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0700000036

第36章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4)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有一个关于幸福的著名公式:幸福=效用/欲望。也就是说,他认为幸福是由效用和欲望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效用的概念十分抽象,经济学上的效用是指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但是由于其主观性在起作用,所以,价钱高并不意味着效用就一定高,消费多也并不意味着效用一定高。欲望就是想要达到的目标。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欲望就是指过上高品质的生活,父母能够安享晚年,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自己也可以满足自己的爱好。

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告诉我们,我们所谓的幸福生活,就是要过上“令人满意”的生活。当欲望不变时,幸福就取决于效用,这时,效用越大人就越幸福,反之则会认为不幸福;而当效用不变时,幸福就取决于欲望,这时,欲望越小人就越幸福。总之,效用越大越幸福,欲望越小越幸福。

一位名人曾说:“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不知道何谓幸福。在他们看来,只要有大把的钱财,有名车,有豪宅,这就是幸福。但是很多时候,那些有了钱、名车、豪宅的人,并没有真正感觉到自己就比其他人幸福多少。”那么,人要怎样才能幸福呢?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什么?金钱?健康?快乐?爱情?亲情?友情?回答都不全面。答案应该是所有这些东西的叠加。这些东西中任何一样都是构成幸福人生不可缺少的要素。有钱、有健康、有快乐、有爱,这就是一生的幸福所在,也是人生的最大财富。

人们喜欢金钱、追求金钱,并不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全部,而是因为它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有质感,更加有自由。有了足够的钱,人们就不用为了得到它而受更多的束缚,就有资本不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人们要清楚,追求金钱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不再追求金钱”。当钱不再对自己的生活构成束缚时,才能从心理上获得最大限度的解放。所以,金钱绝对不是一个数字的问题,更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数字是

没有止境的,那么对金钱的追求就应该没有止境吗?

那样的话人生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也就失去了感受更多人生精彩的机会。正因如此,对于金钱的追求才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才有了实现更多精彩的可能。

健康也是,当人们有健康身体的时候,是幸福的。只是有很多人感受不到这种幸福,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健康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要用健康去追求财富,同时也需要有健康来享受财富。健康是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什么比“有命挣钱,没命享受”更加让人扼腕的呢?

所以,一定不要用自己的健康去换取金钱,那只能是赔本买卖。

快乐是什么?人们说“知足常乐”。所以,快乐是一种知足的心境。

当你的生活被无止境的金钱追逐占满的时候,恐怕你的快乐也就无处容身了。所以,能挣钱的同时,也要懂得享受财富带给你的快乐。钱可以为你带来快乐,但是当人生中只剩下钱的时候,你的快乐当然也就是短暂的。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一边挣钱,一边享受财富给自己和身边所爱的人带来的快乐。财富没有尽头,但是懂得享受现有财富给我们的满足感,那就是一种快乐。

有了亲情、爱情和友情,人们的生活中就有了爱。“爱”是对幸福最重要的诠释,所以幸福需要爱。这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东西,因此它才珍贵。

有人喜欢拿钱和爱来作对比,以此来显示“爱”的高尚纯洁和“钱”的俗不可耐。其实,它们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它们没有可比性,“钱”是一种工具,“爱”是一种情感,二者本身的构成成分就不同,硬要拿来作比较是不公平的。但是,却可以用“钱”这种工具来维护“爱”这种情感,为它镶个美丽的金边,为它扫除不必要的障碍,为它制造更多的浪漫,为它谱写幸福的未来。

也就是说,当“钱”遇见“爱”时,其实可以变得很可爱。只有放弃对钱的偏见,才能感受爱的醇美,这才是财富的真实含义。

真正的幸福并不是拥有更多的财产,而是这些财产带给你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因有钱,而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有人情味。有了钱、有了健康、有了快乐、有了爱,才具有效用,人生才会幸福。

幸福=钱+健康+快乐+爱,人生的等式中任何一个元素都不能少。要知道“我们理的不是财,我们理的是一生幸福”!

