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完自我介绍以后,应该简明扼要地说明通话的目的,尽快结束交谈。因为,随意占用对方的电话线路和工作时间是不为对方考虑的失礼行为。在业务通话中,“一个电话最长3分钟”是通行的原则,超过3分钟应改换其他的交流方式。
如果估计这次谈话要涉及的问题较多,时间较长,那么,应在通话前询问对方此时是否方便长谈。如果对方不方便长谈,就应该有礼貌地请对方约定下次的通话时间。
如果明明需要占用一刻钟的时间,却偏偏说:“可以占用你几分钟时间吗?”这就很不合适了,应该说:“王先生,此次我想和您谈谈分配方案的事宜,时间大约需要一刻钟,您现在方便吗?”
电话是最流行也是最便利的通讯工具,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电话的语言很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个人甚至是公司的声誉,因而,掌握正确的、礼貌的打电话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上门拜访时的礼仪细节
拜访,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基本、最常规的形式。朋友一场,就要常来常往。一般而论,最常见的社交形式就是拜会。所谓拜会,就是拜访。我到你家去,你到我家来,这就是拜会。如果是两位50年没见面的老同学见了面,他们彼此之间也会说话,但很可能存在隔膜,没有共同语言。而常来常往的人就不同,连对方家里养了几只小鸟彼此都一清二楚,因而他们之间会有共同语言,会有共同话题。
那么,到亲朋好友家里作客是不是要遵守一定之规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一定之规,我们称为为客之道。那么,对现代人而言,拜访时到底又有哪些为客之道呢?
为客之道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客随主便。你到别人家作客,就一定得清楚自己的客人身份。拜访者是以客人的身份到主人家里去,这是一个自身的定位问题。有鉴于此,你就不能让主人感觉到你麻烦,感到有负担或者勉为其难。作客时,一定要注意到互动的问题。作客时的互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客人要以主人的意愿为优先考虑。怎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为客有方呢?
首先,要有约在先。这是作客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有约在先,是为客有方的前提。有约在先要是没有做到,就谈不上为客有方了。所谓为客有方,是指我们在拜访他人的时候,一定要提前约定,不能充当不邀而至的不速之客。不要因此而打乱别人的日程和安排,让别人措手不及。每个人的时间都是非常宝贵的,你这样愣头愣脑地撞过去,难免会耽误别人的事情。具体来讲,我们所提倡的有约在先,实际上涉及到以下五个要点。
第一,要约定时间。联络拜访他人的具体事宜时,首先要和对方讲清楚自己到达的时间,同时也要讲清楚自己离去的时间。
第二,要约定地点。现代人的活动范围是很广泛的。与人约会时,除了住宅之外,还有很多地方可去,例如,酒店里的咖啡厅、郊外的私人别墅。
第三,要约定人数。拜访任何人,都必须事先约定具体人数。也就是说清楚有几个人去拜访,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四,要约定主题。时间是宝贵的。一般而言,在拜访他人之前,其主题也应提前予以确定。如果不是很相熟的朋友,最好提前告知为什么而去,是好久没联系了想念,还是籍此机会有事情要谈。
第五,要如约而至。它的含义是,拜访别人时别违约、别爽约,必须准时到达。约会时,有的人倒是到了,却是说好的八点到,结果九点到,浪费了主人一个小时的时间,让人家在那里干等。这样是很不礼貌的,因此,要按照以前约定的时间﹑地点﹑人数和主题认真兑现,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随便变更。如果变更的话,应尽早通知对方。
其次,要登门有礼。登门拜访。就登门这一环节而言,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这就叫登门有礼。因为你按照约定来了之后,你一定得登堂入室。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一,要预先告知。比如,快到主人家的门前时,要打一个电话向主人确认一下。到了人家家门前时,该敲门就敲门,该按铃就按铃。千万不要推门而入,万一人家在洗澡或更衣,万一人家家里有别的客人,还没有离开,那样大家都会很尴尬,所以需要注意预先通知主人。
第二,要问候致意。登堂入室之初,不要忘记问候他人。站在社交的立场上来讲,需要问候拜访对象及其家人,如果有在场的其他客人,也要问候。
第三,登门之初一些程序上也有其他要求。譬如说,对方要求你脱下外套,你就要按照他说的做。对方需要你更换拖鞋,你也得照做。强调一点,作客的时候,自己所穿的鞋子和袜子不能有味道,还要注意袜子不能有“漏洞”。
