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0900000046

第46章 政治控制:民主与集中(4)

其次来看集中。不论是从一般管理的需要出发,还是从政治调控的高度出发,集中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这是千真万确的。从政治活动的目的来说,集中是一种手段。列宁有个著名的论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18〕这里的“集中”是手段的形象说法,其实质是指政治在根本上是表现经济利益的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和手段。从政治的发展史看,任何政治主体,如果要保证其政治行动实现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它就必须依靠集中的办法。这种集中,既包括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集中,又包括对信息和智慧资源的集中,只有这种集中,才能达到统筹兼顾,发挥综合实力的最佳优势,才能达到思想上的统一认识,统一政策,行动上的步调一致,取得胜利。在此意义上,我们说集中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否则,政治主体的各种资源只能是到处散失,政治主体本身也必然是一盘散沙。对此,邓小平曾经深刻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19〕这里强调的把“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就是实现集中统一领导的手段。从政治活动的手段和过程来看,集中又成为一种目的。因为任何民主,不论其程序多么合法,形式多么完备,范围多么广泛,但其目的都在于集中。因为只有集中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和意志,集中最大多数人的正确思想和意见,然后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且保证其得到有力的贯彻执行。例如,1994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章规定,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党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在党的基本路线和总方针、总政策、总目标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全党必须与中央保持一致。……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决议、决定,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工作,重大问题要请示报告。”这实质是进行政治上的集中,维护中央的权威。由此可见,集中是一定条件下政治活动的目的。至于集中的目的是什么,集中什么问题,集中到什么程度,那则是另一码事。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集中和民主一样,具有目的和手段的内在统一性,其最具特色的是以集中的手段实现集中的目的。

(三)对于民主与集中在现实中需要澄清的问题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研究,就是在理论上,人们往往只讨论甚至争论民主是目的还是手段的问题,而对集中是目的还是手段的问题却讳莫如深。对此,如果是没有重视的话,那就可能是对集中与专制关系分辨不清所引起的。害怕一说集中,就被扣上专制的帽子。所以,我们在这里有必要就集中再多说几句。不错,从政治控制上说,集中,有专制的集中,有民主的集中。专制的集中,其表现方式就是掌权者一个人说了算的集中,它以统治者独揽国家大权的手段和形式,实现掌权者任凭其意志独断专行的目的。这种集中实质上就是封建社会典型的君主独裁专制制度。而民主的集中,就是我们上面论证的以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为方式的集中。其目的就是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资源,统筹规划,协调配套,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种集中,是一切真正代表人民利益,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文明所必需的,也正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集中的目的和手段是统一的关系,而不应该把集中与专制划等号。说得更明确一点,集中与专制是绝无共同之处的。

对民主和集中分别从政治的目的和手段之间关系进行研究,这是为了便于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上认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如果把民主与集中放到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来认识,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是内在的统一。从政治上看,在一定条件下,民主是手段,集中是目的。在一定条件下,集中是手段,民主是目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要实现最广泛的民主,就必须要有高度的集中;而要实现有效的集中,就必须要有真正的充分的民主。并且,二者具有相对性,对于民主与集中的活动,在这个条件下看是民主,在那个条件下看就是集中。二者互相包容,对立统一,相互制约,共同促进。既然民主与集中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那么,我们在现实政治调控中,就必须既注重民主与集中在目的上的统一性,又注重民主与集中在手段上的统一性。

但是,在现实的政治调控中,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正确地认识到,手段的卑鄙正好证明目的的卑鄙。但是,反过来,目的纯正未必就能说明手段正确。而如何通过高明的手段实现其目的呢?这反映在民主与集中的问题上,即是各个政治控制主体根据一定时期的利益需要,都特别在民主与集中的战略和策略上下功夫。这些战略和策略就是手段在一定条件下的代名词。下面,我们对此专门研究。

五、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策略问题

通过上面的论证,我们清楚了民主与集中,作为目的与手段的范畴内的关系了。但是,能否说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关系,就一定掌握了或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恐怕不会如此简单。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只能说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条件,或者说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要解决问题,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并且要勤于和善于总结经验。就民主与集中来说,认识到它在政治控制中的深层意义,以及在目的与手段上的关系,这只是第一步,而要真正运用民主与集中进行政治调控,那还需要在实践中潜心研究其方式或者策略。

那么,这些策略是什么呢?经过对现实政治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认识:

