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79200000040

第40章 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3)

五、21世纪对台湾问题的基本判断:统一只是个时间问题

世纪之交,海峡两岸局势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使我们在台湾问题上面临着许多两难: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经济建设上,还是着力于统一?是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还是不惜中美关系的破裂以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还是武力统一?是耐心创造条件和时机,还是立即解决?这些两难选择涉及根本的对台战略,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

进入21世纪后,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特别是陈水扁借“公投”之名行“台独”分裂之实引发新的危机,使反“台独”、反分裂斗争形势更加复杂、更加尖锐,同样面临许多两难选择。如,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战略思路,总是不断受到“统一问题”的干扰;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蓬勃发展,两岸却渐行渐远。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必须重新定义所谓的台湾问题,必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对台战略。

尽管台湾问题发生了上述变化,但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仍然为21世纪的对台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只要我们遵照邓小平所指明的战略思路,就能在两难中找到根本利益的契合点,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当前使我们真正睡不着觉的是什么问题?80年代与90年代之交,中国有个“稳定”的问题。当时,面对国内“政治风波”所造成的不稳定;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中国制裁所造成的严峻局面;面对苏联、东欧急剧变化所造成的巨大冲击,能否保持中国的稳定,使许多人睡不着觉。怎样才能保持稳定?真正使人睡不着觉的是什么问题呢?邓小平指出:“经济能不能避免滑坡,翻两番能不能实现,是个大问题。使我们真正睡不着觉的,恐怕长期是这个问题,至少十年。”为什么能否保持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成为使人真正睡不着觉的大问题呢?邓小平自己作了透彻的回答。他说:“只靠我们现在已经取得的稳定的政治环境还不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讲艰苦奋斗,都很必要,但只靠这些也还是不够。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人民看到稳定带来的实在的好处,看到现行制度、政策的好处,这样才能真正稳定下来。”这是从国内讲的第一条理由。从国际上讲还有另一条理由,即“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邓小平认为,只要我们争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论国际大气候怎样变化,都能稳如泰山。

历史已证明邓小平的英明和伟大。今天之所以有如此稳定的政治局面,就是因为基本上实现了经济上翻两番的发展目标。

现在台湾问题也搅得许多人睡不着觉。第一,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在其“就职”讲话中,曾宣布“四不一没有”:台湾“统独”问题不举行公投;不推动“两国论”入宪;不改“中华民国”

国号;大陆不对台湾动武,台湾不宣布“独立”;没有废除“国统纲领”的问题。陈水扁是说一套,做一套,口里说不,实际上在干“台独”的勾当。陈水扁经过两年多的整肃,自认为大权稳固,又出自连选连任的需求,背离他上台时的承诺,推行“台独”政策,搞所谓的“一边一国”的两岸关系定位,肆意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并且妄图借所谓“公民投票”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台湾当局已完成了从“隐独”到“明独”、从“渐独”到“急独”的转变。第二,“泛蓝”阵营在大选中的两岸定位已有所转变,不会再谈“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甚至接受了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强调所谓“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没有“独立”的问题,也没有统一的问题,“中华民国与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从属”,甚至说什么也不排除“台独”成为台湾人民的未来选项。第三,台湾民众、特别是台湾舆论发生了大转变。据台湾“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自1992年以来的调查资料表明,在过去10年内称自己是“台湾人”的人数比例从百分之十七点三增加到百分之四十一点五,大致相当于现在自认为“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人数比例。相比之下,认为自己只是“中国人”的人数比例从百分之二十六点二下降到了百分之九点九。台湾这种政治上与大陆越行越远的趋势发展,确实使人忧虑,要引起切实关注。

台湾问题搅得人们睡不好觉,那么真正使我们睡不着觉的是不是台湾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稳定问题搅得人们睡不好觉,但邓小平却认为能不能争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真正使人睡不着觉的大问题。当前,真正使我们睡不好觉的仍然是发展问题。21世纪头20年能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1世纪中叶能不能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这是关系到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大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问题,也是我们能不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主要条件。这是因为:

其一,现代化建设是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邓小平讲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实现,归根到底还是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搞好。首先是取得发展,国家力量强大了,人民生活有较好的改善,实现祖国统一就比较方便,比较有利。很显然,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没有综合国力的显着增强,没有人民生活的明显改善,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就没有可靠的基础和根本的条件。李登辉、陈水扁之所以如此张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仗台湾经济发展的“相对优势”。当前陈水扁不顾一切的“台独”举动,既是他选举的推动,也是他“台独”本质的必然,更是对大陆发展的恐惧。大陆的发展为统一提供强大的力量和基础,大陆越发展,越是利于两岸的和平统一,“台独”的空间也就越小,对台湾的吸引力和压力就越大。时间对和平统一是有利的。李登辉、陈水扁把“台独”的时间表定在2008年左右,正是感到时间对他们不利。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已超过10%,如果加上台湾对香港的贸易依存度,则已在23%以上。台湾工商界和民众对两岸关系恶化的担心,可能出现有计划的“分散投资”,把台湾经济慢慢“空心化”。这种经济上的利害关系,就是对“台独”的制约。西方政治家也认为,中国崛起预示着全球经济政治秩序将发生重大变化,其程度不亚于工业革命或随后美国的崛起。现在,如果没有中国,已经无法奢谈世界经济的繁荣,中国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一个有着强大的现在,而且有着更重要的未来的中国,既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全球必须适应的挑战,更是台湾不能不面对的现实。

其二,不要迟缓中国跃升为世界大国的时日。在美国战略集团的内部存在着一个小团体,该团体认为,应该通过激化内部矛盾或发动预防性战争防止中国跃升到世界大国的地位。通过激化内部矛盾阻止中国的发展,目前虽然也存在这种危险和可能性,但相比于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的危险,毕竟不是主要的威胁。利用台湾问题,诱发中国打一场“统一”祖国的战争,正是美国某些战略集团所企盼的。我们不能上美国某些对中国抱有敌意、企图阻止中国发展和进步的人的当;不要因为台湾问题而干扰乃至中断经济建设进程,影响发展战略的实现,迟缓中国跃升为世界大国的时日。邓小平所言的“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的警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中断中国现代化进程,影响中国发展成为世界性大国,从外部环境讲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美国敌对势力和好战集团在制定美国对外政策中占主导地位,坚决把中国视为美国的敌人,或者中国不能妥善认识和处理中美关系,中美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

二是台湾问题处理不当引发一场新的内战。内战的危险是存在的,内战的根源是台湾“独立”势力和分裂主义。“台独”势力不顾民族大义和台湾2000多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并可能错误估计形势,公开宣布台湾“独立”,逼得大陆不得不把战争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方式。这种可能性与第一种可能性紧密相联,并且是第一种可能性的原因:台湾“独立”势力和分裂主义出“损招”,大陆不得不应招,美国也不能不应招,结果可能出现美国有识之士也不愿意看到的、与中(包括台湾人民)美根本利益相违背的中美战争。“要和平,不要战争”

是台湾大多数人的心声,有识之士对当前“台独”情势可能导致两岸兵刃相见更忧心如焚。1999年4月,台湾百岁老人陈立夫先生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周年大会上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陈老先生“忧国共内战再起,忧台湾问题不能以和平方式解决,忧中国的统一终诉诸武力。果真如此,那是两岸中国人的大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大不幸”。台湾人民的大不幸是玉石俱焚,让台湾“独立”势力和分裂主义把台湾带入战争的血海。中国大陆的不幸则可能中断现代化进程,在21世纪中叶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不幸是可能再一次丧失了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

