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77000000022

第22章 打开国门搞建设(2)

“文革”结束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被重新提到最重要的议程。重振经济,百业待举,四面八方都向钢铁伸手。于是,钢铁——曾经被奉为“元帅”的基础材料工业的发展,又一次被提上决策者的议事日程。

1977年1月,为改变上海地区钢铁工业长期缺铁的局面,上海市和冶金部提出了在上海新建一座现代化大型炼铁厂的建议。

在国务院有关部委会同上海市进行调查研究、酝酿规划建设新厂的同时,中国冶金考察团东渡扶桑,对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经验和先进技术状况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借鉴日本发展钢铁工业的成功经验,考察团提出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口高品位铁矿石,在沿海建厂的建议。1977年底、1978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领导进行了两次讨论,作出了在上海建设宝钢的决定。

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宝钢这一战略决策,抓住以解决上海长期缺铁问题为契机,从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促进全国钢铁工业现代化的大局着眼,决定建设一个大型现代化钢铁厂。建设宝钢,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现代管理,充分利用国外原料资源,融通国外资金,并且在生产的实践中学习,迅速壮大自力更生的能力,带动冶金机械、电子、电气、能源等相关工业部门技术水平的提高,全面体现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将这个大厂建在沿海城市——上海,既可通过海路利用国外矿石资源,沟通海内外市场,又拥有工业技术基础、人才、信息、交通运输和销售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更有利于促进沿海、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这是我国冶金工业布局上的突破。

筹建工作在上海市率先启动。1977年12月5日,上海市委决定成立“上海新建钢厂工程指挥部”。

全市各有关部门闻风而动,迅即组成领导班子,着手进行征地动迁、调集人员和“三通一平”等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宝钢征用土地27000多亩,征地动迁涉及3个人民公社77个生产大队,面广量大,工作十分艰巨。为了建设四化,宝山人民顾全大局,积极支持,为了争取时间,宝钢工程指挥部立即调集建筑队伍,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按常规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的建造两个农民新村(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共97幢住宅楼)的艰巨任务。2500多户农民乔迁新居,确保了宝钢于1978年底顺利动工。

筹建新厂需要大批干部,上海市委提出了“全党动员,全力以赴,抢建宝钢”的口号,在短短3个月内即抽调了近千名干部,基本配齐了总厂和各分厂的骨干。

“三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和平整厂区土地)及生活设施、市政建设几乎同步开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撤走了厂区钢渣、废钢35万吨,平整场地580亩,接通了工程所需的临时水、电,完成了厂区大部分主干道建设,建起了115幢(计19万平方米)居民住宅。

冶金部在全国范围内调兵遣将,一支支队伍云集而来,筹划并着手进行勘察、设计、谈判和培训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在短短两年间,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万建设大军和1万多名生产准备人员齐聚宝钢。在建设工地上,数万名建设者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工程建设热火朝天,只争朝夕。

与此同时,山东、山西、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等地的宝钢配套工程,也立项兴建或扩建。

1978年12月23日,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正式开工建设。

邓小平关心着宝钢这一特大工程。

就在宝钢开工的3天后,26日,正在日本访问的邓小平来到新日本钢铁公司君津钢铁厂参观。参观时,邓小平看得非常认真,问得非常仔细。因为当时引进君津钢铁厂技术和经验的上海宝山钢铁厂正在建设,数百名中国管理和技术人员在这里实习,邓小平要求君津钢铁厂一定要把先进的管理经验介绍给正在这里和即将来这里实习的中国工人,使他们完全能掌握。

为了把宝钢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厂,邓小平在参观后还对新日本钢铁公司董事长稻山加宽谈了这样的感想:“(生产系统)是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所以人很少。我国管理能力差,想学习。”邓小平说:“如果在管理方面不教我们,就不好办了。”

并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咱们订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管理方面)上海搞不好,那就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教师不好。”对此,稻山加宽后来多次表示,一定要帮助中国把宝钢建设得比君津钢铁厂更好些。

十年动乱之后,大家都有一种要把耽误的时间尽快抢回来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国民经济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而此刻,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尚未完成拨乱反正,急于求成,全国基建规模迅速扩大,脱离了国情,超越了国力,造成中央财力不济,国民经济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整顿。1979年初,由于国家财政出现暂时困难,宝钢与新日铁签订的引进合同由现汇支付改为延期支付,合同一度推迟生效。