心理账户:理性地进行经济生活

心理账户这一概念是由芝加哥大学著名行为金融和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提出的。萨勒指出,除去荷包这种实际账户,在人们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另一种心理账户。人们会将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例如,把工资放进“血汗钱”的账户中;把年终奖放入他人奖励账户中;将购买彩票获得的钱放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中。并且对不同心理账户里的钱,人们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消费行为。“血汗钱”,人们会精打细算,谨慎支出;他人额外奖励的钱,会抱着轻松的态度进行消费;“天上掉下的馅饼”往往更不会珍惜,常常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挥霍一空。萨勒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研究:

他为实验参加者设定了两种情景:一种是,去听音乐会之前,发现价值200元的门票不见了,但是还可以再买到;一种是,去听音乐会之前发现丢失了一张与音乐会门票等价值的电话卡,而音乐会的门票是可以全额退票的。问实验参与者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

结果显示,当丢的是音乐会门票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听;而丢的是电话卡的时候,大多数人表示会去听,虽然门票与电话卡是等价值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选择呢?原因就在于,心理上,人们将电话卡和音乐会票归到了不同的账户中,当丢失的是电话卡时,是不会对音乐会所在账户的预算和支出产生影响的,所以大部分人仍然会去;当丢的是音乐会门票的时候,就会使音乐会门票所在账户空掉,进而选择不去听音乐会。

由此可见,人们的消费行为除了受到实际的经济收入的限制之外,也会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为此,在萨勒之后,又有许多经济学家对心理账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心理账户理论发展深入。

1981年,丹尼尔?卡尼曼和特韦尔斯基在对“演出实验”的分析中使用心理账户的概念,表明消费者根据不同的决策任务形成相应的心理账户进行决策行为。卡尼曼指出,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经济结果的分类记账、编码、估价和预算等的一个过程。

1984年,卡尼曼教授和特韦尔斯基教授提出个人观点,他们认为,人们要做出选择,就必然要对多种选择结果进行评估,将选择的结果进行获益与损失的评价,而这个评价过程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1985年,萨勒教授在其著作“心理账户与消费者行为选择”一文中,正式提出“心理账户”理论,对心理账户现象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系统论述了心理账户导致个体违背最简单的经济规律的过程。萨勒认为:个体、家庭、企业集团都存在或明确或潜在的心理账户系统。当这些经济体做决策的时候,这种心理账户系统常常遵循一种心理运算规则,而这种心理运算规则有时与经济学的运算规律是矛盾的。

1996年,著名行为经济学家特沃斯基提出,心理账户是一种认知幻觉,它对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产生着影响,它使投资者们不能理性地关注价格,进而做出了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1999年,萨勒发表mental accouming matters 一文,总结了历时20年的“心理账户”研究内容。在文章中,萨勒指出:心理账户有三部分内容最值得人们关注,其一,心理账户参与了对于决策结果的感知以及决策结果的制定及评价的过程;其二,资金被人们根据来源和支出的不同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之中,这些心理上存在的或明确或不明确的特定账户的预算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其三,账户评估频率和选择框架是根据人们的心理情况随时变动的。概括地说,“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揭示了在进行财富决策时人们心理认知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的经济生活无时无刻不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

例如:一个富翁得了重病,他想把家业交给儿子打理,但是因为儿子是个懒汉,所以十分不放心。于是,他对儿子说:“如果你能凭自己的劳动挣来钱,我就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你;否则,我就将它们都捐出去。”

儿子果然非常的懒,他向母亲要了点钱,骗父亲说是自己挣的。富翁说:“这钱不是你挣的。”说着随手就把它丢进了火炉里。儿子看着钱化成灰烬,十分尴尬地笑了笑,悻悻地走开了。

第二次,他又向母亲要了更多的钱交给父亲。富翁仍然看也不看,顺手丢进了火炉。儿子看着那么多的钱烧掉,有些心疼但也只是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膀。

第三次,儿子觉得父亲太明察秋毫了,知道自己混不过去,只好真的去干活。他给人家扛木头,搬麻袋,吃了许多苦头,才挣来一点点钱。

他拿着自己挣来的钱去见父亲。可是,富翁又把钱丢到火炉里去了。

儿子一看,急坏了,当下把手伸进火里,把钱抢了出来。富翁笑了笑说:“这回我相信了。如果不是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你不会这样心疼。”

故事很简单,但是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对金钱的认知往往带有非理性的因素。比如:同样是100元,如果是自己辛苦挣来的,就不舍得轻易地花出去;如果是捡的或者别人给的,又或者是中彩票来的,消费起来就不会像前者一样深思熟虑。由于心理上的非理性的因素,在人们的眼里,钱和钱是具有差别的。

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在一次演讲中,上台后,第一个举动就是拿着一张崭新的20元钞票举得高高的,问:“谁要这20元?”坐得满满的台下,几乎所有的手都举了起来。

