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58000000001

第1章 松井石根——南京因你而含恨(1)

松井石根小像

“不管是老的还是年轻的,全都遭殃。从下关把女人装上煤车,送到村庄,然后分给士兵。一个女人供15~20个人玩弄。在仓库周围选个有阳光的好地方,用树叶之类铺好。士兵们拿着有中队长印章的纸,脱下兜裆布,等着轮到自己……往往是强奸完后一撒手,等女人逃跑时,便从后面向女的开枪。因为不杀的话会给自己惹麻烦……尽管不想杀,但还是杀了……”田所耕三在法庭供述道。之后,他向被告席上瞟了一眼,在迟疑而忽闪的一眼中,他看到昔日的指挥官松井石根好像很不以为然,表情淡漠。稍后,法庭对松井进行讯问,他仿佛刚从茫然中醒觉一样,说,我不知道发生了这些事,然后又缩到了一团恍惚中。在两年的东京审判中,他总是神思遥远,答非所问,偶尔正面回答问题,不是心不在焉,就是像患了妄想症般地胡扯,漠视和曲解着这些惨剧。旁听席上的外国人一动不动地盯着他,深觉此人之无耻残忍,令人发指。(1947年11月松井石根在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因何荼毒南京

在一座历史古城里,6个星期中,有超过35万人突然被辱杀。若将他们手拉着手连在一起,其长度相当于南京到杭州的距离,绵延200公里。他们流出了1200吨的鲜血,尸体摞满了2500节火车车厢,若将尸体一个一个堆砌起来,其高度与74层大楼相差无几。若将他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榨出汁液来,世界上所有的容器都要告罄,所有的江河湖海都容纳不下,所有的雨雪都因天地同悲而喑哑地停在半空,终止了降落。

这是一次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受难古城是中国南京,受难者是无辜的南京民众,施暴者是日本军队,领导施暴者的人是松井石根。

1937年的松井已经59岁,在日本稳稳当当地做了5年的陆军大将。8月15日这天,他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裕仁天皇亲自接见了他。他虽然患有肺痨,又矮又小,一如烤干了的鹌鹑,却满肚子罪恶的想法。他当即表示,先合围上海,再转取南京。

退出皇宫后,他还在地图上把日本国旗插到了上海、南京的位置上,阴晦险恶的用心,不言而喻。

8月22日,松井率领增援的2.8万余名士兵,乘夜潜行到上海东面的马鞍列岛。凌晨时分,正在登陆的日军遇中国军队奋勇出击,皇后的表兄伏见广吉亲王被炸弹击中,很快就蔫咕咚死了。

这还了得,亲王都给炸死了,有何颜面去见天皇和皇后?松井又气又急,哇啦哇啦地指挥日军向宝山、罗店一带冲来。

罗店是上海的前大门,破开此门,才能进入锦绣繁华的上海。但在激战中,日军炮火越凶悍,中国官兵就越勇猛。每时每刻都有肢体在半空中横飞,都有人踏着一摊摊的鲜血、碎肉和杂物,向前冲锋。松井的2万多士兵,就像被甩进了一个无形的大磨盘中,一个转身,就血肉模糊了。

松井急向东京的日军大本营请求援兵。9月30日,他就如水位暴涨般拥有了20多万兵力。打群架已经够富余了,可是,这并不是两个国家在斗殴,中国是在为尊严而战,因而格外奋勇。松井于是悍然践踏国际法,向中国阵地释放毒瓦斯,致使3万多中国官兵失去了生命。

可是,毒气毕竟不是煤气,不可能每天都用,中国军队依然以出奇的勇敢保卫着上海。每一个路口,都要争夺;每一条街道,都要拼杀;每一道路障,都要爆破;每一寸土地,都要用十几寸的臭脚丫子反复量半天。松井懊恼得抓心挠肝,陆军已经在天皇跟前夸口,说3个月内就能占领整个中国大陆。现在倒好,连攻克一个城市都要花费不止3个月的时间。他断然没有料到中国军队会这样同仇敌忾,誓死抗战。

