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0900000022

第22章 政治的本质(1)

通过前面对于利益的本质、利益作为价值的特性所进行的分析和对利益所做的分类,凡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都会认识到,马克思所说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确实是至理名言。但是,在这里,有两个词需要进一步思考。一个是“有关”,另一个是“奋斗”。第一关于“有关”,既然人们的奋斗都同利益有关,那么,人们会问,人们的奋斗与其什么利益有关?是经济利益还是非经济利益?是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等等;在不同情况下,人与其利益是什么样的关系?是直接关系还是间接关系?是可以选择的关系还是生死攸关的关系?等等。第二关于“奋斗”,既然人们都是为利益而奋斗,那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奋斗的方式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前面虽然已有笼统的论述,但还远远不够。为什么呢?因为人为了利益,不论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奋斗中,还是在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奋斗中,在创造出经济利益或者精神利益的条件下,都有一个调整相互利益关系的问题,而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利益的关系仍然是奋斗,这种奋斗的方式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方式,同时,也有不同的机制。但是,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最有效的最复杂的活动方式和机制是什么呢?这就是政治。所以,在对利益问题研究之后,我们转入对政治问题的探讨。

一、认识政治的方法

在前三章的论述中,我们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关于政治的思想认识发现,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历史久远,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极其丰富,这就导致了人们用不同的方法认识政治的问题。同时,由于认识方法不同,由于各个认识者活动的舞台不同,因此,对政治得出的观点也就不同。在这里,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观点一一罗列出来,而只能以分类归纳的方法,把对政治有影响的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归类,这些观点有:(1)伦理政治观,即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2)权术政治观,即把政治说成是权术或者权谋。(3)法律政治观,即认为政治就是立法、执法、守法的过程。(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就是管理众人的事情。(5)政党政治观,认为政治就是政党争权夺利的交易活动〔2〕。客观地说,这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意义上,都是对政治的一个侧面的反映,而缺乏对政治的系统认识。同时,这些观点,也掩盖了认识者的基本立场,即代表谁来认识政治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观察方法,总体上是科学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但是,由于现实斗争的紧迫性和流变性,由于政治生活内容的复杂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没有、或者也没来得及给政治作确切的定义,而只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在不同时期结合不同的问题对政治作了许多论断。这些论断研究,反映出马克思主义认识政治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基本点:

第一,立场论。即认为政治是一个立场问题,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例如,列宁说:“什么是政治?(1)无产阶级先锋队对它的群众。(2)无产阶级对农民。(3)无产阶级(和农民)对资产阶级。”〔3〕这就是说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的,政治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如,江泽民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中说:“这里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我们的高级干部,绝大多数是同中央保持一致的。”〔4〕这也是用立场论的方法认识政治的。

第二,利益论。这是从利益的角度认识政治的。例如,邓小平在1979年说:“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5〕同时,他又强调:“所谓政治,就是四个现代化。”〔6〕列宁在1920年说:“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供应更多的煤炭,积极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7〕这些都是从抓住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的方法来认识政治的。

第三,活动论。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斗争论。这是认为政治就是阶级斗争的活动。例如,马克思说:“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8〕毛泽东说:“政治,不论革命的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9〕二是认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活动。例如,列宁说:“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的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10〕第四,关系论。这是认为政治就是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列宁说:“政治是各个民族、各个阶级等等之间的关系。”〔11〕同时,它又是“一切阶级和阶层同国家和政府的关系”〔12〕。毛泽东说:“在人民有了自己的政权以后……彻底消灭了阶级以后,单就国内情况来说,政治就完全是人民的内部关系。”〔13〕第五,大局论。邓小平说:“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14〕第六,政权论。列宁说:“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结构。”〔15〕又说:“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16〕这都是从政权在政治的地位来认识政治的。

第七,形式论。“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17〕。邓小平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18〕这是把政治作为经济的表现形式和对经济的重要性来认识政治的。

第八,政党论。毛泽东说:“政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19〕“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20〕。这是从政党的社会地位来认识政治的。

以上几个基本点,是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不同认识所作的概括,虽然,这些概括未必全面,如果换一个角度,可能还会有不同的概括。但是,上述概括反映了两点:其一,观察和认识政治问题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方法,其二,在总体方法论的指导下,必须与时俱进,结合当时的现实斗争和形势需要来认识政治,而不能把政治教条化。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虽然马克思主义没有对政治做出确切的界定,但是,她的认识方法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对我们认识政治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那么,到底如何来把握政治的本质呢?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认识,即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第一,从事物之所以为某物而与它物相区别的规定性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第二,从“事物在动变中所起的质变与动变差异”来把握其本质〔21〕。第三,从当时所处的现实环境来认识事物。第四,从自己研究的需要和领域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也就是从事物的区别,事物的动态变化性,当时的时间、地点、条件,人们现实的需要等四个方面来掌握政治的本质。