第一,在意识形态的策略上,政治控制主体往往以提倡和维护“民主”为公开的思想旗号和政治旗号,来把他们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的办法包装在民主的商标里。从对社会进行政治调控的本质说,谁也离不开民主与集中。但是,过去历代的政治主体,为了一定时期利益和政治控制的需要,总是一方面以“民主”为旗帜,另一方面在实际中把民主与集中割裂开来,进行政治控制。虽然这种民主在不同的情况下内容不同,但作为一种策略却具有其规律性。例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君主其实是民之主,他们的统治是绝对的专制集中。但是,统治者们却常常喊着“民为邦本”的口号。如有人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20〕“国将兴,听于民”〔21〕。李世民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22〕可见,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也懂得把民众作为他们进行专制集中的策略。资产阶级更是高明,他们在取得政权前,为了集中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以民主作为旗号,集中统一行动,取得了反对封建特权制度的胜利。但是,在取得统治地位后,资产阶级政权所代表的民主的实质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始终把民主作为其进行政治控制的旗帜。甚至在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的政治控制由民主走向高度集中,反映在政治控制上,就是逐渐改变了以保护个人主义的自由、平等、权利为内容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建立起以保护国家利益(实质上是垄断集团利益)为借口的集权制度,把政府变成集中主要权力的“万能政府”,即使如此,他们仍然不断根据利益的需要,始终不肯放弃“民主”的旗号。如美国F.D.罗斯福总统在1933-1939年的“新政”,就是以民主的名义和形式,巧妙地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以增强总统集中的权力和联邦各州政府集中的权力,来推行当时美国的社会和经济改革运动。总之,资产阶级把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通过“民主”口号的意识形态的包装,来保证其政治控制的运转,这确实是资本主义国家能够长期比较稳定运转的一个秘密。当前,西方有的国家,把民主的口号翻版成“人权”,利用人权来干涉别国内政,颠覆别国政权,其表面上好像是为了世界的民主,而实质上是想把世界集中统一到他们所需要的发展模式中。由此可见,实现民主与集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战略和策略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抽象地以民主的口号来判断事物,而应该从民主的形式中时刻清醒地认识到他们集中的本质,并剥掉其民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第二,在权力的确认上,政治控制主体往往以间接的民主为主要形式和策略,通过立法的途径来确认他们所需要的集中。任何社会的民主,虽然在本质上都是阶级的民主,但在表面上都以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出现。老百姓说了话算数,就是当家作主。而老百姓说的话,是由各个人在思想上所认识到的客观利益所支配的。所以民主实质上就是各个人的利益在当家作主。要把这种以利益所决定的民主在国家中集中起来,并且得到确认和有效的贯彻执行,采取什么办法呢?通常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直接的民主和集中,一种是间接的民主和集中。但是,由于直接的民主和集中实行起来存在着各种困难,因此,政治控制主体在国家的权力的确认上,往往以间接民主为办法和策略,集中各个阶级甚至各个人的利益和意志,以保证其政治权力的有效运行和统治地位的稳固发展。而实行间接的民主和集中的策略是什么呢?就是代议制和普选制的有机结合。普选制,简单地说,就是凡符合法定选举年龄的公民,除无行为能力者和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人人普遍参加选举的制度。代议制的主要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虽然属于人民,但人民并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是依靠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以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代议机关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它所议决的事项均由代表成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这个代议机关在资本主义国家是议会或者国会,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代表大会。人们常把此称为代议制民主。这种以普选表现民主,以代议最终实现集中,把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通过普选和代议的过程集中统一起来,是政治控制在国家中确认和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的最合适最巧妙的形式和策略。不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如此。而问题的区别仅仅是普选和代议的性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正如列宁所说:“如果没有代议结构,那我们就很难想象民主,即使是无产阶级的民主。”〔23〕并且,列宁还认为,普选制和代议制不仅是无产阶级发展和政治动员的最好场所,而且在客观上是一个衡量政治进程的标尺。

以上所述是从总体上通过代议制处理民主与集中关系的策略的。其实,在具体策略上,除了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不同之外,每个国家的政治控制者都在根据其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和现实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来选择、确定和变换其通过代议制巧妙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的策略。从历史发展阶段来说,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调整代议制的政策,普遍地削弱议会的权力,扩大政府的权力,使代议民主制走向集权民主制。如英国的“首相民主”、德国的“总理民主”、法国的“选举的君主制”和美国的“皇帝般的总统”都是如此。这一方面是缓解议会内阁制政府频繁更迭的危机,以保证国家权力的稳定和政府依法有序的换届。另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国家为了保证在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总资本家”的集中作用。同样,我国在不同阶段因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地区差别的变化,民族关系的状况、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变化,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变化,调整人大代表的比例结构,也是为了通过代议制的变化更好地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从阶级力量对比的关系看,各个国家都是针对一定时期阶级关系和阶级力量的状况来确定其代议制的。例如,同是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美国、瑞士等国家的代议制则有很大的差别。

第三,在权力的运行上,政治控制往往把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转化为国家机关权力的分工和制约的关系,以此为策略来保证整个国家的集中统一行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从理论上讲,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而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它是由各种不同的国家机关组成的,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机关。就机关的划分来说,国家机构通常分为:(1)国家权力机关或称立法机关;(2)国家管理机关或称行政机关;(3)国家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等;(4)武装力量机关,主要包括军队和警察等。以上这些国家机关组成的国家机构实际上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管理活动的组织体系。在国家机构体系中,为了从整体上实现政治控制者的利益,体现他们的意志,任何一个国家机关都被赋予一定的任务,行使一定的职权,起着一定的作用,由此也决定了各个国家机关的不同性质。但是,每一个国家机关在行使其职权、完成其任务、体现其性质时都同其他国家机关发生着各种关系。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统治权的分工和制约的有机统一。那么,政治控制如何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分工和制约,来体现其所需要的民主和集中呢?

