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23000000002

第2章 罗斯福(2)

为了使存款户对储蓄安全放心,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又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规定设立联邦储备局和联邦储蓄保证公司,对5000美元以下存款(后增加到2万美元)由政府保证其安全;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全国信贷体系由联邦储备局控制,并监督私人银行。由于采取这些措施,银行信用很快恢复,在不到一年内增加了10多亿美元。

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罗斯福还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

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

1933年5月,政府敦促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法令》,成立了以社会学家哈里·霍浦金斯为局长的联邦紧急救济管理局。到1936年该局工作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行以工代赈,即举办各种公共工程,以吸收失业者。

新政期间兴办的最大公共工程项目是田纳西水电工程,这是一个由政府投资举办的大型水电和灌溉工程,它的完成不仅使流域的平均收入增长了4倍,而且由于获得了充足的电力,因而使得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成为可能。

更多的则是民间工程和社会福利设施项目,如护林保土,兴办学校、体育场、图书馆,建造立体交叉公路。整个新政期间,总计实施的各类工程项目达18万多个,先后吸收了500多万人参加工作,开发了740多万英亩的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为社会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公共财产。

从1933年到1936年的这几年,是新政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6日~6月16日)的最初阶段,更是雷厉风行。但是随着危机的逐步缓和,它所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新政的最大阻力来自最高法院。从1933~1936年最高法院审理了16件控告新政立法的案件,有11件判决不利于新政。根据联邦宪法,最高法院法官是终身职务,他们虽由总统任命,但一经任命,总统就奈何不得。

1936年,罗斯福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决心摧毁这个反动堡垒。他首先提出警告说,法院应正确对宪法作出解释,使它成为进步手段,而不是作为阻挠进步行动的工具。随后他向国会提交了一个司法改革方案,要求年满70岁的联邦法院法官如在6个月内不自动退休,则由总统另外增派一名新法官进入法院。当时最高法院的9名法官大多年逾古稀,被称为“九老院”。

罗斯福的计划是,如该法获得通过,他将有权向法院增派6名法官,再加上原来法院中支持新政的3名法官,就可基本上扭转最高法院唱反调的局面。

接着,罗斯福又于1937年3月9日通过“炉边谈话”,直接向全国表达了他对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指责最高法院“不是以一个司法机构行事,而是以一个制定政策的机构行事”,“不适当地把自己变成国会第三院——超立法机构”。

步步紧逼,罗斯福的攻势令法官们恐惧,他们惟恐罗斯福的提案被国会通过,就一面向参议院表白自己虽然年老,但却能恪尽职守,一面让一名77岁的法官退休,表示让步。但罗斯福的目标是要全部换掉这些林肯时代的遗老,并未就此罢休,尽管参院决定暂时搁置司法改革,未满足罗斯福的要求,但法官们面对咄咄逼人的气势,不得不变得灵活起来。他们先是裁决瓦格纳法合乎宪法,接着又推翻了过去关于最低工资的裁决,承认最低工资条例合法,社会保险法也合法。

罗斯福与最高法院的斗争,实际上是涉及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更大范围的斗争。

30年代以后,美国总统权力日渐扩大,罗斯福首开其端。新政使行政长官享有前所未有的权力,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更是大权独揽,进一步奠定了战后总统权力扩大的基础。

30年代罗斯福推行的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使千百万生活贫困的工农群众免于饥寒的威胁,同时也使濒于瓦解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得以保全,为美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充当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做了思想和物质准备。

更为重要的是,新政大大加强了美国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美国由此脱离了“古典资本主义”而进入所谓“现代有控制的资本主义”,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与英苏联盟

在国内对新政的赞誉参半中,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又到了。罗斯福大选获胜,他获得了除缅因州和佛蒙特两州的全部选举人票。罗斯福成了门罗总统以来(114年)接连两届由本党控制国会两院的第一个总统。

1939年9月1日,德国悍然进攻波兰。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酝酿已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5日,罗斯福宣布美国实施《中立法》。

