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0200000028

第28章 中西方舆论监督的比较(3)

监督的刚度我国新闻学界关于舆论监督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称之为积极定义;另一类可称为温和定义。这里所谓的“积极”,并不取其褒义,而是这类定义基本将舆论监督等同于批评报道,认为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舆论手段对政府事务和社会生活所进行的批评、检举、控告、诘难等。另外一些学者则赋予舆论监督以更广泛的含义。他们认为舆论监督不仅包括对丑恶现象的揭露与鞭笞,还应包括正面的建议言论。郭镇之认为,舆论监督包括批评和建议,批评是负面的,建议是正面的,批评包括对决策和行为的批评,对行为的批评多一些,建议则往往是对决策的建议,并不一定是批评的内容。有的学者更是主张,舆论监督不光包括对错误事物的批评,同时也指对正确事物的表扬。童兵指出:“舆论监督是公众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并以法律和公共道德为标准对人们,尤其是对政府和公务人实行的社会公判,它包括对模范行为的褒扬和对不法行为的批评及直接间接的制约和制裁。”彭朝丞试图将两种定义都囊括进来,一方面肯定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最主要形式;另一方面也认为它还包括对各种问题的建言献策。他写道:

多年来,说到舆论监督,许多人都把它同批评、曝光画上等号,把它局限在对具体人具体事的揭露、批评上。无疑,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新闻批评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但并非就是它的全部。舆论监督还应包括公众对工作和决策的参与,对民主法制建设提出建议、倡导和要求,以及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矛盾进行及时的沟通、疏导、化解等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多种多样的方法。这段话似乎在告诉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批评和揭露为主要内容的舆论监督的定义是许多人的看法,尽管它属于“认识上的误区”。正确的认识则是,不要一看到舆论监督,就把它和批评、揭露联系起来,它还具有建设性。

孙旭培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也部分地反映了温和定义的要求:“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但新闻媒介对坏人、坏事,特别是腐败行为的揭露和批评,是中国现阶段舆论监督的主要和常见形式。”理论上的分歧实际上是体制上的矛盾反映。为简便起见,我们或许可以把只包括批评的监督体制称为刚性体制,而把包括建议和褒扬的体制称为柔性体制。从上面引文中可以看出,在我国建立刚性的舆论监督体制的呼声是非常强烈的。

监督的强度对于是否把一般公众、社会团体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都纳入舆论监督范围,我们称之为舆论监督的强度问题。只有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和各种公众人物才属于监督范围的舆论监督体制,可以认为是高强度的,其他体制则强度要弱一些。

不管何种事实,不管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还是凡人小事,不论其是美好的还是恶劣的,都可以成为新闻媒体的报道对象,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到底哪些事实才属于舆论监督范围之内的,在我国理论界存在不同意见。

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只要是不良现象,如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不讲公德、侵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等,都是舆论监督的对象。理由是舆论监督面向全社会,即使是一般社会成其行为也应受到监督。对普通社会成的监督和批评,同样具有扶正祛邪、扬善抑恶、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不过这种观点也强调,舆论监督的重点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包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

也有的学者主张舆论监督主要是指对各种权力组织的监督,之外的批评和揭露则不在此列。陈力丹指出:“我们无形中常把对劣质产品的揭露和对事故的揭露、对黑金事件的曝光与批评某些党政机关渎职,都视为舆论监督。其实,舆论监督主要是指对各种权力组织的监督,而对劣质产品、事故、经济活动中违规问题的查检,本来就应该是行政、司法的职责,媒介揭露这些事情则是在履行它的正常的报道职能。”这可以看作是关于舆论监督的一种理想化表述。因为即使在被许多人认为是舆论监督典范的美国,在其“揭丑”报道中,也并非全然是对政府黑幕的揭发,除了政界腐败、官僚主义、政府与黑道勾结等内容之外,它还包括大量的形形色色的社会腐败现象,如食物掺假、金融和保险公司肆无忌惮的欺诈性行为、专卖药中含有有害成分、自然资遭到严重破坏等,因此那种认为西方媒体“看家狗”式的报道等同于对政府部门及其成的批评有失偏颇。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西方媒体对执政党情况的公开评议、对高级官个人操守的关注、对权力腐败的曝光是其经常性的报道内容。

强调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或重点是权力组织,与其说是理论问题,不如说它是现实困境的某种抽象写照。这就是郭镇之所指出的我国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所存在的“对上监督不力”现象:

目前,中国的新闻传播在对权力实施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报道方面处于天然的劣势,从而产生“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问题。中国的新闻媒介从来没有独立揭发出真正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披露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时会受到限制;面对腐败现象少有作为。同时,由于监督对象及其上级部门越来越老练的抵制与干预,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监督的力度西方新闻界在监督政府方面最值得炫耀的资本,是把最有权力的政府首脑人物作为批评的头号目标。根据历史记载,美国历任总统几乎都遭到过来自新闻媒体的指责。有“美利坚合众国之父”美称的华盛顿曾被报纸批评为“很少了解国家的真正情况”、“使美国民族堕落了”。林肯被凭空谴责为在酒醉醺醺之中作出命运攸关的决策,处于求胜心切而不必要地让军队去送死,甚至公然叛国。而《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报道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下台,更被认为是美国媒体批评政府的顶峰之作。

从以上对美国总统与新闻关系的简单勾勒中可以看出,在形式上,美国法律对于被舆论监督的权力级别是没有限制的。虽然普通公民的名誉受到法律保护,但政府官不在此列。正如赛伯特所指出的:“在美国不论是政府官或是公职候选人,在破坏名誉的法律方面很少保障。”怨远年《纽约时报》上诉沙利文一案中,美国联邦法院更是确立了“实质恶意”原则,规定被批评的政府官除非能够证明批评者使用不真实材料,是出于恶意,即明知材料有假或有意忽视材料是否有假,否则一律不得获得损害赔偿。这使政府官起诉新闻媒体变得更为困难。

在我国,舆论监督已逐渐成为新闻媒体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但批评大多集中于乡以下的基层机关、基层干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涉及到高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政治生活的比较少,受监督的权力级别偏低的现象突出。孙旭培对《人民日报》怨怨猿~怨怨年间的批评报道作了抽样调查,从的愿远天的报纸中抽取天的报纸,共得批评报道愿篇。结果发现这些批评报道有缘愿郾远豫是刊登在读者来信版上,以不涉及具体人或单位的某种现象作为批评对象的占缘豫,针对集体或单位的占批评报道总量的郾愿豫,针对不法分子的占郾豫,而针对各级干部的批评不到总量的,针对处级以上干部的批评仅占远豫,且大多是根据有关部门查处结果报道的,完全由报纸自己搞出来的很少。《人民日报》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党委机关报,它对批评报道的处理方式代表了国内新闻媒体的一般做法。年“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课题组对搜集到的家中央和省级报纸的愿个舆论监督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涉及普通群众的例,乡以下和企事业单位缘怨例,县处级干部猿缘例,市局级干部例,省级干部缘例。以上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权力级别越高,受到的监督就越少。

在我国法律中并没有将舆论监督限制某一权力级别上的规定。当代新闻史上,也有过“渤海二号”报道对高级领导的批评、对商业部长吃请的批评等,但对高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没有机制化,要实现这一点,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体制建设,加大监督力度。

二、西方舆论监督体制

前面的分析表明,舆论监督不仅是一种新闻传播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果仅仅停留在政府与媒介的关系上,局限于仅有的一些条文,对西方舆论监督的发生机制就不会有深入的理解。

政教分离政治学理论认为,按照权力的行使方式,可以将它分为三种类型:强制性权力、奖酬性权力和象征性权力。强制性权力利用物理的制裁或暴力威胁的手段,使被影响者认为影响者有能力惩罚他。奖酬性权力依靠物质资来奖励处罚,如工资、奖金、报酬等。象征性权力通过受影响者某种内化观念如正义、公平、廉耻等而产生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周围群体对个人的嘲笑、非难、蔑视所带来的“多数孤立的恐惧”,就是象征性权力的表现。因此,舆论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项重要的权力。宗教也具有类似特征。

象征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的结合方式在中西方社会中是完全不同的。许多学者都注意到,西周时期宗教势力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与商朝相比已是微乎其微,并且从此之后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种变化的实际结果是象征性权力被纳入强制性权力。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指出的:“中国的君主首先是一个大祭司,译成伦理语言的古代神秘宗教的祈雨师。”这实际上是说在古代中国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力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使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而近代之前的西方世界则完全笼罩在宗教的神圣光环之中。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西方社会发生了世俗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分裂,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力的分裂。国王被认为是世俗的领袖,统治人民的肉体的行动,教皇则是人类的精神领袖,管理人类的思想和灵魂。根据这种观念,政府是没有思想统治权的。因此,中世纪虽有宗教裁判所,对反对教会的各种所谓“异端邪说”进行残酷镇压,但与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决于圣听的文字狱并不是一回事。因为宗教改革前,西方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思想言论方面的事务是插不上手的。

