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武公接连灭了郐、虢、胡等国,还利用上卿的职务和亲叔叔小姨父的身份从周平王手中索取了溱(今河南新密)洧(河南许昌和周口周边)等国的土地,国土面积一下扩大数倍。
从郑恒公靠行贿东迁到郐、虢之间,到郑武公建立“京”这个国都,立足后又施展雄才大吞并十来个邑地纳入郑国版图,发展速度惊人。
仅仅几年郑国凭什么一下崛起呢?
关键是郑武公敢于走改新之路。
郑武公的胆大之举就是解放对人的约束,解除了对人的约束,也就解放了生产力,郑武公解放了“商人”的禁忌。
商人都是有技术头脑灵活的能人,而周灭了商后,商人的身份被定为世袭奴隶。因为周朝推行的是“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商人被压制到了社会最底层。
郑武公解放了对商人的禁忌,恢复他们自由民的身份,允许商人们流动开放搞活经济。而且和商人签订盟约,就是现在有法律性质的合同,商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郑国的GDP一下进入各诸侯国的前列。
盟约是这样签订的: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意思就是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也不强买强卖夺你的财产,公家不干涉你的经营活动,即使商人有值钱的宝物,公家也不会眼红。
归跟到底就是一句话:走市场经济,彼此都要守法。
可见郑武公是个懂得发展生产力用经济杠杆治理国家而且善于打仗的复合型的君主。
国家的强盛必须得经济支撑的。
郑国从郑武公开始,一直走的是自由经济的雏型,突破了历史上“工商食官”的制度(工商食官制指当时手工艺人和商人都是官府的奴隶,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所以郑国出现过很多有关商人的故事和成语,最著名的成语:郑人买履,买椟还珠就出自郑国。
还有一个有关郑国商人的著名故事:弦高用计骗秦军。说的是郑国商人弦高在经商途中发现秦军要攻打自己的国家,临危不惧,冒充郑国使臣,机智用计诱骗秦军,及时通报信息给毫无防备的郑国,救了自己的国家。
一个贩牛的商人有这等的机灵,说明郑国的商人除了精明机智,而且爱国。
郑武公在位27年,为郑国经济做出了贡献,使郑国走向逐渐强盛的轨道,为他的儿子姬寤生----郑庄公当上春秋小霸奠定了基础。
小霸即将出场。
整个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总计二百九十余年,司马迁《史记》记载: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幽王始,大大小小诸侯国近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征战只有几个较大的诸侯国得以生存,是以秦赢政始皇灭六国而统一中华。
春秋时期有著名的五个大霸主,他们分别是尊王攘夷的齐恒公(姜小白),制霸中原的晋文公(姬重耳),独霸西戎的秦穆公(赢任好),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熊侣),仁义痴傻的宋襄公(子兹甫)。
然而,整个春秋除了历史认定的上面五个春秋霸主之外,影响整个春秋发展的还有四个小霸主是不能不提的,分别是足智多谋的郑庄公(姬寤生),复兴霸业的晋悼公(孙周),纵横江准的吴王夫差(夫差),称雄东南的越王勾践(勾践)。
正是这九个分属不同诸侯国的国君,在相互不同的时间段里,用各自的行动使二百九十余年的春秋大放异彩,他们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见证了这二百九十余年的荣辱兴衰。
可以说没有他们春秋就没有故事,就没有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