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1900000007

第7章 文学巨匠(1)

曾有学者说,苏轼是一位莎士比亚式的文学家、艺术家。作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之一,他以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富有独创精神及在文学艺术多个领域都卓有建树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苏东坡”这个名字早就远播四方,妇孺皆知。以词来看,他是“豪放词”的开山始祖,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作多达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之前词作多表现相思离别、男欢女爱的藩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可谓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排宕,语言和音律上也都有创新,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诗歌方面,他是北宋诗坛的领军人物,与唐代的李白、杜甫、韩愈一起并称为“李、杜、韩、苏”,创作的诗歌作品有两千七百余首,题材丰富多样,写物传神,奔放灵动,触处生春,极富情韵,成一代之大观。散文方面,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八大家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散文有的谈史议政,气势磅礴,善于腾挪变化;有的叙事记游,充满诗情画意,深含理趣。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在散文、诗词、音乐、绘画、书法等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论点精辟,不拘一格,给当时及后人以深刻的影响。苏轼的一生,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学艺术创作,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豪放词祖

在北宋词坛上,苏轼取得了雄视百代的成就,世人对其词的评价颇高,《苕溪渔隐丛话》中胡仔云:“东坡词皆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诗人一唱而三叹。”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王灼说:“长短句虽志本朝而盛,然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碧鸡漫志》)这些评价是很中肯的。

词是诗歌的变体,它是音乐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音乐的发展。在苏东坡之前,浪漫主义词人柳永的词基本属于“花间派”范畴,多描写穷愁离恨、怨思闺情。范仲淹也写过反映边塞风光的词,唱出了慷慨悲凉的歌声,但在当时并没有形成词的正统。“苏词”则一反婉约派的脉脉柔情,彻底改变了一直以来“诗庄词媚”的说法,或慷慨激昂、或纵横奔放、或雄伟苍劲,确立了豪放词的地位,引起词的方向性转变与创作的新高潮,在词的领域实现了一场自觉而巨大的革新,将豪放派提升到与婉约派同等的地位。但是,豪放虽然是苏轼词作的主要风格,他同时也兼收了婉约派的长处,写了一些缠绵深情的作品,如悼念亡妻的词作《江城子》,如今读来,仍令人感动得泪如雨下。另外,苏词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以诗为词”,就本质来说,这既不是李清照所讥责的“皆句读不葺之句”,也非后来贺铸、周邦彦乃至南宋诸家化用诗句入词的创作手法,而是将诗的精神注人到词的创作中,从而使词品、词境从恻艳、偏狎提高到堪与诗歌比肩的高度。

与诗、文相比较,苏轼开始倚声填词的时间较晚,纵观苏词,其思想内容非常广泛,题材也异常广阔,大致可分为四类:政治咏怀词、乡村风貌词、诚挚友情词和婉约爱情词。

政治咏怀词:苏东坡的政治咏怀诗,是他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词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类是通过雄健的笔墨来塑造英气勃勃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自己积极报国、要求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是公认的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自己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得意,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这首词在当时的词坛独树一帜,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首先,苏轼用词来写习武打猎,借以抒发关心边防的热忱,进一步发展了范仲淹悲壮苍凉的边塞词的精神;其次,词中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一心驰骋疆场的志士形象,这个形象的出现,在词史上还是首例;最后,苏轼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形成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与当时笼罩词坛的柳永词的词风形成鲜明的对照,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新旗帜。

《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这一类中的佳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这首词可算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它彻底确立了豪放派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并说明了“苏词”的高度成熟,它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可以说是苏轼个人创作上的,同时也是中国词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此词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以自身感慨作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便气势恢弘,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与时间背景。“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阙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欣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一句看似闲笔,况且小乔初嫁周瑜时是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看似无意的一笔实质上却含义深刻,是为了突显出周瑜的少年才俊,志满意得。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呼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战功赫赫,他身为主将却并没有置身沙场,兵戎相见,而是着便服摇羽扇,谈笔风生。这样的潇洒从容、指挥若定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而苏轼这一年已经47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30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壮志未酬的自己不禁深感惭愧,仰天自叹“人间如梦”。这首怀古词虽然下阙有些许感伤的色彩,但依然不能掩盖全词奋进和豪迈的气派。

第二类是作者直抒胸臆,表现自己慷慨峥嵘政治情怀的词作,代表作品是《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 锦,朝露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这首词是苏轼于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在由杭州移守密州的早行途中寄给其弟苏辙的作品。词中由景入情,由今忆昔,除了开头几句形象描述之外,其余大多是议论,是一篇直抒胸臆的言志抒情之作,表达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头几句写景,以“孤”“青”“野”“残”等字眼传神地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凄清的环境和心境。下阙着重议论和抒怀,遣词命意无拘无束,经史子集信手拈来,汪洋恣肆,显示出作者横放杰出的才华。整首词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回环往复,波澜起伏,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全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融诗、文、经、史于一炉,体现了卓绝的才情。

