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79900000028

第28章 孔子与耶稣:圣人与超人的跨文化对话(5)

孔教的“性本善”与基督教人性的原罪,对中西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出现了什么后果呢?基督教的人性原罪之说,虽不像中国的法家那样,因人性之恶而只诉诸刑法;而是诉诸人的良知,让人忏悔、不断地忏悔但是,西方社会法律的愈趋完善,与基督教的原罪之说就不无关系。因为既然人性是罪恶的,那么仅凭个人的忏悔是不行的,还需要有能体现神意的法律,来约束人的罪恶,以此而形成了西方“自然法”的传统。在“上帝死了”之后,西方人就会以理性代替神意,为社会立法。但是,儒家既以“性本善”为教,就只需人“尽心”、“知性”就行了。法的强化就意味着不相信人心中的善性。所以,在传统中国,法的观念一直很薄弱,而是像梁漱溟所说的,“以礼俗代法律”,以家庭组织社会。固然,中国也有“刑法”,但中国的所谓“国法”,基本上是“家法”的延伸,故官僚教训子民也要像父亲教训儿子那样打屁股。

正因为基督教的原罪之说让人忏悔、不断地忏悔,以等待世界末日的审判,所以就造就了西方人动态的心灵,惊醒的文化精神。一方面,基督教将人置于神与魔、灵与肉的冲突的漩涡中,使人根本不可能静静地消受生命;另一方面,人必须超越这有限相对的现世,而向来世的天国驰奔,所以人又不可能安于现状。更令人不安的是,末日的审判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进行。所以耶稣反复强调人们应该惊醒:“你们要警醒,因为你们不知道家主什么时候来,或晚上,或半夜,或鸡叫,或早晨;恐怕他忽然来到,看见你们睡着了。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也是对众人说:要警醒。”与此相反,孔教的“性本善”则让人“反身而诚”,安于现状,安分守己,以此而塑造了中国人静态的心灵,安睡的文化精神。孔子说“仁者静”,又说“木讷者近仁”,都是以“静”为美德,让人呆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不要动乱不安。既然人性本善,那么固守本有的善性就行了,这就是“知足者常乐”。《大学》

把这一点说得很清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如果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向后倒退:既然人性本善,那么越向后倒退,就越接近“善”。所以孔子要复归周礼,后儒祖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老子向往“小国寡民”,庄子神往原始的混沌而以人类始祖犯了“原罪”的基督教文化,就不可能向后倒退,对于祖宗也不可能有什么好感;而孔教的“性本善”则导致了祖宗崇拜。因此,基督教人性的原罪导致了向前超越的文化意向,孔教的“性本善”则让人安于现状或向后倒退。如果说基督教文化是“罪感文化”,那么,孔教文化则是“善感文化”。

人们说中国文化是“耻感文化”或者“乐感文化”,固然也不错,但却不能与“罪感文化”构成对应而相提并论。因为“耻感”、“乐感”都是从“善感”中派生出来的:“耻感”是出于人性之善的“羞恶之心”,但却包容不了人的善性中的“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等;“乐感”是人性之善的结果,即安于现状,知足常乐。“耻感”着眼于“善感”的原因,“乐感”着眼于“善感”的结果;“耻感”着眼于与西方文化的认同,“乐感”则着眼于与西方文化的别异。但二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用中国文化的部分与西方文化的整体相比。事实上,“乐感文化”的对应物是“悲感文化”,是“善感文化”及其对应物“罪感文化”的直接结果。中国缺乏悲剧意识和悲剧观念,原因就在于,既然人性本善,那么,只要人能安分守己、知足常乐就行了;若是不安分守己而造成了“悲剧”,就怪你不能固守本有的善性,也就不值得悲哀了。而且,在“天道远、人道近”面前,即凡事都可以有人力的干预面前,所谓命定的悲剧就无地可容。因此,即使是历史上的悲剧,中国人也要加以干预,使其结尾“团圆”。而在西方,在人无能为力摆脱的命运(古希腊)和原罪面前,那悲才是真悲。从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到托尔斯泰“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安娜·卡列尼娜》,无不如此。

