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5200000030

第30章 超越性原则(2)

再讲一个常识。一个杯子,如果你常常盛的是清水,你可能用一年,这个杯子还是干净的。但是你把墨汁倒在里面,一次它就失去原型。现在,有许多人生命终结于消化系统癌症,什么原因呢?就是从这儿来的。你想那个肉食,它在经过我们肠胃的时候,我们的肠胃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中国的老祖先,特别是道家,他是不吃炒的东西的,他所有的东西都是清炖,蒸。这是对自己的一份保护和关怀。这是常识。但是已经没人相信了。没人相信生活就教你相信,地沟油出现了,六个翅膀的鸡出现了,硝酸盐改造的垃圾肉出现了。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在家里吃饭最安全。

现在,人们什么都相信,就是不愿意相信常识。

去年到美国,我听到了一个理论,把我吓了一跳,他说那个蛋肉理论、蛋肉营养学是从哪儿来的呢?是当年的蛋肉企业雇佣的营养学家给他们写的广告词。据说,现在你到美国去,如果主人用素菜招待你,你就是贵宾。如果他用肉来招待你,那你就是非贵宾。

我们也知道,古人具有“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能力,但是现在人们已经不愿意相信。人们相信什么呀?相信汽油,所以我们才走到了《2012》。

从求之不得到舍而得之

如果沿着厚德载物这个大前提去追索,你会发现古人给我们创造了很多走向成功和幸福的方法论。比如说“求之不得”,这个成语真是越琢磨越好,当你去拼命地追逐一个目标的时候,你恰恰得不到它。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你静静地坐在那儿,静静地坐着,突然发现有一只蝴蝶落在你的肩膀上,这就是幸福。但是如果你说,哦,原来幸福就是蝴蝶,就拼命地去追、追、追,蝴蝶就再也不回来了。现代人是开着幸福的车子满世界去寻找幸福,最后把轮胎都开爆了,最后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故事,姐妹两人两种人生观,姐姐认同安详,认同在最朴素、最简单的生活现场寻找幸福。妹妹是一位浪漫主义者,她的理想是在大海边建一栋别墅,每天早晨,推开窗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当她在大海边真的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却回来了。姐姐就对她讲,如果一个人的心中有大海,那么他就会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看到大海,如果一个人的心中没有大海,他就是泡在大海里面,也不知道大海是什么。

事实上古人给我们提供的一切关怀都是从这个角度来的。如果大家看过《朱子家训》,就会发现朱子和现在的父亲是多么不同,他竟然给他的儿子讲“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现在的家长和老师怎么给孩子讲?一个房门上挂一只草鞋,另一个房门上挂一只皮鞋,每天问孩子一次,你是想穿皮鞋呢,还是想穿草鞋?孩子当然说想穿皮鞋。那你就去好好奋斗。但是没有人给孩子说穿着草鞋也会幸福,因为幸福在心里,不在鞋子上。更何况,酷暑季节,穿草鞋就比穿皮鞋幸福。

现在我们教给孩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观呢?角逐。但是古人他不这样讲,古人他引导孩子回到内心,回到本体,回到性,回到根。他知道只要你回到根,就会春来草自青。只要春天来了,草自然会青,不用你去找的。只要我们完成一个顺,就能得到,省事啊。

现在的教育,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让孩子去远方,最后把孩子的心带到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地带。社会上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堪回首的一些事情发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弟子规》360句,113件事,本质上是给我们提供了113个回家的入口。

和“求之不得”对应的还有一个单词“舍得”。事实情况是,当你“舍”之后,“得”自然发生。

老子讲无为,原来不懂,怎么想都想不通什么是无为,后来有一天,突然明白,无为就是舍得,就是你把欲望的那一部分放下,把追逐的那一部分放下,把去满世界找蝴蝶的那些辛劳放下,静静地坐下来,自然得到,蝴蝶自然到来。

