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53600000018

第18章 国学文化与文化教育(4)

孔子道论的主要内容是“仁”,他把道分为仁与不仁两个方面,主张仁道而反对不仁之道。孟子说:“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仁的核心是“爱人”,所以道应该表现为爱人、忠恕、孝悌等品德。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里仁》)他的弟子曾参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道论的最大特点是,其道不是最高概念的道,不是本体意义上的道,而是政治伦理意义上的道,是人道而不是天道。

《易传》是孔子及其弟子对《易经》的注释与阐发,《易传》中也有着丰富的道论思想,道在《易传》中出现了大约100次,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易传》中的道它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阴阳之道、形上之道、三才之道等,但仍以人道范畴为主。阴阳之道在《易传》中得到比较系统的阐述,《易传·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庄子·天下》说:“《易》以道阴阳。”《易传·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是对道的一种很好的说明,道与器物不同,道是形而上的,它具有本根的性质。《易传·说卦》:“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这里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三才之道,尤其对道教的影响最大。《易传》吸收了老子阴阳道、形而上道等思想,与老子的道论也有相异之处,但道在《易传》中并非最高哲学范畴,与它同样重要的范畴还有天、太极、易等。

墨家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与儒家、道家的地位相当,但是在道论方面却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达到形而上。《墨子》一书中用了很多道的概念,基本上都属于人道的范围,有的道的概念很具体,如“舟车之道”“衣裳之道”;有的道的概念很抽象,如“有与无之道”;有的道的概念会牵扯上政治,如“尧舜禹汤文武之道…‘暴人之道”;有的道的概念会涉及文化伦理,如“儒之道”“知者之道”“君子之道”“人臣之道”。所以《墨子》认为,这些人类社会的规范,都来自于天志与上帝,都服从于天志与上帝。

兵家也有自己的道论,称为“兵道”。孙武是春秋末期兵家的代表人物,《孙子兵法》是兵家的代表作。孙子认为,道为“安国全军之道”,是治军用兵的原则。在治军方面,他提出以道为首的五事原则:“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曰将,五日法。”(《计篇》)而对于战争的一般规律,他也进行了总结,他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兵者,诡道也。”(《计篇》)孙子的道论也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但是这仅限于人道中的兵道,缺少一种天道的思想。

法家的前期人物有申不害、慎到、商鞅等,他们提出了因天道而任法的思想。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深受老子道论的影响,他在《解老》一文中将道理解为自然界的总规律,他说:“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稽也。”(《韩非子·解老》)韩非子道论的主要内容是因道全法的思想,道为法的根本,法为了道而设立。他说:“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韩非子的道论与孔子不同,兼言天道与人道,更接近道家。但他与老子的道论也不同,老子重天道,韩非子重人道,而人道就是法。

综上所述,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最高范畴,其他的范畴都是从属于道的。在中国文化与哲学史上,自从老子创立道统哲学,提出作为万物之源的“母体道”和自然法则“规则道”后,后世哲学家虽然也提出过另外一些的最高范畴,但大多数都是换汤不换药。

【国学小讲堂,人生大智慧】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致力于干好那些该给老百姓干的事情,对鬼神则敬而远之,这就是智了。”樊迟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艰难的事则为先,享受的事情则放在后,这就是仁。”

【品故事,明心志】

与下属一起分享成功

曹操死后,曹丕代汉立魏。在西蜀的刘备手下将领在这个时候也劝刘备称帝,以重整旗鼓,恢复汉室。可是刘备觉得不妥,坚决不同意。最后诸葛亮也来劝说,结果刘备就欣然同意了。

诸葛亮对刘备说,这么长时间以来,许多的将士都是跟着您转战南北,不辞辛苦,目的就在于建功之后能够立业,从而得到一点封赏。“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果你不就帝位,这些士大夫就会重寻明主,没有一个人敢于追随你了。”于是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言,称帝而封功臣,奖赏将士,此举大获人心。

六、《大学》“修齐治平”的现代启示

第一,“修齐治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都遵循一条“内圣外王”的道路,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可以赋予这几句话新的含义:国民素质的基础是公民的道德素质,因此需要引导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做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这样也就是做到了爱岗敬业,建立了美好的家庭,同时能够让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每个公民的自身素质也都提高了,都能够自觉的力求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这样以来国家就能兴旺,这也就是所谓的“治国”。我们展望未来,中国要成为强国,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既要学习他国先进的经验,又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即做到了“平天下”。

