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1500000041

第41章 秦王朝的建立和传播控制(5)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由于允许专职博士阅读和研究儒家的著作,并没有使古代文献遭到彻底毁灭。真正造成灾难的倒是在项羽攻陷咸阳后的一把大火,他把秦政府保存的图书全部付之一炬。

在秦始皇“焚书”措施后一年,又发生了“坑儒”的惨剧。秦始皇知道,书烧了,但人们头脑里的旧思想是无法焚毁的;在秦王朝的政权机构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怀有复古思想的旧贵族掌握着文化权,因此必须予以清除。正好公元前212年发生了方士逃亡事件: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稳过而日骄,下慑服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食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之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炼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秦始皇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既有披挂上阵、统率千军万马并吞六国的英勇气概,又有迷信神仙、贪生怕死的怯弱心理。当他一统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开始,他就重用方士,炼丹求药,不惜耗费巨资,派人去远海深山寻求不死之药。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方士侯生和卢生明知仙药根本不可能存在,又怕骗局被败露而遭杀生,就商量着逃跑了。秦始皇得知后,非常恼怒。他指责方士韩众等知情不报,徐巿(福)等白费资金,卢生等背后诽谤,下令把首都咸阳的所有文人逮捕起来,让他们相互揭发,证据确实的有460多人,全部坑杀。并告知天下,为天下人惩戒。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坑儒”的事件。

坑儒事件大概不止一次,据《文献通考·学校考》记:始皇“又令冬种瓜丽山,实生,命博士诸生就视,为伏机,杀七百余人。秦二世时,又以陈胜起,召博士计生议,坐以非所宜言者,各数十人。然此秦之博士弟子,非惟不能考察试用之,惟恐其不澌尽泯没矣。”按此情势,秦始皇所杀的知识分子恐怕不仅仅是方士之类,也包括了大批学术歧异者和不同政见者。

秦始皇以其专制方式进行控制传播,以求达到思想上的高度统一。焚书摧残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所形成的文化繁荣局面,坑儒则沉重打击了儒家学派及广大刚刚从奴隶制度下挣脱出来具有自由个性的知识分子。但是秦始皇的这两项措施从控制舆论、垄断文化、统一思想的角度看,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并使法家学说完全地实现了官学化。

在这事件的插曲中要特别提一个人,他是前面提到的方士徐福。徐福告诉秦始皇说,东方的大海上有一座叫蓬莱的仙山,上面有神仙居住,只要找到这座山,就能找到不死的长生药。秦始皇信以为真,于是在公元前219年应徐福的要求,让他率领3000名童男童女,乘坐特制的巨船,向东海出发。徐福出发后便杳无音讯,传说他到了现在的日本,定居下来。现在日本沿海一带还有徐福庙,大概可以印证这一故事。如果传说成立,那么可以称得上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远洋传播活动了。

三、古代书册和秦帝国的文牍管理

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创造了人类自身的传播历史,在无数传播活动中当首推记录文明、传播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图书的发展。图书的作用就在于传播知识,帮助人们从认知活动中汲取力量,去改造自然,去改造社会,去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好愿望。图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当然,图书的发展必须以文字的产生为先决条件的,但有了文字不等于就有了图书。甲骨文上的卜辞,钟鼎上的铭文,尽管形成很早,但不是图书,至多只能算是原始档案。

在早期,经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文字最初的应用也主要是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人们还没有明确的传播意识和愿望。所以早期的文字记录、档案材料等,只是书籍的起源,还不能算是书籍。中国最早的书籍是用墨笔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文字,古人称为“册”或“典”,我们现在还能从这两个字的形体上窥知早期书籍的模样。“册”像一个个竹简相编连的样子,“典”像两只手把册捧到架子上去。一根写上文字的竹片叫“简”,把许多根“简”编连在一起叫“册”或“策”;编“简”成册的绳子叫“编”,其中麻绳为多,比较讲究的用皮绳,皮绳叫做“韦”。

编连为策,不编为简。简之所用,一行字耳。牍乃方版,广于简,可以并容数行。凡书字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行可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书之于策。

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断木为椠,析之为版,刀加刮削,乃成奏牍。

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陈、楚之间谓之汗。汗者,去其汁也。以火炙简令汗去其青。……亦曰汗简。

(子)晚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据说孔子50岁始学《易》,用功之勤,以致“韦编三绝”,指因为翻阅太多,使皮绳也断开了。《尚书·多士》载“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可知殷商世代已有典、册之书。殷商卜辞中屡屡见到“作册”,但由于竹简不像甲骨片那样坚固耐腐蚀,所以我们今天还能见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而至今发现的最早竹简却已是战国时期的了。早期的典册大概都是由史官记录和掌管的,如《尚书》和《春秋》等内容,就是史官对君主的言行、国家大事等的记录,目的是给统治者提供治政参考;而且古代史官是世袭的官职,所以实际上这些记录言、事的典册是被少数人垄断的,并不是为了知识的传播。

