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5000000016

第16章 往事(2)

话语往往是一个社会群体文化的标志性的东西。一九七O年代的中国完全是个泛政治化的国家。一九七五年、一九七六年正是流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时期,所谓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特别尖锐,火药味的语言、暴力语言泛滥。监狱更是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除了社会流行的政治套话之外,监狱内部流行的话语暴力性更强。什么“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认罪服法,重新做人”“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等,当然,这些也流行于社会,但大多局限于搞阶级斗争之时,不像监狱每时每刻都要面对这些。

监狱的话语也在不断地变化,解放初,一切都处在上升时期,特别自信,深信劳动改造政策无往而不胜的力量,连日本战犯、宣统皇帝也改造好了。这样在改造中就不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管理干部还有给宣统系鞋带之类动作:而“文革”当中强调敌人的阶级本性不会改变,就像“冬天的大葱,根枯叶烂心不死”。对于阶级敌人,你刺激他也是这样,不刺激也是这样,对于他们只有打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犯人当然是绝对的敌人,只有加强专政。在这种风气中,决不会再有像对待宣统那样带有温情色彩的事情发生了。这种情势下,话语也产生了变化。比如,犯人的相互称呼:在“文革”以前犯人还可以互相称为“同学”。这是个带有温情的词,细想也不离谱,因为改造中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文革”来了,强调阶级斗争,尤其关注犯人与正常人的区别,并严禁犯人之间拉拉扯扯不正常的关系。于是,犯人之间如何称呼便成了问题,叫“同犯”,有同案之嫌:叫“同监”,所指范围太广,似乎连看守都有被囊括而人的嫌疑。其他如“难友”“狱友”之类更是不许使用,在监狱当局看来,犯人成“友”,必然对抗政府。又如犯人住在一起,政府一定要指定一个头,这个头在“文革”

前叫“号长”“组长”“班长”之类。这个风气解放前就有了,小说《红岩》中写装疯的犯人华子良得以与看守一起到监狱外买东西,商店的老板称看守为“队长”,称华子良为“班长”。“文革”了,对阶级敌人彻底专政了,犯人哪能称“长”呢?但“头”还是要有的,政府也是要指定的,不过名字改了,叫“执行员”“执行号”“值星号”等。我刚进监狱时,听到这个词觉得特别别扭的。

三中队是反革命中队,照通行说法,这个队里都是“政治犯”。毛泽东定义政治时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反革命”在大家心目中也就是代表反动阶级的,那么反革命是政治犯,也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很怪,那时极其忌讳“政治犯”这个词,对外宣传的话语口径是中国没有政治犯。有的法学家说,既然反革命罪已经人了刑法,反革命犯也就是刑事犯。后来我曾经请教过法学家,问为什么中国老不承认有政治犯,是不是外国对于政治犯有些优待而中国没有呢?他回答,也不是。在外国因为政见不同、或反对政府当局的言论和行为很难进入受惩罚刑律,而中国的“反革命罪”“危害国家安全罪”都已经进了刑律,按照刑律条款惩罚犯罪就叫刑事犯。这一点往往也与外国人谈不拢。但在监狱中看守还是在称“刑事犯”时,决不包括“反革命犯”,他们心目中把这两类分得清清楚楚,认为“反革命”比刑事犯还低着一等,因为刑事犯中有“人民犯了罪,也要坐班房”的,因而对待刑事犯较为信任。我以为中国很注重语词的褒贬,政治犯这个词是个中性词汇,而且在长期使用中还略带褒义,所以在中国不能用。而反革命、刑事犯都有明确的贬义。

