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
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保安语。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其各亲属语言蒙古语、达斡尔语、土语、东乡语、东部裕固语有密切的关系。例如,保安语词首的h和f,与十三四世纪蒙古语词首的h对应;与土语、东乡语、达斡尔语词首的x、f、h对应。保安语的固有词多保留词末短元音,这与蒙古书面语、土族语、东乡语一致。同时,有其特点:
1.保安语固有词的词首元音或词首音节脱落现象比较突出。
2.保安语不存在元音和谐现象。在一个词的不同音节里,可以出现任何元音;词干中的元音与附加成分中的元音不要求和谐。因此,保安语的附加成分只有一种语言形式。
3.保安语没有方言差异。保安族聚居的大墩、于河滩、高赵李家等村庄之间,只有极个别语音上的不同,但可彼此了解。语法方面几乎没有差别。
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附近的下庄、尕沙日等地的居民(约有三四千人,风俗习惯与当地藏族接近)所使用的语言同保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他们长期与藏族共同生活,所以语言中借用藏语很多。
保安族与其共同生活地区的兄弟民族交往皆使用汉语。
从保安语的词汇来看,其词汇的50%左右是早期蒙古语词汇,40%是汉语和部分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还有不少的藏语词汇。这些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形成了独特的保安语词汇。
保安族语言成分的变化表明地域环境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同仁居住的操保安语的土族语言中,藏语占了40%之多,而甘肃的保安族语言中汉语及阿拉伯语占40%之多,这是因为保安族迁徙到甘肃之后,周边民族是回族和汉族,他们之间交流都用汉语。这种环境迫使保安人必须学会汉语,时间长了本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开始借用汉语表达。80年代,我们通过实地调查看到,大多数保安人都会讲汉语。而同仁地区的操保安语的土族不会说汉语的人较多。
保安族至今尚无本民族文字。
二、文学
保安族的文学可分民间文学和书面文学。保安族的民间文学内容丰富、种类众多。书面文学的形成起步较晚。
1.民间文学
保安族的民间文学类型可分为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等。从内容来看,主要与人类起源、自然地理的形成、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扬善抑恶的道德观念等内容相关。
①神话
保安族神话的形成与发展,与其先民文化及其后期与周边民族的文化融合相关。保安族神话,不仅体现了伊斯兰教文化特色,且具有吸收和模拟汉、藏等民族神话内容,融汇于保安族生活气息的风格,比如有《阿旦·哈娲的故事》、《大禹导河得延喜玉的故事》等等。
②传说
保安族的传说与保安族的形成、发展相关联,反映了保安族的历史渊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比如《五眼泉的传说》体现自然环境,《“波日季”腰刀的传说》与保安族传统工艺、经济相关。
③民间故事
可以说。保安族的民间故事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较更显丰富,故事内容也呈多样。有接受伊斯兰教劝善故事和《古兰经》故事的影响,具有扬善抑恶内容的故事,如《叶其木·伍麦勒的故事》、《哈比卜的故事》等;体现保安族居住地自然地理风貌,并反映主观武断、不经调查研究就会好心办坏事等思想内容的哲理性故事,如《妥勒尕尕上天取雨》等;还有体现保安人与兄弟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团结和睦内容的故事,如《三邻居》等。
保安族的民间故事,通过诸如以上所提及的内容、形式、给人们展示了保安族人们的诸多文化背景。众所周知,信仰伊斯兰教的教民按教规,除了信真主以外,不可有其他任何崇拜的对象。然而,在保安族的民间故事中出现了雷公水神、西天圣母、山神、仙人、龙王等形象和反面形象魔王、巴羊坤、头人、土司、易卜劣厮等等。这是保安族民间文化的独特之处。
④民间歌谣
保安族的民间歌谣内容也颇丰厚。以“花儿”为主要形式,另有“宴席曲”、“哭嫁歌”、“哭丧歌”等,别具一格。
保安族的“花儿”,属河州型“花儿”。但它与其他演唱同类型“花儿”的民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相比又有着明显特征和民族性。除了“花儿”具备的共同特点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保安族“花儿”以其声调和衬词突出,故此称其为“保安令”。主要有“大眼睛令”、“拔青禾令”、“哎西干散令”、“六六二三令”等。保安族的“花儿”运用的主词是通俗而口语化的河州汉语方言,衬词衬句却使用了本民族语和撒拉语、藏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词汇。例如,在歌唱中使用撒拉语的语气词“哎西”为起音或中间连结词。而保安语“尕尕尼麦日燕”(麦日燕为假设的一女人名字,意为阿哥的麦日燕)或“穆尼吾日冈”(意为我的嫂子)等置于“花儿”曲调腰部或歌尾。
二是保安族的“花儿”——“保安令”,主调音域宽广、曲调高亢、唱法粗犷奔放,更具有优美的山野气息,具有受蒙古族、藏族民歌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的风格。
从保安族“花儿”的内容,还可分其为“苦歌”、“颂歌”、“爱情花儿”等类型。
宴席曲,是河湟地区各族人民在宴席中演唱的一种民歌。保安族的宴席曲吸收了回族、撒拉族等民族宴席曲的精华,集歌舞说唱为一体,形式多样。内容基本上融合了回族宴席曲丰富多彩的内容,仅在部分歌词、演唱形式、曲调等方面略有不同。
宴席曲大致分为散曲、叙事曲、说唱曲等,内容方面有:庆贺喜事的赞歌;倾诉社会生活的苦歌和欢悦歌;表达妇女哀怨的出嫁歌和送丧歌。伴随宴席曲的舞蹈动作朴实大方、刚健潇洒,大都是团体式的,几十个男子互相手拉手,围火堆迈开稳健的步伐边唱边舞。显示团结和谐的精神状态。
保安族宴席曲中,最具特色的是“出嫁歌”(也称“哭嫁歌”)和“送丧歌”(又称“哭丧歌”)。
“出嫁歌”是妇女在封建社会,婚姻不得自主的时代唱出来的怨歌。用保安语唱,内容有“谢父母”(或为哭父母)、“哭新姐”(哭嫂子)、“哭别亲友”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制度的变化及妇女地位的提高,这种以哭腔说唱的曲调逐渐消失,偶尔在宴席中由宴席曲的表演者们演唱,其目的也只是为了娱乐而已。
