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悬念、期待、猜测,是因为车马坑的发现,使两座古墓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人们等候开墓发掘的日子。
这事惊动了北京,国家文物局的局长、中国社科院的专家、省府大员,他们一拨接一拨地到枣阳东赵湖这荒郊野外来,来这里观瞻、研究、惊叹、发感慨、作指示。主要承担发掘任务的省文物研究所秘密与有关电视媒体接触,谈判独家现场直播发掘事宜,并最终选择12月21日至25日,为现场发掘和现场直播时间。消息发布后,新华社、《光明日报》以及《大公报》、凤凰电视台等媒体共40多家,200多名记者云集枣阳,加上各路官员和研究人员,还有说不清的文物贩子甚至国内外的盗墓贼,潮涌而至,使枣阳市与吴店镇大大小小的宾馆被包住一空。为了保证安全,发掘现场用铁丝网围起,省里还专门调来了武警部队,枣阳市的警察也积极配合,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荷枪实弹,不准人近前观看,进前必须持有通行证。通行证一般是拿不到的。就连一拨拨记者也无法自由地靠前,更不能自由地拍景摄像,只能等统一发布消息时,才能知道一点儿介绍的真实。若有人偷偷地拍下一张照片,那么一卷胶卷就要被人扯出来曝光。省考古研究所和从事现场直播的电视台还请来了许多全国著名的考古专家,共同研究发掘或作现场点评。媒体都瞪大眼睛盯着这盘可供炒作的菜肴。是呀,也许开棺之后弄出个世界第九大或者十大发现什么的也不敢说。
可是,天公不作美,进行发掘工作的那几天,北风凛冽,长天雪飘,正是寒潮铺天盖地而来的日子。凄风、冷雨、飘雪,阴迷的气息似乎向人们铺陈一幕遥远飘渺且又雄浑沉重的历史画卷。九连墩处在黄土坡上,发掘现场泥水一地,穿齐膝深的胶靴还要弄得满身污浆,一脚落下去,沾土大如斗,甩都甩不掉。零下几度的天气,人冻得手脚肿痛麻木,不觉得是自己的身体,声音似乎也不是自己的。考古人员真是太辛苦了,从寒冷的千年积水里捧出一件宝贝,宝贝上凝结着纤细的冰棱,可想而知那凉意该是何等地深切!可要问这些参与考古的人冷不冷,他们都会热情奔放地回报你一个微笑;因为这里的丰收确实是太诱人了。用他们的话说,一生中能遇到这样一次发掘,便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还有那些记者们,因为某一家电视台独家买断了转播权,采访现场实行了新闻封锁,可苦了其他新闻媒体的记者们,他们没有机会直接进入发掘现场,没有条件能与考古专家们直接对话,只能偷偷地“挖”一些新闻,加上现场没有可供传输稿件的设施,每天要来回跑几十公里的路。现场上人多,能够提供的服务有限,他们渴了,只能耐住冰牙的寒凉喝几口矿泉水,啃几口冷饼干。在这里,人们才看到了被称为无冕使者——记者们那鲜为人知的辛苦勤勉的一面。现场直播的播音员和参与现场指导的考古专家,也冻得牙齿打颤。从转播的镜头里,我们亲眼看到雪花儿就在镜头前袅袅地飘落下来。
十二月二十一日,是现场直播一号墓开棺的第一天。在一声号音后,历史之门訇然推开,千古之谜次第展出,一个真实的过去开始逐次展现到世人面前。
两个墓都是五室;东室西室南室北室中室,中室为墓主人的“寝宫”。墓内两椁两棺,外形为方形,内髹红漆,颜色依然鲜艳。内棺为弧形。一号墓由于受过盗扰,内外棺均已塌陷,内棺开启后,有一具人体骨骸,头向东,头顶处有一完好玉璧,尸骸的口部也含有一块玉,尸骸的南部有一副青铜佩剑,尸骨表面有大量碎片,很薄且呈黑色,为墓主人下葬时裹着的丝织品残片,已经碳化。人的高度约为一米七左右。二号墓,除了渗水,椁棺一切保存如葬时的风貌。二号墓的墓主,身高在15米上下,初步确定为女性。
好在这两座古墓并没有被盗。在前期清理墓围时,考古人员在一号墓发现了一条盗洞,于是怀疑该墓可能被盗。待清理至椁土时,发觉盗洞是从东南角打下去的,二十多米深浅,随着发掘的深入,考古人员才发现盗洞只打到椁室外的青膏泥上,并没有深入到墓室。这是因为,一号墓临近一湖塘,经长时间地下水的渗浸,墓室已完全被水淹没,盗贼不知深浅,因此望而却步,墓室里的文物才得以保存完好。地下水对文物的保护能起好的作用也有不利的影响,譬如地下水酸性多,对文物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但总的看,利大于弊。俗话说“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但地下水对于防盗贼,却是极为有效的。这两座楚墓这样选址,是于无意之间呢,抑或是另有深意呢?二号墓已经不知什么朝代便被夷为平地,不显山不露水,自然不会引起盗贼的注意,所以二号墓连一点被盗的痕迹也没有。
由两座墓完整没有被盗的迹象可见,枣阳这个地方的民风是何等纯朴,人们对先贤的尊重是何等虔诚!