接着,他将那张20元的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这下,举着的手明显少了。然后,他把钞票扔到地上,用脚使劲儿地踩它、碾它。尔后,他拾起变得又脏又皱的钞票问:“现在谁还要?”这时,几乎没有人举手了。

物质层面上来说,20元依然是20元,并没有贬值;但对于人的心理来说,它已经变得毫无价值了。也就是说,我们在讨论任何一笔钱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心理账户现象的影响是两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就积极的一面而言,巧妙地利用在很多情况下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个政府想要通过减少5%的税收来刺激消费,这时,返还5%的税明显比减收5%的税更有效果。

同样,心理账户现象的存在为人们理性理财带来一定困难。就财富积累而言,礼金、奖金甚至彩票得来的财富,往往很快就被我们挥霍而空;而定期存款等财富又容易采取过于保守的投资策略。

因此,生活中,我们要尽量理性对待,趋利避害地应用心理账户,这样才能使理财合理化、有效化。

成本策略:商家为何要“大放血"

今天,商品打折随处可见。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商店的门口醒目地标着的“大甩卖”、“跳楼价”、“大放血”等字样数不胜数,当你走进店门,你很有可能还会发现商店里贴着“恕不讲价”的牌子,而老板还不停地摇头叹气,一副“血本无归”的样子。而商场里,“买一送一”、“买二送一”这些打折广告也随处可见。许多商场无论是一周年、五周年,还是十周年都在搞店庆活动,美其名曰“答谢新老客户的关爱”,将“全场商品一律5折”、“满200送100”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而且本来只有一天的“店庆”,往往一开就是几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许多小店也是每天都喊着“最后一天大甩卖”,然而到了明天仍然是“最后一天”。

商家无所不用其极地营造出浓烈的打折气氛,然后将消费者邀请到一个充满了“便宜”的世界里,让消费者觉得只要自己愿意,就能捡到便宜。面对这种近乎疯狂的打折潮流,消费者们应该清醒地对待,要知道,因为贪小便宜而吃了大亏的前车之鉴比比皆是。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确实有一些商店因为转行、店面拆迁、商品换季、清理库存等因素而被迫将商品进行降价处理。其价格的确比打折前要低很多了。但利用“薄利多销”的手段进行促销的商家毕竟还是大多数。

我们知道,商家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利润为最终目的的,如果他们真的“大放血”、“跳楼价”,而且是整月地放血,天天跳楼,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商家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显,无非是为了招徕更多的顾客,以获取更高额利润。那么,商家打折的经济学秘密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商家们对这种把戏乐此不疲呢?

我们知道,产品的生产需要商家投入成本,但是成本中有一部分是不变的,无论是一万件还是一件产品,这些成本都是必需的,比如厂房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成本投资在短期内是不会有所改变的。在经济学上,我们将这种短期内在数量上不能改变的投资成本,称为“不变成本”。

相对的,还有一部分成本是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变动的,称之为“可变成本”。如劳动力,如果厂家要扩大生产,就必须要增加工人。而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了商家生产商品所需的总成本。

下面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一下成本的内容。如果我们生产某批产品所耗费的成本,当然这包括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平均分摊到每一件产品上时,就可以大致知道每一件产品的可变成本量和不变成本量,也就是“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不变成本”,而这两者之和就是每一件商品的成本,我们称之为“平均总成本”。

由于商家从每一件商品中获得的收益就是该商品的价格,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比较价格和以上几个方面的平均成本的大小关系,来揭晓商家愿意生产商品的最高数量和愿意出售商品的最低价格。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商家打折促销后的利润情况。

首先,商家促销能够使得市场需求量加大,从而生产更大数量的商品,由于总成本有一部分成本是不变的,产量的扩大就使得产品的平均不变成本大幅下降,也就是说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了。虽然说商品的价格也有下降,但只要将降幅控制在不大于成本降幅的范围内,商家从每一件商品上获得的利润不但不会减少,反而有增加的可能。其次,由于降价促使销量上升,而每一件商品的利润并没有减少,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总利润。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商家来说,打折只是其追求利润最大化所采取的一种成本策略。作为消费者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此而盲目消费。

同类推荐
  • 中国第一商道:晋商雄霸商界五百年的传奇

    中国第一商道:晋商雄霸商界五百年的传奇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不相信,在明清之际,山西是中国的金融贸易中心最有钱的省分,但是,山西既不是中国经济最繁盛的地区,也非平坦通途之地,又不临海沿江,他凭什么称雄于全中国呢? 这主要得益于山西商人善于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以地域关系、乡土关系为特征,组成商行帮会,以博大竟厚的经营胸怀,相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和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来进行生意往来,突显了山西商人敬业精神、群体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正是山西商人敬业精神、群体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才显现出“凡有麻雀飞过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驰骋九州、气吞八方的大胜局奇观。
  •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8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8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主要内容:3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这条道路既汲取了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也借鉴了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成功做法。这条道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上层建筑,调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 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

