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79700000014

第14章 电力高等教育的调整与提高(1961—1965年)(3)

经过一系列自上而下的认真工作,各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电力系统各高校自贯彻执行“八字方针”和《高校六十条》

以来,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从整体上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而且大部分是新生力量,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都比较差。

特别是新设专业和基础课教师力量更是薄弱,因此提高师资水平,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贯彻教学内容“少而精”的关键问题。

为此,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突出抓思想建设,抓计划落实,努力创造条件,重点培养,强调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提高师资水平。

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为例,学校提出的主要措施有:(1)要做到每个人有一个具体可行的规划,由教研室统一安排;(2)加强督促检查,为教师创造提高的条件,对教师进行具体帮助并作必要的考核;(3)加强组织和思想领导,做到院、系、教研室都有专人分管;(4)加强骨干教师的重点培养。并强调指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努力才能见效的任务,要有计划和持久地抓下去,特别应抓好第一批重点培养的师资工作。明确师资培养的方向是坚持又红又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内容上,既要注重提高学术水平,又要着眼于提高教学水平。在培养方式上,结合教学、科学研究为主,脱产进修为辅;个人钻研为主,开展集体活动,“老、中、青”结合为辅。该学院在1964年十年校庆时又进一步制定出师资培养“十年规划”。要求各个教研室以及教师每个人订出提高、培训的计划,对每个教师实行“四定”(即定方法、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间),确定一批重点师资名单,采取打好基础,缺啥补啥,系统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多数人能独当一面地较好地承担教学任务,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学效果较好。中、老年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科研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绝大部分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一部分人在专业领域造诣较深,已成为该学科的带头人,不仅能带领本学科的教师深入钻研、努力攀登,而且还为解决国家水利电力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五节)执行刘少奇关于实行半工半读的指示

刘少奇早在1957年、1958年、1964年的各种场合多次宣讲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问题,并提请中央政治局进行讨论。他说:我国应有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工厂农村的劳动制度。一种是现在的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和现在工厂里、机关里面8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这是主要的。此外,是不是还可以采用一种制度。跟这种制度相辅而行,也成为主要制度之一,就是一种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一种半工半读的工厂劳动制度。1964年9月以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都积极推动半工半读教育的试验工作。1965年,中共中央在批转高等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的报告中指出:推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是逐步消灭三大差别,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大事情,必须引起全党重视。抓好半农半读教育工作,对改变我国教育事业面貌,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这些指示的推动下,半工(农)半读高等学校也陆续创办。据统计,1965年10月,全国共有独立设置或由工厂、农场、人民公社举办的半工(农)半读高等学校109所,在少数专业进行半工(农)半读试点的全日制高等学校有177所,全部学生有7300人。1965年12月,高等教育部召开全国半工(农)半读高等学校会议。会议决定对三种类型的高等学校采取不同的方针:业余高等教育,在不妨碍生产的条件下,要放手发展;半工(农)半读高等学校,在积极试办的同时,要着重巩固提高,保证质量,既认真劳动,又认真读书;全日制高等学校要认真改革,包括进行半工(农)半读试点,调整专业,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并进一步缩短学制。

水利电力部要求所属高等学校要认真改革,并局部进行半工半读试点。1965年7月,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决定从65级新生开始,在二系水利工程施工专业试办半工半读制,学制为5年,地点在丹江口,以该院原有教学基地为基础逐步扩建。并商定此专业由该院与丹江口工程局共同领导。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在本校水利机电系65级中试行半工半读。1965年秋,水利电力部决定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改名为半工半读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当年招收半工半读大专生200名,设锅炉、汽轮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网、热工测量仪表及自动化5个专业,学制4年。各水利电力院校从各校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稳妥的步骤和措施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

(第六节)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这一时期,水利电力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大体上经历了由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调整关系、改进方法、明确任务,到加强领导、端正方向、学习先进的发展过程。1962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了团中央关于《共青团在学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草案)》,强调共青团要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团员”,教育学生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读书、学好功课。要求团员青年要坚持又红又专的努力方向。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国上下迅速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接着,学习大庆油田、学习解放军的活动也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

各水利电力院校根据中央和高等教育部、水利电力部关于对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本校实际,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张旗鼓地组织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东北电力学院早在1963年2月就作出决定,在全院开展“学雷锋”活动。3月26日,该院团委、学生会、工会联合举办了“雷锋事迹展览会”,受到校内外师生、群众的广泛好评。据不完全统计,1963年至1965年,各校学雷锋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层出不穷,受到学校以上组织表彰的学雷锋、学毛著先进集体有180个次,学雷锋、学毛著积极分子约1600人次。东北电力学院在组织开展深入学雷锋的活动中,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的政治思想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教学工作中还提出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号召。

二是健全政工组织,创建学生政工队伍。在开展向解放军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各校根据水利电力部的指示,在1965年9月相继成立了党委政治部。作为学校党委工作机构的政治部,其所属机构为组织部、宣传部、人民武装部。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在学生中建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各校按学生人数100∶1配备了专职政治辅导员。这些辅导员,绝大多数是从毕业生党员中选留的青年教师,他们直接生活在大学生中,与学生能打成一片,熟悉了解学生。因此,对于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学好业务知识,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至今我国高校学生政工队伍中人员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要求与30多年前有了很大不同,但这一体制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五反”运动

1963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农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城市开展了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官僚主义、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的新“五反”运动。