夏流到秋,秋流到冬,鲜血和雪水沤烂了尸体,也沤霉了“皇军”的心。在付出5万多人伤亡的代价后,11月12日,上海好歹算是被松井的部队占领了。日本兵都打得没人模样了,一个个斜眉歪眼,穷凶极恶,许多人在向南京进发时,都企图实施报复。松井的表现更为野蛮凶横,他宣布,他要“惩罚南京政府和粗暴无礼的中国人”。

在占领上海后,松井甚至没等东京大本营下令,就兵分三路,杀气腾腾地向南京奔袭而来。在途经苏州时,正逢天降大雨,守城的中国士兵略有懈怠,日军先遣部队便戴着头巾,装扮了一番,混入了城内。之后便大开屠杀劫掠之门,致使苏州血光映天,满城狼藉。

在赶往南京的路上,为消除寂寞、疲惫,或“彰显”武力,士兵们被命令举行“杀人运动会”,比赛谁能“得分”最高。

这场“体育”活动,也为日本本土人士所津津乐道,《日本广知新闻》报在12月7日刊登了题为《两中尉杀死百人比赛难分高下》的文章,写道:“片桐部队的向井敏明中尉和野田毅中尉进行了友谊比赛,看他们谁能在日军完全占领南京之前,用军刀砍死100个中国人。他们的比赛已顺利到达最后阶段,如今正难分伯仲。星期天(12月5日)……据《朝日新闻》报道,‘得分’高的是向井中尉,他砍死89人,野田中尉砍死78人。”

在追踪报道中,这份报纸又激情四射地说,由于砍杀人数太多,一位中尉出现了记错的现象,所以,又把比赛“分数”提高到了150人。报道还说,中尉感到“比赛很开心”。

这种血腥凶残的举动,本应受到严重谴责,可是,裕仁天皇却特地命人从东京赶往中国,向松井下达了写满溢美之词的御旨。又从一个有日本皇室菊花标志的匣子里,取出一条围巾赐予松井。围巾乃良子皇后亲手缝制,松井慌忙谢恩,诚惶诚恐。

作为整个华中战区的司令官(其原职由天皇的叔叔朝香宫接任),12月7日,松井将亲自起草的《攻占南京要略》的命令下达出去,命日军进城后,马上分区扫荡。

命令下达后,松井忽因肺病发热,无法亲自指挥攻城,卧在苏州的指挥所里休养。

缠绵病榻时,他又追加了一道命令,要求大部队驻扎在南京城外几公里的地方,只允许一小部分军纪良好的部队攻城。

“皇军进入外国的首都是一件大事……会为世界所瞩目。因此,不能让任何单位在混乱的状态下进入被围的城市……绝对不允许他们肆意抢劫,即使是出于粗心大意而抢劫了财物,惹起了火灾,也要严加惩处。”他这样解释这道命令。

显然,这道命令是针对朝香宫而来的。至于为什么,不得而知。

第二天,12月8日,日军正式攻打南京。

只有4天

守卫南京的中国军队是唐生智的部队。

在国民党召开的几次军事会议上,众人皆主张放弃南京,唯唐生智一人主张保卫南京。可是,当蒋介石询问谁愿留守南京时,连唐生智这个唯一主张保卫战的人也不出声了。

蒋介石于是对唐生智说:“只能是我,或者是你,留下来。”

被逼到死胡同里的唐生智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怎么能让委员长留下来呢?”他说他会领导南京保卫战,并战斗到死。

1937年11月27日,唐生智召开记者招待会,立誓与南京共存亡,言辞慷慨,激情涌动。可是,记者们却觉得他有些焦躁慌乱。有一位外国记者描述道,他好像“恍恍惚惚,如果不是被麻醉的话”。他的额头上汗涔涔的,一位部下递给他一条热毛巾,他急急地把汗抿干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刚刚病愈,以为这是临阵前的虚怯。

国民党官员的转移速度更加迅猛了。打仗可以磨蹭,逃跑贵在神速。几天之内,大街小巷一下子铺满了轿车,好像一夜间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忽地一下,轿车载着一等官员消失了,只剩下一些笨拙的公共汽车、咣叽咣叽运大米的卡车、单薄的人力车。又是一夜间,连公共汽车、卡车和人力车也不见了,它们载着二等人也撤走了。整个南京城,只留下了不入等的平民,全城瞬间沉寂了。