孔教那种安于内而不假外求的特点,使之不可能对外在世界有真正的认知兴趣,而其“性本善”的人性论,又使之对人性的幽微之处缺乏深刻的探究。比较而言,韩非的性恶论对人生真面目的揭示,就比“性本善”的儒家来得深刻。而基督教外在于人的上帝,使得西方人有一种向外认知的文化态度;其“原罪”之说,又使西方人对人性的幽微之处进行深入的探究,这导致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性探究的惊人深度。而且从广义的文化背景看,就是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说,也是基督教文化的结果。尽管弗洛伊德并不相信基督教,但是,弗洛伊德把人性的根柢看作充满原始情欲暴力的本我(id),就正是基督教人性的“原罪”之说一种变了形的翻版。因此,孔教是一种使生命安乐的文化,基督教则是一种认知型的文化。

(第六节)儒教与基督教的现代价值

人们常常认为,孔学是人的哲学,是注重主体内省和人格完善的哲学的人学,于是,孔教的人学与基督教的神学,孔教的人本主义与基督教的神本主义,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立。这种比较固然是不错的,然而,假如人们详加考究,就会知道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孔子固然“不语怪力乱神”而置重人,但又“敬鬼神而远之”、“祭神如神在”,所以,中国尽管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上帝,而且正统的儒生也不大相信有什么鬼神,但是,这却满足不了中国下层社会人民的神话心理,于是层出不穷的“怪力乱神”又爬满了中国的史册。孔子固然很少谈及“性与天道”,但是,孔教的道德价值正是由“天”赋予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否则,孔教徒就无法以孔子之言上压人主,下制百姓。所以,孔子让人“知天命”、“畏天命”。于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于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特别是主宰意义的天与自然意义的天混在一起,就使人的地位甚至处于自然之下而要“敬天礼地”。

在基督教中,人虽然在神之下,神是人的创造者和牧人,人应该绝对听命于神;但是,除了上帝之外,宇宙中就要数人伟大了,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因此,在人与神、人与自然二分的基督教中,人的位置是很明确的。基督教为了抬高人的位置,甚至认为人与自然没有共通之处。费尔巴哈说:“跟属人的灵魂相比,太阳、月亮和地球算得了什么呢?世界正在消逝,惟独人是永恒的。基督教使人跟自然毫无共通之处,因而陷入鹤立鸡群式的极端,反对把人跟动物作任何细小的比较,认为这样的比较是对人的尊严的亵渎。”

当然,孔子对“鬼神”取存而不论的态度,对“天道”取点到为止的态度,孔子所注重的还是现世的人伦道德。但是,由于孔子过于注重伦理整体,使之所建构的和乐融融的大家庭又有淹没个体的倾向。个体不过是一滴水,在奔流不息的族类延续的生命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因此,孔教虽然是偏于主体性的文化,以此而形成了中国的表现美学和抒情诗传统,但是,中国文化所偏重的主体性是群体主体性,所以,中国美学礼乐合一,强调的是群体性的表现。用《毛诗序》的话说,艺术应该起到“经夫妇、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作用。

与此相反,基督教虽然置重神,极力夸张神的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的荣耀;但是,基督教所注重的人,却非群体的人,而是个体的人。

基督教注重神的原因,就在于能够使个体的人直接与神沟通而自成一个类,也就是成为耶稣基督的“肉中肉”而获得情感的满足和生命的不朽;而无须像孔教那样,把个体纳入伦理整体之中,从族类的绵延中获得生命的不朽。因此,虽然在一心一意事奉神的中古西方,神本主义使人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显露;但是,一旦“上帝死了”,西方人就会倒向与中国的群体主体性不同的个体主体性,西方美学就会出现与中国群体性的表现不同的个体性的表现理论。

“上帝死了!”把西方人抛在了自由选择的大漠上。我觉得,西方人似乎面临着的有这么几种选择:1.像尼采及其信徒那样,充分强化个体主体性,甚至以“超人”去代替基督。2.以“科学主义”态度来贬低人,甚至以为人与其他动物并无多大差别,或以“非科学主义”态度,以为人还不如其他动物,于是而有价值危机、肉欲横流。

3.感受到自由选择的冷酷,就“逃避自由”,以现世的独裁者代替基督,给自己做主心骨,而自己也就成了现世独裁者的“选民”,于是而有希特勒后二种选择显然是非文化的。也许,只有在充分强化个体主体性的基础上,最终通向马克思所设想的人与人自由结盟而组成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个人能在创造性的审美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才是西方文化发展的正道。