监狱的独特话语体系,给刚人监的人造成困扰,特别是在预审阶段,审讯方与被讯方在谈一个问题时,因为话语不同,很多情况下谈不清楚。我曾遇到过一个中年美术教师,在中学任教。他是南方人,有些江南文人气质。抗美援朝时当过志愿军,上过前线,一九五O年代转业时留在了北京,当了老师。他娶了一位近郊女工为妻,两人可能因为性格差距太大,常常争吵打架。老婆膀大腰园,而且有家中弟兄相帮,打骂老公成为家常便饭,老公苦不堪言,数度提出离婚而不成。男的实在受不了就分居了(实际上是被老婆“扫地出门”),工资被老婆拿走多半,自己只有一二十元,在东城租了一间小房,穷愁度日。他很气闷,而且奇怪为什么双方已经如此,还不能离婚?便想了个奇怪的办法,到北京火车站去“拎大包”(窃取旅客大件行李),看自己被抓住进了监狱,当了犯人,老婆离不离婚。更怪的是,他数次得手,“拎”了许多也没有被发现。他把“大包”都堆放在自己床下,甚至没有打开过。

就在这个过程中,他命运有了转机。有位返乡女知青花钱跟他学画,他教的很有成绩,从此跟他学的人也多了起来,收入也多了。这次转机不仅经济上得利,而且与那位女知青发生了爱情。这个信息传到老婆耳朵里,老婆气势汹汹带了一帮人打上门来,不分青红皂门,把他揍了一顿。美术老师气极了,坚决离婚,老婆带人撤退时撂下一句话:“死了这条心吧,甭想,除非你死了!”死,他不敢,但敢去蹲监狱。于是,他喝了点酒,又去拎大包,又很得手。

夜里十一二点了,他拎了大包,从东单路口回家,走累了,在“青艺”前的台阶上(现在的东方广场)歇一歇。那正是八月,小凉风一吹,他倒地枕着大包睡着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是阶级斗争意识最强、最敏感的时期,夜里有“首都民兵联防”巡逻,一看他这样子,马上断定这是“新动向”,叫醒他,问包是谁的?回答说是我的,问他有什么,他傻了,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这样向往的日子来了,被送到不远的“炮局”,进了治安拘留所。警察一搜查他的家,许多未开封的大包堆在床下,还有他的日记,记录着与女知青恋爱的经过及种种令人肉麻的信物。于是,他升级了,被送到K字楼,签了逮捕证。预审时,一场幽默的对话开始了。他与预审员完全是两种话语,仿佛是两个星球的生物。他讲爱情的伟大和甜蜜,预审员斥责他的种种流氓行径;他讲自己一生的不幸和命运的关照,预审员说他“五毒俱全”(又偷,又流氓),不知人间有羞耻事。把他气的七窃生烟。

狱中许多人能模仿这场鸡同鸭讲的对话,胜过现在一些矫揉造作的小品。类似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独幕剧《预谋犯》(也有译成《明知故犯》的)中用铁轨上的螺钉作钓鱼坠那个乡野老农与法官大人的对话。后来这位江南文士被判五年,送去劳改农场,但还是没有离成婚。在监狱中,家属一提离婚就批准,如果犯人单方面提出,大多不批。

3.“一监”的生活

进了监狱不仅断绝了自由,以往事业也一笔勾销,家属也见不到了,万念俱灰,人类的乐趣只残留下吃了。一监的伙食费与“K字楼”一样也是十二块五,但与“K字楼”相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这里的十二块五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其关键在于犯人自己做饭,做饭掌勺的自己也吃这个。

十二块五在当时是北京市中下层人的生活标准,比一般农村不知高IIJ多少。

“一监”的厨子多是真正厨师,其技艺也与“K字楼”雇的右安门外生产队的只会煮猪食的临时工不能相比。平常三顿饭,早上窝头玉米面粥咸菜、中午窝头汤菜、晚上仍是窝头汤菜,基本上与“K字楼”一样,但口味却不一样。每周两顿门面、两顿米饭,两顿肉,节日假日有改善,特别是在改善伙食时能够显示厨师的水平。至今我仍然怀念“一监”蒸的馒头。现在蒸馒头多用发酵粉或鲜酵母,发酵效果不好;过去一般是自然发酵,待变酸后,用碱或小苏打等碱类物质中和。而“一监”厨师是发酵后不用碱中和,用手揉,弄得恰到好处,馒头发的大,满是蜂窝,稍稍有点酸头,有股发面的香味,这在外面很少吃到。