除简册外,古代还有一种“牍”。一块用于书写的木板叫“版”,写上字后称为“牍”。版牍为长方形,一般不用于抄写书籍,而主要用于记录不满百字的公私文书:一是用以写录物品或户口,称为“籍”或“簿”;二是用来画图,特别是画地图,称为“版图”;三是用来写信件,因而后人也把书信称为“尺牍”。若要把书信送到远地,这时就要在尺牍上加一块较小的盖板,叫“检”;“检”上面写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叫“署”;再用两块木板把它捆扎起来,在结绳处加上块黏土,摁上印章,这叫“封”。收件人可以凭封泥检查信件是否被人拆阅。木牍也有记载书籍的篇名与篇数,与简册相辅为用。

简、牍的长宽规格都有定制,在用于书写前先要进行整修和加工。木牍需要把书写面削平、磨光滑;竹简需要在火上烧炙,去其青,排除新竹之汁,叫“杀青”或“汗简”。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人常用“汗青”来指代书籍,也用“杀青”来指书稿完成。

最早的“图书”,当算周宣王(公元前827~公元前781年)时太史籀对通行文字进行整理后编写的《史籀》篇。这是一部给儿童用的识字课本,书名是后人起的,书中的字体称作“籀文”,也叫“大篆”。这部书已经逸失,从《说文解字》中收有的二百来个籀文看,该书应该确实存在过,所举文字笔画匀称,结构整齐,具有官定性质。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情况发生了变化,文化垄断被打破了,过去史官垄断的典册散落民间。孔子就以个人的身份整理和修订西周典籍,并用以教授学生,传播知识。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古代简策出土:一为“孔壁书”,是历史上最早出土的古代简策。

《汉书·鲁恭王刘余传》记载:西汉武帝时,鲁恭王刘余拆毁孔子旧居扩建宫室,在旧宅夹壁中发现了一大批简册,内容为儒家经典,如《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数十种,皆用科斗文(即六国文字,亦称古文)书写。经核实,内容与当时用篆、隶(亦称今文)所书写的通行本有出入。于是人们把孔壁发现的称为“古文经”,把当时通行的称为“今文经”,从此古今文经的争论,持续了近千年。一为“汲冢书”,西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河南汲县人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大批竹简,皆青丝编,装70余车。武帝命秘书监荀勋、束皙等人考订整理,成《逸周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16种75篇,皆用科斗文书写。以上两次出土的古简原物早一佚失,但其内容经当时学者整理,有些得以流传后世。先秦时期的书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当时事件或言语的记录,本无所谓篇名或书名,后人把它们编辑成书,以便于流通、学习和引用,开始冠以书名或篇名,其篇目名往往与内容无涉。例如《尚书》就是指“上古之书”,《诗》或《三百篇》也只是为了方便称用。另一类是春秋以后出现的阐发自己思想或学术见解的著述,有的则是弟子们对老师观点的记录,最初并无书名或篇名,只有在后人编辑成书时才加上名称。书名或篇名的取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篇首截取二三字作为篇名,如《诗经》的《关雎》、《伐檀》、《硕鼠》等,《论语》的《学而》、《先进》等,人们很难从这些篇目去了解文章的主旨。另一种则是对全篇内容的概括,如《尚书》中有一篇文字,记录鲧不明天地运行的规律(即洪范),违背天意,天帝震怒,鲧则殛死;后禹乃嗣兴,天赐禹洪范九畴,使明人间伦理次序,遂获成功。“洪范”是全篇的关键,故篇名取题为《洪范》。又如《逍遥游》和《天论》则是作者自拟的篇名。书有书名,篇有篇名,后来成为著述的常例。这样,书籍有了传播规范,书有书名,篇有篇名,这不仅给图书的收藏、整理和采编带来了方便,也给书籍的传播带来了方便。

秦统一文字后,出现了标准字体——“小篆”,从此取代了过去书写随意与异体纷呈的局面。由于小篆字体规定在每一转折处都要成弧形,影响了书写的速度,所以社会上还流行一种写法比较草率的“隶书”。隶书变小篆的圆笔为方,弧线为直,故书写起来便捷得多,隶书很快通行而取代了小篆,隶书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书册的著作带来了便利。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证明秦代的官方文字也已使用隶书。文字的统一和规范,使图书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秦始皇设立九卿之一的奉常,下辖“博士”官员,执掌天下图书。尤其在“焚书”和“坑儒”事件发生后,禁止民间收藏图书,不准非专业人员阅读和讨论古代经典著作,从而使春秋时期出现的自由学风和个性化著述一下遭到了扼杀,使刚得到巨大发展的图书事业又受到了破坏,社会重新回到了文化垄断局面。