在“修齐治平”的思想中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主动入世的精神。对于这种积极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态度,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如果领导干部能以民族精神中的这种积极的人生理念为依靠,那么当我们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自觉抵御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如果以“修齐治平”这一传统的民族精神作为奋斗的目标,每个人都会以一种谦虚、踏实、终身学习的态度去不断完善自身。

第二,“修齐治平”中体现了道德发展的顺序性

有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研究和解决道德发展的阶段问题,比如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我们熟知的“修齐治平”的思想,实际上也蕴含着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的思考。《礼记·大学》明确提出自己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此,《大学》中试图先分析个体的认知心理状态,把它分为“止、定、静、安、虑、得”,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基于这样的考虑,要达到教育的最高目标“止于至善”,就要区分“本末”和先后顺序,这也就是所谓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中提出人的完善的逻辑程序,也就是一个人修养的先后顺序,它可以分为八个步骤,人们俗称“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它们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应该明白,在这个“八条目”中,根本是“修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从《大学》的原话中可以看出这一顺序的重要性:“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第三,与西方当代所流行的道德发展顺序性做比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在对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他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个体的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如果把科尔伯格的思路和《大学》中的思路作一比较,可看出两者都认识到道德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不过,前者是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从认识判断力的发展顺序去思考这一问题,而《大学》则着眼于从人伦、从个人道德与社会政治的实现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

就思考的某些内容而言,两者之间也表现出思维的相似性。科尔伯格涉及道德认知发展中的不同水平的发展变化,从功利主义、服从权威等较低水平到个体判断的较高水平——从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出发,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如果把这一点同《大学》中提出的从“修身”的水平发展到“平天下”的水平,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一致性。

从“治国”、“平天下”的现代意义来理解,如果一个人想要达到“治国”的境界,他就要更多地从国家利益来考虑问题;如果要达到“平天下”的境界,恐怕他就要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从普遍的人性来思考问题,要思考普遍意义上的道德原则。二者在考虑一个人的道德最高水平——“至善”时都想到了普遍意义上的道德概念和术语。

我们其实可以用一个小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现在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要求一个日本士兵去参加战争,那他该怎么办呢?出于狭隘的“爱国”思想和日本政府的逼迫,他似乎应该参加,而出于普遍的道德良心,或出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他就不应该参加。

【国学小讲堂,人生大智慧】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道德的指导原则,是最高境界了吧。社会缺失它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办事情,做到十分,恰如其分,这就是中庸,办到九分或者十一分,就不是中庸。急了不是中庸,慢了不是中庸,不急不慢才是中庸。过去经济的发展总是急于求成,用搞政治的方法来搞经济,这就不是中庸,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这才是中庸。处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把别的国家看成永久的敌人,这不是中庸,看作无条件的朋友,也不是中庸。既看到友好的因素,又看到敌对和不和谐的因素,这才是中庸。

【品故事,明心志】

上下级之间一个标准

汉文帝有一次在中渭桥上乘马行走,一个人从桥下经过时惊到了汉文帝的车马,结果汉文帝叫士兵把这个人逮住,交给张释之处理。

张释之说:“他违反了天子过,行人应停止行走的法律,应当罚他钱。”汉文帝听后很不高兴,张释之说,“法律是皇帝和百姓都要遵守的,如何处置要按法律办,今天冒犯了天子,就不按法律办事,而要加重罪行,这样一来,百姓还相信法律吗?我是执法者,执法者的职责就是要按法律规定,公平处置。如不公平处理,天下的官吏使用法律都可以偏颇,这样一来,百姓还怎样行事呢?”

汉文帝很同意张释之的意见。最后严明法制,使得民心大顺,社会趋于安定。

同类推荐
  • 最有趣的民俗知识

    最有趣的民俗知识

    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与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也最为大众喜闻乐见 的部分。作为历史延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民族礼仪等等,它无处不在,无 所不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呼志强、刘瑞才编著的《最有趣的民俗知识》是一本浓缩中国民俗文 化知识精粹的趣味问答读本,《最有趣的民俗知识》以全面丰富的知识和 史料,讲述各类事物的由来典故,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将近千个基 础的中国民俗文化常识辑录在一起,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 识。全书涵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婚丧寿诞、姓名称谓、崇拜信仰、民 谚俗语等400多则趣味民俗文化常识。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 余的休闲读物。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为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而作的研究报告,但出版后,却引起轰动,被译成30多种语言,行销100多个国家,成为现代日本学的开山鼻祖。是了解日本人的最佳读本,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全球人销量超过3000万册,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菊与刀》 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热门推荐
  • 踹掉首席:我的婚姻不打折