有的人家比较讲究,让你把衣帽存在衣帽间里,或者让你把手提包放在某个地方,你都必须一一照办。还有一点要注意,别人邀请你到哪个房间去,你得按照他的线路走。比如说,对方把你往客厅让,你就不能直奔卫生间;别人请你到观景台去看看窗外的湖光山色,你不要不去,否则好像在表示自己什么都见过,人家那里没什么了不起的,会让对方很尴尬。
第四,要限定交际的时间。说好了双方要谈多长时间,就要适可而止,及时撤退。一般来说,拜访的时间宜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
登门拜访是个跟对方进一步接触的好机会,如果表现得好了,会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给你的整体印象加分;如果不注意细节,有失礼之处,那就不好了。毕竟,细节也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出席会议时,选对位置说对话
不管是出席商务会议还是政府会议,这其中都是大有学问的,作为参会者,有两点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坐对的位置,说恰当的话。
首先是要坐对位置,如果主办方之前都安排好了每个人的座次,那就简单了,如果没有安排,那么,就要选对位置,坐自己该坐的位置。
正式会议,通常要事先排定与会者,特别是重要身份者的具体座次。越是重要的会议,它的座次排定越重要。由于工作会议的规模不一样,在具体的座次排定就有所不同。
小型会议。
一般指参加者较少、规模不大的会议。全体与会者都应排座,不设立专用的主席台。小型会议的排座,大致有三种形式:
一是自由择座。就是不排定固定的具体座次,而由全体与会者完全自由地选择座位就座。
二是面门设座。一般以面对会议室正门的是会议主席座位。其他的与会者在其两侧自左而右地依次就座。
依景设座。所谓依景设座,是指会议主席的具体位置,不必面对会议室正门,而是应当背依会议室之内的主要景致所在,如字画、讲台等。其他与会者的排座,则略同于前者。
大型会议。
一般是指与会者多、规模较大的会议。大型会议在会场上要分设主席台和群众席。主席台要认真排座,群众席座次可排可不排。
主席台排座。大型会场的主席台,一般面对会场主入口,面对群众席。主席台成员的桌上,要放置正反两面的桌签。
主席台排座,具体又分为主席团排座、主持人座席、发言者席位等三个方面。
主席团排座。主席团,是指在主席台上正式就座的全体人员。国内目前排定主席团位次有三个基本规则:一是前排高于后排,二是中央高于两侧,三是左侧高于右侧。
主持人座席。会议主持人(即大会主席)的具体位置在:一是居于前排正中央;二是居于前排的两侧;三是按其具体身份排座,但不应该就座在后排。
发言者席位。发言者席位,又叫做发言席。在正式会议上,发言者发言的时候不宜坐在原处。发言席的常规位置有二:一是主席团的正前方,二是主席台的右前方。
群众席排座。在大型会议上,主席台下的一切座席都是群众席。群众席的排座方式有两种。
一是自由式择座。即不进行统一安排,而由大家各自择位而坐。
二是按单位就座。它指的是与会者在群众席上按单位、部门或者地位、行业就座。它的具体依据,既可以是与会单位、部门的汉字笔划的多少、汉语拼音字母的前后,也可以是其平时约定俗成的序列。按单位就座时,如果分为前排后排,以前排为高,以后排为低;如果分为不同楼层,楼层越高,排序越低。
在同一楼层排座时,又有两种普遍通行的方式:一是以面对主席台为基准,自前往后进行横排,二是以面对主席台为基准,自左而右进行竖排。
那么,如果需要在会议中发言,都要注意什么呢?
对于会议的发言者和报告人来讲,发言一定要遵守秩序,如果话筒离自己较远,应精神饱满,以不紧不慢的步子走向话筒。
在发言之前,应面带微笑环顾一下会场,如果会场里掌声四起,可适时鼓掌答礼,等掌声静落之后再开始发言。
发言或报告一般应使用普通话,并掌握好讲话的节奏。如果会场里交头接耳之声不断,要考虑适当转换话题。
会议发言有正式发言和自由发言两种。前者一般是领导报告,后者一般是讨论发言。正式发言者,应衣冠整齐,走上主席台应步态自然,刚劲有力,体现一种成竹在胸、自信自强的风度与气质。发言时应口齿清晰,讲究逻辑,简明扼要。如果是书面发言,要时常抬头扫视一下会场,不能低头读稿,旁若无人。发言完毕,应对听众的倾听表示谢意。
相比之下,自由发言则较随意,应要注意,发言应讲究顺序和秩序,不能争抢发言;发言应简短,观点应明确;与他人有分歧时,应以理服人,态度平和,听从主持人的指挥,不能只顾自己。
如果有会议参加者对发言人提问,应礼貌作答,对不能回答的问题,应机智而礼貌地说明理由,对提问人的批评和意见应认真听取,即使提问者的批评有失偏颇,也不应失态。
报告结束时,可向会议参加人员表示感谢。
除了注意发言的内容,还要学会调动全身的能量——肢体语言、声音等去增强发言的效果。
例如,你在向人们解释某个问题时,要让你的—只手自然地放在—边,或采用手心向上的动作,这样显得坦白而真诚。发言中,说教式的动作,就是那些指指点点以表示强调、坐在台前交叉握双手、手指撑出—个高塔形状的动作等,这些动作并不能获得信任,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