“一监”属于宣武区,休星期四,监狱怕休息日犯人无事生非,就给找点事干,上半天多吃饺子。面、菜、馅发到每组,由组内人自己包,包好了用床板搭到厨房去煮。星期四又是接见日,农村犯人因为家里有孩子来看,往往会端上刚刚煮熟的饺子给孩子吃,弄得农村的犯人家属以为“一监”老吃饺子,甚至羡慕犯人的生活。

在“一监”两年的冬天里,我深感受到食物热量的差别及其对身体的影响。因为监室内没有取暖设备,冬天极冷。晚上睡觉要把能御寒的衣裤都压在身上,这是吃窝头。如果晚饭是馒头,睡觉时就觉得暖和许多;如果主食是馒头,菜是炸橡皮鱼(1977年北京常卖橡皮鱼,北京人不认识这种鱼,也不知道怎么吃。厨师就拿来炸,简单省事),简直是火上浇油,一晚上都会热得睡不着。

在“一监”是管饱的,窝头按定量是每人两个,实际上,往往还有吃不了的又拿回去的。犯人还常常把窝头切成片(在车间干活时有修塑料凉鞋用的小刀),放在注塑机的机筒上烤,外面用鞋箱厚纸扣上保温,机筒温度一百二三十摄氏度,烤不煳,两个小时以后,烤得焦黄酥脆,用以作零食。这大约是犯人能保留仅有的饮食乐趣,还常常被禁止,有劳动力、又从事劳动的犯人按规定每月有两块五毛的收入,用以购买牙膏牙刷肥皂。城里人拿这点钱不当回事,而农村人舍不得用,给家里攥着,年底寄回去。

那时北京郊区许多生产队的农民干了一年活,年底分红,拿不到钱,有的还欠生产队的钱。(下卷待续)第1章忽然想到

忽然想到(两则)

陈四益文黄永厚图

口号易于夺国,难于治国。

关于口号

以口号夺国的事例很多。“吊民伐罪”;“替天行道”;“均贫富”;“劫富济贫”;“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反清灭洋”;“平均地权”;“节制资本”;“造反有理”,无穷无尽,都是夺国的口号。口号只要合时代之需求,舒百姓之愤懑,就可以一呼百应,或啸聚山林,或揭竿而起,因缘凑泊,说不定就来个改朝换代。是之谓“夺国”。

夺国之际,口号只是号召,竖起一杆旗子以聚集力量,无须兑现,也无从兑现,因为“国”还在他人之手。一切口号都是关于将来的支票。所以相对简单。若是“夺国”不成,口号自然销声匿迹,无人追究。

若是“夺国”成功,执国者自会换上一套说辞,或以当务之急为名,或以条件未备为名,或以时过境迁为名,并不真的兑现口号。所以中国自古口号甚多而兑现甚少。

譬如北伐之后,“委员长”当政,资本何尝节制?地权何尝平均?而宪政也必要经过军政、训政之后,推到了遥遥无期的将来。

当政者抛弃了夺国的口号,于是口号便被新的夺国者接过。中国自古治世甚短而乱世甚长,大抵因为只把口号当作一种夺国的工具。执着于当初的口号,仰颈而待口号的兑现者,大抵只是呆子。呆子而又呼号奔走锲而不舍者,大抵成了“敌人”。

“夺国”之后,便是“治国”。治国也可以有口号,但主要在于建设。建设较之夺国,另是一功。夺国需要煽动,建设需要沉稳;夺国需要混乱,建设需要秩序。因为政权已经易手,喊出的口号,无论关乎经济还是关乎政治或社会,都要言出必践。若不兑现,难免失望,产生对执国者治国能力的质疑。倘若大信未孚且让人反复失望,便会酿成政治危机,即考量执国者执政的合理性。