    踹掉首席:我的婚姻不打折

    她是落魄千金,他是亿万总裁。“我们的契约到期,别再跟着我。”恶魔依旧解着她的衣扣:“女人,买卖过期仁义在,再给我优惠几年吧。”女人拍掉咸猪手:“你以为我的婚姻是商品,可以打折优惠吗?”“可是,我有优惠券,”恶魔指了指身旁的小正太,再度凑上女人的唇:“我要打折一万年!”
  • 远离迷茫与困惑

    远离迷茫与困惑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而是因为我们通常失去自信,有此事情才难以做得到。远离迷茫与困惑,燃起我们生命中信念的灯塔,追求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与憧憬,这才是完整的人生。
  • 无颜谋妃

    无颜谋妃

    一朝梦碎,她附体重生。说她是无颜妖物?素手轻点,嫡母恶父双双归天。说她是红颜祸水?勾唇一笑,天凤南暨战火不休。断情绝爱,偏偏百变王爷死皮赖脸,冰山皇子霸情夺爱,前世冤孽追悔不休!远离朝堂,可恨家事国事步步相逼,神秘身份不得安宁,苍生愚昧敬她如天!无颜谋妃,倾城祸水,无奈叹一声,无情总被多情扰,逆天改命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 阴府侦探事务所——黑白无常

    阴府侦探事务所——黑白无常

    白墨和男友因为一个可笑的理由分手了。呵呵是吗,你想做侦探,我就把你名声搞臭,再让你变得一文不值!!!
  • 追日修神录

    追日修神录

    孟海,一个普普通通的待业青年,既无啥让人称道的技艺特长,也无玉树临风的一表人材,可说是貌不惊人,掉到人群里那是连个影子都找不到。遇到了修真者,并蒙其传授,在各个星球游历修炼,传奇至此开始。
  • 骄横魔女养成记

    骄横魔女养成记

    第一次见他,她在心里想:帅哥,别跑,等我长大看我不吃了你!然而他却说:你是我的,谁也抢不走!留给她的是大大的疑惑。第二次见他,她已是美若天仙的少女。。。然而这一别,却介于生死之间……欲知详情,请看后文……
  • 嗜血残阳

    嗜血残阳

    一队现代的特种部队战士穿越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亲历了那个年代日军的残忍的罪行。也见证了先辈们用热血一寸一寸夺回的壮烈山河。祖国我爱你!真心缅怀抗战中的英雄们,你们的热血换来今天中国的强大。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了。
  • 庶女丑妻

    庶女丑妻

    一尸两命,悲惨地随着肚中的孩儿一起命归黄泉,可笑的是,她不是死在生产的危险上,而是死在她腹中孩儿的亲生父亲之手。再睁眼,时光依旧,只是魂已变,心已无。往日的天下第一美人,变成了如今的天下第一丑女。没了高贵的身份地位,沦落成一个卑贱的庶女,嫡母不善,姨娘不疼,还有姐姐妹妹等着看她的丑态,父兄哥嫂对她更是视若无睹。有幸捡回一条命,她已经该庆幸了!可她不甘,不甘仇人得意,逍遥自在,坐拥美人,笑看江山如画。貌丑又如何,她就把自己变成这天下第一的美人儿,惑乱了这江山,颠覆了这天下。昔日的她只是一枚棋子,今生她必为下棋人,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携仇归来,倾绝天下。人生若只如初见,又怎能窥见如此真实的你!
  • 继承者们之曾以为奈何情浅

    继承者们之曾以为奈何情浅

    “您好,我是博尔济吉特·萨日满。”他浅笑,笑容跟当年被推进手术室前的一模一样。“别来无恙?”他突然当着众人的面俯身在我耳边轻问。温热的气息萦绕颈窝,低沉磁性的一问貌似故意带着亲密暧昧,我蓦然抬头惊望他,那对黑眸中不仅多了若隐若现的闪烁,嘴角也露出一抹勾笑,眼前这般似曾相识的神情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好兆头。“我倒甚是想念,你呢?小满。”难道,他……曾以为奈何清不浅逃来逃去终究没有逃出他的掌心。
  •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上)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上)

    为了让广大读者,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书中汇集了十个方面选题的20册专辑,其中:有极具想象、浓墨重彩的神话传说;有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科学幻想;有恢宏浩大、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有谋略过人、才智出众的智谋叙事;有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探险见闻;有悲喜交加、震憾惊人的电影文学;有反响强烈、激起共鸣的戏剧名篇,几乎囊括现存于世的中外文学作品全部。一卷在手,纵览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