1940年,又是美国总统选举年。针对纳粹希特勒的疯狂进攻,罗斯福急流勇进,第三次连任总统。

1941年3月11日,罗斯福正式颁布《租借法》,它标志着美国孤立主义传统的结束,使美国由中立转变为事实上的反法西斯国家。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准备不足,损失惨重。次日上午,罗斯福发表演讲,正式对日宣战。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半,希特勒采取了不宣而战的强盗惯伎,突然对苏联发动进攻。德国的仆从国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也一道参加了侵略苏联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具有决定性的大战,在苏联国土上展开了。

法西斯侵略军的来势异常凶猛,总共出动了190个师的兵力,其中有153个德国师、19个装甲师和14个摩托化师,3700多辆坦克、4900多架飞机、4。7万多门大炮和193艘舰艇。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发起大规模进攻。希特勒妄想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在6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希特勒夸大其辞地说:“我们只要在门上踢一脚,整个破房子就会倒下。”

希特勒背信弃义地向苏联发动进攻,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一些短视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幸灾乐祸,他们狂叫:“让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厮杀吧!我们可以坐山观虎斗。”但是,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希特勒进攻苏联,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带来了根本性的转折,只有紧密地和苏联联合,才能取得这次战争的彻底胜利。丘吉尔和罗斯福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1941年6月24日,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美国准备在可能的范围内,全力援助苏联。”然而苏军在战争初期连连失利,这在美国决策层中引起对援苏是否明智的争论。

军事专家们普遍很悲观,认为“俄国军队将土崩瓦解”,“希特勒将在6个星期之内拿下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共产党政府将要垮台”。他们预言,如果把军火运往俄国,只能白白浪费掉。只有前驻苏大使乔·戴维斯是乐观的,他告诉罗斯福:“俄国人手里的货色比任何人所知道的都要多,他们是了不起的战士,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被战胜的。”

战争前途未卜,罗斯福进退两难。他决定派霍普金斯去苏联摸摸底。哈里·霍普金斯身材修长而瘦削,一副不修边幅的仪容,但举止洒脱,思想敏锐,当时负责《租借法案》的实施,并无明确的官职。自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时住进白宫,和罗斯福亲密无间,深受罗斯福的信任。

此时苏联正处在艰难时期,急切渴望得到外界援助,因此他们对这位总统特使的到来,自然格外重视。

7月27日,霍普金斯抵达莫斯科,当即受到苏联最高统帅的接见。斯大林坦率地向霍普金斯亮了家底,把苏联的兵员、坦克、枪炮和飞机的数字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这些数字远远超出了西方人士的估计。斯大林表示,苏联完全能够守住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但苏军急需高射机枪、高射炮、重机枪、步枪以及铝,尤其需要飞机、坦克和高射炮。

访苏期间,霍普金斯还亲自到前线进行了考察,苏联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致后来每当驻莫斯科的军事观察员发回悲观的报告时,霍普金斯便表现出极端的愤怒,认为他们依据的只能是受偏见影响而歪曲了的猜想。

霍普金斯访苏,是战时美国对苏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罗斯福由此获得了有关苏联实力和前途的大量可靠情报,加深了对苏联的了解,从而坚定了他援助苏联的信心。9月底,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召开会议,签订了10亿美元的援苏议定书,据此,美、英每月将向苏联提供400架飞机、500辆坦克和其他军火。

11月7日,罗斯福宣布苏联为《租借法》受援国,美将向苏提供1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

在援助和支持苏联抗击德国的同时,罗斯福也注意了美英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加强。自租借法案实施以来,美国实际上已同英国站在一起了。罗斯福出于对反法西斯事业正义性所抱有的信念,独自承担了援助英国的全部责任。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把金钱、武器源源不断地出借给英国,甚至还命令年轻的士兵们驾着飞机投入战斗,或许还要牺牲生命。但是,他一直没有就这一事业的原则和目标发表过宣言。而德国进攻苏联后,斯大林就立即在广播演说中明确宣布,他们所从事的卫国战争,“不仅要消除我国面临的危险,而且还要帮助那些呻吟在德国法西斯主义枷锁下的欧洲各国人民”。