经过近一周的发掘整理,两座古墓的考古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
这是一次楚礼器发掘的大丰收。一号墓与二号墓各出土11件大型镬鼎,其中有一个鼎的鼎耳就有30厘米长,鼎体直径82厘米,通高93厘米,是迄今为止我国楚墓出土的体积最大的铜鼎。因为鼎在礼器中是核心的重器,这就为确定墓主的身份提供了最主要的依据。墓中出土有一盏人擎灯,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铜人手擎灯台,另一只手上还停有一只小鸟。人擎灯的铜人服饰清晰可见,眼神生动传神,这种造型别致的“人禽同灯”,在全国文物发掘中还是首次发现。一号墓中出土的礼器多是青铜器,还有大量的铜剑、盘车伞、戈、箭、戟、盘、削等文物。在二号墓中,出土有大量的仿铜木制礼器,还有耳环、漆连、漆盒等珍贵文物。其中的 由整木挖成。这些木制礼器是战国楚墓中首次出土的礼器文物,引起了考古专家和人们的极大兴趣。考古人员还在二号墓的东室发现了两件木制人偶,一个略显粗壮,一个显见修长,应是一对男女。可见,这墓主比起随州的曾侯乙,拿十几个活女人陪葬,显然仁慈多了。北京社科院及省级的考古专家们说,在这里能够看到九鼎八簋、五鼎四 的组合,是较为奇特的现象。在二号墓的北室,还发现了一辆冥器车,车为拆开式,分开装置,轮子由整木做成,同时还发现了一套用青石做成的编磬,还有铜马、麻鞋等十分有特色的文物。
这是一次楚乐器考古的大丰收。共出土乐器90余件。武汉音乐学院李幼平博士等四名音乐专家一直守候在发掘现场。两个墓室共出土了四组编钟,要是它们先于曾侯乙墓面世的话,那么中国古编钟的辉煌当在九连墩而不会在擂鼓墩了。二号墓的编钟架至今还直立地靠在墙边,分上下两排,上排是钮钟,下排是甬钟。除一只坠落外,其余仍保留下葬时的原貌。编钟横梁上的彩绘花纹清晰可见。除了编钟,这里还发见了笙、琴、瑟、鼓等一大批保存较为完好的乐器。两只完整的瑟的枘上还保留有弦痕。尤其令专家学者们兴奋的是,这次在笙管中发现了十余枚铜制簧片,体积非常小,每枚只有一片瓜子那么大,竟能在竹管里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对研究当时的乐器制作、发声及音谱,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二号墓发现的凤鸟虎座架鼓,仅比天皇观楚墓发现的同类器物体积小一点儿,但制作之精、花纹之美有过之而无不及。出土的一组钮钟,明显有调整过音阶的迹象,说明是墓主人生前曾弹奏用过的实用物。
这是一次楚文化发现的空前丰收。除了前面提及的那些文物,在二号墓,还发现了近2000件保存较为完整的竹简。这些竹简每枚宽约1厘米,长约三十厘米,其数量是中国历代以来楚墓中出土竹简最多的。由于长时间的浸泡,竹简已经软得像煮熟了的面条。这些竹简的出土,也许是这次九连墩发掘最为重要的成果。考古专家王红星认为,这批竹简不像是随葬器物清单的遣策,很可能是一部书籍。如果是一部书籍的话,由于秦时焚书坑儒,留下来的文字极其有限,能够流传下来的人们又多怀疑是“伪书”,所以这竹简可能有不可估测的价值。就像1993年从郭店一号墓出土的800余件竹简中,发现了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使《道德经》面世,起到了为历史定位的作用。竹简传递的文字信息最为稳定真切,不像实物信息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正是因为楚简的大量出土,才填补了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白,被称为中国文化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因为在南方,竹子作为记录文字的工具,资源丰富,刻写方便,又能长久保存。这批竹简在现场密封后,将运回国家博物馆进行化学处理,去掉竹简表面的淤污,用显形液显露出墨迹后,请相关的专家释文编联,竹简的内容便会昭然天下了。