其三,中国在21世纪最根本的战略利益是实现现代化。21世纪前半叶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是需要紧紧抓住并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按照邓小平的理论和战略部署,新世纪新阶段的任务,就是紧紧抓住并充分运用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关键是要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既是中国最根本的利益所在,也是中国统一的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日,将是中国统一之时。只要实现了现代化的中国,不承认台湾“独立”,台湾就任何时候也不能“独立”;只要富强、民主和文明的中国不承认台湾“独立”,任何大国也不能压服中国作出放弃统一祖国的决定。

21世纪的中国战略在台湾问题上有发展和统一的关系需要认真考量,精心筹划。在发展和统一的关系上大体上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认知。第一种是先统一后发展的思路,其理由有四:(1)统一是中国发展为世界大国的前提和条件,中国不能完全实现统一,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台湾问题不解决,台湾“独立”势力的猖狂,对新疆、西藏分裂主义活动是个鼓励,是中国不能安宁和统一的源头。中国在分裂的状况下,不可能有大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也不可能真正成为世界大国。这就是说,台湾问题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不清除这个障碍,中国就无法发展,不可能向世界大国的目标迈进。(2)两岸“统独”问题迟早会发生战争,打了仗再建设是我们历来的传统战略。如果台湾问题不解决,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成果将会被后来迟早要发生的战争所破坏,那时损失将更大。所以,早解决、快解决比晚解决、慢解决好;早解决快解决少损失,拖得时间越久,包袱越重,将来损失可能越大。(3)台湾与大陆渐行渐远,特别是台湾当局推行“去中国化”和“台湾本土化”将使和平统一成为大陆的一厢情愿。台湾自李登辉上台以来,特别是随着李登辉个人权势的巩固和把主张“一个中国”的大陆籍势力排挤出权力核心后,“去中国化”和“本土化”越行越盛,使国民党台湾化,台湾政权本土化。人们不能不担忧,时间一长,现在年轻的台湾人会越来越认同这样一种“台独理念”,即“中华民国”虽然在历史上曾代表中国,但现在的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台湾与中国没有关系。将来这些年轻人主导台湾社会的主流,就更难以谈统一了。(4)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出海口和海权。世界性的大国必然是海洋大国,台湾问题不解决,中国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出海口和海权。如果说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对海洋、海权的要求还不那么强烈,对于台湾以及南沙问题的解决还有回旋的时间,那么,进入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要求尽快解决海洋和海权问题。

这四种不同的认识有两个共同点:台湾问题不解决,祖国不统一,中国就不能发展,更不能成为世界大国;和平统一几乎不可能,中国要统一只有靠武力。

第二种观点认为,发展和统一为同一进程。发展和统一不是谁先谁后的两个进程,而是各有侧重点的同一进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发展为统一积聚力量,统一依赖于发展;统一与发展一样都是较长期的进程,统一的进程和发展的进程,在时间上基本是重合的;在这个进程中,只有发展才能为统一创造条件,不能因为统一影响发展。发展与统一在国家战略体系中,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位的,应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只要台湾问题没有恶化到非马上用武力解决不可,就要继续把发展放在首位。

这种观点是建立在这样两个思想基础之上的:大陆自身的发展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条件;祖国和平统一,台湾问题用和平方式解决是有可能的。应该说,这两个思想基础是可靠的符合实际的。

2000年2月23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澳大利亚悉尼发表演讲时说:“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是掌握在人民的手中的问题,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将得以实现,因为存在着努力争取找到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的敏感的人,中国和台湾之间存在大量的贸易与经济关系是实现和平统一与繁荣的巨大推动力。”对此我们也应该有信心,也要在这两个思想基础上建立21世纪的中国统一战略。

六、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是始终介入的。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美国始终是介入的,正是美国的介入才使台湾成为“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国内问题,又是带有复杂国际背景、特别是中美关系背景的国内问题,它与中国的外交战略、特别与处理中美关系的战略紧密联系。因此,解决台湾问题不能不考虑到美国的因素。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根本原则,就是在台湾问题上不怕倒退与美国的关系。这也是21世纪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要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并且要做好战略预置。现在需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是:我们战略选择的侧重点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不惜与美国破裂,还是争取中美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为台湾问题解决创造条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有个历史的了解和现实的分析。

