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22700000015

第15章 东京!东京!

这招募来的六万人马全是些没见过战争场面的新兵蛋子,而且基本上由洛阳城中的服务行业从业者和市井小流氓组成,要素质没素质,要纪律没纪律,要作风没作风。这样的军队,也就是吓唬吓唬山贼和老百姓,真要对付训练有素的叛军,恐怕是痴人说梦了。

唐代臭名昭著的太监监军制度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荥阳是洛阳的内裤。扒掉了荥阳,洛阳也就光不溜秋地暴露在叛军的眼前了。

叛军蜂拥而来,荔非守瑜站在山顶之上,最后回望了一眼洛阳,转身跳入了波涛滚滚的大河之中。

这潼关就夹在崇峻的秦岭与湍急的黄河之间,所以地势极为险要,素有“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的说法。

(一)

洛阳不能丢失,也不会丢失,这是玄宗对于当前局势的基本判断。

地球人都知道,安禄山大军席卷河北二十四郡之后,就会渡过黄河,直取洛阳。洛阳是什么?那可是帝国的东都啊,一旦丢失,政治影响极为恶劣,对全国人民的士气也会造成沉重打击。所以,洛阳绝不能丢。另外,洛阳也不会丢失,有两个因素促使玄宗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其一,镇守洛阳的人是封常清,不是刘常清,也不是张常清,而是百战威名的封常清封大将军;其二,有黄河天险做屏障,缺船少舟的叛军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过河的,唐军有充分的备战时间。

封常清那边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他到洛阳之后的表现还是有目共睹的,短短十几天内就招募了六万兵丁。玄宗十分满意。他并不知道,封常清其实是报喜不报忧。毕竟,他当初在皇帝面前夸下了海口,如果没有点儿“成绩”来撑撑面子的话,是说不过去的。可是,现实却很埋汰,太埋汰了。因为,这招募来的六万人马全是些没见过战争场面的新兵蛋子,而且基本上由洛阳城中的服务行业从业者和市井小流氓组成,要素质没素质,要纪律没纪律,要作风没作风。这样的军队,也就是吓唬吓唬山贼和老百姓,真要对付训练有素的叛军,恐怕是痴人说梦了。

大家都知道,部队战斗力的生成是靠实打实的训练练出来的,而训练是需要时间的。但是现在,封常清最缺的就是时间。他算是深刻理解了什么叫Time is Money了。眼下,封常清只有寄希望于老天了,希望老天爷能发发慈悲,让叛军在黄河边多耽搁上一段时间。这样,他就可以尽快地把训练和城防工作抓起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能抓就抓,能抓到什么程度就抓到什么程度,抓总比不抓要好。

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封常清就会发现,抓和不抓其实没什么样,无非是在最终的效果上有小小的差别而已:死得能稍微晚那么一丁点儿,就一丁点儿。

当然了,玄宗也不是光盯着洛阳了,河南的其他地方也是要重视的。毕竟这些都是大唐的国土啊,能保住的还是要尽量保住。虽说未必能守得住,但是能阻挡一下叛军前进的步伐也是好的,最起码也能为封常清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啊。为此,玄宗特地新设了河南节度使一职,由卫尉卿张介然担任节度使,将陈留等十三郡的防务抓起来。此外,他还将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调任为太原尹,任命大将程千里为潞州长史。只要是位于叛军前进路线上的郡县,玄宗都设置了防御使,当真是煞费苦心。

当洛阳的封常清还想着如何搞好防守工作的时候,长安的玄宗已经琢磨着如何开展战略反攻了。可见,李隆基很着急,不过这样的心情小玉是理解的。大家想啊,安禄山之所以会叛变,归根到底还是怨玄宗自己有眼无珠、养虎为患。玄宗自个儿也很清楚,自己的屁股只能由自己来擦,谁让自己的屁股是天底下个儿最大的呢。而且,不仅要擦,还要尽快地擦干净,总不能撅着腚等着自然风干吧。

