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5000000012

第12章 文明的痛苦与幸福(2)

如同上述人、事、物的命运一样,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复杂面相,不过在这些面相背后,革命领袖试图为万千人造命,带领他们向一个宏伟目标前进的理路却基本无差,其吸引力因上通理想社会之实现,下连安身立命之需要而自不言而喻,尤其是对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意义重大。如一九二六年五月九日,既是民国新定的国耻纪念日,也是革命青年柔石又一个身无分文的日子。他想吃一碗豆浆而不得,只能喝开水充饥,“一时心甚凄楚”,但“旋翻克翁(克鲁泡特金)之近世科学和安那其主义一读”,则“心颇得慰”。

可是这样的理路在具备吸引力的同时,也隐藏着相当的危险,尤其是当“为万千人造命”与中国近代急切、浮躁、激进的时代氛围相结合的那些时刻。辛亥革命就已是“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国民革命则演变成“谁要反对我革命的,谁就是反革命”,再过十几年,曾很革命的国民党也拖上了一个“反动派”的尾巴。在此进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前人所谋的“幸福”非但对后人所谋的“幸福”毫无裨益,反而成了欲除之而后快的“痛苦”,往往当宏伟目标还是海市蜃楼时,已有的努力与建设就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其二是现代幸福之异化带来的延续性。虽然二十世纪中国的不少努力与建设是无用功,但在步履蹒跚中,除了痛苦,她总也享受了些现代转型带来的福祉,不过这些福祉的异化又构成了中国革命的另一种延续性,比如洋务中常言的“长技”、“器物”,现在的“第一生产力”——现代技术。

在晚清士人的想象中,西来的铁路、电报之类能使“远者近之,疏者亲之,缩大地数万里,异种人无弗日近日亲,于是墨子兼爱之学乃可以行”。可事实上,现代技术并未使中国或泰西离“日亲”、“兼爱”更接近,反倒与战争、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而自辛亥起,前述种种加上摄影、照明、电影、广播等都成为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以中国之大,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由重磅扩音器宣布共和国成立的声音再如何洪亮,能听见的也不过是广场数万之众。而在此范围之外的人想要迅速周知消息,就必须依靠更多的现代技术方能做到。有人就是在路上买了一份《大公报》,才知道“毛泽东当选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六人:朱德,刘少奇,宋庆龄,张澜,李济深,高岗,其余政务院委员和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都已选定了”。

不过以上例子仅仅说明现代技术对于革命中各类消息且巨、且深、且广的传递效用。其实它们还有更深刻的影响力,因为在革命的激荡年代里人性的恶之面不会少见,其造成的黑暗与血污往往不绝于书,沈从文即说:“(辛亥)革命印象在我记忆中不能忘记的,却只是关于杀戮那几千无辜农民的几幅颜色鲜明的图画。”此外再读一读张勋屠南京后亲历者写的《金陵半月记》、反映“二次革命”乱象的《焦溪焚掠记》和茅盾那几本以国民革命为背景的小说也可略窥一二。虽然恶之面并不专属于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国历史上从来不少“坑杀”数十万降俘之事,也不少一场战争下来死亡人数惊人的例子,但能把动荡、离乱、邪恶、黑暗与血污转化为正义与邪恶之争,革命与反革命之战,甚至变为一种奇异的美学却可能是要新技术与革命相结合后方能产生的独特现象。一九一二年,有时人在中央公园看关于辛亥战事的影片就指出其“形容北军过甚”;而到一九四九年革命接近功成时,一苏州市民参加完庆祝苏联十月革命纪念影片展览会后才发现:“往昔吾人身居解放区,如在瓮中,今见照片恍如梦醒。蒋帮战器非不坚锐,何以不堪一击,终如摧枯拉朽,失地折将哉?盖亦有其故也,照过去战役观之,此后全国解放意料中事。”

又比如民众的塑造,这种延续性西方学者已从不同的课题隐约勾勒出几条线索,费约翰(JohnFitzgerald)就抓住“awakeningchina”这个关节点描述了从清末到国民革命时期各色人等被“唤醒”的进程。魏斐德(FredericWakeman)则以“PolicingShanghai”为个案试图展示清末到一九四九年国家控制的延续性;此外,华志健(JefferyWassarstrom)关于“五四”的“公共空间剧本”说和裴宜理(ElizabethPerry)的“中国革命的情感模式”研究也都与此有密切联系。简单来说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进程中,塑造民众一般有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公共空间的政治化,辛亥时各种提灯、追悼、纪念、欢迎会就已占据了街头、会馆、开放私园等城市公共空间。任鸿隽即说当时革命烈士追悼会纷至沓来,几乎成了“长日办丧事”。不过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相比,“长日办丧事”亦是小巫见大巫。一九五一年春,仅北京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大小群众性会议就开了二万九千多次,到会三百三十多万人次。河南临颍一县参加过各种控诉、公审大会的人数等于全县人口的两倍。

