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400000039

第39章 谁来领导哈佛 (1)

校长找不到一个确定的机构来对之负责,而要权衡校内校外(包括校友)的各种势力进行治理。校长没有一个确定的负责对象,大学结构庞大松散,大家各自为政、互不买账,无怪接任萨默斯当临时校长的前校长德里克·C.博克会将哈佛比之于印度。现在连文理学院的教授是否代表着哈佛教授这一点都搞不清楚。所以,许多人呼吁哈佛成立一个由各学院教授组成的“议会”,协调各学院之间的关系。

频频成为媒体焦点的哈佛校长萨默斯终于辞职了。还有人能治理哈佛吗?

在萨默斯宣布辞职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马上问了这个问题:“如果你放弃这个职位,听任自己被一部分教授给搞倒,那么这是否会使哈佛有变得无法治理的危险?”萨默斯当即承认他有同样的担心。前哈佛监督人理事会(Harvard’s Board of Overseers)的成员、波士顿地区的企业领袖和哈佛重要的捐款人约瑟夫·奥唐那(Joseph O’Donnell)也质问:“如果一部分教授能够逼校长辞职,谁还能领导这所学校?”

这种担心和焦虑,并非没有根据。萨默斯是哈佛最近144年历史中任期最短的校长。前一位是在1860—1862年期间任校长的科尼利厄斯·康韦·费尔顿。他的短任,是因为不幸死在任上,并不是有人逼他下台。不过,他曾向朋友诉苦,说在这个学校当教授和当校长的滋味,那简直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萨默斯的前任,在1991年到2001年担任校长的尼尔·鲁登斯坦,累得精疲力竭,竟不得不在1994年被迫长休一年。再前面一任是德里克·C.博克(Derek C.Bok),这次萨默斯辞职后又在75岁高龄被召回来充任临时校长。他对哈佛的治理颇有些体会。他在任时,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来访。在欢迎仪式上,他开玩笑地说:“我和总理先生处在非常类似的位置上。我们都在治理着一群讲着不同的语言、信仰着不同的宗教、谁也不买谁的账、又都不尊重中央权威的人们。”拉吉夫·甘地应声而笑。果然,他回印度不久就被暗杀了。知道自己处境的博克,却善始善终,安安稳稳地从校长位置上退休,之后不断就教育问题著书立说,保持着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如今临危受命,收拾萨默斯之后分裂的校园,也不出人们意料。

萨默斯作为一个教育领袖,性格上有诸多不成熟之处。对此,我已经在《哈佛政变记》中详细论述。不过,他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辞职,使人们反省:当今一流大学的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领导力?究竟谁是大学的主人?

哈佛校长难当,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决定的。哈佛创立时,其制度设计就给了教授们很大的影响力,给校长很弱的权威。上轻下重,不好管理。不过,在过去,校长首先是学术领袖,也是社会上的意见领袖。一直到“二战”前,名校校长对社会舆论还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积极介入公共事务。像1869—1906年间的哈佛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就任时仅35岁,是哈佛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在社会上是自由派的旗帜,甚至不惜和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分庭抗礼。他在《亚特兰大月刊》(Atlantic Monthly)上发表文章,题为《新教育》,勾画出美国教育改革的蓝图,成为现代美国大学之父。他直言不讳地用他的社会理想和教育理想“布道”,要培养“有品格”的“绅士”。他认为一个绅士不应该由出身决定,而是由其品行塑造。这种品行说到底就是“民主”的人格。真正的绅士必须“体谅他人、慷慨、勤奋,从来不伤害弱者”。这些理念,明显是对19世纪末美国弱肉强食式的资本主义的强烈批判,合乎当时的进步主义运动的理念。所以,他要求哈佛向各种阶层开放,让学生随便选课,享受思想自由。

而他的继任者A.劳伦斯·洛厄尔则是一位极端的保守主义者,同样观点鲜明。他反移民,反犹,反同性恋。有位教授因为是同性恋被开除,许多人向他为该教授打抱不平,认为该教授为哈佛尽心尽力服务一生,怎么能因为自己的性取向而被开除?甚至有的教授愤怒地质问洛厄尔:“将心比心,如果你处在对方的位置上,你会怎么办?”洛厄尔竟说:“那我就去买把枪自杀!”