所以,口号易于夺国而难于治国。

治国之难在于提出口号之前,就要考虑到能否兑现、如何兑现,不能等到无法兑现时靠虚报、弥缝来粉饰失误。失误也难免,只要公开承认失误并切实反省,改弦易辙,并取得实效,也算昭大信于天下,可以得到谅解。只怕死活不下“罪己诏”,文过饰非或反复无常,诿过于人,那就难免不“霸王别姬”了。须知民心如鉴,纤毫不遗,无论多么严密的封锁都无法掩盖事实的真相。

忽然想到,五十年前学唱的一首歌。

歌词大意是“蒋匪帮呀,那个一团糟啊,一团糟啊:坏蛋坯子可真不少啊,贪官污吏到处有啊,汉奸特务还有狗强盗”。歌词的文采如何姑且不论,但揭示当年国民党治下的社会实相可称淋漓尽致。那时打老虎、发金元券,曾让人寄予希望,谁料羊头狗肉,很快就露出了“铺子”的真相。接踵而来是反贪的虎头蛇尾和币制改革对百姓的掠夺。于是,希望完全破灭。听唱这首歌时,就像听到“反对独裁”,“反饥饿,反内战,要民主,要和平”这类口号一样让人热血沸腾。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政权易手。平匪患、抑物价、安社会、治贪贿,言出能践,执政者声望一时如日中天。夺国期的口号在于争取民心,而治国期民心的向背就在当初的口号能否言出必行、言出能行了。

如果后来能一一兑现当初夺国时的口号,自是别有一番天地。可惜忙于没完没了的“阶级斗争”,把许多诺言都束诸高阁了。

夺国成功的执国者在治国时也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动员民力,争取民心,也有提出口号的需要。

但这时提出的口号,对执国者就不仅是唤起民众来打倒一个可以取而代之的政权,而是要争取民众同执国者一道来巩固这个政权。因此,这时的口号既要让民众从中看到自己的利益,又要考虑达到这些目标的条件和途径。民众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并得到了期望的结果,执国者就会提高威望、赢得民心。

同类推荐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80后集体奔三:80后生存文化和生活现状写实

    80后集体奔三:80后生存文化和生活现状写实

    80后的成长历史很特殊,他们一般都出生在独生子女的年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的成长与改革开放30年同步,面对的永远是应接不暇的新事物,他们在扩招与教育普及的年代求学,不必担心无学可上。然而,当80后走出大学的校门,却发现毕业不包分配了、毕业等于失业了、房价涨得离谱了、结婚生子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不幸的一代,他们充分地享受着时代变革带给自己的盛宴,也同样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责任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热门推荐
  • 圣女新婚夜

    圣女新婚夜

    他被震倒!天啊,一个杀手竟然美到这么有失天理!害他心头鹿撞不忍心再动手。为了报仇他上魔教,结果迷路闯进女人香闺。飞来艳福不可挡,他看到上次那个美人正在沐浴!他可是甫成少年,这女人存心不让他活是不是?
  • 零落

    零落

    毕业后的蓝黛琳回到离开四年的家。昔日总与母亲争吵的父亲因身体素质差在一次体检后查出患有胃癌,已是末期。父亲去世后,母亲很快改嫁,去了美国。将与闺蜜苏洁【江宇行母亲,黛琳干妈】合创的公司归其有的股份卖掉,予蓝黛琳留下大笔财产。与黛琳一起长大的江晨江宇行因为感情纠纷俩兄弟一夜间关系决裂。离开陵川的大学闺蜜夏淼淼还有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黛琳生活中的苏晓似乎有着微乎其乎的关系。那个在大二认识的路佞之后的出现似有意或无意地打乱了一段谎言循环。。。。。。
  • 神吟天下