我是个急性子,平叛,要我等,不可能。

——李隆基

次日早朝,玄宗任命第六子荣王李琬为讨贼大元帅,节制关东各路军马,择日出兵讨伐安禄山。

荣王李琬是个精致的人,温文尔雅,风格秀整,虽然当时的太子是李亨,但是挺李琬的人还是很多的。

其实呢,玄宗的本意是让太子担任元帅,这可以显示出他对平叛的重视。但是,杨国忠不同意。原来啊,杨国忠和太子不对付,他担心太子登基之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就处心积虑地想要扳倒太子。这次平叛选帅,杨国忠力挺荣王李琬。因为他知道,荣王性格儒雅、心眼儿实,好控制。一旦平叛胜利,这天下就是荣王的了,到时候他就可以上下其手,固宠专权了。为此,他就开始忽悠玄宗,说什么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啊,不能轻易出动啊。此时的玄宗对杨国忠极为迷信,言听计从,就照着杨国忠的意思办了。

荣王李琬当然是个挂名元帅了,实际上主持军务的是他的副手——左金吾大将军高仙芝。在此之前,政府已经在长安募集了三万新兵,再加上长安城中原有的飞骑等部队,一共凑了五万人马。为了鼓舞士气,玄宗给这支部队取名为天武军,名字倒是叫得很威风,只可惜作战能力与名字严重地不相符。高仙芝受命带着天武军由长安驰援洛阳。大军开拔之日,玄宗亲自跑到城郊的望春亭,为高仙芝践行。领导这么重视,居然亲自跑来送行,高仙芝感动得一塌糊涂。他当即声泪俱下地表示,一定要努力干好工作,回报领导的信任。

领导信任他吗?放屁,领导其实根本就不信任他。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高仙芝可是高丽人啊,非我族类,难保其心不异啊。为了稳妥行事,玄宗又发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设了一个新的官职——监军,由自己的心腹太监边令诚担任大唐帝国首任监军,屯驻陕州,名义上是协助高仙芝开展工作,实际上就是监视,监个鸟军,监的就是高仙芝。玄宗特许边令诚可以“飞章奏事”,也就是说,有什么情况可以直接向他本人报告。

玄宗并不知道,他在无形之中又一次创造了历史。因为,唐代臭名昭著的太监监军制度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在以后的故事当中,我们还会多次看到这个词汇。

好了,到目前为止,能做的,玄宗基本上都做了。郭子仪的朔方军正在火速东进,李光弼奔赴河北,洛阳有封常清,河南有张介然,此外还有高仙芝的五万“雄”师。虽说时间还是仓促了一些,但是有黄河天险在,叛军没个十天半个月是过不来的。所以,大家还是有充足的准备时间的。

然而,现实又一次让他失望了,深深的那一种。

(二)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这场战争的最初阶段,双方比拼的不是实力,因为正儿八经的帝国正规军迄今尚未与叛军展开过正式的对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敌我双方比拼的是速度,看谁更快。

很明显,在这一点上,叛军占据了明显的上风。他们简直就是挡不住的“椰风”。玄宗原本以为,河北二十四个郡,好歹也能挡一下子吧,哪料连半下都挡不住。

人是靠不住了,玄宗只好寄希望于自然的力量。黄河啊,它装满了水。二十万叛军想要渡过黄河,那得需要多少船只啊,没个十天半个月,他们根本就别想过来。

十二月初一,安禄山的大军到达了黄河之滨。玄宗估计,叛军全军过河至少也得到十二月的中旬了。可是,事实却是:叛军在初二的早晨就全军渡过了黄河,当天就拿下了灵昌郡。

没什么特殊的原因,只因为,这一次,老天爷站在了安禄山这边。

初一那天,叛军到达岸边的时候,黄河还是老样子,波涛滚滚,水流不息。老安望着汹涌的河水,当时就懵了。糟糕,当初在范阳谋划起兵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到渡河的船只问题。好了,现在麻烦来了。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挤在黄河北岸,沿岸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十条破船。这要是一船一船地往过运,得运到何年何月啊?

