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59100000025

第25章 户等制度与家庭经济状况(11)

但是,即使在经济力量允许的情况下也不能搞奢侈的消费,“或虽财力可办,而过于侈靡,近于不急,皆妄费也”。该花的花费多少都应该,不该花的多花一文也不对,“合用万钱者用万钱,不谓之侈;合用百钱者用百钱,不谓之吝,是取中可久之制也”。所谓“取中”,就是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度。叶梦得说,“自奉宜俭,至于往来相交,礼所当尽者,当及时尽之,可厚而不可薄。然开源节流,不在悭琐为能,凡事贵乎适宜”,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宋人家训中反复出现的告诫子孙节俭的内容,既是对传统治家原则的继承,也是对宋代社会上奢侈之风盛行的警惕。陆游说,当时“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徒为重费,皆不须为也”。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反复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从内心里对“近岁风尤为侈靡”的现实看不惯;他还用北宋大官僚寇準的子孙奢侈败家的例子来教训子孙,“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败家者多矣,不可遍数”。节俭成家,奢侈败家,是人们公认的事实。

三是量入为出和储备观念。

在家庭消费上与节俭并行的另一个原则是“量入为出”,即依据家庭收入的情况来决定消费支出的多少,这也是宋人家训中谈论较多的话题之一。司马光要求子孙“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倪思也认为“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陆九韶讲,“凡家有田畴,足以赡给者,亦当量入以为出,然后用度有准,丰俭得中”;袁采的《袁氏世范》中也有“用度宜量入为出”的专门条目。“量入为出”既是家庭经济的重要观念,也是国家制定财政收支计划的基本原则。但在这个问题上国家与家庭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国家遇到财政困难或为了自身的需要,可以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来扩大消费支出,而家庭则没有这种可能,当家中入不敷出的时候,除了借贷和典卖家产来维持生计外,就没有其他办法了。而且在自然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很少,偿还债务的能力有限,借高利贷往往与倾家荡产相伴随,所以,一个家庭必须要有计划地安排消费,否则“好丰者妄用以破家,好俭者多藏以敛怨”,怎么也过不好日子。那么,应该怎样安排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呢?陆九韶说自己的做法是所有的田亩收入扣除租税和籽种外,剩下的部分“以十分均之,留三分为水旱不测之备,一分为祭祀之用,六分为十二月之用”,可支配性纯收入分为储备、祭祀和日常消费,三者的比例为3:1:6。随后陆九韶又把其中用来日常消费的部分作了更详尽的计划,“取一月合用之数,约为三十分,日用其一,可余而不可尽用”,把计划细订到以“天”为单位。他还具体解释说,“可余而不可尽用”的含义是“非谓必于其日用尽,但约见每月每日之概。其间用度,自为赢缩。惟是不可先次侵过,恐难退补”。倪思也有类似的表达:“已作岁计簿,复作月计簿。盖先有月计,然后岁计可知;若月之所用多于其所入,积而至岁,为大缺用矣”。对于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陆九韶分别就如何支出作了不同的设计,一是对于“家有田畴,足以赡给”的家庭,“可余而不可尽用,至七分为得中,不及五分为啬”,消费到五至七成最为适当。剩余的部分要作为“伏腊裘褐、修葺墙屋、医药、宾客、吊丧向疾、时节馈送”等用项,再有节余可以用来周济本家族的穷人。二是对于“田畴不多,日用不能有余”的家庭,要开源节流,在节俭的同时发展生产以增加收入,“裘褐取诸蚕绩,墙屋取诸蓄养,杂种蔬果,皆以助用”。三是对于“田少而用广”的家庭,除了节俭,开发解决生计的财源之外,对于“接待宾客、吊丧问疾、时令馈送、聚会饮食之事”一概应当免去,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些,陆九韶已经不仅仅是讲自己家的消费方法,而是在具体设计所有家庭的消费原则和方法,具体落实“量入为出”的原则了。

相应地,为了应付天灾人祸,“量入为出”的同时还要作些储备,也是家训中经常专门谈论的问题。诸如“常须稍有赢余,以备不虞”;“用常有余,则可以为意外横用之备矣”;“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今岁计常用,则与夫备仓卒非常之用,每每计置万一,非常之事,出于意外,亦素有其备,不致侵过常用,以致阙乏”,等等。那么,在家庭生产生活中应该留多少作为储备呢?多数人认为是留三分之一左右,即自古以来的“耕三余一”传统。陆九韶说,留十分之三主要针对富裕家庭,如果中下层家庭收入少,“所余不能三分,则有二分亦可;又不能二分,则存一分亦可;又不能一分,则宜撙节用度,以存赢余”,要视自己家的经济实力来设计储备方案。但不论贫富都应当有一定的储备,否则“一旦有意外之事,必遂破家矣”。储备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被认识得很清楚,讲得也很透彻很具体。