那个杯子已经用了好多年,已经被污染得很严重了,但是当你把污染的那部分放下、放掉,本体自然出现,这就叫无为。就是舍掉多余的、无用的、假的,那么本质的、真的、有用的自然呈现。

老子说,上善若水,择低而泄,就是讲水的无为,水的不争。

老子讲水的不争是指水不争山之高,因为它不争山之高,它才能奔向大海。在老子看来,水的目标是大海。也许有人会说,单位分房子,不争怎么能够得到?如果指标只有一个。因为房子不是老子的目标,老子的目标在房子之外,老子的目标是到达大海,而不是住在房子里。一个人把豪宅作为他的奋斗目标,他的心会被豪宅占满,上善之水流到豪宅那里就流不过去了。

因此,人生的智慧在一定意义上讲是舍的智慧。

如果一件事情一百年之后它跟你的生命没有关系,它就是假的。一根金条你花了很大的代价,放在你们家保险柜里,可是一百年之后呢?它是谁的?

万般将不去,唯有德随身。只有道德是永恒的。道德会通过一个家族流转。有人作过统计,到清朝时,范仲淹先生的后代中部长级的人物已经有七十二位。这七十二位是一个结果,因是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话讲的是什么呀?讲的就是舍得,把我、自我舍下去,回归到忘我、大我、公益的海洋中。那是一个再大不过的“乐”,即便是忧,也是乐。因为对于一个忘我的人来说,忧,也是公益。

当一个人把开关拨到自私这一面的时候,他用的是充电电池,拨到公益这一面时,他用的是交流电。

求之不得,舍而得之,真是好啊。“与宜多,取宜少”,就是要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索取,它是有道理的。当一个人能够从舍中体会到幸福,那他就真正领会了《弟子规》的精神,也领会了人的意义,他就离真幸福真快乐不远了。

成功的三个根

《朱子家训》有言,“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真是好。就是说,如果我们不遵从“大逻辑”,不遵从安详原则,不遵从《弟子规》,你即便是发家了,赚大钱了,也会立见消亡,保不住呀。我们看看现代中国的企业,“哗”一下起来,没几天,又“哗”一下落了。回头再看三聚氢铵事件,你就会明白这句话是多么有道理。如果他们不做那个勾当,会倒掉吗?倒掉的原因是什么呢?刻薄起家。我们想想,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会给自己孩子的食品中下毒?这是一个民族的耻辱。那么怪这些人吗?不怪,怪谁呢?怪当年没人教他们学《弟子规》,怪他们生命的软件系统中没有装进去“大逻辑”。如果这些人学过《弟子规》,他就知道,“凡是人,皆须爱”。如果他们心中有这句话,他们就不会那样干。真是,“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可是,我们可以肯定,他们的心中压根就没有一个“仁”字。

同仁堂历经300年风雨,仍然屹立在世界企业之林中,它为什么会如此有生命力?我们只要看看它的名子,同仁堂,就会知道个大概。“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当“仁”成为一个企业的目标,它怎么不受大家爱戴?而一个受大家爱戴的企业,它怎么会不成功?这真是常识中的常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你给他好处他不回应的。一个念头产生,世界上就有一亿个对应,这就是古人讲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多好啊。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你的念头就是天空中的明月,地下有多少江河就会有多少月亮,真是好。这时,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人一直强调要善护念,要保护我们的念头,因为念头是一切事物的因,种子。

从“伦常乖舛”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人的道德存量跟他的支出、消费不对等的时候,他的生活就会发生不测,为什么?赤字了。赤字了别人就会封门啊。现在的孩子,大学刚毕业,还没怎么工作呢,就贷款买房子,而且一买就是一百多平米。请问,对于这些青年来说,他们的道德存量,跟他的支出对等吗?