宝钢同外商签订合同后,日本方面行动很迅速,按照协定准备了材料,组织生产,大批设备源源不断地运抵中国。由于风闻中国即将开始全面经济调整,外商担心影响自己的利益,更是加速向中国抢运设备。如果中方不履行已经签订了的合同,日方是可以进行索赔的。那样不仅影响中国的国际声誉,而且经济损失更大,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不利。

当时在国内,宝钢工程已经破土动工全面展开,高炉、焦炉、转炉和电站等主体工程基础桩都已打完,现场施工队伍已集合了四五万人,一下子也难以停顿下来。

但是,如果照原计划建设,调整方针就会落空,国内的财力物力也承担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宝钢建设到底怎么办?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纷纷的一个中心议题:有的认为建成后每年只能支付利息,贷款几辈子也还不清;有的认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后患,我们上了一个大当;有的认为要想上没有钱,要想下又浪费……

宝钢,当时成了相当多人的“众矢之的”。

在1979年3月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赞成和支持陈云提出的搞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要讲实事求是,要从国情出发,要对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的状况进行3年调整的意见。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中心任务是调整,首先要有决心。中央下了调整的大决心并且非干成不可。

要调整就得有退有进,有上有下。而暂时要退要下的就是重工业,其中一个重点是钢铁工业。当时钢铁工业恰恰正在开始引进和建设一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现代化企业——宝钢。原来概算宝钢的总投资是人民币200亿元。以当时全国人口计,平均每人要为宝钢分摊20元。

当时兼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的陈云,正在着手纠正经济工作中发生的冒进错误,全面调整比例失调相当严重的国民经济。

面对宝钢问题,中央极为焦急。邓小平委托陈云出马,亲自抓宝钢问题。

陈云从1979年4月底5月初开始着手进行全面调查。当时宝钢建设已经上马,而国内又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陈云对宝钢建设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倾听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各种不同意见。经过反复比较、权衡,陈云综合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况,精辟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对比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认为引进一座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钢铁厂十分必要;同时明确指出,宝钢虽然仓促上马,但动工后现场建设成绩很大,应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多加考虑,以弥补过去的不足。陈云在上海亲自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后,回到北京,于1979年6月16日,与李先念共同主持召开财经委员会会议,专题讨论宝钢建设,并明确提出了“宝钢是四化中第一个大项目,一定要做出榜样来”,“要坚决干,干到底”,“对宝钢要严格要求,甚至要有点苛求”,“只能搞好,不能搞坏”等结论性意见。

此后不久,1979年7月,邓小平来上海视察工作时,十分关心宝钢建设的发展。在7月21日与上海市委常委等领导同志谈话时,就关切地专门谈了宝钢建设问题。邓小平说:“宝钢国内外议论多,我们不后悔,问题是要搞好。第一要干,第二要保证干好”,并当面叮嘱宝钢负责同志,要干得快一点。不久,邓小平又委托万里到宝钢建设现场,实地视察。

1979年9月,在一次会议上,邓小平从历史发展趋势和改革开放的全局高度,作出了“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科学预言。

邓小平的这一科学预言,激励着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把宝钢建设下去,并把它建设好的信心和决心。

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关怀下,宝钢几经周折,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

1981年8月7日,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国家计委、建委联合发出通知,宝钢一期改列为续建项目。

1982年5月14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在给国务院的报告《关于宝钢当前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安排意见》中提出:“高炉点火时间定在1985年9月。”1982年5月19日,国家计委行文,传达了国务院同意姚依林报告的意见,要求“请即执行”。

邓小平关注着宝钢。当宝钢一期工程建设进入决战阶段的关键时刻,1984年的2月15日,风和日丽。上午9时30分,邓小平乘坐的乳白色面包车徐徐驶进宝山宾馆。邓小平走下车来,和冶金部副部长、宝钢工程总指挥黎明等领导同志一一握手,并十分亲切地说:你们辛苦了!陪同邓小平视察的有王震和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第二书记胡立教等领导同志。

邓小平首先饶有兴致地听取了黎明的汇报。黎明首先向邓小平汇报了宝钢一期工程的进展情况,并简要汇报了宝钢二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已做了大量工作,需要抓紧时机尽快决策。这时,陈国栋插话说:宝钢只有一期工程,经济效益不好,看来二期非上不可。邓小平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敏锐地看到了宝钢二期工程建设有需要也有可能把步子迈得更快一点。他当即果断地说:“宝钢二期上是肯定要上,问题是什么时候上。”

接着,邓小平向在座的宝钢指挥部、宝钢总厂的主要领导同志详细调查询问上宝钢二期,如果决定立即干,哪一年可以干完?