在基督教势力衰落下去之后,西欧的封建君主们才乘机夺取了向来为教会所垄断的思想统治权,通过制定书报检查制度、颁发特许证等手段来控制舆论。但很快遭到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他们出于商品自由流通的需要,对信息交流方面的管制和封锁也采取了抵制态度,最后发展到喊出“出版自由”这一伟大历史口号。

实际上,国王、教会、资产阶级分别可以看作是强制性权力、象征性权力和奖酬性权力的代表。西方历史上这些权力资掌握在不同社会力量的手中,它们之间彼此约束、互相牵制,时而合作、时而对立的复杂情形,是许多现代社会制度的文化根。王权与教权的分离所产生的影响尤为深远,一方面西方社会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另一方面也孕育了分权思想,特别是它为现代西方社会准备了政府不得干涉思想言论活动的观念,为新闻媒体批评政府的合法性提供了思想资。

言论自由从历史发展来看,言论自由是资产阶级为争取自身利益尤其是财产权而斗争的产物。对财富的追求是一种相当现代的观念,传统社会对金钱甚为鄙视,东西方莫不如此。中国传统思想中尚义是君子风范,逐利乃小人所为,“义”永远高于“利”。古希腊罗马城邦以政治生活为荣,中世纪则把天国作为最高追求,财富观念都比较淡泊。

在早期基督教观念中,追财逐利与获得拯救是完全对立的,甚至认为富人死后进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中世纪一则教父传记生动地描绘了教会的道德观念与商业精神的格格不入。当虔诚的圣·格腊耳主教从罗马进香回来,在帕维业遇到一些兜售东方货物与香料的威尼斯商人,乘机向他们展示了一件在罗马购买的庄严的主教袍,商人门纷纷祝贺他做了一笔好生意,因为这件主教袍在君士坦丁堡要花更多的钱。格腊耳立即责备自己欺骗了卖主,很快把差额寄过去,不愿捡便宜而犯贪婪的罪过。在教会观念的影响下,商人们尽管因追逐利润而变得富有,但良心不停地受到谴责,在内心深处总认为他们的财产是非法得来的,以至许多银行家和投机家在他们的遗嘱中表示要对那些曾经受到他们欺骗的穷人进行赔偿,并把一部分产业捐赠给教会。

而世纪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则把财产权视为人的天赋权利。荷兰法学家雨果·格劳秀斯宣称:“当财产成立之后,一人若违反另一人的意志而掠夺他的财产,即为自然法所禁止。”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则认为,所谓“非义”就是侵掠他人的财产权利,因而在没有界定财产权利的社会中,既然不存在“我的”、“你的”这样的区分,也就没有相应的正义观念。在他看来,没有财产权利,便没有正义,这是像欧几里得几何学一样可信的真理。

财产的意义在于它有明确的边界,有“你的”、“我的”之分,可以为每个人的行为划定界限。反之,则是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的攫取与争夺。拉法格提到,在原始社会里,由于实行财产公有制,野蛮人在自己氏族的领土范围之内可以毫无约束地去用他所需要的食物,但是一旦越出了边界,他就会遭到邻近部落的追杀。为了避免战争、与相邻部落和睦相处,野蛮人就必须克制自己原始的本能。他们通常在自己领土周围设立一个中立地带,以免无休止的冲突。可见,即使是公有制,也得有个界限。

作为财产观念的反映,言论活动也被认为是可以划定界限的。也就是说,与财产属于个人所有一样,人们的思想言论也只是其个人私事,与国家无关。霍布斯从宗教内战的反思出发提出了这样的观念:信仰是私事,是个人信念,对国家没有什么意义;对于国家来说,任何一种信仰都具有同等价值。尽管他最终还是认为,没有对学说、书刊的检查权,谬论邪说就会蛊惑人心,引起叛乱,但我们也不难从他的前提中得出相反结论。

一切界限都是封建君主所不愿接受的。在他们看来,天下的所有东西统统都是他们的个人财产,他们的权利不应也不能受到任何约束与限制。这就与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关于言论自由的争端则是上述冲突的外在体现。