    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

    本书以颠覆性科技为主题,文章包括颠覆商业世界的十个趋势、扬帆海外:中国国企的世界梦、关乎2500亿美元: 如果中国不能填补高技能人才缺口、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探讨、本土车企如何实现“中国梦”?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支机构的董事和顾问等。本书可供中国企业高管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 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本书内容包括:西藏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甘肃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甘肃省民勤县生态移民规划研究、西部干旱贫困县教育移民调查报告等。
  • 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避免的现象。正像政府失灵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一样,市场失灵也要依靠政府干预来纠正。中国作为一个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国家,自然也要面对这两种失灵。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和管理水平,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在转型过程中如何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能力,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政府如何利用其公共权力资源进行宏观经济调节和微观经济规制,不仅仅取决于执政者的主观意志,更取决于执政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2004年中共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必须从五个方面加强党的执政……
热门推荐
  • 摸摸我下巴

    摸摸我下巴

    副总裁、有妇之夫人义为躲避老婆及其牌友们的吵闹,偷偷买下一套房子,新房响起的匿名电话令他心惊肉跳。金屋原本要藏自己,带来的却是更大的烦恼。他与出差认识的少妇石荫难舍难分。他陪她买苦丁茶,认识了她妹妹佟月,从此陷进了一个极富心计的爱情阴谋……
  • 美文雅句染年华: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哲理句集

    美文雅句染年华: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哲理句集

    人有时候就像藤萝,要生存就得靠别的东西支持,在拥抱别人中获得向上的力量。《美文雅句染年华》犹如一个关于人生和世界的展厅,让你与世界上最睿智的洞见零距离接触,让你醍醐灌顶,让你感悟年华。
  • 华盛顿大传

    华盛顿大传

    美国文学奠基人,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以自己真实的笔触,历经数年创作出了《华盛顿传》。这本书的内容详尽、文笔朴实,全面而又清晰地将美国国父的一生向世人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它还贯注着作者伴随美国76年的人生体验,所以它不只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伟大而又光荣的“美国建国史”。
  • 寒冰神龙传

    寒冰神龙传

    李氏一族统一中原后,内忧外患,北河寒家,三代精忠报国,辗转沙场,为巩固李氏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然而,苍天冷眼望纷扰,忠义千年背负屈,大将军雷耀虎图谋篡逆,寒家负屈受冤,被抄家灭族,少公子寒剑忍辱负重,图谋复仇,他该如何在绝对劣势下一雪国恨家仇。。。。。。
  • 每天努力一点点

    每天努力一点点

    本书从加强行动力、从小事做起、积极进取、向目标靠近、不断学习、吃苦耐劳、学会付出、积累人脉与财脉、学会运用智慧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努力法则”带给我们的变化,着重讲解了如何实践“努力法则”等。
  • 佛灭轮回

    佛灭轮回

    看一个从小被人欺负,高中追求一女生被侮辱的现代屌丝如何成为一个屠神灭佛的绝世高手
  • 死神特工

    死神特工

    古老的中国,历来都是人们爱幻想的国度,九州大地,人才辈出。他们是人类的尖锋!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穿金裂石,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们是一群战斗在黑暗中的异能特工!他们隶属于中国最机密的组织,内务部8341部队,龙牙!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付出所有!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一出手,定叫敌人闻风丧胆!他们被民间叫做死神!因为他们从来都是为了杀戮而出征!人们叫他们-----死神特工!
  • 人生哲理枕边书2

    人生哲理枕边书2

    书中充满了智慧、温暖人心和震撼心灵的故事和哲理。能够激发我们的灵感,涤荡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经验,升华我们的人生。 谨以本书献给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愿意通过学习和自己的努力迅速改善人生境遇的人。 要想让人生充实一点,让生活质量高一点,让职场生活丰富一点,为人处世潇洒一点,就要时刻把本书放在枕边,不断从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
  • 刺桐梦华录

    刺桐梦华录

    本书分为“过程:中古闽南的经济周期”、“空间:闽南的区域系统”、“结构:闽南经济的交易成本分析”三部分,共11章。
  • 相和歌辞·婕妤怨

    相和歌辞·婕妤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