这就是那时哈佛校长的“言论尺度”。那时当校长,常常是学术、思想第一。校长首先是学界的领袖。学问好,思想丰富,不管属于哪派,都能服人,嘴也不必要把得太紧。其实极右的洛厄尔,进哈佛还是受自由派的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提携,虽然后来他竭力反对后者继任校长。

“二战”后,风气渐变,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观点鲜明的校长几乎看不到了。美国的政客,虽然不可能事事讲真话,但毕竟还是凭借政治立场吃饭,有自己的主张。大学校长则比政客还乏味,对什么公共事务都不发表见解,甚至对教育问题也顾左右而言他,你搞不清楚他们的思想是什么。校长的首务是给学校募捐,思想还有什么用?甚至学术成就和背景也越来越不重要。乃至有些学校,竟开始雇用没有博士学位、没有资格当教授的募捐专家当校长。

哈佛在这方面,算是比较能坚持学术传统,雇用响当当的学者当校长。有些校长,不仅自己是优秀的学者,而且常常出自学术豪门。比如前面提到的德里克·C博克,从1958年在法学院当教授,后来当法学院院长,1971年当了校长。他的岳父岳母,都是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岳父贡纳尔·默达尔(Gunnat Myrdal)于1974年和哈耶克一起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岳母阿尔沃·默达尔(Alva Myrdal)于198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萨默斯则出身于经济学世家,父母全是经济学家。他的叔叔,就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逊(Paul Samuelson)。他们家本来就是姓萨缪尔逊,是他父亲把姓改成了萨默斯(Summers)的。他的舅舅,则是另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他本人28岁成了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经济学终身教授。有人甚至说他如果不早早走出学术圈,说不定也会拿诺贝尔奖。

大概也正是因为自己出身于学术精英,萨默斯不甘心顺从流俗,当一个没有意见可说、不教书、不做学问、埋头搞钱的募捐人。在他的任上,哈佛获得的捐款虽然有所增加,但各校的捐款都在上涨,况且哈佛校友的捐款率这期间还有所下降,可见他搞钱并不成功。不过,他更像个学术领袖和教师。他不仅亲自教一年级本科生的讨论班和大课,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和经验充满热情。他非常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从道德伦理、干细胞研究,到伊拉克战争,无所不谈。他和学生辩论各种问题,通过提问迫使学生进行思考。他还常常光顾学生食堂、橄榄球赛、舞会,甚至被学生逼着跳舞。你看看现在美国的大学校长,一个个全像是生意人,哪里还有这样的老派校长?

这也不奇怪,2005年他在一个内部会议中积极参与为什么女科学家少的讨论,提出男女之间是否可能有先天不同的假设,引火烧身。这无非是说明他当教书匠太忘情,一心想刺激大家的思想,乃至忘记了当校长必须遵守的“政治正确”的话语格式。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受媒体的煎烤的同时,在哈佛学生中却深受爱戴。他宣布辞职后的民调表明,哈佛学生有57%认为他不该辞职,只有19%认为他应该辞职。哈佛的学生报纸一直支持他,在文理学院教授通过对他的不信任案后,哈佛历史最悠久的学生报纸《哈佛深红报》发表社论,题为“对不信任案的不信任”,坚决站在他一边。

所以,当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倒萨”成功后,也给自己带来了一场公共关系危机。许多媒体质问:大学是属于谁的?是为谁服务的?萨默斯一心为学生服务,事事把学生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他要求那些只顾自己研究的教授给学生上大课,惹恼了教授中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不想教书的教授,希望找任何借口把萨默斯搞掉,以求继续过自己不教书但名利双收的神仙日子。

