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400000056

第56章 真假难辨 (1)

官场风向随权势而移

张居正费尽心机,利用职权为子孙谋,结果,带给子孙的,却是一场大灾难!这或许是他始料不及的吧!?岂止如此,还有一点张居正可能也没有想到,他的威信到底有多高?是的,在张居正掌权的时候,“威望”确实很高,颂扬他已经成为惯例,成为公文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乃至夫妻行床笫之欢,也要歌颂张居正一番,他的威信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了。张居正生病,南北两京、地方政府各个机关,都斋醮祈祷,为之停止运转!可是,张居正尸骨未寒,立即群情激奋,几乎人人都对张居正口诛笔伐起来!这个时候,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也差不多停止运转了,只不过,这次是大家都忙于揭发批判他而已!看来,人治官场,领导威信、干部表态,是靠不住的。寄希望那些因当面颂扬他而受到提拔的人来保护自己的子孙,那不是与虎谋皮吗?

独裁者的苦恼

张居正作为国家最高实权人物,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十年之久。

在漫长的十年间,张居正从来没有一天放弃过权力。有人或许会说,他不是回家葬父,来来回回三个月吗?不错,是有这么回事。不过,这期间,所有的重大事项,都是请示张居正的,北京的政府中枢基本停止运转。也就是说,这十年间,国家的最高权力,始终掌握在张居正的手里。

可是,他本人也清醒地意识到,他手中的权力,从“宪法”和体制上说,实际上并不是他这个工作岗位所应该拥有的。换句话说,张居正掌握的权力,是已经长大成人、不呆不傻的皇帝的。不少人对此提出过尖锐的批评,都受到了张居正严厉的打压。

皇帝不是不想亲自掌权,他是没有办法。因为他妈很郑重地说过,等到他三十岁以后,张居正再把权力交给他。不管这个不小的“小皇帝”心里怎么想,反正表面上他只能乖乖服从。十年间,不得不以一国君主之尊,处处讨好张居正。

或许有人不信。皇帝怎么没有办法呢?可是大家不能忘记了,不管干什么事情,要靠人。就是说,得有依靠力量才行。想想看,皇帝他妈和张居正的关系不同寻常;干部队伍的首脑是张居正;内里的头头也不是他这个皇帝的铁杆儿,而是张居正的“黑老大”。他依靠谁夺权呢?只能隐忍了。

但是,这是很不正常的。因为,在国朝的“宪法”和体制上说,从来没有摄政的制度,就连垂帘听政的制度也没有的。所以,张居正以摄政自居,在当时来说,是不合法的,也是非常敏感和危险的。

对此,张居正并不是没有意识到。他知道这一点的。他也知道,对他专擅大权,不少人有看法,甚至很反感。他还知道,这些年他结怨天下人,实在不少。所以,他曾经说,破家沉族,我也不怕!恍如殉道者不惜献身的誓言。

不管怎么说,张居正认准一条,只要权力在手,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张居正还认为,之所以反对派敢站出来攻击他,就是因为高压还不够!镇压,唯有镇压,才能维持政权,维护稳定。既然什么也不用怕了,那就近乎可以为所欲为了。反正不管我做什么,都只能说对,谁说不对?镇压!

也可以说,张居正掌握最高权力的十年,是独裁的十年。这是很多合法的最高领导人——皇帝也做不到的。

应该说,独裁的十年,张居正干了不少实事,政绩很突出。这也是很不容易的。制度疲劳,体制性腐败,说的和做的两回事,功过是非不分,推诿扯皮,社会贫富分化,这种社会现实刺激干部队伍争相追求奢华,沉湎于享乐,如此等等,差不多到了令人束手无策的地步了。推动一副锈迹斑斑的国家机器高速运转起来,谈何容易!而张居正几乎做到了。所以说张居正为国家呕心沥血,一点也不过分。

当然,他也做了不少坏事。享受特权,不受监督,七情六欲的人,在那个腐化的氛围里,谁能够把持住啊?