平民自己没钱,也没人给他们钱;自己没有前瞻性的判断,也没人帮助他们判断;自己没有离去的机会,也没人给他们提供机会。他们的生命连博物馆的地面都不如,博物馆都被拆落、装箱、打包,整个地移走了,他们还在茫然四顾。他们只有指望唐生智了,可是,唐生智还在那里一个劲儿地冒虚汗。

唐生智拥有近10万兵力,武器弹药也很足备,按理说至少可以顶5个月。可是,他至多只顶了4天,就在1937年12月12日的黄昏失城了。

原因是,12月8日交战开始后,唐生智没有任何空中力量,整个中国空军都被蒋介石“打包”带走了。先进的通讯设备,也都被席卷一空。雨雪连绵中,取暖基本靠抖,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可是,吼也不中用,都不是一个村的,方言太多,俚语纷杂,口音各式各样,战场上五腔六调,有人用广东话叽叽啾啾地叫喊,有人用北京话文言文似的请求支援,有人用稀里哗啦的家乡腔下达命令,每个人都在努力地讲话,可是相互却听不懂谁,迎头就是一堆误会,转头就是一堆误伤。

士兵又多是一夜间炼成的,昨晚还盘腿在农村家里的炕头上吃地瓜,地瓜刚放下,就拿起枪杆子了。有一部分士兵倒是有参战经历,不过,他们刚从上海战场死里逃生地突围出来,过度的疲劳,使他们一直睁着的眼睛都要看花了。

所以,在开战第一天,就露出了败落的迹象,战场上十分混乱,伤亡也很惨重。

第二天,松井石根起草了一份传单,命飞机撒到阵地上,要求唐生智在第二天中午之前投降,以便“保护南京的无辜居民和文化遗产”。

松井在传单上表示,日军将“仁慈慷慨地对待非战斗人员,对待那些对日本不怀敌意的中国军队”。但实际上,朝香宫在8日就已下达了一个标有“绝密,阅后销毁”字样的手令,上面写着:“杀掉所有的战俘。”杀掉的人越多,剩出的粮食就会越多,日军跨国而来,正饿着呢。

唐生智见了传单,状甚愤怒,将其扔在地上,凛然道,定要为每一寸土地而战斗。转身回到司令部,脱下了那副紧绷的面孔,急与留在南京的外国人商议,安排与日军谈判休战。

这些外国人奔走在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之间,建议停火3天,让中国军队撤出南京,日军可以和平进入南京。

双方都觉得不错。唐生智准备向蒋介石汇报,但因没有通讯设备,口口相吼又五花八门,跟耍花腔似的,还需要语言学家来翻译,所以,只好借助美国大使馆的力量,由美国炮舰“帕奈号”上的无线电把消息发给蒋介石。不料蒋介石唬着脸,严词相否。

开战第三天,日军的两名参谋好像两根筷子一样笔直地插在南京东城墙的山门外,等待唐生智投降。中午,筷子折射的影子都佝偻了,还不见出降。日军恼羞成怒,推来重炮不歇气地猛轰。

唐生智又给蒋介石发报,俨然《离骚》连绵逶迤,只不过,他写的不是《离骚》,而是牢骚。这份电报前言不搭后语,虽篇幅很长,但字字都丧气,句句皆绝望。

开战第四天,唐生智正徘徊在焦虑中,下午突然接到蒋介石的命令,要求他撤军。蒋介石已经安排一位将军接应他本人,这位将军等在浦口,他必须在当夜从南京越过扬子江到达浦口。

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深深震动了唐生智。因为命令中隐含的意思是要他丢弃官兵们独自出逃,而他的官兵们正分散在各个阵地上鏖战。有组织地将其撤退已成奢望,大撤退很容易转变为大溃败。

唐生智犹豫不决,悲痛和羞辱蚕食着他。不久,他又收到了蒋介石的电报,催他速撤。他想来想去,踯躅彷徨,直到12日凌晨3点钟,才把参谋们召到家中,宣布撤退的命令。

唐生智不想放弃他的部队,打算通过扬子江来转移官兵。但他最后的一丝侥幸心理马上就破灭了,日本海军正在江中扫雷,已经向南京扑来了。唐生智不甘心,又去向南京的外国人求助,再安排一次与日本人的休战谈判。

