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400000034

第34章 群众观:维护党的生命线(3)

先说“为公”。在《礼记·礼运》中有一段话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很明显,这里的“公”最终都落脚到老百姓身上。而孙中山最早对“天下为公”的解释,便是“民族、民权、民生”,把民族和人民联系在一起了。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立党为公”之“公”,从宏观上讲,是指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从微观上讲,则指天下老百姓——社会公众。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是因为国家、民族利益的呼唤,是因为受三座大山压迫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呼唤。那么,共产党也必然要以满足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称,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所以,从共产党的老祖宗马克思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公,也就成了共产党立党的准则。尤其是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手中掌握的国家权柄皆为人民之重托,而权力的所有权最终属于人民。如果不存公心,只想着权为己用,有那么一天,当人民发现我们再不能“为公”的话,就会把权力从我们手中收去。

再说“为民”。《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梁惠王下》在讨论、总结燕国国君虐待民众的教训后,提出要“亲民”、“爱民”,要“拯民于水火”,认为这“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所以,中国古代的开明思想家和少数较清醒的执政者都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奉为执政的最高境界。而历史上如唐太宗一类较为清醒、较为开明的执政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对民众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遂有一时的所谓“太平盛世”。遗憾的是,基于封建统治者的阶级局限,很多时候,“亲民”、“爱民”变成一种笼络、利用群众的手段。

只有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真正把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一切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演化为各项方针、政策,演化为共产党人的具体行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强调的“根本利益”就包括了人民群众方方面面的需求,就反映出“立党”与“执政”的终极目标。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豪言壮语谁都会讲,关键是如何落实。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三条途径:一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二是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三是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党员领导于部走在这三条路上时,一定要心存“公”念,心系人民,时刻想着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为民造福。要实实在在地多干事,干好事,干实事,绝不能为一己私利造福,或者为个人政绩造假福。要克服对政绩认识上的误区,不是只追求数字上的政绩,不是只追求任期内政绩的显性效应,更不是只追求单纯经济效益的政绩。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政领导定位于人民公仆的位置

胡锦涛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怎样才能真正落实?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扮演好“人民公仆”这个角色。领导干部只有把自己定位于人民公仆这个位置,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否则,为人民服务只会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领导干部要当好公仆,必须放下官架子,把人民当上帝。领导把自己当成公仆,就不能把党政部门当成“有理无钱莫进来”的衙门,就不能把办事机关当做索拿卡要的关卡,就不能玩“官官相护”的把戏,就不能搞“刑不上大夫”的老一套。

领导干部要当好公仆,必须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温家宝总理上任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林则徐的一句诗明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在非典疫情突袭时期,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了核心作用和领导作用。广大党员和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经受考验,切实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了“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

领导干部既然是公仆,就要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只要是群众的事情,就应该事无巨细,真心实意地去关心、去办好,要按照胡锦涛提出的那样,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键在于还权于民,把人民视为历史创造者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始至终坚持唯物史观,把人民当做历史的创造者、当做时代的真正英雄。同时,坚持还权于民,让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以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

还权于民,就要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干好一件工作,就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心里就要永远装着群众,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胡锦涛在引用古人的话时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还权于民,就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社会主义事业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仅仅靠几千万共产党员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共产党人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是大海,人民是大地,共产党员只是茫茫大海里的鱼、辽阔大地上的种子,离开了大海的怀抱,离开了大地的抚育,共产党人就无法生存。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真理的标准就掌握在人民手中。特别是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有许多问题是无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找到现成答案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便是到人民中去求证。因此,一定要相信并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支持人民群众大胆创新。

还权于民,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进行三个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还权于民是公仆的最高境界。过去我们喜欢讲走群众路线,并把倾听群众的呼声,或者关心群众的疾苦当作民主型领导的最高境界。其实,真正的最高领导境界,是把权力还给人民,让人民成为自立自主的社会主人,相信人民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当前在农村普遍开展的村民自治,实行村民直选村干部,实行村务公开,让农民自己选举称心如意的村干部,让农民参与村里大事的决策,自己对自己实行民主管理,就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请人民做党和政府一切行为的评判员

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为,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对人民负责,将自己自觉地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失去监督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不接受人民监督的公仆必定变成官老爷。这是一句至理名言。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有权对领导干部实行监督,领导干部也有义务接受群众的监督。为了防止公仆异化,为了防止权力滥用,人民就必须对行使权力的领导干部实行经常有效的监督,行使权力的领导干部就应该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这不仅是对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的确认与尊重,也是领导干部正确定位、甘当人民公仆的表现。领导干部只要襟怀坦白,就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情况,个人及亲属的财产状况、生活待遇等都向群众公开,就敢于让群众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干部的考核、任免、奖惩工作,把党务、政务摆上“阳光台”。