罗斯福深感自己在政治宣传方面落后了,他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他曾试图在一篇关于四大自由的演说中公开表明美国政府对这场战争的原则立场,但又觉得那仅是单方面承担义务,就像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那样,只对美国有约束力,而对盟国却没有。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由美英两国作出一个关于战争目的与理想的联合声明,借以向全世界宣告自己为之战斗的崇高目标。

在罗斯福于7月底的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息之后。8月初,在一支舰队的护航下,总统率领有关军政人员乘坐“奥古斯塔号”,秘密来到纽芬兰附近的大西洋海面上,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战时第一次首脑会议,史称“大西洋会谈”。在以后的几天里,两位政治家纵谈世界局势,商讨共同的战略方针。在最后一天,8月12日,他们在“奥古斯塔号”的方形大舱内起草了有关战争目的联合声明——《大西洋宪章》。

宪章提出了8点主张,包括不进行扩张,反对违背人民意愿的领土变更,各国人民拥有主权和自治权,在获得原料和贸易方面机会均等,消除人类的恐惧和匮乏,公海航行自由,建立广泛持久的普遍安全体制,解除侵略者武装等。

其中第四点和第八点有关国际贸易和维护战后和平的声明曾有很大争议。美国希望消除世界贸易中的人为限制,英国则不愿放弃帝国特惠制,于是在自由贸易之前,加上了“适当考虑各国目前义务”一语。在第八条中,罗斯福则删去了丘吉尔提出的“有效的国际组织”一词,代之以“普遍安全体制”,以免英国公众联想起国际联盟。

《大西洋宪章》虽与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如出一辙,但此时此地却是一篇反法西斯侵略的宣言。它体现出一种抽象的道义力量,拥有广泛的宣传价值,从中既可以看出美国传统外交的影子,如自由贸易和航海自由,也能找到罗斯福新政的印记,如免于恐惧和反匮的自由,公平的社会保障等。

几乎所有反法西斯国家都立刻接受了它。到9月15日,已有14个国家附议了宪章,它的基本原则成为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并为后来的《联合国宪章》所采纳。

在大西洋会议上,罗斯福拒绝了丘吉尔要美国参战的请求,但他的言行使丘吉尔相信,美国将为介入战争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这正是罗斯福从威尔逊那里学来的“历史观念”。

同类推荐
  •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曹操,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人们喜欢用忠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这两个骨灰级大众偶像来和他PK;以此显示他没有关羽真诚厚道,没有孔明料事如神。以他之短比人之长,对于曹爷来说,非常不公平。作者笔下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呢?
  •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她是乱世中的奇女子,她有男子的霸气果决,亦有女子的妩媚坚韧。她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学艺,少年走红,名遍京津,成为有史以来女须生第一人,有京剧“冬皇”之誉。她叫孟小冬,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敢爱敢恨且情深的女子。她遇见的那两个男人,一个是梅兰芳,一个是杜月笙。本书详实描写了孟小冬诞生直至辞世70年间的传奇人生,尤其对孟小冬的两段感情,进行了整理和还原。因为她的一生,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更是一部民国风云史,一幅京剧发展路线图。
  • 曹锟传

    曹锟传

    他是北洋军阀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虽出身贫寒,却因缘际会成为袁世凯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后又成为手握重兵并占有大量地盘的一方军阀:因其在军阀争斗中左右逢源,在冯国璋死后,终于成为直系的新首领。后又通过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的总统,但其合法性却遭到了各界普遍质疑。不久,在全国的一致反对下,其势力日益削弱,直系内部也四分五裂,终于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下台,结束了其政治军事生涯。称雄中原的直系也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是女性修心的随笔集,一本揭穿人生的启示录。这是26个女神的故事,她们真的得到过一切。张幼仪林徽因唐瑛江冬秀宋美龄孟小冬胡蝶潘素孙多慈……她们在民国军政界、商学界最出色男子的呵护下,做了一辈子美人、才女、传奇。愿她们的命运,成为你的良药。愿这本书成为女孩最靠谱的人间指南。《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这是一些最让人羡慕的女人,她们有最精彩的人生,而且征服了各个领域中最出色的男人。这里不光写风光的一面,更写她们风光背后的心酸与沧桑。这些女性的起点不同、身份各异,人生的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热门推荐
  • 菜叶金枝