同类推荐
  •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实践证明,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支部书记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政治正当性

    政治正当性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承担的重大研究项目“中西思想史视野中的政治正当性”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作者都是研究中国与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的专家学者。当他们从古今中西各自的专业视角研究了政治正当性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理论形态和话语方式之后,发现即使在不同的文明模式和现代性轴线上,不同形态的政治正当性依然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意识和时代困境。遂围坐在一起,以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了一场关于政治正当性的古今中西对话。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三线建设纵横谈

    三线建设纵横谈

    本书稿是纪念三线建设5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研讨会的领导讲话、专家发言和入选论文,回顾了三线建设历程,宣传了三线精神,为推动三线建设研究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热门推荐
  • 初一落倾容卿月

    初一落倾容卿月

    当今女主,多重身份,倾国倾城的容貌,来无影去无踪,却时时陪伴他左右。他一代妖帝,却有一副闭月羞花的容貌,找他看来,爱美是人的天性。对人心狠手辣的他却独独她宠爱不已。————写不好请见谅,我我已经很努力了
  • 荆棘舞4:危险上司

    荆棘舞4:危险上司

    这本小说不仅有职场女性奋斗的励志故事,更有职场女性和危险上司的爱情故事。你知不知道:上班族如何邂逅爱情,又如何应对?《荆棘舞4》让你看到办公室的激情,带你欣赏职场女性的奋斗和一个平凡的故事。《荆棘舞4:危险上司》,一网打尽职场和情场的招数~~
  • 生活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生活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生活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精选“青春美文作家”乔叶的散文,分“泡沫的下面是酒”“永不消失的河流”和“另一世界的话语”三辑。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写己所感,宏己所思,字里行间“浓得化不开的土气便扑面而来,带着不由分说的家常和亲切,将你裹到里面”。是乔叶光华褪尽后执平凡以诗意,书写的一卷大俗大雅、至纯至善的生活印记。
  • 一份礼物

    一份礼物

    家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笑声有多大。从未送过她礼物,只想送她一份礼物。
  • 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大全集(超值金版)

    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大全集(超值金版)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控制怒气,不再抱怨,停止折腾,认真、快乐地生活,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就能达到理想的处世境界。本书立足于不生气、不抱怨、不折腾三个主题,用故事和哲理告诉读者:生气伤人伤己,抱怨天怒人厌,折腾耗时耗力。掌握了这“三不”处世智慧,你的人生就会变得很精彩!
  • 神探安在天

    神探安在天

    讲述警探按在天和搭档们维护正义铲除邪恶的故事。
  • 导购员金口才全书

    导购员金口才全书

    《导购员金口才全书》把卖场上最直接、最便利、使用率最高的口才技巧和处事方略介绍给你,并努力使你用最短的时间掌握能言善道、精明处事的本领。书中多的是锦嚢妙语,多的是奇谋妙计,它们从销售终端的实际出发,用实际有效的例证来告诉你一线导购员说话的方法和各种技巧。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方便实用。必要时可以现用现查, 称得上是导购员的精明助手、得力的秘书和高级参谋。
  • 请不要在学校公然秀恩爱

    请不要在学校公然秀恩爱

    ※这是一个没有文案没有大纲的破文※内容与题目基本无关※现代向※小诺再次来作大死※文笔不好请多指教【你确定有人※嘛我20了
  • 第一狂后

    第一狂后

    秦素雅,21世纪黑道世家的未来接班人,做事不按牌理出牌,脾气古怪,性格狂妄。穿……穿越?灵魂附体?shit!这种诡异的事怎会发生在她头上?还是个草包皇后,太后不疼皇帝不爱,一家老小还即将被斩首。妃子挑衅?一针让她卧床不起。王爷轻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困兽犹斗,写他的忍辱负重,写他的韬略智慧,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无奈苍凉,写他的内心圆满。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