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针刺美容,就是用针刺激一定的穴位,运用迎、随、补、泻的手法以激发经气,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四肢的血液循环加快,而达到美容目的的一种手法。
1.四肢部美容穴位
(1)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取穴时,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示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取穴;本穴位的功能:疏风清热、镇痛通络,润面泽颜,对头面五官疾患、热疖、痤疮、荨麻疹、风疹有效。可直刺0.5~1寸(1.8-2.5厘米),可灸。
(2)曲池:位于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时,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本穴位的功能:祛风解表、调和营卫、除疹止痒,可用于瘾疹、脂溢性皮炎、荨麻疹、痤疮。若治荨麻疹,配伍足三里、膈腧、血海效果更好。直刺0.8-1.5寸(2.0-3.8厘米),可灸。
(3)足三里:位于犊鼻穴下3寸(7.6厘米),胫骨前嵴外开1横指;取穴时,正坐或仰卧屈膝、于犊鼻穴直下3寸(7.6厘米),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本穴位的功能:健脾和胃、调补气血、健体美容,对虚劳羸瘦、面部皱纹、面色萎黄、痤疮有较好的疗效,若配曲池可治荨麻疹。直刺0.5-2寸(1.8-5.1厘米),可灸。
(4)血海:位于髌骨内上缘上方6.7厘米处;取穴时,病人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病人右膝髌骨上缘2-5指,向上伸长,拇指约呈450斜置,拇指尖下即是穴位。本穴位的功能:调和气血、散风祛湿,适用于湿疹、荨麻疹、蝴蝶斑、斑秃、面部色素沉着。可直刺0.8~1.5寸(2.0-3.8厘米),可灸。
(5)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方3寸(7.6厘米)、胫骨内侧面的后缘上;取穴时,正坐或仰卧,沿内踝尖直上3寸(7.6厘米),于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本穴位的功能:健脾化湿、疏肝益肾,对不孕、痤疮、脱发、脂溢性皮炎、黑变病有效。直刺1~1.5寸(2.5-3.8厘米),可灸。
2.针刺美容方法
(1)皮肤增白:可针刺足三里、合谷、公孙、太冲、神门、心腧、肝腧、脾腧,留针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亦可用毫针刺行间、太冲,体质强者用泻法,虚者用补法。
(2)祛皱,增加皮肤弹性:可针刺心腧、肝腧、肾腧、行间、三阴交、照海、足三里、合谷、中脘、风池、丝竹空、太阳、瞳子髎,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皮肤红润:可针刺心腧、小肠腧、肝腧、神门、关元、太溪、血海、膈腧、太冲、合谷、内关,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4)青春常驻:可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关元、心腧、肝腧、肾腧、关元腧,针刺并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针刺美容原则
(1)取穴配穴。由于针刺美容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全身调整,因此,必须局部与全身取穴相结合,方有较好的疗效。局部取穴可以通经活络,改善循环,促进表皮细胞新陈代谢,以消除斑点、斑疵,并能增强肌肉弹性;而全身取穴则着重于平衡脏腑,调节各系统的功能,以达到美容的目的。
单穴与组穴:治疗时可选用单穴,亦可选用几个穴位为一组进行。若欲增强某一方面功能者,可用单穴,以突出其效用;欲调理整体功能者,可选用一组穴位,以增强其效果。
近穴与远穴:近穴,即近端取穴,是指选用待改善皮肤的局部来美容的取穴方法。中医认为,每一个腧穴都对所在部位的局部及邻近部位有治疗和保健作用,如针灸巨僇和迎香穴可防治颧部色赤,而刺太阳穴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眼角鱼尾纹的产生。
远端取穴是指选取远离颜面部位的腧穴以美容的取穴方法。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防治局部病症,而且能防治本经循环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症,有的甚至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合谷穴不仅能防治上肢病症,而且能防治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若治口角皱纹,可取本经足阳明和胃经的足三里穴。
(2)用针要领。美容保健,施针宜和缓,刺激强度宜适中,不宜过力。一般来说,留针不宜过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异,对年老体弱者,进针不宜过深;形体肥胖者,则可适当深刺。
(3)禁忌。凡遇过饥、过饱、醉酒、大怒、大惊、劳累过度等情况,不宜针刺,孕妇产妇不宜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