不难推测,白天和晚上,张居正都挺忙的。长此以往,他的身体支不住了。

到了万历十年的春天,张居正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只能在床上办公。他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应该退休了。他也确实提出了好几次,希望退休。话说得也很真诚,用催人泪下来形容张居正的辞职报告所使用的语言,也不过分。到了他缠绵病榻四个月之久的时候,距他去世只有几天了,他还在提这个问题。

但是,事实是,他没有退休,直到弥留,也没有放弃权力。

表面上看,皇帝不同意他退休。不错,皇帝是不同意。张居正提出一次,皇帝挽留一次。这也是事实。但我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皇帝。关键是张居正的“黑老大”冯保坚决不同意,他的秘密情人李太后也不太同意,而张居正则是犹犹豫豫,内心矛盾重重。

说冯保坚决不同意,很好理解。十年了,他们处得不错。张居正对他很尊重,可以说,冯保是张居正唯一一个需要讨好的人,冯保有什么要求,不管该办不该办,张居正都很爽快地办了。说李太后不太同意,也是有根据的。十年了,他们关系也不错。一个二十出头守寡的乡下女人,十年间有这样一个俊朗儒雅的男人陪伴,是何等地幸运?她舍不得他走的。但是,她应该知道,张居正的身体不行了;何况,皇帝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这么大了,还不让他管事儿,也说不过去。所以,她只能是不太同意。

张居正犹犹豫豫。要说张居正三番五次提出退休都是作秀,似乎也武断了;但是说他态度坚决不留余地,好像是天真了。

张居正确实是有退休的愿望的。所谓功成身退,这是古训。张居正应该说功成名就了,无论是地位、荣誉、成就,都已经到了顶峰了。这个时候考虑退休,是很自然的。

可能他也进行过风险评估。皇帝,是他的乖学生,对他推崇敬重无以复加,好像不会翻脸不认人;主要领导干部,从中央到地方,都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似乎不会反噬。最关键的是,他身体不行了,实在支撑不了了。坐不能坐、躺不能躺,只能趴在床上;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确实是力不从心、萎靡不振、疲惫不堪了!所以,张居正想退休,也是真实的想法。

应该说,主导权掌握在张居正自己手里。如果张居正坚持退休,那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是皇帝表面上不批准,那他完全可以以生病为由,不再批阅文件、处理公务。但是,事实上,张居正直到陷入昏迷前,还在工作着。可以说,张居正瞻前顾后,又极不想退休,所以他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有人说是因为他难以割舍自己的“改革大业”,我不这样认为。正像张居正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不丁忧,主要不是出于所谓“改革大业”的考虑一样,实际上他行将就木之前还舍不得放弃权力,最重要的是对失去权力的恐惧。

权力崇拜者对失去权力,本身就必然有严重的失落乃至恐惧感;倘若再考虑到自己曾经滥用权力,伤害了不少人,那恐惧感就会格外明显。可以这样说,到了最后,张居正陷入了求退不得、欲罢不能的痛苦境地。

这是人治社会擅权人物,或者说独裁者的共同悲剧。

清算的信号

张居正以五十七岁的年龄去世了,他再也不能掌握权力了,再也阻止不了他不高兴的事情发生了。

对独裁者来说,失去权力,就失去了保护力量。历史证明,所有嗜权如命的独裁者,可能干过不少好事,但是都必然干过很多坏事,手上都难免血迹斑斑。最后遭到清算,只是时间问题。实际上,张居正对身后遭到清算,思想上是有所准备的,为了避免遭到清算,在临终前,他也曾经做过相应布局。

就在张居正去世的前一天,大太监冯保秘密来到张居正的病榻前,研究张居正身后的人事布局。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有一点很快就为人所知:第二天,张居正刚刚咽气,冯保就把他的“遗疏”呈到了御前,这个所谓的“遗疏”,关节点就是推荐一个叫潘晟的人,作为张居正的接班人。

说起来,这个叫潘晟的人,实在不怎么样。论资格、资历,潘先生是完全够格的。他也是中进士、点翰林的人,曾经两度担任礼部尚书。论关系就更不用说了。有人说,潘晟是冯保的老师,也有的说他是张居正中进士时的座主。到底是他们两个谁的老师,也不必考证了,不管怎么说,他和冯保、张居正这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有这样铁的关系,按说潘先生早就该身居要职了。可是,事实上,潘晟基本上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赋闲。为什么呢?就因为潘先生这个人很不争气,一身的毛病。