四是对借贷的看法。

个体小家庭经济力量薄弱,应付天灾人祸的能力比较差,尽管有储备的习俗,一旦到了无法维持渡过眼前的难关的时候,就只好求助于借贷了。尽管这是饮鸩止渴,却是中下层家庭不能不经常面对的选择。在宋人的家训中,对借贷也谈论不少,并且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是赞成借贷和放贷,认为这是弥补一些人的家用的方式。袁采说,“假贷钱谷,责令还息,正是贫富相资不可阙者”;倪思甚至认为借贷有时候是一种有效的谋生手段,“士大夫家子弟,若无家业,经营衣食不过三端:上焉者,仕而仰禄;中焉者,就馆聚徒;下焉者,干求放贷”。当然是把放贷作为生财之道的最末选择,因为他知道那些背上高利贷的穷人家日子是不好受的,即使借到了也维持不了多久,借贷多了会被死死缠住,甚至连子孙都脱不了身,所以尽量不要把放贷作为生财的手段。

另一种观点认为,即使再困难也不能借贷,而且有正常良知的人也不应该经营放贷。很多家训都嘱咐子孙“债不可轻举”,说很多人在借债的时候常常觉得有能力偿还,却“不知今日之无宽余,他日何为而有宽余”,轻率举贷的后果很危险,“凡无远识之人,求目前宽余而挪积在后者,无不破家也”。倪思认为私家可以放贷,官府却不行,所以他说“人家至于破产,先自借用官物钱始。既先借用官物钱,至于官物催辇,不免举债典质,久而利重,虽欲存产业,不可得矣”,后悔都来不及。袁采也劝放贷的人不要轻易经营高利贷,虽然可以获厚利,也很有风险,“有轻于举债者,不可借与,(因为这些人)必是无籍之人,已怀负赖之意。凡借人钱谷,少则易偿,多则易负”,正如常言说的,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还。即使不是压根就想赖账的人家,譬如那些被迫举债的贫穷人户,“纵有肯偿之意,亦何由得偿?或假贷作经营,又多以命穷计拙而折阅(阙)”。轻易放贷往往收不回自己的钱物,不如经营正当职业。

不论家训的作者怎样认识高利贷的利弊,站在中下层家庭的角度看,很多时候是不得已才去借贷。这些家庭也知道这样做很可能招致更加穷困,但舍此之外别无选择。导致借贷者愈加贫穷以至于倾家荡产的原因,主要是利息过高。北宋初修订的《宋刑统》卷26专门有“公私债负条”,规定民间放贷月息不得超过六厘(即6%),利滚利不能超过本钱;南宋的《庆元条法事类》卷80也规定,月息不得过四厘(即4%),年息不超过五分(即50%),利滚利不能超过本钱。但在实际放贷的时候常常是“息不两倍则三倍”。宋人文集笔记中常用“倍称之息”的术语,至少是100%的年利率。面对这种情况,家训的作者们要求子孙即使放贷也别求高利,认为“今若以中制论之,质库月息自二分至四分,贷钱月息自三分至五分,贷谷以熟论,自三分至五分,取之亦不为虐,还者亦可无词”,利率应该保持在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程度上。如果利率太高,“典质之家至有月息什而取一者,江西有借钱约一年,偿还而作合子立约者,谓借一贯文约还两贯文,衢之开化借一秤禾而取两秤,浙西上户借一石米而收一石八斗”,利率过高了;袁采主张,不仅要保持较低的利率,灾荒年还要适当降息,包括在“耕耘之际,有所假贷,少收其息”为好,不能“强其称贷,使厚其息”,以体现借贷恤贫的原则。宋代家训中涉及家庭经济生活的内容比较多,除以上四个方面,还有分配观念、贫富观念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人口观念即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之类也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经济观念,在上篇讨论家庭关系的时候已经说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同类推荐
  • 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主要收录了德育(上)、德育概述、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下)、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德育方法与途径、德育资源及其开发、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概述与特点、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等内容。作者王蕙打破原有的“教育学”逻辑思维,以教育实践需要来建构本书的逻辑思维,而不是执著于中国“教育学”的固有模式。
  • 白话老子·列子

    白话老子·列子

    “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普通的“道”。“名”也是可以阐明的,它亦非一般的“名”。“无名无形”是万物的始端,“有名有形”是万物的根源。
  • 启真2

    启真2

    《启真》的基本宗旨是“以书求真,以文会友”。每年不定期出版二到三册,引海内外作者,会聚一堂,高谈阔论,阐细释微,或有益于消解戾气,用开放的心灵迎接知识爆炸与互联时代的挑战,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与解读知识,从制度与历史的角度辨识现实之源流。《启真(2):专题/个人主义》为其中一本,书中毛亮先生的“爱默森的个人主义”一文最为厚重。
  • 中国“超级”大学

