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1800000008

第8章 第七辑

第七辑

宋朝的守内虚外

南宋人吕祖谦在《历代制度详说》卷10《屯田》中抨击当时的防务说:

夫警备于平居无事之时,屯守于阃奥至安之地,未尝有一日之战,而上下交以为至难,此所谓斥地与敌,守内虚外,以常为变,以易为难者耶!虽孙氏、东晋南北之常势,固不暇讲,况敢望其如汉唐之守边屯兵乎!况敢望如艺祖之世,郭进、李汉超之勋伐乎!

他使用的“守内虚外”和“斥地与敌”两说,引起了现代研究者的重视。宋太宗在位后期的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曾对近臣们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这是他当了十七年皇帝之后的经验谈。尽管宋太宗本人有高梁河战败中箭的大辱,但经历几番交锋,已倦于兵事,故不时提倡“清静致治之道”,说什么要“修德以怀远”,“四夷当置之度外”。当时未与辽达成和议,仅仅是因为求和不成之故。的确,如前所述,他也看准了辽朝的边患不足以动摇自己的统治根基,而内心真正害怕的,是“内患”,是所谓“奸邪无状”。他没有说明“内患”和“奸邪”是什么,从史实上看,应是包括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和宋太宗之弟赵廷美,凡是可能祸及其统治者,都是奸邪。其中当然也包括猜忌武将。

宋太祖由于黄袍加身的经历,当然也猜忌武将,宋太祖是宋朝各代皇帝中唯一的天才军事家。他命将出师,只在临行前作简要的指示和告诫,故王禹偁称他“所用之将专而不疑”。现代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作战,是可以“将从中御”的,但仍必须发挥战役指挥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古代战争中,通信迟缓,而军情瞬息万变,“将从中御”,犯兵家之忌。宋太宗运筹于深宫之中,而致败于千里之外,“每事欲从中降诏,授以方略,或赐与阵图”,像宋太宗那样,简直把前方将帅变成了由他牵线的木偶,这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军事的失利,正确的反对意见,也并未使宋太宗改弦易辙。王安石后来曾感慨说:“若御将如此,即惟王超、傅潜乃肯为将。稍有材略,必不肯于此时为将,坐待败衄也。” 宋太宗所以“将从中御”,其实无非是把将帅当作自己皇位的假想敌,正是守内虚外的具体实践。

如果说宋太宗是欲对辽求和而不可得,宋真宗终于迎来了屈辱的和平。他说:“方今四海无虞,而言事者谓和戎之利,不若克定之武也。”王旦说,“止戈为武,佳兵者,不祥之器”。“先帝(宋太宗)时,颇已厌兵。今柔服异域,守在四夷,帝王之盛德也”。“武夫悍卒”“凶於国而害於家,此不可不察也”。宋真宗“深然之”。不但对辽,后来宋朝处理对西夏和金的关系,也往往依照战而后和,和而后安的格式行事。张方平说:“自古以来论边事者,莫不以和戎为利,征戍为害。”“和戎为利”,这反映了赵宋历代多数统治者的主张。

宋高宗在登基之初,其立国规模,就是接受黄潜善和汪伯彦之议,准备割让黄河以北的土地,而对金乞和。他被金军一再追逐,仓惶奔命,流离颠沛,求和而不可得,因为当时金朝自认为可以吞灭南宋。待到金朝愿意媾和,实因宋朝的军力已增长到足以抗衡的地步。其时南宋即使对金保持一种不战不和,武装对峙的状态,也完全可以存活下去。但宋高宗出于猜忌武将的防内需要等多种考虑,宁愿接受极其屈辱和苛刻的和议条款,杀害和迫害抗战派,向杀父之仇称臣下跪,就将“守内虚外”的传统,发展到了“斥地与敌”,以求偏安东南的地步。正如一位文士指责他“偷安独乐”,“结胡虏之好,罢天下之兵,诛大将而挫忠臣之锐,窜元戎而销壮士之心”,“自旷古来,未有受辱如朝廷也!未有忍辱如陛下也”! 如此作为,在中华古史上也仅有此例。

宋高宗为了降金乞和,编造各种口实,譬如说是为了尽自己所谓孝悌之道。待到母亲韦氏被放回,而难兄宋钦宗仍被金人扣押,分明悌道大亏。当时他所忧心的大将罢兵权问题亦已解决。有人建议对金出兵,救其难兄。宋高宗已经说不出任何其他理由,只能搬出祖宗家法,他说:“真宗皇帝澶渊之盟,敌人不犯边塞。今者和议,人多异论,朕不晓所谓,止是不恤国事耳!”在他看来,只有向杀父之仇称臣,忍辱苟安,才算是继承“真宗皇帝”家法,而“恤国事”。