也是此贼命不该绝啊。就在此时,老天爷突然变脸了,彤云密布,阴风惨淡,温度降得很低很低。安禄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当即命令众军把破船用绳索和草木串联起来,一直联到了对岸。是夜,滴水成冰,奇冷无比。初二清晨,叛军将士发现,昨天还波涛汹涌的黄河,今天居然结冰了,而且冻得特别瓷实,铁斧劈上去只是一个白点儿。

安禄山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赶到河边这么一看,当即高兴得直拍大腿,“此乃天助我也”。安禄山一声令下,叛军踏冰渡河,如履平地。

玄宗还指望着黄河能把安禄山挡上个十天半月呢,哪曾想,只耽误了叛军一宿的功夫。都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看现在的情形,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得了道,又是谁失了道。

每一支军队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安禄山的军队也不例外。这支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儿:野。

这个“野”呢又有两重意思:

第一重,人野,注意不是野人,但是也和野人差不多,叛军主要是由边疆各部组成。这些个部族啊,虽说还不至于茹毛饮血,但是确实是不通礼教,粗犷彪悍,一言不合,就爱动刀子。一般而言,能用手解决的问题,他们绝不用嘴。

第二重,作战套路野,不像我们汉军讲究什么排兵布阵、军容严整啊什么的。所以啊,这支军队在行进过程中的景象就显得十分恐怖,步兵和骑兵混搭在一起,也不列队,就是漫山遍野地乱跑,远远看去,就好像是有无数的兵马一般,让人胆寒。其实呢,这支部队是形散神不散,一打起仗来,他们的组织性还是很强的,玩命儿地往上招呼,端的是厉害啊。

叛军鼓噪而行,渡过河后也没有休息,当天就拿下了灵昌郡,然后便直逼陈留郡。

这一天,正是新任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到陈留上任的第三日。张介然赶忙上城观敌,这一看不要紧啊,当时就吓得差点儿肝胆俱裂。只见,叛军漫山遍野,如潮水般涌来,连绵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当时,整个陈留守军加在一起才不到一万人,而且都是些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蛋子。唉,命苦不能怨政府啊,刚刚上任三天,屁股还没捂热乎呢,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

硬着头皮上的结果就是丢了脑袋。守城的士兵根本就没有经历过战争场面,一听到叛军的号角声,就吓得抖成了一团,“授甲不得,气已夺矣”。叛军根本就没用什么力气,就顺利地攻占了陈留,张介然被俘,手下士兵大部投降。

本来呢,安禄山没打算把这些人怎么样。可是,他家老二安庆绪无意中在城墙上看见了朝廷发布的讨贼诏书。诏书中说逆贼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已经在长安市曹伏诛。安庆绪当时就哭了,跑来告诉了安禄山。安禄山平生最喜欢他的大儿子安庆宗了,一听说安庆宗死了,当时差点儿没过去。他痛苦流涕,仰天长呼,“吾子何罪而杀之”?安禄山气红了眼。当时,投降的官军都站在入城道路的两旁,安禄山居然“命交相斫焉,死者六七千人”。

攻下陈留之后,安禄山歇兵两日,留李廷望守陈留,亲率人马扑向荥(xíng)阳(今河南荥阳)。

荥阳太守崔无诐(bì)也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他亲自上阵,登上城楼,组织士兵守城。可是,很快地,他就发现自己完全做了无用功,因为他的士兵听到了敌军的号角声之后,便纷纷“自坠如雨”。安禄山乘势挥军杀入,崔无诐当场为国捐躯。

小玉我就纳闷了,莫非叛军所用的号角是一种特殊的超声波武器,能够伤人于无形。否则的话,即便是菜鸟,听了敌军的号角,充其量也就是个四散逃命,怎么会“自坠如雨”呢?但是,这毕竟是残酷而搞笑的事实,由此可见,内地的军备已经松弛到了何种程度。

荥阳乃是洛阳最后的一道防线。荥阳陷落之后,洛阳便赤裸裸地摆在了安禄山的面前。

封常清至此才算是见识到了安禄山的厉害。他才知道,安禄山为了这一天,其实已经准备了很久很久了。这一刻,他后悔得要命,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在玄宗的面前夸下海口。如果当时的嘴没有那么一秃噜,现在也不会处于这种尴尬而危险的境地。

他是个行家里手,他知道洛阳恐怕是守不住了,他当然担心,他当然后悔,但是,他并不害怕。因为,他是帝国大将封常清。为了帝国,他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

封常清派东京留守李憕(chéng)等人率军砍断了河阳桥,准备固守洛阳,与安禄山决一死战。

(三)

荥阳是洛阳的内裤。扒掉了荥阳,洛阳也就光不溜秋地暴露在叛军的眼前了。

安禄山留大将武令珣镇守荥阳,自己亲率叛军主力,兵锋直指洛阳。

到口肥肉的诱惑力是无穷大的,安禄山实在是等不及了。他认为,此时的洛阳守军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只要有一彪精锐之师,趁势直扑洛阳,必定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洛阳。