有些人甚至参加过五次以上的会议!而在抗美援朝的动员中,“会”即有报告会、控诉会、片儿会、院会、晚会、联欢会等,宣传更是从书报、电影、戏剧、展览到广播、读报、唱歌、幻灯、橱窗等遍地开花。

路径是除旧布新的运动,像反对迷信、打压私塾、控制宗教等都是从清末开始,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未曾间断运动。这两条路径对如今为人所乐道的state-building或曰“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而言自然是极大的福音,但对个体的启蒙呢?却又是另一个过程。

传统王朝时代百姓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到了九死一生方会起“顺乎天应乎人”式的革命。辛亥革命之所以与以往改朝换代不同,从表面上看是打落了皇冠,而实质则因为其有“文字收功”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革命与启蒙曾经并不远。如果不狭隘地把辛亥革命仅仅视为一九一一年几个月内的鼎革事件,清末民初的“塑造共和国民”的进程实在相当程度上带有启蒙的意义。当时的意识形态虽看似是革命压倒了改良,但实际上底色却基本是由梁启超等所浸染。《新民丛报》足可写一部关于“启蒙生意”的阅读消费史,《民报》却可能连材料都付之阙如。而因前述的将辛亥革命殊象化的问题,我们常常低估了其在这一方面的作用。

可是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清末民初的新思想虽具有“混成多元”的特点。

但在后世更多凸现的仍是对富强的渴望、国家的优越性和集体之善的追求。

因此向苏联取过经的国民党能战胜北洋军阀,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共产党又比国民党更占先机。曾深受梁启超影响的吕思勉在“三反”思想小结中就说:原先认为爱国爱民族与大同之义龃龉,但得马列主义“乃得平行而不悖”。此未必是他的由衷之言,却仍可看出些许一九四九年革命与先前启蒙间的联系。不过这种联系或许只见于吕思勉、顾颉刚、叶圣陶等少数从辛亥一路走来之人,解放区中“新人”们的知识系统在几经淘洗后已无关辛亥,亦不及“五四”,而是由“革命”“反革命”“美帝”“蒋匪”“地主”“富农”“旧中国”“新中国”等“党话语”来构成。像上海解放后不久,曾经的“五四”

青年夏衍在宣传部和文化局的科级干部中搞过一次常识测验,结果令其瞠目结舌。连五四运动发生于哪一年这样的问题,答对的也寥寥无几,更无论其他,可见革命与启蒙之间的联系变成了怎样的明日黄花。对工农干部们而言“五四”是什么根本不重要,如何依靠组织,怎样发动群众,成功完成“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才是他们必须要懂得的“常识”。而这套“常识”的大规模拓展、操演一方面使上述话语真正深入人心,刻进脑海,做到了“一想到地主,就想到蒋帮,就想到日本赤佬,就想到美国赤佬”(见潘光旦、全慰天:《苏南土地改革访问记》)。另一方面也让原先只知道“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的升斗小民在一次又一次的集体狂欢中获得无与伦比的翻身感与归属感。他们总能看见的是报头、张贴画和宣传品上那一行叫人无限神往的大字——“永远的幸福”。

(《读书》2011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反奉战争起后,S市华界的居民,大半因着前次战争所遗留的深刻的印象,对于自己的生命,以及细微的家具,都感觉绝大的危险,稍拥资产的都纷纷向租界移去;因此,城北仁义弄第二十号的房子也在这时空了,只有住在灶披间的两个寒酸学生没搬走。
  • 文言修辞新论

    文言修辞新论

    文言修辞学是研究探讨古诗文语言修辞现象的一门学科。本书对这一学科的发展源流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作了全面论述,并重点介绍了文言修辞的一些基本概念。
  • 安静的勇气

    安静的勇气

    土地的核心是人。永远的土地之子,无论迁居何方,都是带根的流浪。《安静的勇气(下午茶)》这本散文集,作者刘学刚笔下的事物是遍及整个大地的,他很好地融合了乡村人群共有的情感,以农耕文明的方式,进行细致的考察和温情的书写。他直面自己真实的家园,不虚妄,不矫正,家园里的每一种物事,都散发着人性观照的人文气息。这些散文文本,融入作者经由阅读和行走而得到的情绪,把对人间事物的热爱,以纤细、柔弱、低婉的语气,写得颇有深意,使得这本《安静的勇气(下午茶)》散文集有一种安静的、深入人心的力量。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告别,与世上最疼你的人》、《那些生命中美好而温暖的遇见》、《找个人,一起老去》等等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本书汇集了郁达夫的31篇短篇小说和7篇中篇小说。郁达夫是现代中国著名小说家,在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文学超越时空,作者诚恳的心理描写和大胆的两性题材,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该书附录了郁达夫给当时素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的书信选,情词哀哀,情真意切,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体会到可以为她而死的真心真情。
热门推荐
  • 假面女生:俘虏良家少年

