个堡垒决不可能支撑4年之久,他们为抗日后方输送人才和急需的战时物资。日本宪兵要进校园搜查,被他以美国“治外法权”的理由断然拒绝,燕京学生在校外被捕,他总是伸手救助,决不坐视。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包括他和洪业、张东荪等教授,还有30多个学生被捕。在身陷囚牢的3年8个月中,他决不向日本的刺刀屈服,始终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显示出一个知识分子的凛然风骨,因此赢得中国和世界的普遍敬重,声望如日中天。

“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他和几个同事将《圣经》中的这两句话熔铸在一起,确立为燕京大学校训:“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这一校训植根深远,成为衡量每个学生的尺度,造就了几代学子,影响至大。在他看来,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体。

20世纪末,两位耄耋之年、相见恨晚的老人开始书信往来,交流思想,谈及各自母校的校训。1998年3月4日,1940年考入燕京大学的李慎之先生在信中说:“你引哈佛大学的校训中有‘真’,我的母校燕京大学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我以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校训。”1938年进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师从王淦昌、束星北等),长期研究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史,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许良英先生对概念、逻辑尤其敏感,他在3月6日的回信中说:

“燕京大学校训‘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前半句我能理解,后半句我不理解,‘自由’与‘服务’有什么关系呢?望解释一下。

我的母校浙江大学(我是1942年毕业,当时在贵州)的校训也与真理有关。只有两个字:‘求是’。”

3月11日,李慎之回信:“‘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是相连贯的。你明白必须有自由才能得真理,但是得了真理不(仅)是要服务于人类,比如科学家宣扬真理,也是一种服务的方式。”

相隔多少年后,燕京学子唱起当年的校歌:“良师益友如琢如磨,情志每相同;踊跃奋进,探求真理,自由生活丰……”仍常常禁不住哽咽。这是一所成功大学的精神魅力所在,是教育在人心中播下的种子。

1947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南京举行远东区基本教育会议,时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举行露天酒会招待各国代表,见到从杭州来的阮毅成(时任浙江省民政厅长,以中国代表团顾问身份出席),他说:“我双亲的坟,均葬在杭州,不久要去扫墓,请先代我查看一下现状,如需要修理,我会负担费用。”不久,他来到杭州,当地政要及社会各界给予了空前的欢迎,有数十个社会团体、学校派代表到机场迎接、献花、赠致敬书。他先到西湖九里松扫墓凭吊、献花圈,看守坟场的老人告诉他,自己已看了十几年的坟场。杭州沦陷时,日本人曾在这里养马,地上有些小洞,就是马蹄的痕迹。

接着,他到耶稣弄堂看了故居,附近小学的数百名学生手持彩旗欢呼,昔日的朋友邻居聚在门口相迎。年逾古稀的他走进他出生的那个老屋,在熟悉的院子里和当年的同伴笑叙儿时的情景。这是他最后一次重回故居,这个幼时觉得很大的院子此时陌生又熟悉,“在我成年后再回到那里,想起童年时代所记得的宽敞而又充满神秘的庭院时,那儿似乎显得狭小而又不起眼了。”然后,他又到“湖山堂”作礼拜。

杭州各界在西湖边的大华饭店举行盛大的欢迎餐会,他激动地指着周围的标语说,杭州是他的第二故乡写得最恰当,回忆幼时在杭州西湖各处“耍子”(游玩),龙井、虎跑、天竺、灵隐都去过,南北高峰、城隍山、玉皇山都爬过。这次重回杭州,他看到西湖和钱江大桥,倍感愉快。他说自己在杭州生养长大,来杭州就是回家乡。杭州的丝、茶、绸缎、扇子、剪刀等都驰名中外,希望朝着工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其他事业也力求发达。

他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时不时夹几句杭州话。杭州各民众团体、特别是商会送了他很多土特产。之江大学、燕京大学的校友邀请他坐船游览西湖,他遥指着雷峰塔的方向说,自己儿时“耍子”过的雷峰塔,可惜现在已看不到“雷峰夕照”了。最后一幕是授予司徒雷登“杭州市荣誉公民”的仪式,在基督教青年会举行,杭州市长周象贤将证书及一把纯金制作的钥匙郑重地交给他。他说,自己是个普通的杭州佬,给他“荣誉公民”称号,感觉格外的光荣高兴,明天就要返回南京,乘此机会向乡亲们告别。多年后,他在回忆录中说:

值此时势艰难之际,杭州市长邀请我到我的出生地杭州市作了访问,那是一段饶有兴味和令人愉快的经历。我受到了官方的接待。他们按惯例设宴招待了我。更有甚者,政府、市民和教育机构,以及许多老朋友都给我以热忱的欢迎。我并不把这些看作是对我个人的恭维,而是把它们看作是对美国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情谊。我相信,这种友谊不会因中美官方关系之间有一段误解和疏远而遭到破坏。访问结束时,杭州市长授予我以该市荣誉市民称号,使我深为感动。

当1949年来临时,国民党败局已定,身为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我早就打算在四月初到杭州去过清明节”,可就在他起程前的一两天,国共和平谈判到了破裂边缘,共产党人向李宗仁提出类似最后通牒的要求,5天内得不到肯定的答复,就将打过长江。局势急转直下,司徒雷登取消了杭州之行,从此与他的第二故乡失之交臂。当年8月,他最后告别深深热爱的中国。1962年,他在谢世前完成了《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其中多处深情地回忆起他在杭州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