第三类是词人抒写自己抱负无法施展,政治上遭贬斥后愤懑抑郁的心情。这类词数量很多,艺术性较高,感情多沉郁顿挫,悲愤激昂。如《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倾诉了自己的处境和无人理解自己的苦衷,充分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彷徨和不肯随人俯仰的政治态度。全词简约凝练,空灵流走,含蓄蕴藉,寄意深远。黄庭坚评价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这首词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冬,此时苏轼39岁,任杭州通判。由于公务,作者经常往返于京口、富阳、常州等地,风尘仆仆,筋疲力尽,心情抑郁。这首词是写他离开京口时,在舟中酒醒后对自己这种辛劳飘荡生活感到无奈与不满,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词语言平易质朴而又清新自然,笔调含蓄蕴藉而又飞扬灵动,感伤之情寓于叙事之中,将醉酒醒后思乡的心境表现得委婉动人,使人领略到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属于这一类的词作还有《满庭芳》(归去来兮)、《蝶恋花·京口得乡书》《念奴娇》(凭高跳远)、《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满江红》(江汉西来)等。

第四类是词人在面对遭贬谪、尽失意的痛苦与无奈时转而“归诚佛僧”,在佛老思想中寻求宽慰,在逆境中依然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作品。代表作为《答李琮书》、《望江南》(春未老)、《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这类作品清新旷达,表现了词人无往而不乐,“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的旷达乐观的胸襟。如《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次磨难几乎要了他的性命,劫后余生的苏东坡对仕途早已厌倦,对人生更是大彻大悟。从刚被贬谪时作者“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到三年后作此词时“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和心境,乡间景色的清新与乡野村夫的质朴已经使词人超脱出了名利场上的悲欢离合。值得一提的是,词人巧用双关,以“晴”谐音“情”,巧妙地将自然之景和心中之情结合起来,了无痕迹,有效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苏轼关于农村题材的词作大约有三十五首,唐圭章、潘君昭在《论苏轼词》中说:“在苏轼以前,还没有文人采用过这类题材。苏轼能把他的创作视野扩展到农村方面,是与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倾向有密切关系……虽然不脱地方官的口吻,但它们毕竟是文人词中开倡风气的篇章。”叶柏村在《论苏轼对词境的扩大和提高》中认为,“在词中表现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展示平平常常的农村生活画面,也是从苏轼开始的”。苏轼在词的发展史上,的确是“开倡风气”的领导者,他的农村词富有生活气息,塑造的村夫、村妇形象鲜明,对农村风光的描绘细致清丽,词人还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自己向往村居、终老田园的愿望。这类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浣溪沙·徐门石谭谢雨,道上作五首》、《哨遍》(为米折腰)、《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等,可以说,苏轼的农村词对北宋词风与题材的拓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以《浣溪沙》五首中的一首为例来体会苏轼农村词的风格。

麻叶层层苘,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写了农村在夏日久旱无雨,终于一场大雨过后乡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全词层层递进,上阙塑造了“娇语络丝娘”的可爱,下阙塑造了一个盼秋收的老叟形象,这两个人物的身上都寄托了词人对农事的关心和对农民纯真、诚挚的感情。

诚挚友情词:苏轼一生虽然大起大落,但性格直率、心胸坦荡的他交友广泛,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遭贬流放,他都能与朋友肝胆相照,处处为朋友着想。因此,苏轼以友情为内容的词占了《东坡乐府》近五分之一的篇幅,约有七十首左右,这类词感情真挚,歌咏了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手足情谊,艺术特色鲜明,对词境的开拓有积极意义。代表作有《永遇乐》(长忆别时)、《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昭君怨》、《醉落魄》(分携如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于密州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与当权的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作者在密州时,正值中秋,家家团圆,唯有自己形单影只,与弟弟苏辙分别也已整整七年了。也是词人面对着天上的圆月,思念之情满溢,于是乘酒兴正酣时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在天上与人间来回驰骋,将广阔的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既有理性,又有情趣,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同类推荐
  • 张寒晖传

    张寒晖传

    一九六四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心下,《松花江上》等和张寒晖的另一首歌曲曾被采用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这是作曲家的巨大光荣。
  •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从杜甫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作的大量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 ,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并从中学习他那种在面 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都能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崇高品格,以及他那种遭遇磨难后一直都未曾动摇过的爱国主 义精神,同时也可以对他的诗歌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 开国将帅从这里走来

    开国将帅从这里走来

    本书通过对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故乡的采访,生动地描写了他们回故乡的故事,揭示他们作为国之栋梁的成因,那就是故乡文化的熏陶、故乡人民的培育。
  • 我就是季洁