1984年2月15日,邓小平视察宝钢。

1984、1985两年,每年要多少投资?投资高峰在哪一年?参加座谈的同志详细向邓小平汇报了宝钢二期如果决定立即上,从1984年到1988年分年度所需的投资数。当邓小平对宝钢二期工程逐年需用的投资心中有了底,看准了一期工程可按时建成,二期工程有条件提前上时,指出:原来国家计委考虑宝钢二期在“七五”期间上,如果1985年只要2亿元,还可以上得快一些,不要耽误时间。

邓小平在详细听取黎明汇报后,在黎明等同志陪同下兴致盎然地驱车巡视了宝钢纵横13平方公里的厂区。在延伸到江中1600米的宝钢主原料码头上,邓小平眺望着滚滚东流的浩瀚江水,关切地询问了码头水深、航道疏浚,以及能停泊几万吨级的货轮等情况,并很有兴趣地观看了卸船机的高效率工作。邓小平边看边与陪同的宝钢领导同志亲切交谈说:“我们要把日本的技术都学过来”。在高炉工地,邓小平指着从日本引进的4063立方米大高炉详细询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炉是多少立方米?在哪个国家?并关切地问在场施工的职工是哪个省市,哪个建筑公司的。

当听说承建高炉的是冶金部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许多职工是四川人时,邓小平慈祥地笑了,并亲切地说:是我们家乡的,同志们辛苦了。邓小平亲切的乡音博得了阵阵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邓小平频频招手向广大建设者热情致意。

在宝钢自备电厂视察时,邓小平登上12米高的中央控制室,通过电视屏幕观看两台35万千瓦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转情况。在观看时,邓小平关切地问:

“发的电,宝钢本身够用吗?”当他了解到电厂年发电量49亿度,宝钢每年自用约36亿度,多余的电都输入华东电网时,邓小平满意地点点头。在观看计算机自动控制的仪表时,邓小平亲切询问正在操作电子计算机的职工是什么文化程度。陪同的电厂厂长介绍说:“有的是大学生,也有的是中专生”,邓小平说:“应该是大学生更好。”

视察后,邓小平欣然命笔,为宝钢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的临别赠言,成了宝钢建设者的座右铭,勉励着宝钢人为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钢铁工业去学习、探索和创新。

邓小平亲临宝钢调查的10天之后,1984年2月24日,在与中央有关领导谈特区等工作时,专门针对宝钢二期建设要不要提前上马的问题,以简洁的语言作了精辟分析。邓小平说:从长远看,宝钢二期是否能想想办法,争取早些上。如果到“七五”上,要推迟两年建成,这很不利。宁肯借点债,付点利息,也要争取时间。这事要确定下来,今年就干,争取时间。邓小平这一英明决策,一下子把宝钢二期工程建设的时间提前了两年,从而使宝钢二期工程早两年投产,早发挥投资效益。

此后,宝钢一期工程进展顺利。1985年9月,经过长达7年多时间的筹建,宝钢一期工程终于建成投产。

宝钢建设的发展,对外引进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期工程,从日本、德国成套引进设备,引进设备占总量的88%;第二阶段二期的冷轧、热轧、连铸工程,由国内外合作设计、合作制造;第三阶段是二期的高炉、焦炉、烧结工程,以国内为主设计和制造设备,设备引进量只占12%,国产化率达到88%。宝钢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从88%的设备依靠引进,到88%的设备国产化,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引进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政策已在宝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国钢铁工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短,从原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平一下子跃上世界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并大大带动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这两个88%的变化,生动有力地证明宝钢建设走邓小平指引的“引进、消化、跟踪、创新”之路是完全正确的,它改变了以往引进工作中“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弊端。

弹指一挥间。如今的宝钢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年产钢能力2000万吨。世界排名第五。但是,宝钢人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们正遵循邓小平的教导,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到2010年,建成一个跨国家跨行业、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实业金融贸易一体化的世界级特大型企业集团。

(第三节)告别“闭门造车”时代

同类推荐
  • 丰臣秀吉(名人传记丛书)

    丰臣秀吉(名人传记丛书)

    “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本文为你讲述丰臣秀吉。
  • 迪斯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迪斯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迪斯尼1901年12月5日在美国的芝加哥出生,他的名字随着米老鼠与唐老鸭的问世开始誉满世界。
  • 刘备发迹史

    刘备发迹史

    三国是个战国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时空变化,岁月流逝,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却不曾被带走,那些在历史的天地中纵横驰骋的鲜活面孔,跨越前年,依然在眼前飞扬,在我们心中永恒……谨以《刘备发迹史》献给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刘备,向非一般的刘玄德致敬!
  • 他们这群人