我简单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三点:一是这个人很贪婪,在位的时候,大钱小钱都捞,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连张居正和冯保也难以替他打掩护了;二是这个人很无能,猥猥琐琐的,啥事也干不成,连张居正和冯保都替他着急;三是这个人很奸猾,人品很差。所以当年还是隆庆皇帝在位的时候,担任礼部尚书的潘晟,就遭到“议员”们的连篇弹劾,被罢职归乡。后来张居正当国,又把他复职了。可是,干不多久,表现更差,又遭到“议员”们的弹劾,冯保和张居正没有办法,只得再次把他免职,要他回家养老。

那张居正为什么还推荐他呢?就是因为可靠。

张居正一死,内阁里就是张四维和申时行了。前面说过,张居正对张四维已经不太信任;而申时行虽然挺讨张居正欢心,可是资历各方面还不够,而且冯保和申时行关系太一般,把班交给这两个人,张居正和冯保不放心。

选来选去,就觉得潘晟最合适。张居正虽然死了,但是冯保还在。于是,当即就发表了任命潘晟的诏书。

听到这个消息,张四维和申时行心里当然很不高兴,“议员”们也很惊诧。舆论更是一片哗然。这个时候,“议员”们不再担心受到张居正的打击了,而且他们也很清楚内阁的想法,所以,行动很迅速,马上就有人拍案而起了。

在张居正死后的三天内,就有六位“议员”上疏反对对潘先生的任命。“议员”们义正辞严,话说得很尖锐,把潘晟的老底都一一揭了出来。什么少廉寡耻啦,什么谄媚小人啦,什么劣迹斑斑啦,都用上了,最后的结论是,像这样的鄙夫小人,舆论深恶痛绝,让他在老家优哉游哉已经是法外开恩了,怎么能够委以重任呢?

潘晟兴冲冲从老家出发,赴京上任,刚到杭州,就听到了六位“议员”弹劾他的消息。按照惯例,他只能提出辞职,然后眼巴巴盼着挽留的谕旨。谁知道,盼到的是“放归去”三个字,于是他又不得不灰溜溜折回老家去了。

这是一个信号:张居正显赫的权威和影响力,正在急剧消失。同时,也预示着新旧当权势力已经开始交锋。

张居正临终前精心策划的人事布局,就这样被轻易地打破了。张居正已经不可能稍有表示了,活着的冯保就不干了。他怒不可遏,说我就是感冒了(可能是热伤风,史料上只说是小恙),在家里休息两天,就这样目中无我吗?那不行!

冯保是说谁的呢?他没有明说,应该是说内阁,尤其是张四维这个新任首相的。可能对皇帝也有点不满意,但是他不好直截了当表达,只能对着内阁开火。

这个时候,突然间、无形中,中央的干部队伍分化了。张居正的嫡系心腹、铁杆儿们,都聚集在冯保的门下,形成一派既得利益集团。而另外的势力,则团结在了张居正亲自挑选的副手、现在的掌权势力的代表——张四维和申时行的周围。

张居正亲自挑选的副手,一个他后来不喜欢了,一个他一直都很喜欢;但是,现在,他们两个人亲密无间,观点、行动完全一致。吏部的王部长,本来也是张居正夹袋中人物——不然怎么可能让他当“组织部长”呢?可是,不知道是因为对张居正早就不满还是看风使舵,反正他站在了张四维和申时行一边了。

冯保要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让干部们知道,张居正虽然死了,可是天变不了。于是,他指示“议员”中的铁杆儿,弹劾王部长和“总理”张四维(我说张四维是“总理”而不说张居正是“总理”,是因为张居正的角色不是“总理”一职所能表示的)。

自己人揭发自己人,那十有八九能够打准。所以,王部长私下里收钱的事情,就被揭了出来。还别说,这一次,冯保真胜利了。王部长被撤职,换上了张居正的门生梁先生到吏部当了部长。

这个时候,恰巧皇帝当了父亲,有了皇长子了。按照惯例,要大赦天下。有一个和我同姓的“议员”不错,上疏建议把当年张居正打压下去的吴中行等“五君子”也列入大赦名单。这又一次令冯保怒火万丈,最后,还真把和我同姓的郭“议员”给贬到浙江一个县去打杂了。

冯保咄咄逼人,似乎张居正的替身。“事迫矣!”内阁的“二把手”、张居正生前很喜欢的副手申时行感慨道,“要采取行动了。”张四维张“总理”也有同感。他最敬佩的人是高拱,他最耿耿于怀的事就是当年张居正勾结冯保驱逐高拱。不能让历史重演!