一位德国人立刻行动起来,捧着一封信,打着一面旗,进了日本军营。但松井连眼皮都没抬:不准投降。

一条生路被封锁了,看来只能各顾各的了。晚上5点钟,唐生智再次开会,指示:撤退从6点钟开始,到第二天下午6点钟结束,一部分官兵从下关渡江,在对岸一村庄聚集;另一部分官兵想法冲出重围,在安徽南部聚集。

这是一个10分钟的小会,许多高级将领都未出席,因为他们连开会的通知都没接到。

一场大慌乱开始了。得到通知的一部分军官奔走到大街上,碰上谁,就通知一下撤退,碰不上就算了;另一部分军官干脆谁也不通知,急三火四把家私藏匿起来就溜了。

一些忠肝义胆的士兵在作战时,莫名其妙地看到其他部队在撤退,误以为是违反军纪、临阵脱逃,遂以机枪扫射,努力地阻止。混乱中,有一辆坦克开了过去,碾压过撤离者的身体。接着,有人向坦克投手榴弹,把它炸翻了。

为了逃避被俘,士兵们砸开商店,抢夺平民衣服换上,在大白天的街道上,把自己脱得光溜溜的。警察因担心被错认为士兵,也跑来脱换衣服了。街面上到处都是光着身子的人。衣服被抢夺一空,有的人只好穿着内裤,戴着一顶帽子,游走在寒风凛冽的街道上。疯急强悍者,看到前面有行人时,就会像小偷一样走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背后把衣服强行剥下来抢走。

只有扬子江港口不会碰到日军,于是,士兵们蜂拥到中山路上,像黑色的潮水般漫过水西门,直驱港口。可是,水西门已经被严实地堵住了。所有的人都在挤这个约20米长的小门洞。为了轻身突越,士兵们把武器装备都丢到一边,而一堆一堆的手榴弹、机关枪和钢盔,把半边马路都堵瓷实了。

混乱的场面比比皆是,唐生智原以为6点之前可达码头,但8点多才到。途中,他因坐着黑色轿车,还饱尝了逃难者的诅咒和怒吼。码头上也是一色的乱哄哄,人多船少,有1万人争夺3条船,竟至发生搏斗。开船者挥舞着的斧头,剁向了那些扒船的士兵们的手指。

他们原本是抗日卫国的士兵,现在却变成了残杀兄弟的暴徒。

当最后一只船把士兵们抛弃后,他们只能自救。自救的方法是:拆掉铁轨上的枕木,踹倒房屋里的木头,偷卸居民家里的门板,抢夺水桶或澡盆,伏在上面,随波逐流地漂到江里去了。当最后一条枕木被拆光后,士兵们依然没放弃自救,他们在漆黑的夜影中,跳到寒凉彻骨的江中,奋力地向对岸游去。谁都知道很难游过去,可还是纷纷跳下水去。

唐生智在一艘清静的小汽艇上看着、听着、想着。南京,以这种方式成为了他永恒的记忆。他后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然而,更黑暗的,是在日军侵入南京之后。

每一分钟都在屠杀,每一分钟都在强奸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

从早晨开始,惨绝人寰的杀戮就开始了。日军突进到燕子矶江边,向准备渡江避难的10多万人恣意扫射,其中有平民,也有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他们中有5万多人遇害,尸体漂浮在江上,大片大片地移动,把水面都遮盖住了。

同类推荐
  • 军人信仰

    军人信仰

    这是一个用信仰写成的故事,这是用忠诚谱写的赞歌,这是一个传承的故事。信仰是什么,是一个人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是可以高于情感,脱离于钱财,践行于行动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那么一个军人的信仰就是保卫祖国和人民,捍卫革命先烈们给我们留下的一切,身上流淌着革命先烈的血液,践行传承着先烈们的遗志,开创新一代中国人的梦想,相信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信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为共产主义事业,为强大的祖国而奋斗。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军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践行诺言,只是为了信仰。
  •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战争史(下)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战争史(下)

    该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列强侵略和争取土地完整的主要战争,包括收复新疆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护国战争、抗击沙俄等历史事件。
  • 狼烟深处