宋高宗后来当太上皇,八十寿诞时,对宋孝宗怒气冲冲地说:“杨万里殿策内比朕作晋元帝,甚道理!”其实,将他比作晋元帝,倒是抬举了他。晋元帝虽然只能自守半壁江山,却并未斥地与敌,向杀父之仇纳贡称臣。

宋朝多元化士风的主流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所谓“士”,后世往往称文士、士人或士大夫。士人、士大夫等词沿用到宋代,其词义并无大的变化,看来与近代的知识分子一词有相近之处。一般说来,可以指有学问的读书人。宋人或可用“乡士大夫”和“卿士大夫”两词,用以区别有无官位。

中国古代儒家是十分强调道德和气节问题的。但既然是阶级社会,各种各样的私利必然影响和驱动士人们的立身行事。朱熹说:“聖人之教,必欲其尽去人欲,而复全天理也。”历朝历代的士人尽管号称受“圣人之教”,然而在事实上,只有少量士人是可以完全履践“圣人之教”,多数士人决不可能履践或完全履践“圣人之教”。故研讨一个时代的所谓士风,就决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

人们强调宋儒风采,列举如范仲淹、李纲、宗泽、文天祥等一大批有志节之士人,是不难的。他们代表了忧国爱民、清正廉明、直言敢谏、举贤任能、忍辱负重、临危授命等优秀的政治传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但从另一角度看来,他们在成千上万的士人中,毕竟居于少数派的地位。翻开史料,宋人哀叹士风的言论不少。宋太宗时,孙何就提出“士风偷薄”的问题。宋哲宗初,程颐说:“近年以来,士风益衰,志趣污下,议论鄙浅,髙识远见之士益少,习以成风矣。”宋徽宗刚即位时,游酢上奏说:“臣闻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无耻。士大夫至于无耻,则见利而已,不复知有义”。“士风之坏,一至于此”。蒋猷“论士风浮薄,廷臣伺人主意,承宰执风旨向背,以特立不回者为愚,共嗤笑之”。南宋初,胡寅上奏说:“今士风陵夷,四维未张,惟利是从,不顾义理。利在(金朝完颜)粘罕,则欲以释怨悦其心;利在(伪齐)刘豫,则欲以友邦通其好;利在迷国之宰辅,则欲为之羽翼,以助其飞。”宋孝宗时,张大经“陈士风掊克、偷惰、诞慢、浮虚四弊”。宋光宗时,刘光祖说:“比年以来,士大夫不慕廉靖,而慕奔竞,不尊名节,而尊爵位,不乐公正,而乐软美,不敬君子,而敬庸人,既安习以成风,谓苟得为至计。”南宋后期的魏了翁说:“士风偷薄,世道颓靡,面誉背毁,心私迹公。”应当说,上述议论反映的是更多士人的情况。

南宋初,气节问题无疑是集中在反对降金乞和。当时一切有志节之士莫不反对屈辱媾和。李纲尽管被迫退闲,仍然上奏说,“原其所自,皆吾谋虑弗臧,不能自治自强,偷安朝夕,无久远之计”。“与其事不共戴天之雠,仰愧宗庙,俯失士民之心,而终归于亡,贻羞无穷,曷若幡然改图,正仇雠之名,辞顺理直,以作士民之气,犹可以履危而求安,转亡而为存”。理学家程颐的弟子尹焞引《礼记?曲礼》之说,“父母之雠不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按照儒家伦理,且不论割地、纳贡等问题,宋高宗向父母兄弟之仇下跪称臣,就是典型的丧失气节的行为。

宋高宗为了掩饰自己的无气节,施行“人知劝惩”的清洗抗战派的政策。反对还是赞助降金乞和,成为官员们升迁还是降黜的首要标准。士大夫们要守节,就必然不能赞成降金乞和,就必然要降黜甚至受严重迫害;反之,要博取高官,就必须赞成屈辱苟安。杨愿是秦桧的一条凶狠的鹰犬,又是一个最工于柔媚的执政。他攻击抗战派说:

“多饰虚名,不恤国计。沮讲和之议者,意在避出疆之行;腾用兵之说者,止欲收流俗之誉。”

然而在早年,杨愿并非没有激愤的正论:

“谋以活国者,国常存而身随之安;谋以活身者,国常亡而身随之危。今一举而迁金陵,求活身也,非活国也。虏既灭吾国矣,陛下将活其国以自存乎?将活其身而国终于亡乎?”