主要参考书目:

1.[美]约翰·司徒雷登著、程宗家译、刘雪芬校《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2.燕京研究院编,《燕京大学人物志》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林孟熹,《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4.郝平,《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司徒雷登百日日记(复印件),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社

6.许良英先生与李慎之先生通信复印件(未刊),许良英先生提供。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我是刘璋

    三国之我是刘璋

    李文穿越了,无奈的成为了少年时代的刘璋,他能在刘备的手里守住基业么?能在战火连天的三国时代闯出一番名望么?一切的一切还不可知······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璋称霸巴蜀,精兵良将不可胜数,世家诚心归附,蛮王俯首,兼有陇右,此亦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为今之计,当连横孙刘,共抗曹操,伺机夺取天下以全将军之志。————诸葛亮《隆中对》
  • 嘻哈三国

    嘻哈三国

    关羽:“一块肥肉香又脆,两只小鸡看见追。叽叽喳喳掉下水,滚滚长江东逝水……”刘备、张飞:“死聋子,是不是你啊?唱歌这么难听?”关羽:“你……你们要干什么啊?救命啊……”这是一段不一样的三国,这是一个搞笑的世界,桃园监狱里结拜的刘关张三兄弟,带你看看这不一样的风景。
  • 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强国兴衰史丛书)

    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强国兴衰史丛书)

    本书揭示了近代以来日本国崛起的秘密,追寻了其发展历程,探究了其盛衰规律,为国人提供了史鉴。
  • 大周天子

    大周天子

    战国末年,七国纷争,大周王朝处于灭亡的边缘,姬杰机缘巧合下穿越到战国末年,成为大周王朝的昭文君,被送至鬼谷求学,或大禹王的认可,集禹王九鼎之功法秘诀,带着一帮小弟纵横华夏大地。神马公主、商业女皇、美女刺客、萝莉侍女……统统一网打尽。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风暴来临(1920-1929)

    风暴来临(1920-1929)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热门推荐
  • 九转混沌诀

    九转混沌诀

    地球大学生萧凌宇,意外穿越到修真界,于古神洞府中得到无上神典《九转混沌诀》,开始了逆天修炼之旅。自由出入修真界的洞府墓穴,极品功法、法宝、丹药随便拿;他冲击混沌,创造神奇传说!
  •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八岁

    八岁

    《八岁》是邓一光后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者后期的短篇小说将背景转向深圳等沿海城市,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多变,塑造人物时代气息强,然目光向下,反映底层的人和事的情怀不变,具有较强的现实观照力。
  • 北辰剑

    北辰剑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等数千人北撤,北宋灭亡。金兵攻陷汴京前后,烧杀掳掠,奸淫妇女,自正月二十五日,开封府津送人物络绎入寨,选收处女三千,余汰入城,分封诸将,不从者,即死!北方沦陷,沃土千里之地,哀嚎一片,少有光明。
  • 迷雾视界

    迷雾视界

    如果一切都尚未知晓,那就保持缄口不言。(两日一更,尚无存稿。)
  • 天命至高

    天命至高

    (新人,不会控制更新节奏,新书期字数有点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为强者,主宰世间!万千世间,神魔众生的野望,天命至高的奥秘。经过万千世界的毁灭重组,无尽洪荒的凝练,天命之剑再次现世。凝聚千万宇宙的夙愿,天命一线的无上追求,再度重新。一切从那经脉堵塞十多年的青年,那个成为末世武者的萧枫开始……前面几章慢热,逐渐调节中……
  •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约翰·科特是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的权威。在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领域著作甚丰,他曾两度荣获颇具声誉的麦肯西基金会“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他提出,在管理活动中,一分钟内改变管理弱点是目前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最有效率的改变管理弱点的理念,即需要每个管理者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管理的弱点和不足并迅速有效地改变,使自己企业的管理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趋完善和高效。
  • 崇武纪元

    崇武纪元

    2070年全球首脑一致决定,摧毁一切热武器,以单兵个人为主要战略。资料的意外泄露导致,全球都兴起练武狂潮,看龙辰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蜕变成绝世的强者,又如何在群美中找到自己的真爱.
  • 异界之争霸大陆

    异界之争霸大陆

    一个男孩的现实悲惨遭遇,一场火灾造成父母双亡。他也变成了一个孤儿!天资聪慧的他也幻想着能像古代的将领一样统领三军,与敌交锋。可现代社会基本不可能会成全他的梦想。一辆呼啸而过的汽车把他带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年代,未知的地点和未知的人物。他能克服困难吗?他又是如何在这个征战连绵的世界生存的?他又是如何掀起腥风血雨战争?在长达60年的异界生活中他得到了什么?能否让这个四分五裂的未知世界得到统一?《异界之争霸大陆》为你一一揭开,敬请期待。
  • 第二异界TQ

    第二异界TQ

    一个原本看似和平的世界,却在五大家族的操纵下风起云涌,一个个原本安宁美好的生活,被残酷的世界撕得支离破碎,弱小的人类,难道就这样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