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9900000024

第24章 原始社会(24)

奏鸣曲是一种包含有几个乐章的器乐套曲。西洋的大型器乐曲一般都有几个乐章,像奏鸣曲、交响乐、协奏曲和组曲。奏鸣曲是指由一种器乐独奏,例如由钢琴独奏;或由另一种器乐独奏,由钢琴伴奏的器乐套曲。大凡是这种形式的器乐曲,都通称奏鸣曲。早期的奏鸣曲不很定型,到了18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成熟。这时的奏鸣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的结构是奏鸣曲式,一般是快板。奏鸣曲式不同于奏鸣曲,它是奏鸣曲这种套曲中第一乐章所使用的曲式结构。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和第一乐章成对比。第三乐章一般以轻快的谐谑曲或舞曲组成。第四乐章是快速的终曲,常用回旋曲式。

需要特别介绍一下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这是一种章法严谨的曲式结构,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可以看出,这是在三部曲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呈示部包含两个对比性的主题,成为整部奏鸣曲音乐发展的基础。两个主题不在一个调性上,一般是相距一个上属或下属调,以加强对比。它们之间常以连接部进行过渡。展开部通过转调、变形、分裂等多种手段,发挥呈示部中各个主题的特征因素,在感情上加以充分舒展。其间有时也出现稳定的插部。再现部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复现,但第二主题这时一般回到主调上,这种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前面可加引子,再现部后面可垫以尾声。由于奏鸣曲式对音乐的乐思和感情的抒发提供了首尾呼应和变化发展的很大的可能性,所以它是整个奏鸣曲的主体基础。

奏鸣曲这种体裁,是欧洲音乐思维逻辑化的成熟的产物,特别是奏鸣曲式的结构,体现了对比、呼应、统一变化的原则,对人们思想感情的体现比较默契,符合人的心理结构,因此,至今仍是各种大型套曲如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的基础。

音乐结构不能刻板,四乐章的结构易流于冗长的呆滞,不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节奏;过于严谨的曲式也不一定适应不同创作流派的音乐思维。从浪漫派开始,许多作曲家对此已有很大的突破。不少奏鸣曲的乐章次序可以颠倒,像肖邦的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把第二乐章写成为谐谑曲,第三乐章变成慢板,等等。奏鸣曲式也有变化,像李斯特的钢琴奏鸣曲只有一个乐章,却包含了多乐章套曲的因素。

序曲

西洋音乐中的序曲,是管弦乐曲中的一种体裁,它本是在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和话剧开场前演奏的一种开场曲。

它的音乐结构基本上是奏鸣曲式,但有时出现三个或更多的主题。像格鲁克的歌剧《巴里斯和海雷娜》,有三个不同的主题。

序曲的特点是标题性和戏剧性,它介绍了全剧的中心思想、气氛、矛盾冲突和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内心世界,有具体内容的提示性表现。贝多芬所作的几首话剧序曲,如给歌德的悲剧《哀格蒙特》所写的序曲和九段配乐,以简洁的手法表现了全剧的中心思想和基本的音乐形象,反映了争取自由的艰苦及人民对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贝多芬在1809年8月21日写的一封给朋友的信中说:“出于对诗人的热爱,我写了配乐《哀格蒙特》。”

19世纪初叶以后,序曲逐渐离开开场音乐和器乐开始曲的地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专为音乐会而作的管弦乐曲体裁,成为独立存在的音乐曲,它们仍然有标题性。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序曲就是有名的例子。

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要算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创作的《一八一二年序曲》了。1812年为俄国大败拿破仑军队,取得俄法战争决定性胜利的一年。乐曲即以这一历史性爱国主义事件为题材写成。这是柴可夫斯基应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之约,为全俄工艺博览会开幕典礼而作。1882年适值俄法战争70周年,这首序曲在博览会的第六次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获得了极大的轰动。当时的《俄罗斯新闻》报道说:“这次音乐会大概会长久地留在所有听众的记忆里。柴可夫斯基频频谢幕。我们由衷地庆幸,因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不是伟大天才只有逝世后才能被社会承认的时代。”

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采用了两个代表俄罗斯和法国的主题,他用《上帝,拯救你的众民》的庄重崇高的旋律代表俄罗斯;在呈示部后面的战斗气氛中,出现了《马赛曲》旋律的片断,代表拿破仑的军队。最后,俄罗斯风格的音乐压倒了渐渐变弱的《马赛曲》主题,最后在圣钟的不断敲击下出现了帝俄国歌,辉煌地结束。乐曲有明显的标题性和形象性。十月革命后作曲家格拉祖诺夫把这首序曲的末段《上帝保佑沙皇》改用了格林卡歌剧《伊凡·苏萨宁》的《光荣颂》,进一步突出了俄罗斯人民的力量。