这与前引的降金言论,简直判若两人,是什么使杨愿完成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呢?其实也无非是“利欲熏心”四字。

在宋高宗和秦桧的威逼和利诱下,正如朱熹所说,“向者冒犯清议,希意迎合之人,无不夤缘,骤至通显,或乃踵桧用事”。“士大夫狃于积衰之俗,徒见当时国家无事,而桧与其徒皆享成功,无后患,顾以亡雠忍辱为事理之当然,主议者慕为桧,游谈者慕其徒,一雄唱之,百雌和之”。 大批的士大夫不能不失节。

当时通过科举当进士,可能还胜似今日当院士,成为文士们的头等大事。秦桧党羽汪勃上奏说:“陛下兼爱南北之民,力定和议,与天下更始,崇儒重道,同符祖宗。臣愚以为今年科场,当国学初建,万方多士将拭目以观取舍,为之趋向。欲望戒敕攸司,苟专师孔孟,而议论粹然,一出於正者,在所必取;其或采摭专门曲说,流入迂怪者,在所必去。”宋高宗看后说,“勃论甚善”,“此所以正人心也”,他下“诏有司,凡私意臆说尽黜之”。士人们要得到金榜题名,就非附会降金政策不可。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殿试,陈诚之的策文引证汉高祖、汉光武帝等事例说,“臣之深思,窃以休兵息民为上策”,“今陛下任贤(当然是指秦桧)不贰”,“行之以诚一,则振中兴之业,又何难乎”?得头名状元。第二名秦桧养子秦熺自不待论,第三名杨邦弼的策文说,“陛下躬信顺以待天下,又得贤相,相与图治,中兴之功,日月可冀”。此后的科举就一直沿袭此例。

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科举,本拟定头名的董德元因为已有右迪功郎的官位,改为第二,他是个无耻之徒,后来当上秦桧独相时的末班执政,其策文说:“晋之失不在于虚无,失于用兵故耳;唐之失不在于词章,亦失于用兵故耳。”用以推崇宋高宗的对金政策。被定为状元的王佐的策文说,“王羲之言隆中兴之业,政以道胜,宽和为本,盖讥当时不务息民保国,而欲以兵取胜也”。“况陛下今日任用真儒,修明治具,足以铺张对天之宏休,扬厉无前之伟绩,则光武之治,不足深羡”。尽管王佐后来因不愿阿附秦熺,而被摈斥,但他中举之时,仍不得不赞扬“真儒”秦桧。特别应当指出者,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也是同榜中举者,然而今人再也找不到他当时的策文。

朱熹当然有很深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使到晚年,对学生“每论及靖康、建炎间事,必蹙頞惨然,叹息久之”。依朱熹的文化修养,只是登同榜中的第五甲第九十人,也可推知其违心之论说得不重,对宋高宗的降金政策吹捧不力,但又毕竟不得不说,不得不捧。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的状元是张孝祥,他在策文中沿用当时的陈词滥调说,“往者数厄阳九,国步艰棘,陛下宵衣旰食,思欲底定。上天祐之,畀以一德元老,志同气合,不动声色,致兹升平。四方协和,百度具举,虽尧、舜、三代无以过之矣”。“今朝廷之上,盖有大风动地,不移存赵之心,白刃在前,独奋安刘之略,忠义凛凛,易危为安者,固已论道经邦,燮和天下矣。臣辈委质事君,愿视此为标准”。宋高宗对秦桧私宅题词“一德格天之阁”,故“一德元老”遂成秦桧的尊称,而“大风动地”一联是秦桧喜欢的骈文。张孝祥是南宋的爱国词人之一,他的《六州歌头》向来被人们誉为爱国词的代表作之一。他当状元后,还深受秦桧的迫害。但在策文中,却不得不说那么多违心话,无非是为了功名,只能临时迁就一下。其后世流传的《于湖居士文集》,就没有收入那篇中状元的策文。

此处还可举一个失节之士,这就是被一些史学研究者抬举的郑樵,他给宋高宗上书说:

“恭惟皇帝陛下诚格上下,孝通神明,以天纵之圣,著日新之德,君臣道合,一言而致中兴,自书以来,未之闻也。”

又给秦桧上书说:

“兵火之后,文物荡然。恭惟相公拨灰烬而收简编,障横流而主吾道,使周孔之业不坠于地。士生此时,宁无奋发。”

将荒淫无道的皇帝赞为亘古未有的圣君,把人莫予毒的权相尊为继周孔之业的真儒,确是达到了极其肉麻的程度,哪怕稍有一点自尊心,是难以落笔的。

从绍兴和议到秦桧去世前的五榜正奏名进士为例,绍兴十二年为398人,绍兴十五年为374人,绍兴十八年为353人,绍兴二十一年为422人,绍兴二十四年为419人,合计1966人。这仅是撰写歌颂宋高宗君臣降金政策而科举过关者,而更有特奏名进士,还有大量虽亦撰写了歌颂文字,却仍未过登科关者,用成千上万的成语估算,是不过分的。

此外,围绕着所谓“皇太后回銮”的闹剧,宋高宗采纳赃官黄达如的建议,“乞令词臣作为歌诗,勒之金石,奏之郊庙,扬厉伟绩,垂之无穷”。一时“献皇太后回銮赋颂千余人,内文理可采者几四百人”。皇帝特“诏有官人进一官,进士免文解一次”。参加这次献诗文者,就有后来的著名诗人范成大。范成大在宋孝宗时出使金朝,还是表现了气节。他有不少爱国诗篇传世,唯独那次献诗,却不见于其文集。这与朱熹、张孝祥等人的策文相类似。

仅就以上两次统计,以及朱熹、张孝祥、范成大等名士的违心卷入,郑樵的献媚邀宠,亦足以反映绍兴和议前后文士失节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朱熹注重义利之辨,然而遇到科场的实际利益,也只能暂时站在利的一边。

在宋代社会,儒家学说当然是一种维护道义和公正的舆论力量。南宋时,道学又逐渐取得主导地位。然而与道学发展平行的,则是许多士人的伪道学。南宋初,陈公辅就指出,“取程颐之说,谓之伊川学”,“是以趋时竞进,饰诈沽名之徒,翕然胥効,倡为大言”。这说明当时以“伊川学”的信徒自命者,已是鱼龙混杂。南宋末,周密也评论说,“浅陋之士自视无堪以为进取之地,辄亦自附于道学之名,裒衣博带,危坐阔歩,或抄节语録,以资髙谈,或闭眉合眼,号为黙识。而扣击其所学,则于古今无所闻知,考验其所行,则于义利无所分别。此圣门之大罪人,吾道之大不幸,而遂使小人得以借口为伪学之目”。待到韩侂胄打击道学,“目之为伪学”,“一时嗜利无耻之徒,虽尝自附于道学之名者,往往旋易衣冠,强习歌鼓,欲以自别”。

与前朝后代相比,宋朝确是最为优礼士大夫。然而及至亡国之际,一方面,有文天祥等一批志士,在无可挽回的颓势下苦斗,文天祥的绝命词说:“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後,庶几无愧。”证明他无愧于孔孟学说的身体力行者。另一方面,则是“满朝朱紫尽降臣”。养士三百二十年的宋朝,大部分士人却并未为它殉葬。

评价宋朝的士风,不仅有多元化的问题,更有士风的主流颇为糟糕的史实。

同类推荐
  • 太平洋主宰

    太平洋主宰

    沧海桑田,太平洋巨变造就了一个群岛。而这片群岛却引发了人们的贪婪,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个世界已经面目全非,很难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就此爆发,很难说谁最终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请拭目以待.................................Ps:偶尔皇后也会寂寞,打开后门开一点缝,点开密码:310156989,男宠、逗比、水货、闺蜜之类的潜进去了......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故事并不轻松:第三只眼看历史

    故事并不轻松:第三只眼看历史

    我上初中的时候最喜欢看各类演义小说,令我怦然心动的是故事中的主角往往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身世:汉高祖的父亲看到了蛟龙趴在自己老婆彻云霄身上;赵匡胤出生的时候据说异香满室经久不散;岳飞则是佛祖驾下的大鹏金翅鸟转世。
  • 伊拉克风云

    伊拉克风云

    古老的巴比伦文明,桀骜的巴别通天塔,神秘的空中花园,伊拉克——你的历史如此光辉灿烂!但今天你却为何被战火笼罩?你的财富为何被他人掠夺?你的人民为何在爆炸和死亡中挣扎?谁能来拯救他们。
  • 万里风云