水利电力各高校,根据水利电力部和所在地的省、市委的统一部署,相继开展了新“五反”运动。参加运动的人员主要是,学校党政工团的干部和财务、设备、总务、基建的会计、出纳、保管、采购和食堂管理员以及图书资料员、教辅人员等。运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揭盖子”、领导干部“洗手洗澡”(主动检查自身的缺点错误)、“放包袱”和回忆对比;第二阶段主要是进行新“五反”斗争,同时在师生员工中进行阶级斗争教育和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教育;第三阶段是以整党为中心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对运动中揭发并查证出犯有错误的人进行组织处理。

运动结束时,上级党组织要进行检查验收,过不了关的还要进行补课。1964年4月,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在北京市委和水电部领导下,对“五反”运动进行检查,并决定对后“两反”进行补课。同年6月,北京市委、水电部联合工作组进院,从11月开始重新进行了“两反”补课。

在学校开展新“五反”运动,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加强经济管理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运动的本意是要使全体师生员工对阶级斗争、两条道路的斗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斗争,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以防止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影响和侵蚀。因此,在运动中把不同性质的问题笼统地认为是阶级斗争的反映,使许多人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

三、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继开展新“五反”运动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及水利电力部陆续发出通知,要求高等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通知指出,让知识分子参加农村“四清运动”,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改造、加强他们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促使知识分子劳动化、革命化,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一项重大措施。根据上级指示,从1963年5月起,北京电力学院先后抽调750余名师生分赴怀柔、昌平和天津电力系统各单位;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抽调381名师生赴大兴;东北电力学院则赴吉林冶金电气化学校和吉林中心医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分赴孝感、武昌、黄冈、通山等地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参加“四清”的师生,按工作队统一要求,在农村访贫问苦,搞“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编“三史”(家史、村史、社史),接受劳动锻炼和阶级斗争教育。华东水利学院组织三、四、五年级大学生1244人(包括研究生20余人)到江苏句容县参加社教运动,时间3至5个月。此外还有教职员工237人(其中正副教授11人、讲师44人)随学生一起参加了运动。据统计,该校参加运动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92%。

高校师生参加“四清运动”,使他们接触社会实际,了解工人、农民,在实际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教育,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有利于克服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缺点,改进教学工作。但由于“四清运动”本身的局限性,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以及运动中的偏差,致使参加运动的师生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加上参加时间过长,占用了部分教学时间,冲击了正常的教学工作。1965年5月,经中共中央同意,高等教育部又发出了《关于高等学校师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几项规定》,对于纠正“过左”的行为,保持教学秩序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类推荐
  • 美德:一束鲜花

    美德:一束鲜花

    张海君编著的《美德(一束鲜花)》是一本讲述 关于美德的书。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让 我们以《美德(一束鲜花)》为舟,泛舟漫游美德的 海洋。该书将会使你看到人性的美,引 导你成为一个更丰富的人。很多时候,一本好书也是 培养美好品质的必需品。
  •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呐喊
  • 梅花香自苦寒来(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梅花香自苦寒来(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科学发明家

    科学发明家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王爷,放过我吧

    王爷,放过我吧

    跟王爷相敬如宾能不过一辈安稳生活,只可惜这个王爷真是。。。。。潇墨离穿越之后就变成了王妃,真是太神奇了。和古人相爱的话,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潇墨离说,我是不会出现在历史之中的,王爷却说,有我就会有你。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相爱了呢?好吧,既然这样,我就老实当个王妃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归元大帝

    归元大帝

    一个小小少年,一段上古传奇,从采药小童,到成为了世间绝对强者!到底是机缘?还是实力?更多内容还请关注起点签约作品<归元大帝>敬请所有朋友关注,收藏,投票
  • 毁神诀

    毁神诀

    神格落入凡间,一个异才少年被卷入一场阴谋斗争,年少的他家族被灭,亲人失散,他只身一人踏上寻找真相的路程。
  • 穿越之冷情王妃独步天下

    穿越之冷情王妃独步天下

    杀伐果敢,冷酷无情,宛如从地狱回归的罗刹。手持利刃,一意孤行。16岁的花季,本该是向阳的百合,她却偏偏是幽谷中带刺的玫瑰,沾染着猩红的血。在某次执行任务时,不经意的一次回眸将她带入未知时空。江湖险恶,血雨腥风。宛如绝世妖花,她要激发怎样的滔天洪流,要掀起怎样的骇浪惊涛!
  • 二谛义

    二谛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至尊独宠:娇萌小红娘

    至尊独宠:娇萌小红娘

    我弄断了红线,乱点了鸳鸯。下了趟凡间,遇了自己的姻缘。这是一篇轻松诙谐的宠文,没有纠结,为了暖心而作。
  • 夫子尹随笔

    夫子尹随笔

    年轻的心,总会在一次不经意的相遇后,被不能忘怀的美,惊叹此生。遇见,没有奢华的灯红酒绿,却有着朴实的真情流露。
  • 误惹首席撒旦总裁

    误惹首席撒旦总裁

    不会吧!从来没交过男朋友的席小羽对突然冒出来的男友很不感冒!这张帅的掉渣的照片竟然就是老妈口中的未婚夫,也太不可思议了吧。他洛冥夜长得很帅是没错,但也没有必要让他周边的女人耍进手段,誓死都想要勾引他到手!继一个个女秘书莫名其妙离职后,他带来了一个男秘书,而且还是一个很青春帅气的小帅哥,人气指数直逼他们高高在上的总裁。
  • 善俗要义

    善俗要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史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历史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录中蕴含着宝贵和丰富的经验与真知,是我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有力工具。本书以编年体通史的方式,把中国和世界几千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内曾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人物进行了全面而清晰的梳理。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清楚地看到中国及世界各个民族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不断进步的过程,了解其文化与精神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