人的成功有三大条件,古人把它叫三大资粮:第一天根、第二福根、第三苦根。福根是什么呢?就是你以前存过的,你的祖上存过的,好多好多的善的存量,换句话说,就是你善的存折上的钱。苦根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孩子拿到的吃苦学分。一个人没有进入过田野,没有经过耕耘,没有经过骄阳下面的收获,没有体会过那种感觉,不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你要叫他珍惜粮食,是很难做到的。只有他经历过播种、收获那个过程,他自会珍惜。可是现在的孩子缺了这一课。

因此,建议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安排足够的吃苦作业,要让孩子一出生就去找苦吃,因为它是一个人成功的根之一。只有三足鼎立,你的人生才能立得稳。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如何的呢?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一个学生到学校,才发现妈妈把他的课本装错了,为什么装错了,今天老师改课了,而妈妈是按课表装的课本。请注意,这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每天书却是由妈妈来装的。

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能够走向社会?怎么能够服务他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一些让他吃苦的环境、情境,让他去锻炼,让他的手上磨出来一些老茧,流一些汗水,这是非常非常必要的。要让它对等,“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如果孩子吃苦的存量不足,其实最后是害了孩子。

同类推荐
  • 身心之毒

    身心之毒

    这是一部随笔集,分为暗自成长、狮子的心、无限之路、演讲与对话四个部分,基本可以视为作者从童年到成人之后的心路历程。作者童年时是一个顽皮、聪慧的乡野少年。在红色年代的大环境下,崇尚军队和武力,喜欢在山野间自在地玩耍。儿时的记忆影响着作者一生的行为模式,大学时期的自我、拘谨,成年之后对人性的基本信任,对时代、历史的深刻认识,都表现出作者细腻、理性不失赤子之心的性格。
  • 郭沫若集

    郭沫若集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主任。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本文集选录他有关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分为上下两编。 编为历史学和古文字学,下编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
  • 我的爱只为你盛开

    我的爱只为你盛开

    唐宋家的小花店在深蓝路的尽头,每天早起帮妈妈把含苞的花儿运到店里后,唐宋都不舍得去洗手。他喜欢那种深深浅浅的味道,像是夏日傍晚若有若无的灯光,洒到哪儿,哪儿便有了慵懒又淡雅的朦胧美。
  • 雨声不断

    雨声不断

    《雨声不断》散发出一股清肃的正气,饱含着世道人心里的坚硬与柔软、沉重与轻盈、虚伪与真实,语言老道而实在,不矫饰、不夸耀。于寻常处见光亮,从日常里书抒性灵,笔触细腻。内心丰富。《雨声不断》分为真实生活、往事如烟两辑,主要收录了悬崖上的舞蹈、凝望、那人、光头、倚窗而立、面对石头、我身体的伤疤、夜的体验等作品。
  • 不想讨好全世界

    不想讨好全世界

    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看起来毫不起眼,在人群之中常被忽略,但他们存在着。你仔细听他们的故事,大起大落大离大合,这些小人物不是特别爱惜自己,不求别人的认可,但会把人性中最悲天悯人的部分发挥到极致。像忠诚、守信、重诺、尽责这些我们以为很容易就能做到,其实做起来很难的事,这些人却可以用一生坚持却从来不用谁认可。那些我们曾经推崇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不仅仅是故事里的情节,而是这本书中真实存在的。这本书,让我们不好意思再把那些卖力的执著当成笑料和讽刺,让我们每个人不再盼望别人当好人,自己不再戴着面具做人。在这本书里和一群小人物不期而遇是幸福的。世界这么美好,根本不用讨好。
热门推荐
  • 都市极品仙帝

    都市极品仙帝

    一代仙帝落凡尘,不料竟成了冷艳总裁的上门人,为了保护枕边人,从此恒颜林被迫开启了在家吃软饭,出门暗装逼的极品生活。
  • 烈炎记

    烈炎记

    家族灭门,窝囊致死,幸得重生机会,势要为家族报仇雪恨,迈上无尽杀戮之路!
  • 帝婴孤途

    帝婴孤途

    封了这片天,世间再无仙。断了这条路,帝门不复启。在这个帝者不存,皇者称尊的时代,一个乡村少年踏上了逆天封帝之路......有兴趣的可以加入讨论群:389983406
  • 锦绣嫡女腹黑帝