下面,我们根据这种科学的认识方法,从研究利益与政治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对政治的本质进行研究。

二、政治的本质

依据上述的认识方法,结合现实生活的历史发展,从利益的领域来认识政治,简要地说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所谓政治,就是特定社会中各个权力主体围绕着政权对利益进行权威性的调控所展开的活动及其所结成的关系。具体说来,政治的这种内涵,包括着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政治的载体是权力主体

这是回答谁来进行政治活动的问题。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简要说明一下什么是载体。载体原在科学技术上是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工业上用来传递热能的介质就是载体。把载体这个概念引入政治学领域,是说政治的活动是靠权力主体来进行的。如果没有权力主体,那就无所谓政治了。那么,什么是权力主体呢?所谓权力主体,就是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和居于支配能力的行为者。为什么叫权力主体呢?因为,一般地讲,权力是某一主体根据需要影响另一主体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运用和发挥可以引起某种特定局面或结果的产生。这样,权力就表现为力量、作用和结果的结合。因此,我们把能支配其他主体的主体叫做权力主体。但是,在政治活动中,各个主体都想通过自己的权力来作用于其他主体,从而产生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因此,我们称其为权力主体。

权力主体的表现形式一般是多样性、差异性、互动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多样性是说由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各个主体因拥有资源的不同而导致其支配力的不同,从而产生各种权力主体。权力主体一般分为:个体性权力主体和群体性权力主体。个体权力主体包括:以一定身份参加政治活动的个人,如国家元首、政治集团领袖、议员等,还包括公民和政治集团的成员等;群体性权力主体包括:集团、阶级、政党、工会组织、政府、民族、国家等。个体性权力主体与群体性权力主体之间,个体性权力主体往往受一定的群体性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观念的支配,或者是个体性权力主体代表群体性权力主体进行活动;群体性权力主体是政治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它决定政治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进程。这就是权力主体的多样性。

权力主体的差异性,是指权力主体由于能力和利益的大小不同,而在权力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有的权力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地位,有的则不是。例如,在政治关系中,统治地位和被统治地位、领导与被领导等,都是权力主体地位差异性的表现。

互动性是说由于各种利益的驱动,各个权力主体之间都要进行各种活动,发生各种关系,从而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可变性是说权力主体之间由于互相作用和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具有变化性。即权力主体因实力对比的变化而导致其在相互关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例如,通过变革(革命或者议会活动)使某一原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权力主体,上升为居支配地位的权力主体。

权力主体由于其权力的辐射范围和运用程度的不同而在政治中的作用不同。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权力主体可以在国家主权所管辖的范围内运用其权力。同时,由于掌握着国家机器,其权力实施的程度也高。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权力主体或者被领导地位的权力主体,只能在其内部范围行使权力,它对处于统治地位的权力主体在政治中只能起到某种制约和影响的作用,其权力的实施程度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其主体内部,权力实施的程度高,二是对其主体外部而言,权力实施的程度低。但不管怎样,政治就是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二)政治的客体是利益和政权的统一

在上面,我们论述了政治是权力主体的关系和活动。那么,权力主体认识和活动的对象是什么呢?即客体是什么呢?这就是利益和政权。为什么呢?因为,主体只有在同利益和政权这两种现实的对象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其权力主体的价值来。因此,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的活动,它的客体是利益与政权的统一。具体地说,它表现在如下几点:

1.政治的根源和目的是利益。从根源性来说,在阶级社会中,由于占有资源的不同或者其他能力的差异,以阶级和集团为主的各权力主体之间,在利益上必然发生各种矛盾,其中首先的、最常见的是经济利益必然发生矛盾甚至冲突。为了不使利益冲突的各方把自己和社会在斗争中毁灭,从而把冲突保持在一定的秩序的范围内,这就必须建立一种由社会中产生并在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缓和或者控制冲突的力量和设施,这就是国家。这样,各权力主体为了利益在国家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斗争只是活动方式之一),以及各种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状况和结果,便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从动机和目的来说,当国家一旦出现,各个权力主体无论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其动机和目的都在于通过国家机器来确认和保护其各方面的利益,并力图顺利实现其利益。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22〕。正是由于政治的根源和目的,决定了政治是利益的集中表现。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说明,就是有些人根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个论断,就提出政治的根源是经济的结论,这是值得思考的。因为,经济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有时指经济活动,有时指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有时指各个经济部门的总和,有时指节约,有时本身就指经世济民,治理国家。而这么多的内容,政治到底集中表现哪一个方面呢?这样的高度概括,确实存在着指代不明的问题。而这往往是人们争论甚至吵架的原因。如果包括了经济上述的各种内容,那么,政治和经济又有什么区别?如果仅指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一个主要方面,那么,经济的其他方面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呢?政治体现它们与否?这些都是说不清楚的。有人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说政治是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那么,主体的利益仅仅是经济利益吗?民主、自由、精神、安全等利益需要,在社会关系中都不是人们的利益吗?这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还有,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或者所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利益需要。这样,经济本身只是实现主体利益的手段。而把实现人们利益的手段当作目的,这本身就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那么,说政治的根源是经济,其错误则是不言自明的。我们认为,政治的根源是利益,所有的经济不过是创造或者实现利益的手段之一而已,而不能说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2.政治的核心是政权。既然政治的根源是利益,政治是利益的集中表现,那么,各个权力主体利益的实现和维护,如何才具有权威性呢?即怎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和尊重呢?这就需要政权。之所以如此,这是由国家政权的性质和特征所决定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性质上说,“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23〕。国家的这种性质说明了政权掌握在谁手里,谁对利益的调控就具有权威性。而对利益的调控结果不论表面形式如何,其实质必然是对掌权者(或者叫调控者)有利。