同类推荐
  •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神的后花园

    神的后花园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中国当代散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文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必然伴随着历史、时代、社会的源流脉络获得同步发展。因此,从纵向的、发展的角度考察新时期湖北散文的发展态势,厘清来龙去脉,对整个中国散文史的建构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历时的统照下,湖北散文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的基本理路。湖北散文始终以沉寂之姿努力地寻求新的发展前景,它的艺术生命力在创作队伍、作品数量、审美拓展上顺应了时代需求,形成了色彩纷呈的局面。
  • 心底的河

    心底的河

    二十多年来,宋晓琪利用繁忙工作之余勤奋笔耕,先后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了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等二百余万字的作品,并多次获奖。她的文字简洁清丽,幽默调侃。近年来随着阅历的丰富,她笔下的世界也愈见广阔,少了虚饰轻浅,多了成熟凝重,往往不动声色地把思考和哲理融进作品,使作品增添了内涵和分量,却又始终娓娓道来,具有一种亲和力,颇受读者喜爱。
  • 病玫瑰

    病玫瑰

    《病玫瑰》中,诗人的灵魂翼羽随处翩跹,意象婉如思涛中自由飘荡的飞舟。然而,现代文明对精神家园的攻击,也深深地触动着诗人文爱艺,诗人凝重的视境,通过那些悲天悯人的诗句,传递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八宝重函

    八宝重函

    水银冢,连环仪,搬山卸岭发丘印;众好汉,聚绿林,合力把那墓儿移;群山聚,心戚戚,葬身永无安生地;惊天泣,鬼神栗,天下没有不散席。红漆棺,踏空砖,鸡鸣之前不下山;过铁毡,群山峦,万座群山纳百川;一重函,二重函,八重不死有何难;多遗憾,心孤单,江湖风雨难为传。
  • 修真之我叫田伯光

    修真之我叫田伯光

    我叫田伯光,从一个武侠的世界,穿越到了一个修真的世界!
  • 终极惩戒

    终极惩戒

    罪孽深重的夜朗在一次犯罪过程中,被意外的召唤到了一个神奇的维度里。从此以后,他便踏上了漫漫的赎罪之路……狰狞的丧尸,邪恶的魔鬼,无畏的士兵。当游戏中的虚拟世界成为独立空间让人身临其境时,人们又会怎样去应对呢?
  • 重生红楼梦

    重生红楼梦

    李士非穿越成了贾环,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国府。看他如何在众多纨绔中厮混,在众多美女中自持,文斗,武斗,政斗。军事的,政治的,生活得。。。。
  • 寻仙迷踪

    寻仙迷踪

    这是一部超越《LOST》和《夺宝奇兵》系列的纯正中国版探险小说,这是一部无关偷坟掘墓的秘境历险记,这是一部和仙人遗迹有关的寻仙探奇,这是一部异能者的成长史,这是一部没有奥特曼满地都是怪兽的斗兽记,这是一部配角完爆主角的逆袭故事……
  • 佛说宝带陀罗尼经

    佛说宝带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夏若知己不过尔尔

    夏若知己不过尔尔

    呐,原来的乌鸦,是蓝色的呢,很蓝很蓝的颜色就像夏尔的眼睛。可是啊,他喜欢上了一只孤傲的孔雀,孔雀说,你的颜色那么单调,你配不上我。然后他便飞到世界各地,将所有的颜色都抹在自己的身上,颜色越来越多,越来越浑浊,他就变成黑色的呢。回不去了啊。
  •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暗杀教室之你我若终年不遇

    暗杀教室之你我若终年不遇

    她原本的目标是监视他但最后却与他成为了朋友;他们是他的学生但却要暗杀他,当他们的意见产生分歧时她会选择……是尽到一个朋友的职责还是去杀掉他…………P.S:桃酥不定时更新至少一月一更。封面借用神座姐姐,狛枝、创妹不要打我
  • 《纯阳武神》

    《纯阳武神》

    废物少年偶得纯阳宝典,成就不灭圣体,悟性飙升,从此逆天改命,一雪前耻,击败各路强敌,脚踏三界,无数天才尽皆匍伏颤抖!【绝世武神,万古我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