    我就是季洁

    《我就是季洁》是“行业剧女王”王茜,首部全景立体展现自己演艺生涯和私人生活的自传。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茜在《重案六组》中台前幕后的故事;第二部分是生活中你所不知道的王茜;第三部分是王茜的整个演艺生涯;第四部分是王茜的个人资料、影视剧作品和获奖纪录等等。全方位提供《重案六组》的台前幕后不为观众所知的故事;王茜私人生活大揭秘;独家从未曝光的几百张照片;高晓松、陈宝国、李静、孙俪、周迅等明星的一些从未公开的有趣的故事。
  • 阶下囚:宋徽宗

    阶下囚: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其人很有文采,但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最终落个国亡被俘、折磨而死的下场。当政期间,他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大肆搜刮民财,大建宫观,并且信奉道教,发给道士俸禄,自称是“道君皇帝”;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对外进行战争,在1120年,与金朝订立盟约要夹攻辽国。结果导致后来金军南下攻宋。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阶下囚徒:宋徽宗》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宋徽宗的一生。
热门推荐
  • 炮灰逆袭大变身

    炮灰逆袭大变身

    我爱过,恨过,只希望你的一次回眸,一个转身,伤心过后,你为何又强行踏入我的世界。片段一。欧阳涵宇’范美美我有允许你离开我吗。‘范美美,..........’我有说过你能逃离我的手掌吗。‘范美美,...........’我喜欢你,只是从未明白。现在回头,我希望一切都在原地。你懂吗。美美。’范美美,‘我懂,我懂毛线啊,我不是宠物,伸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我想走就走,想留就留,这都不归你管,你懂吗。’
  • 噶玛阑志略

    噶玛阑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旧时光的味道

    旧时光的味道

    美食与时间一样,弥足珍贵,常留念想。我们吃过的东西,有些已吃不到、见不到,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借着对那些美食的回忆,怀念昔日美好时光。有时候,吃几碟菜,喝一杯酒,看一篇文,怀念几个人、几件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本书是《旧时光的味道》全新姊妹篇,堪称升级版、豪华版,内容更加丰富,感悟更为深刻,文字愈加老练,而又不失活泼,读来时而令人怅惘,时而令人捧腹,口齿生香,久久回味。
  • 至尊神魂

    至尊神魂

    云飞扬一梦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少年时期,一身足以毁天灭地的灵力早已消失一空,而且,他还面临着家族即将倾覆的危机。可云飞扬却开怀大笑起来,有着前世的经验在,天级功法任他挑选,王级神魂尽皆臣服,炼丹、炼器、阵法、无所不通,仙秦大陆,有谁能阻止得了他,登上无上至尊之位!
  • 生化腥尸走肉

    生化腥尸走肉

    生化来袭!曾经只能在电影上看到的丧失现在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了他们身边,几个弱小的学生找到了几个猛人他们组织了一个团队,何小凡他们是否能活到最后?世界最终是否还能恢复和以前一样?
  • 斗破主宰

    斗破主宰

    家族废物?不能修炼?一朝得强者传承融合上古战兽,以黑马姿态杀出,颠覆尔等迂腐不化之徒。人挡我便斗人,天阻我便破天,整个世间都不容我那我便做世间之主宰,让他人活在我的规矩之下。
  • 唐诗之美

    唐诗之美

    本书作者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并附有原作欣赏、诗人小传。
  • 傲剑狂尊

    傲剑狂尊

    一代剑仙陨落,却意外重生帝国靖安王之子,拥有百脉俱通体质!他拜神剑之魂为师,以金乌妖皇之血炼体,恐怖的修炼天赋让他傲视天地!为揭开体内沧溟神剑之谜,他逆天夺道,屠戮八方强者,最终掌控无上剑道,碾压苍茫终生!
  • 爱情是场游戏

    爱情是场游戏

    她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一个灰姑娘生活中永远没有亮点永远被人无视,骨子里有一股自卑总是不爱交际。于是她开始努力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也想要有更多的朋友和爱自己的人。她敞开心扉却受到他人的欺骗、背叛、离开和伤害让她心灰意冷,开始害怕,所以选择重新回到一个人。直到遇见了他,一个一次次被伤害却依然选择相信的人。给她阳光包容她给予她关心、爱护、珍惜。因为过于在乎对方的过去,他们一次次的争吵。一次游戏让他们回到过去重新相遇。让他们明白对方才是最重要的人。你的爱人爱过别人也被人爱过,但是现在他是属于你的,请珍惜。
  • 灵犀佳人

    灵犀佳人

    “这样也不介意吗?”冰璟程满足地贴上林倾的脖子说道。林倾生气地踩了一脚冰璟程,却还是无法逃离他的怀抱。鼻息间一直隐隐闻到一股清香,自己竟然有些迷恋。冰璟程正视着她的眼睛:“林倾,做我的女人。”看着眼前一脸认真的冰璟程,林倾有些迷失。好想答应他,好想跟他在一起。可是明明才认识不到半天,自己这么快就沦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