在政治上,这些哈佛教授更是受到保守派和温和自由派的攻击。乃至萨默斯这么一位前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一下子成为保守主义的烈士。保守派人士戴维·霍罗威茨(David Horowitz)大骂:“萨默斯是自由派,但是我们的大学已经被占领。那些搞掉他的10%的教授根本不是自由派,而是斯大林主义者。”哈佛法学院教授艾伦·德肖维茨十年前曾经出任杀妻案中的黑人橄榄球明星辛普森的律师,频受保守派的攻击,自己还曾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进行政治辩论。他则说:“我在美国,属于20%最倾向自由派的人。但是要在哈佛文理学院,我就是10%最保守的人。”一句话,哈佛自由派的“政治正确”,已经让一些明显有自由派倾向的人也感到窒息。

上述反映,带有强烈的情绪化色彩,颇能说明这场“倒萨”运动给校园和社会带来的分裂。要立足未来,就必须摆脱暂时的情绪冲动,通过萨默斯倒台冷静分析一下美国大学制度的得失。

同类推荐
  • 社会新闻报道实务

    社会新闻报道实务

    本书介绍了社会新闻的特征及功能,社会新闻的发展,社会新闻采访技巧,社会新闻写作技巧,社会新闻评论写作技巧,社会新闻的编辑,社会新闻热点报道技巧,社会新闻的播音与主持等基本知识。
  •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作者筹备东湖小学开始,以学校建设为主线,记录关于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校联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为前两年的记录。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热门推荐
  • 投机者

    投机者

    消失了的远古文明,遗落在尘世间的宝藏,一次诡异惊魂的“林海行动”...一本以主人公神秘身世为引,奇异的地底世界文明...
  • 天平天国御制千字诏

    天平天国御制千字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虎将去抗日

    虎将去抗日

    为什么要抗日?柱子只想好好过日子,可日本人却烧了他家房子,杀了他爸爸,还糟蹋了他未过门的妻子!柱子只杀过野兽,可这次他愤怒了,把猎枪换成了步枪,血债要血偿!他加入了队伍,冲上了战场,子弹在头顶乱飞,炮弹在身边爆炸,他把脑袋别在腰带上,端着枪向前冲……
  • 真爱仅此而已

    真爱仅此而已

    一段不被接受的爱情,需要的不是伤心,而是时间,一段遗忘的时间。一颗被深深伤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明白。
  • 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这套课外读物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长戈

    长戈

    一个拥有合理细节的异世界;一名猥琐但真实的穿越灵魂;一场符合逻辑的奇异冒险;一本向古典骑士传奇致敬的诚意作品!由于本书将力求细节和人物性格上经得起推敲,所以必将比较慢热,但作者郑重承诺:慢热不等于拖沓和空洞;强调细节只为了使得作品情节更加丰满!友情提醒:您要是不准备把此书当做业余消遣读物,可以把它当做严肃的幻想作品;要是不打算把它当做严肃的幻想作品,还可以把它当做生僻应用知识的工具书……呵呵,作者在这里先行长揖为谢,一本完整的书少不了读者的支持,更少不了亲爱的读者们适时做出有价值的评断,谢谢大家共同参与我的冒险之旅!
  • 上清经秘诀

    上清经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谷子

    鬼谷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骑

    逆骑

    我们的故事源于一条老狗的独白······36枚神格的重新出现,失去光明神的教廷分裂成了南北,深渊里面的魔族开始蠢蠢欲动······一个少年与一条沙皮犬该怎么成长·····这一个故事到底如何,我们都需要从这一条老狗的独白中开始。
  • 戏雕小王传

    戏雕小王传

    本书为续写《神雕侠侣》,讲述神雕后下一代人的故事。主人公为忽必烈孙孛儿只斤讷敏跟神雕侠侣女杨爽之间的爱情故事。继承神雕侠侣的凄美爱情色调,延续神雕侠侣忠贞爱情的绝唱。本书继承了射雕三部曲的功夫如《九阴真经》《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玄冥神掌》等,也有作者新创武功如《法华功法》《罗汉伏魔法》《血月神功》《四象九天玄功》《一天劫》《冰魄银蝶功夫》等。虽然是武侠小说,作者更主张“非攻”即不重打斗过程而重打斗结果,不重打斗而重不战而知战果。所以本书提到的三个传说高手都已去世,而当世四大武功最高人从未出手与人打斗。本书继承金庸小说侠之大者的观点,但融入一个新的主题即:民族融合,统一大势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