于是,他匆匆忙忙地带着孙孝哲等数千人马,直奔成皋甖(yīng)子谷(一说罂子谷),打算连夜拿下洛阳。

没想到,甖子谷没过去,反倒挨了一顿削,灰头土脸的,好不狼狈。

原来啊,封常清算准了安禄山在连连取胜之后,必定目中无人,轻敌冒进。所以,他早早地就在甖子谷中埋伏了一支奇兵:荔非守瑜和他麾下的三千人马。远来的都是客嘛,总得要好好地“招待”一番啊。

叛军刚刚进入谷中,便遭到了唐军的迎头痛击。尤其是那个荔非守瑜,射术极为精准,一抬手就是一个,箭无虚发。亏了老安是坐在车辇之中,否则的话,就得提前去向玉皇大帝报到了。

一场混战下来,叛军丢下几百具尸体,仓皇地撤出了谷中。

自范阳起兵以来,叛军还是首次遭到失败,虽不惨重,但是确实很丢人。安禄山的面子挂不住了,大军一路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岂料竟然被一个小小的甖子谷挡住了去路,这还了得。

安禄山毕竟是多年行伍生涯锻造出来的一代统帅。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唐军居然没有出谷追击。唐军为什么不追击呢?理由很简单,他们肯定是人少,势单力孤,不敢贸然出击。

想到此处,安禄山不怒反喜。

当时天色已晚,众将都有回营休息之意。但是,安禄山不答应,他要求各部收拢人马,准备连夜出击。众将士一头雾水,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甖子谷嘛,今天过不去,明天我们可以再来嘛,天色都这么晚了,搞什么搞?

安禄山却有着自己的打算,既然麾下的众军这么想,那谷中的唐军八成也会这么想,甚至于洛阳城中的封常清也会这么想。那么,我们干脆反其道而行之,趁唐军思想松懈之时,回军再战,一定可以拿下甖子谷,说不定还可以打封常清一个措手不及,顺势攻入洛阳呢?

安禄山命令何千年率一支人马绕到谷南,截断谷中唐军的归路;同时,又派崔乾佑引兵一万,再扑甖子谷;而他自己则率大军,随后跟进。

果然,荔非守瑜可没有料到安禄山会连夜来袭。前有崔乾佑,后有何千年,荔非守瑜只好将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兵马分作两队,分头御敌。他手下的那些人马,基本上是由封常清在洛阳招募的那些新兵蛋子组成的,与叛军交锋,一触即溃。而叛军这一方面呢,安禄山本人亲自督战,叛军将卒玩命儿往上冲。胜败之势,一目了然。

封常清在洛阳城中就听到了甖子谷中的喊杀声。他倒是很够义气,带了一彪人马就赶去增援荔非守瑜了。可是,何千年那边早有准备,封常清左突右突,就是突不进去,无奈之下,只好率败军奔回洛阳。

荔非守瑜在谷中坚守了一天一夜,都没有等到洛阳的援军。他放眼看看四周,三千人马只剩下不到二三百人了,要箭没箭,要粮食没粮食,而他本人也是浑身带伤,勉力地支撑着。叛军蜂拥而来,荔非守瑜站在山顶之上,最后回望了一眼洛阳,转身跳入了波涛滚滚的大河之中。

封常清在前面跑,安禄山在后面追,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做老鹰抓小鸡。小鸡跑到了葵园,老鹰就追到了葵园,小鸡发怒,转身与老鹰一顿掐,打不过,接着跑;小鸡又跑到汜水,老鹰紧接着又追到汜水,小鸡又发怒了,转身又与老鹰一顿掐,还是打不过,接着再跑。这一次,小鸡直接跑回了洛阳上东门,城门紧关,坚守不出。叛军见唐军有所准备,索性团团围住城池。

是日夜,封常清召集了洛阳的主要官员,商讨退敌守城之策。

所谓主要官员,其实四个人:第一个,河南尹达奚珣(这个人大家应该还记得吧);第二个,东京留守李憕;第三个,御史中丞卢弈;第四个,采访判官蒋清。

四个人提出了两种意见。达奚珣主张,趁敌军远道而来、步骑疲惫之际,选一支骁骑连夜劫营,挫敌人之锋,然后坚守待援。李憕等三人则认为,不能出战,战则必败,不如死命坚守。