    他们这群人

    青少戎马战敌顽,壮志凌云钢铁汉。日寇蒋军美国佬,甘拜下风把鬼见。建设祖国冲在前,艰苦奋斗排万难。救死扶伤医德好,白衣天使众称赞。一生辛苦何所乐,为民服务喜开颜。银发捻须高歌颂,夕阳普照红满天。
  •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热门推荐
  • 美女的超级高手

    美女的超级高手

    他曾是华夏第一兵王,代号幽冥之语,因为不为人知的原因回到故乡,原本想安静的当个快递员却不想成为冰山美女董事长的丈夫。当华夏处于危机之时,他再次戴上“蛟龙”戒挺身而出,所过之处龙啸九天,无人可挡,他是狂神,更是屠神榜第一名。
  • 辣手小萌妃

    辣手小萌妃

    当个王妃很好玩吗?某女脑筋一抽,上了花桥,也上了贼船。新婚之夜,夫君的美颜,让她着实没出息的流了把口水。但一杯穿肠毒酒,摆在她面前时,彻底打碎了某女的美好幻想。侥幸未死,强势回归意欲报复的她,狠狠对某男说:“慕容今汐,我的决心就是,要让你不得好死!”已放弃了往日高冷形象的他,却悠悠然笑着说:“宁焉雪,我的决心就是,从今以后要与你同生共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致命关系

    致命关系

    雨夜连环杀人案,恐怖碎尸案,连续灭门案,无端投毒案和变态爆破案。形形色色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心理扭曲,而犯下了一桩桩惨绝人寰的案件。
  • 美国证券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

    美国证券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

    《美国证券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一书是盛世平副教授在其2000年业已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写作而成的。在前几年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开设证券法专题讲座时,我曾提及:如果有谁能够将诸如标准普尔等证券评级公司或商品检验公司的法律判例加以总结和研究,这样的论文恐怕是能拿到国外杂志上加以发表的。因为就本人所知,国外尚未见到过类似的系统研究成果。
  • 原想种朵白莲花

    原想种朵白莲花

    这年头,家里蹲也不安全,过劳猝死的她掉进了鬼畜文。她顶着九岁的小壳子,养了个小崽子,带着崽子求生存,挑BOSS,打副本,最后把养成的崽子笼到了自己窝里!可是……崽子,说清楚你的黑化是怎么回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霉妻无敌

    重生之霉妻无敌

    听说那个功高震主的靖远大将军是她从小指腹为婚的未婚夫,等他们成亲后,她就要被夫婿连累着一起流放西北苦寒之地。阿萌很淡定,没事,如果皇上敢流放他们,她会诅咒皇帝十年不能人道。于是,皇帝真的不行了。想欺负她?你确定你不怕被诅咒么?
  • 穿越之兵王有情

    穿越之兵王有情

    英雄一怒为红颜,豪情赤血踏江山!爱你错了吗?施莹眼中透着晶莹,却努力没有让泪掉下来,而手中的剑却朝自己的粉颈抹去......来吧!我倒要看看,我数百十人的机械化装备部队能不能抵得过几万铁骑......到底是机枪、炸弹厉害,还是人海战术的铁骑。美女爱英雄,但英雄未必会爱上美女......现代一个天才军事科学家穿越到了战国时期,为了生存,为了爱情,为了复仇,且看他如何去名扬天下。机枪,步枪与冷兵器的对决,英雄与美女的恩怨,爱恨情仇,一切尽在穿越之兵王有情......
  • 把握当下

    把握当下

    把握当下就是要对自己当前的现状满意,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
  • 三大公主复仇开始啦

    三大公主复仇开始啦

    她冷酷无情,她,天真可爱;她,优雅大方,在10年前,她们的母亲死在了一个手下的手里并偷走了价值上亿的传家宝,她们决定替母亲报仇并夺回传家宝,后来在父亲的带领下,她们成了世界上最棒的人。最后找到了那个人的三个女儿。并向那个人复仇。谁知最后的结果会是……
  • 江青传

    江青传

    “苦孩子”出身的山东李云鹤,凭借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和工于心计的天赋,闯荡上海滩而成为风流浪漫的蓝苹,“进军”延安而成为“第一夫人”江青;一身不安分的血液和那日渐膨胀的权欲,使那原本活泼率直的天性变成阴险歹毒,“文革”中她的心狠手辣使多少无辜蒙难!最终她变为人民公敌而沦为阶下囚。本书是作者一部力作,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示了江青不寻常的一生,成为有关江青的一部权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