    狼烟深处

    军人没有和平年代,身负特殊使命的军人则一直战斗在敌我边界模糊的秘密战线上。特工并非传说中神出鬼没、无所不能的超人,他们同样有血有肉,也是无数普普通通军人中的一员,同样有七情六欲,也会有意志薄弱的时候,只不过他们自动放弃了后悔的权利,走上一条无愧于国家无悔于自我的不归路。他不是英雄,因为他还活着,很幸运地活着。只有那些悄无声息死去的人才有资格称之为英雄。
  • 云流

    云流

    速度必然会很慢,但无力改变。我想写的,就像这个分类一样,是一个关于战争的幻想,只求有人喜欢,喜欢这种风格。文思并非能泉涌,唯有细流静漫,还望体谅。
  •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本书收录有:1980年以来,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党史、军史工作部门,组织大批干部,对西路军的历史进行了认真充分的调查,写出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章。
热门推荐
  • 新编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

    新编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

    本书主要介绍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市场营销战略与管理,目标市场营销及各种营销策略等。
  • 往前

    往前

    这是一个属于每一个人自己的故事。也许在里面你回看见属于过去的你自己。
  • 凌少,别来无恙

    凌少,别来无恙

    我刚出狱,就被我爸50万给卖了,后来,我遇到了那个害我入狱的男人!那种痛,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说:“洛燕,我就是要一点点磨平你的棱角,让你对着我只有讨好跟乖顺。”他说:“洛燕,生下来,你没得选择。”他说:“洛燕,你是我的女人,一辈子,你逃不掉。”我挣扎、割舍、逃离……发誓要挖他心,抽他筋,碎他骨,可是兜兜转转,当爱情湮灭,陪我跳下深渊的竟是他。
  • 君王侧之彪悍宠后

    君王侧之彪悍宠后

    现代女子一朝成为公主之女,原以为可以舒舒服服当个米虫,却不料惨遭爹娘培养教养。学绣花?no!学三从四德?no!学女德女戒?no!她学得是权谋术帝王术,学得是管家宅斗。她本以为自己学完这些,就可以舒舒服服再次当个米虫。但万万没想到当年竹马变帝王,死缠烂打定要娶她。任青元:“求放过,我只想安静的做个米虫。”
  •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博览群书,终身酷爱读书。早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熟读《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在后来的半个世纪,他还一直爱不释手,直至生命垂危的最后的岁月,他在病中还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还时常很有兴致地和身边的同志谈论和评说。本书重点将讲述了毛泽东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的批注、评论和轶闻趣事,不但让读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而且学习伟人的读书方法和智慧。
  • 快乐心灵的200个小故事

    快乐心灵的200个小故事

    故事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当青少年朋友们面对失败、遭受挫折和感到失望时,本书会给他们力量;当青少年朋友们迷茫和失落之际,本书会给他们慰藉。一个个短小平凡的故事,简单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个智慧的人必然是一个善于从平凡的事情中、从简单的语言中领悟大道理、发现大智慧的人。
  • 仙界小小生

    仙界小小生

    仙界,因一场乱斗从而引来远古禁器罩仙鼎,十万众仙被罩入其中。从中侥幸逃出的宋小天是一位小人物。且看,小人物如何成为乱世枭雄!
  • Tattine

    Tatt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剑梦影之惊虹初现

    仙剑梦影之惊虹初现

    天地无情,岁月沧桑。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后,人类历史掀开了修仙的一页。亲情,爱情,友情……都将由满腔热血来守护!风起吹仙袂,白骨覆秋霜。傲然一剑过,且笑世间荒。手握仙影剑,睥睨尘世间!以一己之力,绝仙灭魔,纵横天下!
  • 历史传说中的美食家

    历史传说中的美食家

    (新书《我的帝国崛起》希望大家支持!!收藏)我所生存的CN23号地球位面毁灭了,我和少数的幸存者,为多元宇宙意志所容纳,成为了“裁决者”。为了贯彻多元宇宙的意志,为了维护各时间线的稳定。我不得不穿梭于各个历史事件和传说中,去疏导、解决、裁决各种各样偏离了历史轨迹的麻烦。在这样一份时空错乱,自由却又无奈的工作中,唯有与各种美食离奇的邂逅,能慰藉我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