序曲这一体裁之所以为作曲家钟爱,其原因就在于它比较短,只有一个乐章;标题性和戏剧性却较强。这些因素使这一音乐体裁获得了特殊的生命力。

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意大利文原意是美好的歌声,是17世纪以来意大利歌唱家对声乐的技巧的统称。原是意大利流行的一种歌唱方法,它是西洋唱法的一个流派。起源于意大利,早在5世纪时期,罗马教皇在罗马城就已设立了歌唱学校,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基础就确定于此时。17世纪和18世纪,这种唱法就在意大利盛行,经过长时期许多歌唱家的演唱和教学训练,这个学派不断地发展完善,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和丰富的声乐演唱和教学体系经验。到了19世纪,这种唱法达到完美的程度,欧美各国一致认为它是歌唱技巧的最高理想。它流传至今,仍然被声乐教师和演唱家们推崇为最好的歌唱和歌唱训练方法的一种。

美声唱法科学地阐述了在人的生理条件上,怎样才能发出美好的歌声的方法和理论。它认为人的歌唱训练,首先应通过听觉的训练才能树立起人正确的发声技巧。它所要求达到的发声技巧有如下几点:

①掌握好歌唱的呼吸方法,因为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呼吸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能有优美、圆润、持久的歌声;②掌握好调节歌声的共鸣,从人体喉室里的声带发出来的声音是很轻微的,只有当它在人体的各个共鸣腔体得到共振,才能使声音扩大、美化和发出洪亮、圆润、优美的歌声(在人体各个共鸣腔体得到的共振,在声乐中称之为“共鸣”);③在美声唱法训练中,运用人声所具有的上中下三个不同声区的理论,使人声各个声区的声音上下统一、连贯,并使音域能得到应有的扩展;④美声唱法要求掌握好清晰的吐字和生动的音乐表情。

美声唱法产生了很多世界上著名的歌唱家如卡卢索、吉利、加莉库奇、斯蒂方诺、多明戈、卡雷拉斯、帕瓦罗蒂等等。

爵士乐与摇滚乐

爵土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兴起的,很快就传播到全世界。爵士乐的旋律多取自黑人音乐布鲁兹,音调哀怨,时而深沉,时而激昂;结构很简单,在演奏上可任意反复,允许最大限度的即兴表演。乐器编制多用小号、长号、黑管、萨克斯、两把小提琴、班卓琴、钢琴和特色打击乐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几支爵士乐队到欧洲演出,因其风格迥异、音乐新奇而大受欧洲人欢迎,以致欧洲的很多旅馆都备有一个美国式的新型乐队,用以娱乐和伴舞。

摇滚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兴起的一种音乐,它以黑人中流行的节奏与布鲁兹的曲式加上强烈的节奏综合而成,它也融合了黑人的宗教音乐、西部乡村音乐等多种成分。

最初的摇滚乐使用了传统布鲁兹的典型曲式,即每首歌曲通常是三句,每句四小节,伴奏和强弱的固定排列形式是:主和弦、次属和弦、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歌曲是多段歌词使用同一曲调的相应次数的反复。伴奏乐器是一架钢琴或吉他,外加低音提琴、鼓,也有萨克斯、小号等爵士乐队常用的乐器,演唱风格多用喉音和刺耳的沙声,演唱者可以自由抢板或让板,伴奏的节奏固定不变,因而给人一种自由多变的感觉。

摇滚乐正式命名是1951年,美国克里夫兰电台的一名叫艾伦·弗里德的播音员,在介绍这种节目时,给这种音乐命名为“摇滚乐”,以使人们感到新奇,而新一代的消费者们也乐于接受它,并迅速地弥漫全世界。英、美、德、法等国多次因为摇滚乐演唱会观众的过分躁动而出现伤人或死人的事件。

这两种音乐都发源于美国,摇滚音乐于20世纪80年代传到中国,在中国显然带有中国文化、语言特色和韵味。

音乐节

11世纪左右,随着商业城市的扩展,欧洲出现了新的社会力量,新的文化中心开始形成,出现了各种行业的行会组织,其中也有音乐戏剧表演的行会。各地的民间艺术在这些行会中得以交流。