封常清最终采纳了李憕等人的意见。其实呢,平心而论,达奚珣的意见虽然冒险了一些,但是的确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因为,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安禄山当初确实没有做防止敌军劫营的准备。

达奚珣是一个比较有才的人,当初要不是有他上书,安禄山的特种部队早就把玄宗等人给一窝端了。这次也是一样,封常清如果听他的话,说不定洛阳也不至于丢失。但是,有才的人并不一定有德,达奚珣就是这样的人,有才无德。对于这种人,封常清本应该限制使用,但是他偏偏要重用达奚珣。

不用说,明日必定是一场殊死的血战了。封常清做了一个简单的分工,由他本人守卫东门,北门交给李憕负责,西门由卢弈把守,南门由达奚珣镇守,蒋清负责四面协调。

达奚珣不干,理由是:我是一个书生,不懂打仗。

封常清答复:反对无效,理由驳回。

这一次,达奚珣没有说话,只不过他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答复。三天之后,洛阳城破。有六万大军防守,洛阳本不至于这么快就陷落,这其中当然是有隐情的。只因为,在战事进入胶着的时候,有一个人打开了南门。这个人就是达奚珣。

封常清听到这个消息,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叛军见南门洞开,便全都一窝蜂地涌了过去,封常清这边的压力大大减轻。他趁乱率残兵从西门出城,直奔陕州,去投靠自己的主人高仙芝了。

守城五官,降了一个达奚珣,逃了一个封常清,剩下李憕、卢弈和蒋清三人,难以支撑,大唐帝国的东京洛阳陷落了。时为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十二日,距范阳起兵,只有短短的三十四天。

识时务者为俊杰,达奚珣投降之后,居然因为口才好,善于揣摩人意,而得到了安禄山的重用。李憕等三人拒不投降,破口大骂贼人,慷慨就义。

已故诗人臧克家老先生有一首《有的人》,写得特别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是啊,达奚珣虽然活着,但是在小玉的心目中,他早已经死了;李憕三人虽然死了,但是他们永远地活在了我的心中。

千秋功罪,孰丑孰美,后人自有评说。

(四)

洛阳丢了,虽然玄宗不认为她会丢。但是,她还是丢了,而且丢得很快很迅速。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黄河天险根本就没有发挥出预期的作用;二是因为封常清用人不当,选了达奚珣这么个两面三刀的混球来守城。

玄宗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了。

本来呢,依照他的想法,只要黄河挡上安禄山一下下,只要封常清在洛阳坚守一下下,那么高仙芝的东讨大军就可以迅速赶到洛阳。到那个时候,高仙芝和封常清联手,再加上十一万大军,不仅可以确保洛阳不失,说不定还可以反攻叛军,一鼓作气将安禄山赶到黄河里面去喂鱼。

可是,黄河和封常清都辜负了他的期望,就因为差了这么两下下,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高仙芝刚刚走到陕郡(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便碰上了刚刚从洛阳逃出来的封常清。封常清满身血污地站在了高仙芝的面前,声泪俱下,极言叛军实力之强悍。

这种话如果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高仙芝绝对不会相信。但是,说这个话的人偏偏是他的好仆人兼好兄弟封常清。别人不了解封常清,难道高仙芝还不了解嘛?他深知,以封常清的为人,绝不会胡言乱语来为自己开脱。看来,安禄山的范阳铁骑果然是厉害得很啊。

高仙芝的脑子很乱很乱,形势的发展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洛阳已经丢失了,现在的问题是:下步该怎么办?

封常清有话说,他提出了一个建议:马上回军潼关,坚守待援。理由很简单,继续东进,与叛军决战,那铁定是自杀。不如退守潼关,只要扼守住潼关这个咽喉要道,叛军就无法西进关中,同时也能为各路援军赢得宝贵的时间。

对于封常清的这个建议,高仙芝打从心底儿认同。可是,他犹豫了,因为玄宗给他的命令是: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前进再前进。如果他采纳了封常清的建议,无缘无故地放弃了大片国土,一旦朝廷怪罪下来,那该如何是好?