    神吟天下

    这是一个吟游诗人主宰一切的世界,神吟诗人,掌控天地之力,凌驾于魔法师之上,被誉为距离神明最近的一类人。三流歌手李伟,携带前世无数歌谣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世界,开始了新的生活……弹弹琴,唱唱歌,李伟收获的,可不仅仅是掌声……
  • 神狐娶亲

    神狐娶亲

    ?殷涛:因为爱你,所以卑微?大叔之间萌萌的爱,当受挺好的?路久离:等我回来,十里红妆,娶你回家?看着身上留下的牙印和吻痕,狐仙有点别扭的说:这是爱,不是要吃了你。【每个故事都是短文,喜欢西子故事的朋友请收集,西子会一直更下去】小西子基友群463273051
  • 一剑破天

    一剑破天

    天下高手太多,必须灭掉几个!世上美女太少,我得收藏几个!
  • 诺贝尔

    诺贝尔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他利用他的巨大财富创立了诺贝尔奖,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命名。人造元素锘(Nobelium)就是以诺贝尔命名的。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道门语要

    道门语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楼之水培林秀

    红楼之水培林秀

    深爱红楼,只想给黛玉一份美好的爱情和结局。觉得水溶堪配黛玉,又觉林需依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无意间的一瞥,他的心门从此为她打开;不需要承诺,不需要誓言,甘愿守护她一生一世。认识了他,她的心从此温暖甜蜜;不再孤零无依,不再自嗟自悲,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美丽。才知道原来爱是可以这样的;才知道自己也是有能力爱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在那样男尊女卑,三妻四妾的时代,他给她全部的完整的爱。
  • 依楞严究竟事忏

    依楞严究竟事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临天下之步步为营

    凤临天下之步步为营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将她送到了一个盛世朝代。一朝穿越,她成了他的王妃,这是缘起,然而,却是一段孽缘。大婚之夜,她血溅当场,再次醒来,她的眼里除了淡漠还是淡漠。一场轰动帝都的盛大婚礼,却因为丞相府的二小姐叶忧然偷龙转凤而成为笑柄。人人都道她心肠歹毒,没有自知之明,殊不知,她已不再是她。盛世繁华,且看她如何拈花一笑,颠倒众生;帝都风云,又看她如何淡然处之,凤凰于飞。他是百姓心中的战神,七岁封爵,九岁封侯,十二岁平定藩王之乱,十五岁封王。十七岁出征边塞,用了三年时间平定天朝周边的小部落,扩展了大天朝的宏图。她出生于中药世家,熟读医书,能识百草。也学过西医,擅长中西合璧,当过军医。本是大好前途,一场穿越,却改变了她的命运……初次见面,她旁敲侧击的说他煞风景,而他成功的被气到。他将其称之为“小野猫”,她却将他看成狐狸。林汐:“轩辕离,你放我下来。”轩辕离:“不放。”林汐:“你无赖。”轩辕离:“好吧,我无赖。”林汐:“……”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某男想试试某女,想把某女给吃了。林汐:“等等等……等一下……”轩辕离:“等不了。”林汐哀求道:“你放过我好不好?”轩辕离:“不好。”林汐:“我饿了。”轩辕离:“那你吃我吧。”林汐再次无语……某次宫廷宴会,某女暂住自己婆婆宫里,很是气愤的把某男给咬了。轩辕逸笑问:“七哥,你手怎么了,被狗咬了?”林汐手抖了下。轩辕离意味深长的回道:“恩,确实被咬了,只不过是只猫,还是只会生气瞪人的小野猫。”林汐的手再次抖了抖,结果,筷子掉了。后来,轩辕离因边关出事,挂帅出征,留给林汐一纸信笺和一块莲花玉佩。纸上写着:许你一世温柔,敛你半世流离。林汐亦回道:你若不离不弃,我定生死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