    菜叶金枝

    没有特异功能,没有千金万银,没有法宝无敌,没有心计智谋……身为小奴一枚,咱一样可以翻手云覆手雨:卖夫入青楼,经营夫婿风生水起,邂逅极品腹黑小侯爷,拳脚相向也能俘获爷心,别说姐没心没肺,君子爱财就要剑走偏锋,即使是囧态百出的苦菜叶,咱也要活出金枝的风范!)))))))))))))))))))))))))))一句话总结:倒霉孩子的精彩生活全纪录,各种囧……
  • 养鱼经

    养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兄弟情义

    兄弟情义

    曾经的你我年少轻狂,为了彼此刀插两肋,肝胆相照,只是为了那一句稚嫩却沉重的诺言,你是我兄弟!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名门弃少

    名门弃少

    神秘组织基因改造后的“失败品”刘景,车祸后得知自己乃是被人抛弃,便展开对自己身份调查,却陷入强势力的争斗漩涡,权谋、商战、美女,看刘景如何在名门中抽身,纵意花都……
  • 我的左手情人

    我的左手情人

    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像是被修饰过,刺得让人睁不开眼睛。一场意外,一次美丽的邂逅。一个早晨,却把心迷失。想起当初相见,似天旋地转当意念改变,如过眼云烟我把左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感受你的温度,泪水就那样悄无声息的夺眶而出。
  • 烽烟情

    烽烟情

    谨以此书献给艰苦卓绝的勇士。勤勉学生深受国文女老师赏识。女老师丈夫是地下**,为迎接红军到来,组织暴动队,该生积极参与,并与暴动队长结为拜把子兄弟。红军主力撤离,负伤的他和重病的领导——老师丈夫率领部分队员留下艰辛坚持,与凶残的铲共团不停息战斗。领导去世,不少人牺牲,他和患难与共的女老师等人坚韧不拔。国共合作局面,胜利在望情形,学生和老师在烽烟中催生的情谊得到升华……
  • 如果还能遇见你

    如果还能遇见你

    一个是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少女李珥凡,一个是16岁就进入复杂社会的易烊千玺。为梦想拼搏如愿以偿在韩国出道的魏熠凡,生活辛苦的单亲少女宜纤凝。这是属于他们的故事。
  • 光暗之外

    光暗之外

    【世界之核】,神明力量的结晶,庇护人类免收血脉根源的诅咒,直到某一天,它碎掉了,灾厄降临。一群被称作【圣使】的人,来自不同地方,拥有不同信念,不同理想。想拯救世界的人,想超越罪恶的人,逃避真相的人,一心复仇的人,决意守护的人,还有迷茫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不管是否愿意,从被选中开始,就注定无法回头,【圣武】已经在手中,他们只能战斗,厮杀,然而尘封的历史展开,绝望的真相出现,他们的选择是。。。。。。(本书拒绝练功升级,拒绝种马,拒绝拍卖会,拒绝炼器炼药,拒绝几乎所有玄幻小说的“要素”,那玄幻小说怎么写?《光暗之外》,你值得拥有。)
  • 天后之花颜劫

    天后之花颜劫

    九天玄女,未来天后,她的一生看似鲜花烹锦般的荣耀,实际却是暗藏危机。三百年来,她始终被一个梦魇纠缠,那个将她一剑穿心的男子究竟是谁?成亲当日,梦中的男子一袭紫衣持剑而来,如惊天雷般照亮了她的心。一瞬间,遗忘了千年的记忆纷纷向她扑来。原来,她爱上的不是凡人,不是神仙,而是与天界势不两立的大魔头。一个是情深意重的未婚夫,一个是念念难忘的旧情人,她的剑锋究竟该转向何处?繁华梦醒,谁能料到她的人生竟是一场笑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