残酷的现实反倒让封常清变得异常清醒,这一辈子,他从来就没有这么清醒过。他提醒高仙芝,叛军崔乾佑部正在向这里火速推进。而以唐军当下的实力,根本就无法与之敌对。此时与崔乾佑交战,必定不胜,而且还会损兵折将。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万一让崔乾佑抢先袭占了潼关。那么,大军的归路就被切断了。届时,敌人两路夹攻,情形可就不妙了。

封常清所言非虚,因为他这一路都是被崔乾佑撵着跑的。此时此刻,崔乾佑正在率领三万精兵向陕郡飞驰而来,其先锋部队距离陕郡已经不足四十里。高仙芝如果再犹豫这么几个小时,那他就不用犹豫了。

封常清的这段话重重地敲打着高仙芝的心头。一边是帝国的存亡大计,一边是个人的生死安危,这种抉择确实很难做。

高仙芝从来都不是一个胆怯的人。但是,这一刻,他胆怯了。他的胆怯拯救了帝国,却害了自己。

他马上下令,全军火速撤往潼关。

陕郡的仓库当中,粮食器物,堆积如山。高仙芝命令军士打开仓库,里面的所有粮食器物,任将士自取,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拿不走的就全部烧掉,绝不能便宜了崔乾佑。一时间,陕郡乱成一片,几万人马乱哄哄地向长安奔去。一路上,到处都是唐军丢弃的粮草军械。不知道那时候有没有收破烂的,如果有的话,跟着唐军一路捡东西,保准能一夜暴富。

然而,即便如此,撤退得还是稍稍地晚了一些。叛军的前锋尾随而来,殿后的部队光顾着逃跑了,遭到了敌人的突袭,伤亡惨重。我们不妨大胆地假设一下,要不是因为此时此刻叛军的主力都停留在洛阳,那么高仙芝必定会全军覆没。但不管怎样,唐军最终还是摆脱了敌人的追击,成功地撤到了潼关。

潼关,一座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城池。

潼关之所以有名,其原因用一句不是套话的套话来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学过高中地理的朋友们都知道,黄河发端于青藏高原上的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本来是沿着西北——东南走向的沟壑向南汹涌而下。岂料,黄河在南下的过程当中,却与横贯秦川的秦岭相撞。因为受到了秦岭的阻挡,黄河只得改道东流。但是,黄河也给秦岭留下了一处纪念伤,她将秦岭冲刷出了一个豁口(咱们的母亲河还是比较厉害的)。这个豁口成为了由东方进入八百里秦川的唯一路径,她的名字就是潼关。这潼关就夹在崇峻的秦岭与湍急的黄河之间,所以地势极为险要,素有“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的说法。

崔乾佑很厉害,但他只是个人。鸟都飞不过去,更何况是他呢?除非他能变成鸟人。

高仙芝的五万大军如果在平原上与叛军决战,根本都不够崔乾佑塞牙缝的。但是,用来守潼关,那绝对是绰绰有余了。崔乾佑几次来攻,都是损兵折将,不能越雷池一步,无奈之下,只好引兵退回陕郡,相机而动了。

同类推荐
  • 周氏三国

    周氏三国

    入室醉卧美人膝,醒操兵戈争霸权东汉末年,社稷垂危将倾,无人可续汉统。汉失其鹿,群雄起兵逐之,欲登九五帝位。无数英豪,寻主栖身卖艺,激荡璀璨星空。奇珍女子,待字藏于闺阁,岂能束之高楼?这里有,名臣,名将,明主。这里有,兵戈,铁骑,伐谋。周坚现代兵王,重生于庐江望族周氏,即不甘于人下,必当争作人雄。后世有云:汉末三国之始,唯周氏称雄耳!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作者中肯地评述了汉元帝、成帝、哀帝时期后宫中的名女人,文风诙谐而不失客观,引用史料令人信服,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颇具厚重感,作品可读性很强,堪称“草根式论史”的又一力作。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信陵君

    信陵君

    翩翩公子,温润如玉,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权柄、胆识、阴谋、红颜,腹黑、幽默、温情、义勇,且看《信陵君》——重新演绎战国公子的传奇一生,重塑一个纷纭变幻的大战国时代!【首部小说已完结,坑品良好,欢迎养肥~】
  • 大顺朝