    中国“超级”大学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本书是对宁波市20位教育管理名家进行采访,挖掘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故事、治学理念,记录宁波教育的发展,推广一批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思想。此前“行走的新闻”已连续出版多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宁波教育界引发关注。此次的走近宁波教育管理名家是服务型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通过采访挖掘宁波教育特色。也是宁波首次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办学、治学故事进行集中梳理,对宁波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行尸走肉之徒具形骸

    行尸走肉之徒具形骸

    比人类战争更恐怖的是什么?丧尸?不,是扭曲的人性。顺从于我,得到生存,忤逆于我,得到死亡。---新星军元首韩光
  • 贪财宝贝俏妈咪

    贪财宝贝俏妈咪

    慕容晓琳本是一个公司的普通白领,某一天却收到了一封来自自己爷爷的信,然后开始陷入了一场自己不愿意接触但是不得不接触的阴谋当中去了。与都市普通人不一样的是,慕容晓琳的家族很特别,而她其实也不是一个普通人,她拥有比较特殊的血统,也擅长阴阳道上的一切,他们家族以降妖除魔为己任。慕容晓琳在卷入麻烦之后,知道人类面临了一个巨大的灾难,摄魂师控制的百鬼戾气成行,竟想要为祸人间,慕容晓琳不得不凭借自己的力量以及各路志同道合的人,竭尽全力,将这个巨大的麻烦解决。
  • 这样恋着你,心里多欢喜

    这样恋着你,心里多欢喜

    二十三岁那一年,我爱上了十八岁的顾林。我以为这样的爱会是一辈子,一场宴席,一次流产,让我和他恩断义绝,我负气远走他乡。我又以为这样的恨,会持续一辈子。二十八岁这一年,我成了这座城市最臭名昭著的恶女。我在千百个男人中打转,游刃有余。我是城中最年轻的妈妈桑,黑白两道通吃,屹立不倒。人人都说我的背后是一群高官富商。谁都想不到,我大概是这世间,最清白的妈妈桑了……我的背后,只有一个甩不掉的男人而已,顾林,你把我当你的什么,到底怎么样才肯放过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失忆冷君再嫁妃

    失忆冷君再嫁妃

    为了佳人,宁可抛去江山!只愿做她心中一人!面对失忆的冷面君王,愿再嫁为妃!
  • 太子要出嫁

    太子要出嫁

    前世她师从摸金名门,夜半出门鸡鸣事成,否管别人齿不齿。今生她是世袭王府小王爷,总是有人看着嫉妒,疯狂找死欲求心理平衡。小爷出手,让皇权替换分分钟搞定,爷就是要你后悔这辈子喘不过气。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易经》与人生运势

    《易经》与人生运势

    从某种意义卜来说,我们的人生运势可以从文王八卦推演出来,而文王八卦出自何处?《易经》!所以说,《易经》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你的人生、你的运势、你的前程,都能从《易经》中探知,也都能从神秘的《易经》中找到开运、转运的答案。
  • 绝颜转校生

    绝颜转校生

    G市的六大家族的十年之约,北川南旬的两校恩怨自从浅涵来了之后就变了。他们没有错,陌浅涵不应该打扰他们,但是陌浅涵不后悔认识他们。更不后悔认识你,颜子落。愿你不忘浅涵,分离也好,长久也好。未未的第二部作品希望大家多支持↖(^ω^)↗O(∩_∩)Oo(>_<)o~~
  • 转角45度我在等你

    转角45度我在等你

    当天空不再是蓝色的,当向阳花不再向阳,他们便不再是彼此的。他,是王,拥有迷人微笑,却拒人千里。她,却并非是公主。相貌平平,身世平平。转角45度,是谁在等谁?
  • 养生食用主义

    养生食用主义

    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的营养补充,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的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要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就要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充足,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只有足食,才能乐业。“安民之本,必资于食”。
  • 悲伤从你的名字开始

    悲伤从你的名字开始

    十四岁,薄砂亲眼目睹父亲带着小三提出离婚。薄砂深爱着纯白少年林北风,却误使另一少年程飒南双目失明。家庭动荡,林北风和叶未央在一起。伤薄砂离开南方小镇,祸不单行,她遭遇了母亲的去世。多重打击让她心如死灰,她恨父亲的薄情寡义,也恨那个女人的横刀夺爱,甚至恨林北风对她的冷漠。 她发誓,只要她变得坚强,就可以让那些破坏她幸福的人偿还一切!可一次次的报复却没有让她有丝毫的快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牵绊一生的少年重逢,一切已物是人非,就连当初的好友,也让她陌生……唯一不变的是,她一直深爱的那个人,永远不爱她。单薄的少女,却如砂石般坚硬……最终,她能抓住那一丝微弱地、却深刺她内心的薄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