譼訛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譽訛虞云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05-18(1)譾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10)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兰州市委党校赵宏英王兴朝特色农业是指利用区域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区域、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开发和生产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新型农业发展形式。甘肃地处我国西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蒙新高原交汇处,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地域狭长,地形复杂,自然生态及气候类型多样,特色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甘肃根据农业资源优势,依据农业发展规划及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具有甘肃优势特色的农产品,把马铃薯、中药材、玉米种植、高原夏菜、花卉确定为核心特色农业,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但同时,甘肃的特色农业也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正确路径。
一、甘肃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不足制约了特色农业的发展
甘肃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大省,全省现有耕地面积5223.7万亩,其中山旱地面积3344.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大部分旱作地区分布在陇东、中部黄土高原区,年降雨量为350-550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蒸发量在1500mm以上,是年均降水量的4倍左右。干旱是长期制约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
(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影响特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发特色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对特色农业生产技术有明显的影响。光、温、水等环境因素和地质、气候、生物等“地质背景系统”,共同制约着特色农产品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目前,虽然各地已制定了无公害蔬果、中药材等质量安全及生产技术标准,但这仅从生产技术、加工条件等方面对产地条件进行了初步定位,对特色农业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空气等地质背景,特别在灌溉、施肥、施药等关键技术上还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影响了特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发。
(3)特色农业结构调整面临全新的课题
甘肃特色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多四少”,即大路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低档次产品多,高档次产品少:普通型产品多,专用产品少;未加工产品多,加工产品少。这说明,甘肃特色农业发展仍受传统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束缚,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化还很缓慢。主要表现在:农业仍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畜牧业等比重偏低:农业区域布局存在“小而全”的雷同现象,地区优势、资源优势难以体现:农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农产品不多;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加工、流通等行业滞后。因此,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尤为重要。
(4)基施设施条件和建设力度仍然滞后
我省农业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从长远看,只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才能保证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5)现代农业技术支撑力仍很薄弱
一是目前的农业生产技术系统是适应短缺经济、以追求高产量为目标的技术支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农产品的品质追求。显然,这种以高产为核心、忽视品质的农业技术支持系统,已无法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增加收入的要求;二是农业科技的总体水平不高,存在“四多、四少”,即常规技术多,重大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少;产量技术多,品质技术少;生产技术多,加工技术少;知识形态技术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少;三是农业科技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基础研究薄弱,应用研究与现实生产脱节严重,研究开发水平很低。
(6)深加工、精加工手段落后
一是在特色农产品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加工工艺等方面滞后。加工标准化程度低,质量控制、检测手段落后,产品质量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大部分还以原产品出售为主;二是加工型龙头企业少,资金短缺,工艺技术落后,多为初加工、粗加工,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特别是在以特色产品为原料的系列保健品、生物制品的研制、开发、深加工、贮存、包装等方面,滞后于市场需求,难以实现产后增值和产品外销。
二、甘肃特色农业发展路径选择
针对甘肃特色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甘肃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找准产品定位、市场定位、突出特色、适度规模生产,同时依靠现代农业的科技进步,坚持产业整体开发,将生产、加工、流通结合起来,并着重加强以下四个体系的建设。
1、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1)加强产地地质环境条件基础资料的研究现代特色农产品生产必须充分重视地理环境、农业生态对产量品质的综合影响,以确保农产品质量的稳定。目前,我省对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相关环境研究的信息很少,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如,地质地理、地貌与无公害技术;光、热、水、气等气候条件与无公害技术;土壤生态肥力因子与无公害技术等。通过收集当地农业生态气候资料或农业区划资料,对影响特色农产品生长的土壤、气候等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诊断与评价指标体系。
(2)建立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无公害生产技术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植草产业、畜牧业和林果业等产业开发;二是搞好区域布局,发展优势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结合甘肃实际,河西及兰州、天水、白银等大中城市和乡镇,可在发展城郊农业、旅游农业和高效农业上有所突破;黄土高原地区要在发展优质小杂粮、专用马铃薯、名优果品和花卉、蔬菜、药材基地建设上做文章;陇南山区以药材、花椒、茶叶、蚕桑等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油橄榄、银杏等特色产业;三是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薯类、豆类、饲料、玉米等秋粮及经济作物的面积,逐步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的新格局;四是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重点发展专用型、营养型、优质化的品种和地方名优新特产品,增强质量和品牌意识,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五是通过基地发展订单种植,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作机制。
2、特色农产品科研推广体系建设
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农业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土壤和作物信息资料整理分析,制成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田间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调整资源投入量,达到增加产量、减少投入、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质量的目的。同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单纯获取高产”,或“以适量投入,获取较好经营利润”等不同的优化目标;二是应用生物技术,为特色农业提供优质种源。现代生物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打破了远缘物种不能杂交的禁区,用进行基因重组,培育出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营养更丰富、生产成本更低的新作物品种,另外还有节约能源、简化生产步骤、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三是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现代工程装备技术是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农作物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等环节,可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因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还可使作物获得最佳田间分布,为作物生长创造最佳环境。
3、培育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
—是完善市场体系,重点抓好产地市场、专业市场、销售市场三级网络体系的建立,加强市场管理,完善市场规则,改进市场交易,以适应国际化流通的需要;二是落实农产品的购销政策,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甘肃农产品产业转化的步伐;三是大力培育市场流通中介组织,扶持农村个体运销大户、农民运销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同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市场交易成本高,农民获取市场信息难的问题;四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市场风险,鼓励产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五是改革现行的农业管理体制,农业主管部门不仅要管生产,还要管加工、流通、外贸,实现宏观管理、信息服务职能的根本转变,建立并完善信息网络,为农业及农民及时提供准确的国内外农产品生产、供给、需求、价格等市场信息及有关农产品贸易的法规、政策等相关材料。
4、建立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是实现农产品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体系。目前,甘肃特色农产品重金属超标,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我省农产品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因此,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势在必行。主要是做好六大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即特色农产品生产保障体系,质量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质量管理执法体系,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对特色农产品实行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监控,以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我省特色农业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甘肃统计年鉴2007[M].北京:统计出版社,2007.
[2]姬顺玉,甘肃特色农业发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8:92-94[3]王致萍张凤芹,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问题探讨[J].甘肃农业科技,2007,9:36-38[4]李莹华张静,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中的产业集聚研究[J].发展,2007,6:53-54[5]杨建国姚爱琴,甘肃特色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结构与组织模式选择[J].科学?经济?社会,2005,2:14-18[6]王琪瑛,河西地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2007,1: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