对人民负责,要贯穿于党和政府行为的全过程。把人民当作评判员,并非只是让人民评判某一时期、某一环节党和政府的行为,而是贯穿党和政府行为的全过程。因为党和政府的一切行为每时每刻都被置于人民的视野之内,所以对人民拥护与赞成的事情,党和政府不仅要努力去做,而且必须坚持做好,否则,即使百分之九十做好了,最终百分之十没做好,也不能让人民高兴起来。

公仆政绩有多大,尺度自在民心中。民心如镜,不蒙纤尘。谁真心实意为民造福,造了多少福,民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大连市原市长薄熙来离开大连时,市民洒泪相送,这是对他的政绩最好的评价。沂蒙山区的乡党委书记王廷江为民造了福,老百姓把他的名字凿在百丈悬崖上。非典肆虐时,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充分发挥了核心作用与领导作用,广大党员和干部切实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与表率作用。虽然非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得到新的提高。党和政府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在人民中进行,哪些顺乎民心,哪些违背民意,哪是真代表,哪是假代表,人民认得最清,人民感受最深。领导干部只要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不是只在口头上代表人民利益,而是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办好事、谋利益,就必然能成为老百姓认同的先进代表,就必然能把人民凝聚在一个他们所信任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周围,也必然能保证党在新世纪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

同类推荐
  •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书收录了《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系统研究》、《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人口原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GDP”核算模式选择》等多篇文章。
  • 对内保护 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对内保护 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中国企业应该从生产和营销两方面避免反倾销诉讼的产生。一方面,企业应强化创新意识和品牌观念,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由“以价取胜”转为“以质取胜”和“以新取胜”。企业应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以及档案制度,为应对反倾销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应采用现代国际营销手段,积极利用商标、原产地标志、包装、款式、公关、广告等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企业还应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优化产品的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战略,避免由个别国家反倾销引发的连锁性反应。企业还必须加强业内合作,建立起反倾销预警机制,规避反倾销带来的贸易风险。
  • 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

    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

    从钩稽30年代以来世界公共行政的历史开始,深入研究了国外当代行政改革的动因、进程、主要措施、客观效果及其经验教训,对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个简单的常识是:不深入研究就无法了解,不了解也就无从借鉴。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一些国家掀起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浪潮汹涌,迅即席卷全球。
  • 曾国藩官学

    曾国藩官学

    本书围绕曾国藩为官处世之道,从立志、提升自我、交友、发现人才、治军、行事、保全退让等方面。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热门推荐
  • 职工工作准则

    职工工作准则

    企业职工的工作与生存质量关系着企业的经济质量、安全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是企业质量的直接体现与有效保证。
  • 只是因为,你是你

    只是因为,你是你

    简单的她,加上“简单”的他,组成了一个不简单的故事,组建了一个不简单的家……
  • 幸福不缩水的智慧

    幸福不缩水的智慧

    你的工作幸福吗?工作让你幸福吗?一份比较权威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的工作幸福感并不是很强,整体工作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下,而且在工作中负面情绪比较多。一个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如果工作不幸福,或者不去主动追求幸福,那么工作将会是一场漫长而又痛苦的马拉松。本书以幸福为主旨,从心理学和实际工作的角度,与读者分享了幸福工作的十大法则,阐述了“工作着,是幸福的”、“怎样才能使自己幸福”等观点。这些法则,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对于一个欲提高自身工作幸福感,致力于收获一生幸福的人士有很大的帮助。
  • 罪恶的天使

    罪恶的天使

    罪恶的天使到底是在为谁惩处?为己私欲还是替天行道?
  • 未以先知

    未以先知

    她在二十一世纪是个“偷儿”准确的说是“高级偷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背叛摔下悬崖,伤心欲绝时被那厮摔悬崖下与一个神蛋“结合”穿越到这个狗屁的“西商大陆”这个大陆有等级,越强越受人尊重,对!我要变强!!!可这个什么木家的九小妹,生世可怜,被姐妹凌虐,欺辱,那又如何?我卞红乘还未怕过!“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协助你”一个鬼魅的声音带着男子磁性诱惑很好听的声音突然出现在卞红乘的识海里,吓一跳“你谁?怎么在我脑海里?”“想知道?”“嗯哼?”“我.....”“好!”从此卞红乘便走上一条充满危险刺激的旅途......
  • 体修动天

    体修动天

    沧华一个天生精神异常之人,无奈苍龙洲上无人能够为其破开意识带,为求生存选择体修,神迹现,体修起,体破虚空,动苍穹。
  • 我可以独占你了

    我可以独占你了

    在接受了系统的存在后,许宁觉得最糟糕的不是需要在许多世界穿来穿去这件事,而是她的攻略对象总会崩坏!
  • exo之梦想成真

    exo之梦想成真

    是关于一个女孩的梦想之路,在路上她遇见了exo(这个文是关于世勋,和伯贤的哦!)。
  • 今夜秋未眠

    今夜秋未眠

    相守不是最后的结局分开并不意味着最终的结束不是不爱,只是深爱,向来情深缘浅!只恨缘分不够深,爱情不够坚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