    万里风云

    医学硕士意外穿越到明朝万历年间,从与世无争到权倾天下,他在大明王朝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从宁夏到朝鲜再到日本蒙古部落,他率领大明铁蹄横扫天下;卖艺女,大明公主,女忍者,身边美女环绕,他又将做怎样的选择呢?我的书要暂停一段时间了,感觉自己最近的状态不好,写的东西更像是在应付了事,各位读者,不好意思,请见谅哈~不过大家放心,我不会放弃的,这本书我准备了那么长时间,一定会坚持下去的,过段时间我们再见~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了
热门推荐
  •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她是重案组探员,深入K市首富的赤焰集团卧底。这传说中“赤焰门”的总基地诡异重重——露着尖牙的猥琐男,楼梯间的猫妖男女……为求真相,深夜潜入赤焰集团总裁的办公室,怎料却碰上了一个长相极其妖孽的男人。“从现在起你便是我的女人。”他毁了她的警枪,霸道又可恶。生性天不怕地不怕,即使他冷得足以杀人,她依旧肆意妄为。然而这个俊美如神的男人,他神秘,冷酷不羁,并非区区一个总裁如此简单。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是……【本文慢热,绝对精彩】
  • 我在锦年时光里等你

    我在锦年时光里等你

    秦梦怜在年少的时候也曾说过,非顾辰不可。后来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之后深刻地明白,这个世界上并不一定要非谁不可。因为她后来遇到了一个叫纪慕云的人,他俊美出尘,却冷漠桀骜,唯独对她,倾付了所有的温柔,给了她最好的“锦年时光”。有生之年,在漫长的时光里能遇到他,是她觉得遇到过最幸运的事情,不管他是否忘了自己,也不管经历多少的困难,也要走到他的身边去。后来,有人问,锦年时光是什么?也许会有人告诉你,那是一个童话一般的地方,有甜美精致的甜点,有唯美的婚纱,喜欢听客人讲故事。如若你心中有爱或梦想,那里便是你心中最美好的锦年时光。
  • 小小说30年精华本

    小小说30年精华本

    杨晓敏编著的《小小说30年: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120篇小小说(精华本)》筛选名家精粹,博采众长,以一个个小镜头折射出生活的本质及人物的精神世界,情节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发人深省。一个画面,一声赞叹,一番对话,人物内心的一颤动,凝聚创作契机,藏而不露,委婉含蓄,可谓“借一斑而窥全豹,以一目传尽精神”。找一个安静的午后,一杯清茶,听花开的声音,品《小小说30年: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120篇小小说(精华本)》中的真情流露,人生百味。小故事,大性情。
  • 英雄联盟列传

    英雄联盟列传

    我想干的,是给自己喜欢的英雄一个完整的故事。正如其名,也许这应该是一本传记,写各个英雄的传记,我写的第一个英雄大家都很熟悉——无极剑圣,易!
  • 噬魂心决

    噬魂心决

    我的灵魂逃出狼窝走进了虎窝!一本经书成了我奋斗的筹码!站在世界顶峰,只为夺回属于自己的灵魂!吞噬、吞噬,我要吞噬苍穹~~~
  • 汉宫

    汉宫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就是方天翔!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军人,且看他如何威慑八方,缔造一个强大的汉朝!本书绝非言情!
  •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蝶变

    蝶变

    庄周梦蝶,带来的是惊世穿越!到高处仰天长啸,化万般辛酸,孤鹰一方尊直刺苍穹!蝶星,这个神奇的大陆让叶峪很是无奈,没有天赋的他只能在难民中求生存,受尽世家的屈辱终于雄起!变态的技能、恐怖的实力、神奇的旅程绝对让你耳目一新!从蝶民到蝶士,蝶将,最终晋升为终极蝶皇!叶峪才发现蝶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只能依靠传承兽核获得技能,修炼对应等级晶石才能提升武学等级的独特奇幻世界的故事。本书存稿充足,请放心收藏。
  • 圣诞传说

    圣诞传说

    还无法反应过来,一个小小的身影已经朝他逼近。原本应该躺在床上的小孩,正揉着睡眼靠近他。”可恶!”骷髅SANTA发动“死”,黑色能量逐渐从体内涌出,聚集在掌上。终于形成一定程度的体积,骷髅SANTA马上将那能量朝小孩投去。
  • 火爆兵王在都市

    火爆兵王在都市

    曾经……他,是燕京的顶级纨绔他,是特种兵中的顶尖高手他,也是叛国者!叛国之后,无奈逃至国外,一走就是八年,现在他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