这种行会的音乐艺术交流,逐渐形成定期的音乐竞赛。13世纪左右,法国的游吟歌手每年都定期进行音乐竞赛,这股遗风传下来便形成现今所说的音乐节。

据记载,英国最早举办音乐节。1655年,克勒基音乐节举行;1768年,伯明翰音乐节举行,1912年起以后每三年举行一次;诺威契音乐节1770年举行,1824年起每三年举行一次;亨德乐音乐节(1857年),1926年起每三年举行一次;黎兹音乐节(1858年),1874年起每三年举行一次;艾登堡音乐节(1947年);等等。

在美国,有五月音乐节(1871年):弥赛亚音乐节(1882年);伯利恒巴赫音乐节(1900年),音乐节上每次必唱巴赫的b小调弥撒;贝克希尔室内乐音乐节(1918年);威彻斯特音乐节(1925年);罗彻斯特音乐节(1931年),专演美国音乐;贝克希尔交响乐音乐节(1932年);西敏斯音乐节(1936年),专演美国音乐等。

在德奥两国,有著名的拜鲁特音乐节,1876年始创,因为演出的节目全部是瓦格纳的歌剧,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瓦格纳音乐节。

瓦格纳是位极有个性和才华的作曲家,但他在个人生活上则挥霍无度,他曾说过:“我要华丽、豪贵,我要这个世界所应给我的一切,我不能像巴赫那样甘心处于可怜的风琴师地位。”结果,他的一生中数度债台高筑,债务几乎达到他毕生无法还清的境地。幸运的是当时新登基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给予他厚爱,替他偿还了所有的债务,给他以安定的生活环境从事创作。拜鲁特音乐节以专演他的音乐剧的富丽堂皇的剧院为中心。这个剧院也是经路德维希二世的支持而建立的。

奥地利的萨尔茨堡音乐节,是国际上十分著名的。1920年,由诗人雨果、著名指挥沙尔克、著名作曲家施特劳斯等人促成而建立。1939年一度中断,1942年恢复。至今,这个音乐节仍是举世瞩目的乐坛盛事。

国际现代音乐协会音乐节,由维也纳青年作曲家发起,1923年在萨尔茨堡始创,旨在培养新音乐的演奏与创作者。每年在各国轮流举行。

维也纳古典乐派

维也纳古典乐派形成于17至18世纪。那是欧洲封建主义制度逐渐崩溃、资本主义日益发展的历史转折时期,当时的市民阶层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影响,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朝气蓬勃,乐观向上,敢于冲破历史藩篱,推动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当时的音乐家们也开始受到这种进步思想的影响。尽管在生活上仍然不得不受雇于封建领主,但在音乐创作上却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面貌,充满乐观的情绪和向上的奋发精神。这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特色。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其他特色还有:

——逻辑紧密,结构严谨,崇尚理性,气势宏伟。

——在继承复调音乐的同时,过渡到主调韵,确立了主调音乐的地位。

——创造性地奠定了一系列的音乐体裁和形式,诸如:奏鸣曲式与奏鸣曲,交响乐、室内乐的器乐重奏,协奏曲等等。

——发展了乐器、乐队和器乐演奏的技巧和规模。

——留下了一大批经典性的音乐作品。

所有这些,都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确立了西洋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地位,其影响至今不衰。所有学习音乐的人,都以维也纳古典乐派为学习的楷模和基础。他们的经典性作品,成为音乐学习者的必修课,成为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维也纳古典乐派始于海顿,经过莫扎特,到贝多芬发展到了顶峰。

浪漫主义音乐

19世纪的欧洲,自1815年开始了封建复辟。欧洲文化艺术界对封建统治下黑暗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同时又对法国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极为失望,因而看不到社会的前途,走向消极。表现在音乐上,新一代的作曲家们失去了对社会改革的热情,普遍表现出对社会重大题材及对理性的淡漠,他们转向表现个人的感情或是远离现实的幻想,强调个人主观的体验,热衷于反映爱情生活以倾注个人强烈的情感,发泄孤独者的苦闷,作品在描绘自然和现实时带有主观色彩的印记。这就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思想特征。有些音乐文论曾把整个19世纪概括为“浪漫主义的世纪”,这个论断至少在19世纪的前半叶是准确的,因为自那时以后,民族的觉醒也曾唤起了民族主义音乐创作的激情,浪漫主义出现了许多分支。