“送丧歌”,本不属宴席曲,而是早期妇女送丧时哀恋自己丈夫的哭丧歌,也是将亡者抬出家门后,妇女倾诉悲哀的仪式歌。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丧俗的变化,送丧时,妇女不再长歌当哭了。而将这种悲凄的曲调,在宴席上由男人们演唱,似为妇女对过去悲哀生活的回顾。保安族的这种家曲,典型的有“满拉歌”和“韩营长”。例如,“韩营长”原是一位保安族姑娘所嫁兵营的营长,小两口感情笃实,情投意合。姑娘日夜思念兵营中的哥哥,有时睡梦中哭醒好几回。不幸传来丈夫战死的噩耗,于是这位女子在为其送丧时怀念丈夫边哭边唱,如诉如泣,感人肺腑,从此人们传唱开了。而今,这道曲成为婚礼中流行的宴席曲之一。
⑤谚语
谚语,在保安族中流传颇广,长辈训教晚辈时,总是喜说几句谚语为开头语。告诫不要偷懒时说:“腰刀老藏在鞘里,刀刃上要生锈”;要虚心时说:“人抬的人高,水抬的船高”,“花椒虽小麻人哩”等等。这些精炼而寓含哲理的谚语,最为简捷明了地表达了保安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价值观。
2.书面文学
保安族书面文学的创作,可以认为是从1958年的“大跃进”时提倡全民写诗,歌唱“三面红旗”,唱“花儿”运动开始的。这时期的作品虽未成熟,但已有一些保安族文人写了些即兴“花儿”诗。这些,为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有关文化部门的扶持下,保安族的文学创作有了新的开端,文学创作的新人逐渐成长起来,文学题材、体裁日趋丰富。保安族已有了自己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的文学作品和创作者队伍。保安族的书面文学的形成、发展是伴随着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改编再创作以及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①诗歌
保安族的诗歌创作是在搜集、整理、创新民间“花儿”的基础上形成的。诗歌的创作又因保安族文学的整体发展而日趋成熟起来。例如,“花儿”诗《火红的太阳当头挂》、《牛皮筏情思》等;“花儿”《白糖里掺蜜是更甜》;自由诗《山庄锤声》等等,无论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呈现出勃勃生机和万紫千红的景象。
②散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保安山庄,农村生活、社会、经济的变化,成为保安族散文作品创作的文化环境。保安族散文内容体现了保安族风情、工艺特产技艺、农村生活、人物等等。作表性作品有绽秀义的《家门口的榆树》、《飘香的冬果》、《柳叶青青》和马少青的《积石山那崎岖的小路》、《祖父》。其中《柳叶青青》于1985年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二等奖、甘肃省民族文学作品特别奖。《祖父》获甘肃省青年文学奖。
③小说
保安族的小说也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形成的。许多文学爱好者崭露头角,作品内容也较丰富。例如,马少青的《艾布的房子》,以饱满的热情、通俗的语言、鲜明的色彩描述了保安人的崭新生活,曾荣获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特别奖。他的《保安腰刀和蛋皮核桃》,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幽默风趣的内容,讽刺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短小凝练,具有散文风采,且耐人寻味,曾获得甘肃省1986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二等奖。还有《马六》,刻画了农村改革和村干部的内心世界,同时反映了农村出现的令人担忧的新问题。
④戏剧
《索非亚上大学》是马少青于1976年创作的独幕说唱剧,反映一名农村姑娘上大学的故事,因为时代的背景,作品明显有受“文革”中文艺创作的典型人物“高、大、全”的影响。这个独幕剧曾参加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会演。
五幕花儿舞剧《桑摩尔》是发表在省级刊物的保安族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作者马少青和郭正清在深入研究保安族社会历史的基础上,以艺术的手法体现历史事实,歌颂了民族团结,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行。作品中虽有些不成熟之处,但作为保安族戏剧作品的先河,无疑在保安族的文学创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⑤电视艺术
由马少青撰写解说词,甘肃省黄土地电视制作中心拍摄的大型民俗片《中国保安族》是迄今为止第一部较全面介绍保安族的电视片。该片在国内各地及东南亚等地播放,使外界对保安族有了更具体而深刻的了解。
另外,据保安族传统宴席曲创作的舞蹈《快快收割》、《保安腰刀》等节目,曾在北京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保安族书面文学的作者中,不少人投身于搜集、整理保安族民间文学的事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保护和继承民族民间文化做出了贡献。
同时,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诸如马少青的民族知识书籍《保安族》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的提高,保安族的文学创作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1997年6月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大河家,召开了首届保安族文学艺术研讨会。这标志着保安族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保安族的书面文学是以汉语文为载体的,它的创作形式为诗歌、散文、小说等,有继承学习汉族文学的创作手法的倾向。可以说保安族书面文学是以汉语形式反映保安族性格特征与生活为内容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