这是一次两千多年前楚人生活奥秘的大发现。考古人员在打开二号墓紧邻棺木的封板后,首先发现水中漂浮着一个黑色的果盘。因年代久远,果盘已有裂缝,但仍可断定是漆器。在果盘四周,散布着许多炭化的板栗和红枣,形状和现在的一样。这说明很早以前,楚人们已经吃上可口的红枣、板栗了,并已经将它们作为常规的点心食用,以至能随墓主人一并下葬。二号墓出土的文物大部分是生活用品,如酒具类、装饰类、工艺品类等等,这对于研究古代楚人的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次发掘,九连墩一号墓与二号墓共出土文物4000多件,涉及到礼器、乐器、兵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难怪有的考古专家发出感叹:能参与发掘这样的古墓,一生足矣!省博物馆王红星博士说,这次考古发掘是湖北省建国以来最丰富的一次;这次考古活动可能会被评为中国2002年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众多的发现让国内权威专家非常震惊。通过发掘这个墓葬,可以解开楚国历史上许多不解之谜。
但是,时至今日,至这篇文章写成之时,作者很遗憾地告诉读者,墓主人的身份还是一个谜团,因为发掘过程没有发现任何的文字记载。也许这些记载隐藏在还没有被破译的竹简里,或者哪一个物品有铭文还没有清洗出来被人们辨认出来。尽管如此,大家还是猜测,一号墓主是位身份仅次于楚王的侯王?是位大将军?二号墓主真是位女性?她与一号墓主是什么关系?二号墓虽然墓基的面积小一点儿,兵马坑的车马少了一些,可是深入到椁室的台阶也是十四层,椁室也是五个,这又是什么原因?据湖北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推测,一号墓墓主的身份很可能是封君以上的人物;他与二号墓主的关系可能是异穴而葬的一对夫妻。
楚人爱厚葬,说明了当年楚国的繁荣,证实了当年楚国生产力发展处于较高的水平。
据权威资料证实,中国迄今为止一共发掘了6000多座楚代古墓,像九连墩这样的古墓,获得如此丰厚的发掘收获,却是首例。
楚国立国800年,对外扩张的历史就有530多年,先后鲸吞了61个小国。战国中期,是楚国处于全盛时期,疆域极其广阔,几乎占据中国整个南方,“沮、漳、江、汉”是楚国的统治中心,枣阳这一带正是楚国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因此也是楚墓分布极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历史悠久的楚文化不断被人们所发现,不断地给世人许多意外的惊喜和收获,主要来源于对古墓的发掘。800年楚国灿烂历史的真实,竟主要是在众多的楚墓里得以保存下来!
撩开九连墩扑朔迷离的面纱,打开通向楚国历史辉煌的又一扇大门,探索鲜为人知的秘密,我们看到了九连墩发掘出来的装了一车又一车的国宝级的文物,算是饱了眼福!但是,这批文物的背后,依然隐藏着不能一眼看清的真实——人们还在期待,期待和等候专家们考古研究作出更加丰富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