同类推荐
  •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作者筹备东湖小学开始,以学校建设为主线,记录关于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校联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为前两年的记录。
  • 清粥草头咂咂鱼: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清粥草头咂咂鱼: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当美食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雅俗共赏成了一种趋势。家厨与食府,会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观。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间。江南鱼米之乡的丰饶与温润,最能显见于口腹之道。其实,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味觉能透露一种心情。本书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南,有口舌惜繁华的秦淮桥下水,有舌尖下的西湖,有味蕾上的芜湖,有茶意的江南,有风味里的故乡。好吃好看,给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
  •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本书介绍了尖子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内容包括给学生一颗仁爱之心、发挥自身魅力使课堂讲解更精彩、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纠正学生的攀比心理、编排座位不以科学性为标准、带领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等。
  • 句典

    句典

    《句典(经典·珍藏版)》是一本关于中华传统语言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 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优秀普及本。 本书可谓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哲人慧语,应对妙语、嘲戏绮语、 村言野趣,谐谑调侃活生生的语言文字和故事,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 智慧结晶,这些警语妙言经过智者高士的巧妙概括,既显得高度精炼,又 极易触动人的心灵。随手翻过,珠玑遍拾,让人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从 政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
热门推荐
  • 风流娘子千面夫

    风流娘子千面夫

    穿越成孩童?不怕,她正好过惯了现代生活;对外成男孩?不怕,正好这姿色得好好遮遮;可是,为毛还要娶妻?她明明是女人好不好!!怎想一道圣旨,她变换身份;一把纸扇在手,走遍海角天涯;直到遇上那令人头疼而又心疼的百变王爷。且看一代风流女子与百变王爷的爱情故事,当风流女遇到腹黑男......将会擦出如何火花?【新人一枚,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有不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 吴起兵书

    吴起兵书

    《吴起兵书》为《中国古代八大兵书》系列之一: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尉缭子兵书》为该八大兵书之一。
  • 古村妖物志

    古村妖物志

    妖物志,顾名思义是关于“妖怪”的传说,其实更多是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怪异事物和现象,无关传统意义上的鬼怪。古村“怪屯”是“妖物”的巢穴,作者用讲故事的叙事手法为人们展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月牙桥、百年槐树大哥、疯人塚、哎哦庙、义犬祠、鹤妞,还有恩仇必报的灵性动物、阴兵、鬼市、仙人脚……给读者带来欲罢不能的奇异阅读体验。
  • 风流异世

    风流异世

    代号为“刀锋”的叶流风是世界排名第一位的超级特工,他被X组织抓住后送到了一座荒岛上的实验室,并且被当成了实验品,制成了像死侍一样,拥有最优秀异能基因的超能战士,之后小岛被华国发射的核弹射中,叶流风随之穿越到了异世,开始了一段浪漫嚣张的风流修真之旅……
  • 而立闲语

    而立闲语

    本书为作者自选散文集。书中主要描写了作者对家乡、对人生、对儿女亲情的种种思考。
  • 术炼之王

    术炼之王

    他曾是拥有天骄之称的绝世天才,然而,因为一部神秘的功法,他的师兄残忍无情弑师,并将一切都嫁祸给他。为了躲避师兄的追杀和帝国的追捕,亡命天涯的他来到了帝国边境。而在这里,他遇到了差点被人玷污的她……
  • 漫漫长路沁梅香

    漫漫长路沁梅香

    在这部父亲的文集中,蕴藉着一种传承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最朴素的、最自然的爱的基因;有着一种托附天宇浩荡,历经大地调息,呼心高山流水情的风扬;更有着一种枝映心辉,月染夜色,光放乾坤的心之灵磊。
  • 高峰三山来禅师年谱

    高峰三山来禅师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皓武巅峰

    皓武巅峰

    穿越到天华宗,附身在一个内门弟子身上。最后奇遇到一块道玉,从此他开始了一场玄幻之旅,最后打破天道,从回地球。
  • 重生异界去败家

    重生异界去败家

    在地球败家什么的已经过时了!知道在异界用钞票吊打各种天才是什么感觉吗?“啥?你和我说你天赋异凛,百万挑一?我说少年知道什么叫做RMB战士吗?”“来!来!来!给你五天时间,能给我这件神级的圣灵之甲刮道痕,就算你赢。”无节操的欢乐轻松向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