不仅不能重演,已经到了秋后,是该算账的时候了。

外围战悄然打响

张居正和冯保,一个在内,一个在外,里应外合,牢牢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十年。

现在,张居正死了,冯保还幻想着能够维持一手遮天的局面,连连对内阁发起进攻,企图把跃跃欲试的反对势力遏制在萌芽状态。

中央的干部们早就忍无可忍了。岂止干部们,就连皇帝也早就忍不下去了。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大家

    中国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唐太宗李世民(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年轻始就与父、兄、弟等人登上隋末群雄逐鹿中原的乱战的舞台上,推翻了隋末的残暴政权,建立李唐王朝,又以无比的气魄与军事才能,统率部曲,平定国内多次割据势力,使得李唐政权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于武德九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兄长建成及弟弟元吉,继而夺取得皇太子的地位,同年,李渊让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年号“贞观”。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
  • 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

    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是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热门推荐
  • 青梅煮马

    青梅煮马

    据说,京城里妇孺皆知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甄家老女。据说,京城里人人闻风丧胆的人也有两个,一个是自称黑山老妖的采花大盗,一个是一连克死了六个未婚夫的甄家老女。我姓甄名离春,正是这个据说中的甄家老女。其实,我并不老,堪堪正是曼妙双十年华,但人生苦短,我嫁了六……
  • 鬼王的绝世妖后

    鬼王的绝世妖后

    她,兰若情,从天而降,直落名扬四海的鬼王身上。树林中偶遇一个与她长相一样的女子,而后她会得知什么事情?她会开始什么样的生活?后来,两人踏上了修仙之路,又会得知什么样的身份?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两人能否走向巅峰?
  • 来生再说对不起

    来生再说对不起

    俗话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五年前失踪的杨风意外的再次回来了,而当他以20岁的年纪就读初三的时候却引起了无数人的怀疑。五年前他去了哪里没人知道,但他这次回来,却引起了一场惊天的阴谋。
  • 同居校花团

    同居校花团

    自从得了猥琐神,工作有了,房子有了,装逼也熟练了。最关键的是,自己多年积蓄终于传给校花老婆了!没有最猥琐,只有更猥琐!为了性福的未来,得到天外魔盒的韦索只好将猥琐进行到底。装逼遭校花抢,装嫩遭校花亲,我容易么?
  • 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

    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我们约请了相关领域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素养的法律专业人士撰写,问答的形式对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作了提纲掣领的说明。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般的案件审判知识,又可以了解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法理,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 六界屠夫

    六界屠夫

    我本一心向道,奈何神魔阻路,唯以此刀,斩神灭魔。天道苍茫,不知其所踪,神魔阻路,不知何时尽。这一是一条注定充满血雨腥风的路,且看陌一刀如何在这条铺就风雨,染满鲜血的路上同兄弟打天下,携美人赏春秋。纵马扬刀行天下,醉饮狂歌战神魔。携美共赏江山美,同袍齐唱凯旋歌。轻语第三本小说,不成神,便成魔,望众兄弟陪我一战。
  • 一千零一夜全集(十)

    一千零一夜全集(十)

    本书收录了《国王和他的兄弟》、《国王和青年的故事》、《神秘的古堡》、《哈里发的故事》、《水鸟与乌龟》、《牧羊人与美女》等孩子喜欢的故事。
  • 历代圣贤家训

    历代圣贤家训

    拜托才识浅陋的人,与高明的人交往,不要干出小孩子那样的傻事,而要有大人的气魄和肚量。
  • 异人重生

    异人重生

    在一片混乱的世界中,出生于破落小贵族的菲利.施泰因,将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权。而努力不停。这里有商业,有战争,有政治。但不会有莫名其妙的效忠,更不会有一把火烧死了30万敌军的笑话。人心是难测的,想成为上位者,就需要对属下不停的加强教育,让他们知道谁才是主人。
  • 用心感受世间情(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用心感受世间情(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