同类推荐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中国神秘文化

    中国神秘文化

    本书是在大量参考前人著述和当代许多学者著作基础上完成的,它仅是对“中国神秘文化”进行介绍和探讨的一个初步的尝试。读者在翻阅本书的过程中,若能细心体察,精心鉴别,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可采撷中国几千年沉积下来的生存智慧,陶冶博大的文化胸襟,充实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获取事业的巨大成功。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 上海人的市民精神

    上海人的市民精神

    本书从人文、经商、生活、理财、处世等方面解读上海人的生活处世哲学。
热门推荐
  • 论言殇

    论言殇

    世间万物之庞大,仅存的生命体分为三界,仙妖两界一直以不知名的原因,将彼此视为宿敌,每过十年都会发动战争,每次都死伤惨重。又是一个十年,新任妖王与仙王再次大战,当时,仙界天空紫雾盘绕,新妖王率领军队,背负祖先的世代命令,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 伴她永生

    伴她永生

    从很久以前,丝布琳就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太一样。邻居琳达奶奶做的香蒜面包超级香,可是她不能吃。汤姆神父经常建议她去教堂祷告,可是她进不去。最最悲催的是,丝布琳一直一直想要找个男朋友,可是她找不到。丝布琳一直以为自己注定孤独一生,可是那个叫尤金的男人却出现在了她漫长的生命里!
  • 女配:白莲花你给我死开

    女配:白莲花你给我死开

    剔骨,炼魂,蚀身。华舒唯一错的,就是太过自信,自以为他们五千年的情谊,在他心里是最重要的。可是他弃厌她恨她,他不信她。
  • 中国3D打印的未来

    中国3D打印的未来

    自2012年以来,有关3D打印的报道屡见报端,这一新型制造技术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3D打印的未来》作者、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认为,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涉足3D打印技术,并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同行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中国3D打印企业普遍存在“小而散”、各自为政的现象,如何发挥整合优势、抱团发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加强同行合作,抱团发展,形成合力,相信3D打印会成为唯一一项中国有可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
  • 魔法的王国

    魔法的王国

    魔法的世界充满奇幻的色彩,让每一个魔法师都向往于这个世界······
  • 柯南一梦一梦一生

    柯南一梦一梦一生

    我不认为我是美人,因为自古红颜薄命。。。。。。我不希望我的生命如此短暂。我只是我,我有我的想法,有我的人生,我不是你们的谁?所以,你们没有必要把我推来推去,因为我不是物品既然你不爱我,又何苦用尽手段来留下我,让你为难你呢我要的爱,很简单但又很难做!唯一的爱。。。。。。既然你给不出,麻烦你放手。。。。。。只因为我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有我就没有你的江山,你怎么抉择呢?也不要怪我不通情达理,因为爱都是自私的。
  • 邪恶将军的第十一夫人

    邪恶将军的第十一夫人

    咳咳!她穿越来难到是为了嫁给一个断袖将军吗?还是排行十一?开玩笑,这也忒不像二十一世纪女孩的行事风格了!嫁人非她愿,外面的花花世界才是她所想,逃跑附带保镖美男,哇哈哈,江湖,她来了!那个啥,身后跟着的一个两个桃花是怎么回事?要娶她?
  • 一婚成瘾,腹黑警官太难缠

    一婚成瘾,腹黑警官太难缠

    她是大龄剩女,却被迫相亲,并在相亲宴上错惹了对象,从此以后,被一个看似温柔的警察缠上了。她性格温吞,生性豁达,觉得会一辈子孤单却不曾想会有个疼她入骨的老公守候。他冷血无情,腹黑果断,却不曾想会有个女人出现在他的生命里让他忍不住的想要疼爱。本以为会相爱相守一辈子,可是误会!计划!复仇!打乱了本应平静的生活!原本希望平静生活的她却变得不再平静,当千帆过尽,她是否还会爱着他!他是否还是她的唯一!
  • 抗战烽火行

    抗战烽火行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民国,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人物,为了国家民族的自由战斗
  • 冒牌教练:霸道学员认真学!

    冒牌教练:霸道学员认真学!

    她,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冒牌教练。他,是一个天资极好的霸道学员。当两个人正式相遇时……“苏和音!你给我过来!”“苏和音!你是教练,教别的学员什么意思!”“苏和音,当了教练就要负责!”“苏和音……”季清昊:“苏和音,我这辈子只认定你了!”“我,好像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