同类推荐
  • 新民说

    新民说

    《梁启超:新民说》以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的《新民说》为原本,结合编者搜集甄选研究《新民说》问世百年来的影响的学术论文集、社会舆论关于梁启超于中国启蒙思想史上的贡献,依据全书20节文字,在体例上精心设计了发表背景、社会反响、原文赏析、今日看点四个栏目,以求在保留梁任公“笔端常带感情”、催人奋进、令人热血沸腾的文字韵味的同时,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消化这些跨过百年,仍然具有强劲生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宝贵文化遗产。《新民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社会要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
  •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凝聚党心民心,是形成好的政风民风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辩证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本质内涵,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规律,系统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给理论以深化、给实践以指导、给未来以启迪。
热门推荐
  • 我们的许诺已微凉

    我们的许诺已微凉

    人生如梦终不过一场空,爱情再美终不过沧海桑田他是她仰望的星,她是他无意的赌注她努力改变,他努力伪装直到遍体鳞伤才看清自己的心爱情的齿轮摩擦出的火花是升温还是毁灭年少轻狂的他们怎样面对他们的爱情
  • 玄元传奇之九龙界

    玄元传奇之九龙界

    本文没什么亮色,也没什么激情或者智慧,只是一本带着思考去写作的书,而我要写的,就是人的欲望以及由欲望而引发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故事梗概:当天地大劫再次降临,玄元真人应运而生后,已经被人族霸占的九龙界,再一次成为整个世界的焦点……
  • 玄天神域

    玄天神域

    曾经叱咤风云,万人敬仰的天皇子,在一场浩劫中坠落凡间,十万年过去了,在一片神奇的大陆上又从新开始了这一切,这是一个属于魂的世界,是一个属于强者的世界,在强者眼中没有弱者的席位。而成为强者的路是艰辛的,是痛苦的,在这里战斗,冒险,亲情,爱情....会让你应接不暇,他有能否化险为夷?他有能否在这腥风血雨中生存下来?
  • 家庭教师同人我的云

    家庭教师同人我的云

    蝴蝶效应所产生的云雾守护者,与云和雾的相性好像都很好...?
  • 凌尘

    凌尘

    逍者,行天地之正极,度万物之所化,脚踏九幽,立道而浊境;行拂大地,行为依道。遥者,不理世之清白,有心则求魔弑仙,无意也夺凡逆尘!
  • 修仙之陌上花开

    修仙之陌上花开

    这一世,谁许我浪迹天涯,笑过打马,不离不弃青丝白发。这一世,谁许我花前月下,共赏烟花,琴瑟和鸣凤求鸳答。这一世,谁许我一世牵挂,相思难罢,地老天荒此情不拔。这一世,谁许我三千墨画,绘我风华,容颜可拟闭月羞花。
  • 办公室里的猫王

    办公室里的猫王

    本书旨在传授如何换一种方式享受自己的工作,在职场中绽放出光彩。书中主要介绍了猫王的重心法则、赞美法则、会议法则、简单法则、用人法则、沟通法则等内容。
  • 穿越之不是不爱你

    穿越之不是不爱你

    她前世孤独半生,穿越而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幸福那么短暂!她不得已走上了满是血腥的路。他总是默默的看着她,练剑,受伤,杀人!一包桂花糕,温暖着她!直到一日,那唯一的温暖也将消失!
  • 诚信知报

    诚信知报

    本书主要指质朴道德的重要表现。包括“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 三年赶鬼阴阳路

    三年赶鬼阴阳路

    表哥跟表嫂造孩子,这事多正常啊!但是表哥三年前就死了!我摔断了腿,一个美丽的女人来我家,自称是我妻子,本来这事挺好,后来我却发现,有一只厉鬼和我长得一模一样,他也叫顾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