    假面女生:俘虏良家少年

    他是温柔的小男生,她是强悍的大女孩。一个玩世不恭嗜酒抽烟,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个日夜颠倒处于堕落,一个按时休息身体棒棒;一个清高自负骄傲自信,一个体贴低调如沐春风当两个性格生活完全相反的人产生交集,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小麻雀最终会俘虏大凤凰吗?
  • 皇子别赖账

    皇子别赖账

    某女非常不忿地:“明明我是女主诶,凭啥作者后妈把金手指全开了你?!”某男抿嘴:“因为我是男主啊。”某女:“呜呜,女主光环都不给我,好坏好坏的……”
  • 辛亥风云路

    辛亥风云路

    《辛亥风云路》是为纪念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本书是一部第一次正面描写四川保路运动的历史小说,其历史背景为1900-1911年辛亥革命运动期间,发生在四川地区的保路运动。小说的主要内容为:保路运动期间,革命党人、广大劳苦大众与四川清军的斗争、成都少城满蒙人民与汉人之间的和解。塑造了代表保守势力的,人称“赵屠夫”的四川总督赵尔丰,代表开明中立势力的少城守将戴坤戴勒父子,代表进步势力的蒙族革命党人公孙树、进步人士蒲殿俊、罗纶等众多人物形象,同时,书中还穿插了身世可怜的戏女玉珊、飞扬跋扈的钰格格与戴勒、罗纶之间复杂的感情关系。
  • 三界英雄传奇

    三界英雄传奇

    每当永夜界的魔族冲破人族在黄昏界的防线将肆虐人间时,总会有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站出来以夺天地造化之能率领人族打败异族,之后便化作神塔封住黄昏界与人间的缺口保人族平安。迄今为止已经有七座神塔伫立在了人间大地上,传说中当九塔并立时人间将获得永久的太平。我们的故事从一个被狼抚养长大的孩子身上开始。
  • 血狐狸

    血狐狸

    在一个黑漆漆的夜,四个小孩闯进了吸血狐狸的别墅。惊险刺激之余,一个小男孩偷走了一颗吸血獠王的獠牙,引来吸血狐狸的疯狂报复。一场獠牙争夺战中,小男孩毅然吞下獠牙,却开始了自己的血瘾兽化之苦,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另一颗早已失踪的獠牙,于是众人为了解救小男孩开始了一段寻找獠牙之旅,而狡猾的狐狸却尾随其后……
  • 百变女王万万岁

    百变女王万万岁

    她的一切一切,扑朔迷离。她拥有最美的面容,最尊贵的身份,无数男人的爱慕,以及无与伦比的聪慧,却没有完整一颗心。她善于隐藏自己,她是陈雨落,是青怜儿,是昔汐,一个人,三样身份,三种性格。深夜里的哭啼,是为了什么么,又有谁能将支离破碎的心缝补起来?原本令人厌恶的妹妹,又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小呆的首部言情作品,写的不好不要打小呆啊,这本书是我在17K写了一点点的,现在会改变很多写的糟糕的地方,但大体还是那个路线哦,感谢在1857里陪伴小呆的各位童鞋,这是小呆的第一部言情,小呆会把它写好!】
  • 最强读心术

    最强读心术

    江可可,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穷学生。一次偶然的机遇下,习得了两项非凡的本领——读心术和摄魂术,从此开启了他并不平凡的人生。
  • 我的明朝女友

    我的明朝女友

    假如这是一场梦,就让我一直在梦里不再醒来。可是既然是梦,却总会醒过来的时候。一场生活剧,一场人生梦,在梦里有喜、有悲、有伤、有痛,三个人的故事,,三个人的人生,无数人的追求。这一切只为我们共同的理想。十万大山一行后,为了救唐文吉,倪仙儿牺牲了自己。回到武岳市,见到倪仙儿留书,唐文吉却不信她就此离开了自己。于是便决定哪怕天涯海角也要把她找回来。一年之后,再次来到五邑山,来到两人初次见面的湖边,却意外发现了一个秘密……
  • 数码暴龙守护者

    数码暴龙守护者

    数码宝贝的同人小说,新的徽章,新的冒险。此文在17K首发,为草稿版本,不建议去那里看。整理修改后发在了百度贴吧。这里的是最终版。更新速度极慢。
  • 好想大声对你说

    好想大声对你说

    三年前,沙念薇离开了宋哲,三年后,他们在相遇的时候,已经不是像当初那样,不断出来的少女,死党,一部关于救赎与被救赎,青春与现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