同类推荐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本书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纲常”教育思想与《春秋繁露》选读

    “纲常”教育思想与《春秋繁露》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最草根生活

    最草根生活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平民阶层生存状态的纪实力作。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展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
  •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在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同学却视为畏途,兴趣淡漠,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冲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
热门推荐
  • 老公如狼虎:野猫小娇妻

    老公如狼虎:野猫小娇妻

    闷骚和腹黑只有一线之隔,慎言和不善言词也可以一样表现。所以,她总是看不透他!而她,活了两世,只想做那天边的浮云,却不想被这家伙一再算计……叔忍婶不忍,她要让他知道,她不是可以随意驯养的小绵羊,而是有爪子的野猫!某男:“野猫斗得过虎狼么?”何况还有狐的智慧!精癖!!
  • 妖妃:艳夺天下

    妖妃:艳夺天下

    若天要亡我,我便逆天!重生之后,这便是我的第一宗旨。若世界弃我,我变毁去世界!自轮回转盘开始转动,就注定我的重生。
  • 父母的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情商的父母懂得将自己的优点传授给孩子,也懂得改正自己的不足,并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父母的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为家长提供了8堂情商课,是每个家长都应结识的“家教良友”,更是促进家庭教育的情商教科书。家有儿女,切不可错过!
  • 腹黑宝宝:爹地多了有人疼

    腹黑宝宝:爹地多了有人疼

    六年前,她无意中将呆傻的他捡回家中精心‘抚养’,却不料被他吃干抹净。六年后,她带着缩小版的他回来,堂而皇之的破坏他的‘好事’。“呜,爹地,扬扬好饿啊!”正在两人纠缠不清的时候,门砰的一声被撞开,一个小小的身影,好巧不巧的撞到他身上。“咦,你不是我妈咪,呃,你也不是我爹地。郁闷,走错房间了,对不起打扰了,你们继续。不过这位好看的大叔,你的审美标准有待提升哦。”小鬼在他错愕的眼神儿下,从容的起身,还顺带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淡定的转身,从容的离开……
  • 齐黎天下

    齐黎天下

    九岁时,他被宫里的那些毒妇门伤害中毒,被送到姨母家救治。如此,他被六岁的她善良所折服。十二岁时,她身患重病,被送往常明寺休养。他和她十年不见。十九岁时,她十六。出落明媚动人,返回府中,又遇他。两人许下余生之约。二十一岁,他终登皇位,与她携手治理国家。被大臣所压,他被迫抐了妃子。却也因此伤了他与她的孩子。她因此负气离开。他苦苦追寻五年,遣散后宫佳丽。终于将她挽回。自此,二人同心,携手到老。
  • 风吹夏洛

    风吹夏洛

    夏洛本是个快乐的女孩,却在一场家庭变异后,她成了个对谁都不相信的人,她害怕会被抛弃,害怕没有可以相信的人,直到风陌言的出现,他们是同样的人,一样的冰冷,一样的只活在自己的世界。第一次遇见夏洛,风陌言就被她吸引。允夏洛在一次意外,陪在身边的却不是风陌言,那时候的一切都变了。
  • 《彩虹的祝福》

    《彩虹的祝福》

    关于家庭教师和w-inds.的同人作品。平行世界,兄妹禁忌恋主线,人物有真实有原创。悲喜不定,温馨清水慢热型,涉及吸血鬼等题材。
  • 海贼王之艾尼路称霸天下

    海贼王之艾尼路称霸天下

    一位现实世界中的屌丝宅男龙云天,做事非常尽责,什么事他都会处理的非常不错,但他就是那么一个不被周围的朋友喜欢,格格不入,和他有相同命运的是海贼王世界中的艾尼路,没有朋友,自从被路飞打败以后,他更加郁闷,就是这样,这两个命运相同,世界不同的人,竟然最后成为了一个人,这就是龙云天和艾尼路称霸海贼王的开始!已经为众多书友们创建了一个我们的书友会群,方便大家沟通,以及有什么建议啊,方便联系我,群号:476156416
  • 流年以沫

    流年以沫

    她暗恋一位老是打篮球的男生。可洛水似无情,她每次都在角落里独自舔伤。却不知有人默默的喜欢。到最后她才明白去珍惜在背后默默爱你的人。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

    本书紧扣《规范》的基本精神,结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解读《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以及内容体系,重点解读六条师德规范的内涵,疏理其间的逻辑关系,构成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