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集学习资料的过程中,我看了创世总编杨晨314的微信公众号,感触良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惊喜地发现,总编也把期待感和代入感分开来谈,这让我非常高兴。
因为我了悟到,自己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许多大神的理论、讲课里,都把这两种东西混为一谈,认为网络小说,只要有代入感,就能无往而不利。代入感就是期待感,代入感就是爽点,这是屡见不鲜的观念。
但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代入感,从它的名字上来看,仅仅代表读者能不能代入书中的角色而已,并不能让读者开心,更别说爽了。难道我们会因为代入了某个角色就感到很爽吗?如果我们代入到了鲁迅著作《阿Q正传》的主角阿Q身上,会觉得爽吗?
从上面的思辨中,我提取出来了三个要素。
代入感、期待感、爽感。这是一本商业小说的三个支撑点。
我之所以把过去大多数理论中统称为代入感的三者分开来说,目的是明确写作方向和思路。在过去,新人写手们听说代入感是最重要的,然后就只奔着代入感的方向写了,没能搞明白,其实这个所谓的代入感中还包含了另外两种感觉。
代入感,期待感,爽感,三个名字都简单易懂,不必多说其定义。这里只说一说三者之间细微的区别吧。
代入感和期待感。通常而言,有了代入感,就会自然而然产生期待感,当读者代入到小说主角之后,就会开始期待主角成为火影、成为海贼王、成为天下第一武道家、成为全国第一的篮球高中生等等。但是期待感的来源其实并不是代入感。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化学反应中有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叫做催化剂,代入感就是期待感的催化剂。当作者写作的情节使得读者产生了期待感之后,读者就会被这本小说所吸引,就会开始期待接下来的情节,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加上代入感,期待感就会飞速增长,达到让读者不看完就寝食难安的地步。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一个是原材料,一个是催化剂。只有原材料,发生反应太慢,只有催化剂,更是毫无用处。
举例说明,《巴黎圣母院》基本没什么代入感,我想,也不会有人代入那个心灵扭曲、身体残疾的卡西莫多,但是期待感却很大,读者迫切地希望卡西莫多能够扭转整个局面,能够获得妹子的爱情。不过结局给了所有读者重重地一击,主角什么都没有得到,读者也没有得到什么快感,可能得到了灵魂的洗礼之类不靠谱的玩意,但恐怕没人会来网文界寻求洗礼,这就是传统作家和网文作家不同的地方。传统作家写作,是为了自己爽,读者爱咋地咋地,网文写手,是为了读者爽,读者爽了才会掏钱,作者才会爽。《冰与火之歌》类似,期待感爆棚,代入感近乎没有,当然,爽感也没有多少。
言归正传,上面就是有了期待感没有代入感的表现。至于有了代入感没有期待感,那就太多了,大多数小白文之所以不能吸引到小白读者的目光,就是因为那流水账般的剧情没什么期待感。
代入感和爽感。前面说了,代入感只是简简单单的代入而已,爽与不爽和代入感无关,代入感是催化剂,一点小爽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变成大爽,要是没有爽感,再怎么催化都毫无用处。
举例说明。假设《红楼梦》有代入感,读者在前半本的内容里会觉得很爽,但是当情节发展到后半时,那是真不爽,不但不爽,还非常惨,这就是失败的写作,如果读者代入了,会加倍地感受到这份悲惨。《水浒传》也是,到最后一百单八将死伤惨重,读者也是死伤惨重,有几个人能坚持把这本书读完?反正我是没有。四大名著,只有《西游记》我是读了个全本,其他的都没看完。
期待感,是读者追更花钱的原动力。爽感,是让读者不会觉得花钱可惜、不会觉得浪费时间的感受。代入感,是上述两种感觉的催化剂,可以把它们从小变大,但不可以无中生有。
期待感让读者看下去,没有期待感的小说,读者看不下去。
爽感带给读者看下去的回报,没有爽感的小说,读者看着看着就会弃掉,甚至从此弃掉这个作者。
代入感是催化剂,让前两种感觉大幅度扩大。
我认为,第一个提出代入感的人一定是天才,因为他深刻地指出了网文相对于传统文学的优势,那就是很普通的期待感和很普通的爽感,在代入感的催化下,可以成为非常巨大的感觉,足以让读者废寝忘食。
传统小说的核心是期待感,所以绝大多数的传统著作,都能给予读者巨大的期待感。一部分传统小说也兼顾了爽感,比如《基督山伯爵》。但我们之所以把网文这个类别区分出来,正是因为它有着传统文学不曾有的感觉:代入感。
在传统文学的领域内,类似的东西,被称作“移情作用”,其基本原理是“像我”,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莫名其妙地就希望主角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而在网文领域,我们叫做“代入感”的玩意,基本原理却是“是我”,这在“像”的基础上大幅度深化了一次,能让读者得到激烈得多的情绪感受。
这才是网文和传统文学的最根本不同。
在代入感的催化下,一本情节粗糙的小白文,读来期待感和爽感居然可以不下于名家名作。
这也是为何,网文在这十年间,市场翻了十几番。
读者需要这样的小说。
其实代入感是一种畸形的东西,在传统文学的范畴,并不是没有人发觉到这个,只不过,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学作者都在尽量避免出现代入感,甚至比较古板的人还会躲避移情作用。
这正是因为代入感的形成原理:主角面目模糊。只有面目模糊的主角,才能让最多的读者代入。这个就不展开论述了,将来会在“主角设定”一章中详细解说。
诚然,代入感是网文的优势,却不代表网文只要代入感。代入感是催化剂,可以从小变大,但不能无中生有,只有代入感的小说,绝对不是好的小说,那个只能称作是心情日记。
只有期待感的小说,读者看的很累,虽然动力大到足以支撑读者读完,可是读完之后,读者大多数都会后悔自己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
只有爽感的小说,读者读完一个情节之后,会觉得挺爽,嗯,不错,但对接下去的情节并不期待,所以就懒得看了,弃书。
当三种感觉齐聚,才会构成一本成功的商业小说。
上述三种感觉,再加上题材和共鸣,便是所谓的小说五要素。
在这本书接下来的内容里,我会遵循着五要素理论,一一分析它们,解释它们,进而运用它们。每个要素单成一卷,加上开始的这一卷“总述”,还有最后一卷“注意事项”,一共会有七卷内容。
更新时间不固定。有了时间整理理论,自会更新。
有不同观点者,想学习者,想交流者,想指点者,可以加群二八三九一零八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