    大顺朝

    一个叫丁一的历史老师回到本不应存在的大顺朝。在这个乱世中,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生存!
  • 乌衣巷历史是由少数人决定的

    乌衣巷历史是由少数人决定的

    构思三年,写作一年多,一反历史教科书中“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论调,认为历史是由少数人决定的,爱情故事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作者曾被腾讯校园网记者专访,报道曾被今日头条收录,并被凤凰读书首页推荐。(作者微信:n32869278)
热门推荐
  • 见或不见

    见或不见

    夜空忘了深邃披上了素衣,星星干了眼泪只剩呼吸。时间花了五年叫回忆停止,空间却在一瞬让思恋决堤。走开吧,你这上瘾的毒药,不要打扰我假装的忘记;归来吧,再给我温柔的一刀,见或不见放不下的依然是你。
  •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神兵证道

    神兵证道

    父亲,您怎么会在地狱搏杀,未入轮回?我的儿,我无法割舍对你和你母亲的记忆。倘能突破十八层地狱,我便能重返人间!父亲,不用如此劳神,把地狱整个捣毁也很简单......
  • 消失在风中的殇

    消失在风中的殇

    小时候约定结婚的青梅竹马已成为现在的妹妹;告白后被拒绝的“她”又再次出现…他和她们该何去何从?
  • 倾世女佣兵:庶女太狂傲

    倾世女佣兵:庶女太狂傲

    她即使特工,又是雇佣兵。她是唯一一个隐退特工组,又不被特工人员所击毙的特工。她拥有绝世容颜,却不喜露出真正地脸,喜欢用平凡遮盖她的一切。但是她有时却猖狂的犹如天神。一次偶然,身体分裂的另一个灵魂是福还是祸?一起关注绝尘的穿越人生。【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
  • 重生之灵枢

    重生之灵枢

    看来人真的是要到生命终结,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明白哪些应该被自己珍视,却生生的错过的。左灵枢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也一样,在自己年幼稚嫩的时候有父母和老爷子爱护,长大些有哥哥宠爱,毕业后有温柔体贴的男朋友,人的一生还能有什么遗憾呢?可是这样如同梦境一般的生活,还真是还的容易遭天嫉妒的,第三者这种东西果然是爱情的一大杀器,梦境破碎了,那始终沉迷于梦境的人,也就只能随之一起消散。可老天怜悯,居然让自己重活一世,那么,那些本应该珍惜的就绝对不会放过,不应该的犯的错误就一定不会再犯。既然重新来过那就要让自己和家人幸福,无论是谁都不可以阻挡。
  • 恋爱的实践报告

    恋爱的实践报告

    在自己身经百战的基友挑唆下,被迫谈恋爱。起初是网恋,然后到真实恋爱,发生了很多搞笑的,伤心的,无奈的故事。一切的开始就是一种不期待,然而当自己期待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难道这就是爱情吗?也许是的吧,也许是我们不懂恋爱,所以才会在恋爱之中磕磕撞撞,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由来,一个没有浪漫的,没有唯美,更没有死亡的考验,一切就是那么的平淡,却又那么的经不起考验。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困惑,爱情真的可以不在乎对方的一切吗?不能。幸亏在蓦然回首,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爱情是什么。
  • 无尽维度之黎明

    无尽维度之黎明

    因为某种不知名原因在厦门大学一带的人类传送到了某个世界,为了回到或者去到另外的世界他们必须存活着和怪物搏斗并且到达世界中心,通过自相残杀来决定传送人选……
  • 入骨相思知不知

    入骨相思知不知

    再遇见她,贺维庭一把掐住她的脖子,眼中满是狠戾,“我问你回来干什么?!”乔叶轻轻闭上眼,就像熄灭了整个星河里所有的灯。聘用一个曾经狠狠背叛自己的女人作私人医生,他大概是疯了。五年前遇见乔叶,对贺维庭来说,似一场绵延入骨,不死不休的顽疾,可其实我们都明白,生命何其短暂,相逢何其稀罕,过去那段情分明是一段谎话,却谁都不肯先放下。
  • 通灵册

    通灵册

    一本记载着无数的通灵游戏的小手册!某天,这个手册的世界,进入到了我的世界里!从此,一段不可思议的人生,开始了……阴间?第二世界?似乎这本手册开启了这个世界本不该存在的另一个世界,是的,那就是“鬼”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