    锦绣嫡女腹黑帝

    她被丈夫陷害,被指失节,亡命天涯,一双儿女也死于非命。他却为她舍去江山,陪她一起万箭穿心。她带着爱与恨重生,发誓讨回前世的债。继母悍妒,生母惨死在其手里,那就弄一群庶母让她吃尽飞醋,再将她抛尸灭族。继妹跋扈阴毒,竟敢横刀夺爱,那就把刀再横回来,让她自食恶果。与他重遇就针锋相对,却因为前世的亏欠屡屡手下留情。以为这一世睚眦必报的她再入不了他的眼,却不料仍然令他情根深种。好吧,有仇的报仇,有情的还情,千般妙计,偷天换日,帝京城风云再起。当前世的历史重演,乾坤妙手,又导演出一场怎样的精彩大戏?
  • 帝脩罗

    帝脩罗

    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是邪恶?什么是正义?什么,才是世界的终极?一切,都没有定论,命运,就该由自己来谱写。而这世界,就当由——我们来主宰!(此书已弃,龙惊玄的故事将以《试剑拭泪》为名延续下去,请诸位大侠速来捧场!)
  • 魔坛

    魔坛

    长生界,一个广阔无垠、无边无际的大世界,这个世界上居住、生活的人都是一些长生者,他们以神明自居,他们的寿命跟凡人比起来最少都是数十倍、数百倍。凡人以池子,以坑为垃圾场,而长生界以各大星球为垃圾场,对于长生界而言,围绕着它旋转的无数个星球都只是它产生的垃圾,都只是它用来安置垃圾的垃圾场,同样的生活在这些星球上的生灵、人类在长生界众生的眼里也只是废物,只是垃圾。但是有些时候垃圾堆里面也会出黄金,也会金光四射,大放光明……
  • 被富家少爷爱过的那几天

    被富家少爷爱过的那几天

    校园三大浪子:欧阳家族的欧阳笑,林氏家族的林子冲,丁氏集团的丁辛一;林子冲喜欢上一个贫困女生简洁,欧阳笑为他探路却沉陷其中,生性倔强林子冲为了爱情而放弃了尊严,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青睐,他甘愿放学后同她在一个杂货店做小工……女主角简洁的出现让三个不懂理节的富家公子改变了……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唯美的校园爱情,有钱人的孩子为了爱情而挑战生活,最终让他所爱的女孩子说出了那句:我爱你。这是一部青春校园励志小说,年轻的孩子们不能把钱当作归属品,只要努力年轻时拥有的东西会很多。
  • 生财致富经济学

    生财致富经济学

    本书是一本写给普通大众的经济学读物,内容涉及理财、投资等人们比较关心的“生财致富”的话题。全书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解了人们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需要学习的一些经济学常识,旨在告诉人们如何按照经济学规律去生活、去理财。
  • 中国禁忌风俗

    中国禁忌风俗

    世象百态,无奇不有,然而禁忌风俗常常习焉不察。这是它的奇怪之处,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学界称之为“隐示文化”。一方之民,由于共同的禁忌,都不做某些事,都不说某些话,没有行为的表现,只在心里犯嘀咕,怎么观察?有什么办法?难,的确是难了些,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光用眼看不出来,那就再动动嘴;走马观花不行,那就深入田野。习俗要传承,禁忌有变化;横向比较,纵向考察。梦可勘,心岂不可度乎?于是,民俗学者的兴致来了,三翻七捣,普查钩沉,扑扑拉拉,没几多光景,竟把中国的民间禁忌搜罗了一大箩筐,资料、专著连篇累牍,禁忌的大门再也关不住了,禁忌的研究也渐渐深入,蔚为壮观起来。
  • 作文百科

    作文百科

    度娘没用,找作文百科,啊哈,能和一个网站的简约量比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