同类推荐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从孔夫子创立儒学开始, 中国就有重视理论思维的传统。理论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实践, 但它又是人们行动的先导和指南。理论一旦被广大群众所掌握, 将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 “三农论”

    “三农论”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 中国的学者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 依据中国特有的国情, 把农村问题分解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分别进行研究, 既分析这三者的关系, 也研究这三者各自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了“ 三农” 问题的理论, 作为认识实践分析现实问题的理论框架。经过10 多年的实践, 现在已成为中国政界、学界的共识。
  • 大道与歧途

    大道与歧途

    五四至建国初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与历史、政治颇多纠葛的文人故事:陈独秀的频繁入狱与视死如归;瞿秋白参与矛盾《子夜》的创作;鲁迅与章太炎的师生之情;胡适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郭沫若、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王彬彬的文章,一向以文笔优美、观点犀利著称。他不人云亦云,而是重视大量史料的参照、考核和论证,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呈现出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另一个侧面。作者饱含感情的文字,无论是批判、驳斥,还是赞赏、讴歌,都有理有据、爱憎分明,让人读后有所得,有所思。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黄利鸣、宋俭、王智、杨建国著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导,从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历史演进、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参政党实践,以及加强参政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渊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语境下政党协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探求当代中国政党协商发展的合理化路径。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热门推荐
  • 天黑说鬼

    天黑说鬼

    瘸腿的三流道士,瞎眼的吃货和尚,神秘的青脸丫鬟,和不靠谱的我。现代都市里四朵奇葩忽悠组合,无奈被逼捉鬼。奈何狗屁不懂,陷入鬼界,从此颠倒黑白。小鬼不散,厉鬼缠身,恶鬼难斗,心鬼怎医。今晚说鬼,那鬼就在身边。今夜说鬼,和鬼一起来听。
  • 召唤神仙

    召唤神仙

    竟然可以召唤神仙!孙悟空,二郎神,哪咤,后羿。。。。无数上古的大神伴随着楚天舒的穿越,开始了一段惊天动地的异界之旅。我来到,我征服!整个异界,都在楚天舒神仙军团的铁蹄之下颤抖。
  • 不灭的火焰

    不灭的火焰

    一个农村的草根小子,因一个奇梦,来到城市,屡遇困境,屡遭挫折,但是不恢心,不气馁,对生活充满信心,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本小说是一部励志之作,充满正能量,催人向上。
  • 古破龙吟

    古破龙吟

    古破龙吟,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穿越故事,一块神奇的玉佩,一位文武双全的主角……
  • 拈花惹草:新版家庭实用养花一点通

    拈花惹草:新版家庭实用养花一点通

    养花不仅可以绿化环境,美化生活,还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调剂精神,消除疲劳,激发养花者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追求,增加人们的生活乐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人际间互赠鲜花和利用鲜花装饰室内外环境已成为当今新时尚,家庭栽培花草也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和追求。这是一本集养花知识、养花技术、养花经验和花卉装饰等于一体的科普读物。书中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养花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和实用技术,介绍了大众喜爱种养的名、新、特、优时尚花卉的生态习性、繁殖方法及养护要领,具体解答了人们在养花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种种疑难问题,同时还扼要地介绍了花卉的应用知识,诸如礼仪插花制作、室内花饰、阳台美化、庭院绿化等。
  • 魔门之首

    魔门之首

    五千年前,宇皇定九州,两千年前,秦王一统天下。而如今,他抓住了一把刀,就像是握住了天下,宁死不松手...
  • 重生在女子修炼学院

    重生在女子修炼学院

    自古美人爱英雄,我一凡俗,问:可得佳人几许?
  • 两年间

    两年间

    《两年间》:本书是作者于2010年、2011年两年间创作的一部诗歌作品精选,全书分为“心灵的旅迹”、“感念的触”、“澧水的情思”、“远行或怀想”共四辑。
  • 阿拉德大陆之纵横

    阿拉德大陆之纵横

    因为一次意外,高三学生萧辙意外穿越到了dnf中,也就是08年的阿拉德大陆……但是这一切都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他在升级的旅途中蓦然的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 观色、观行、观心:读心术大全集

    观色、观行、观心:读心术大全集

    本书剖析各种环境背景下的心理现象,揭示背后的原因和根源,阐明在社交、生活、爱情、商务等方面需要具备的“读心术”,内容包括:“学点读心术,瞬间读懂人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