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66300000003

第3章 监军关外

然而一心渴望着立功封疆的袁崇焕,对兵部这一远离前线的职务仍觉不合心意。面对山海关危急的形势,明朝廷有的主张改派能将抵抗,收复失地;更多的人是面面相觑,拿不出主意来,积极请缨的袁崇焕反倒没动声色。他虽然在北上之前已对如何抗击后金形成了自己的方案,但是,那终究是纸上谈兵。山海关内外到底是什么样子?后金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按自己的方案能否击退敌军,也没有把握。为了确实做到知己知彼,他决心深入前线进行调查研究。为了能够成行,他乘朝廷上下乱哄哄之机,既不跟同事们打招呼,也没有向家里人关照一声,独自骑上一匹马,悄悄出了北京城,向山海关飞驰而去。一路上,他认真地考察了关内外的地形、地势和明、金两军的行营、布阵,并和许多曾经和后金作过战的明军将士进行了详细的交谈,了解到了许多情况。经过此番调查,袁崇焕对战胜后金已经胸有成竹了。

新上任的兵部袁主事忽然不见了,连其家人也不知去向,一连数天杳无音信,使大家十分惊讶。正当人们猜疑不定之时,袁崇焕回到了北京。他立即向明熹宗报告了当时关外的形势,然后毛遂自荐说:“只要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能把关外的御敌责任承担起来。”在明军连告败绩,满朝文武正因广宁之败而一筹莫展、谈虎色变,惟恐榆关难保的时候,袁崇焕挺身而出。袁崇焕的这番言行确实需要有非凡的胆识和勇气。了解袁崇焕的称赞他才堪重任,怀疑袁崇焕也落得顺水推舟。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兵部给事中蔡思允上疏曰:“山海一关,只有残兵五万,皆敝衣垢面,一带城垣,低薄塌记。溃卒、难民聚集此如斗之城,互煽互惊,立见乌合兽散之势。”为了整顿榆关防务,他说:“访得原任辽东兵备阎鸣泰、新升兵部主事袁崇焕,皆饶有才略,宜勒令分任榆关。”但是,昏庸的明熹宗还是不愿重用袁崇焕,只是授了他一个山东按察司佥事(军事巡查官),山海监军。

从偏僻八闽之区的七品知县,未经两个月,即升为五品佥事,这一提拔实属破格,但更令袁崇焕兴奋的是,他那马革裹尸、燕然勒名的壮志能够得以实现了。他在《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中,对朝廷保证道:“誓不以身蒙速进之耻”,“不但巩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将复之。”他说:“谋定而战,臣有微长也。”

在做了佥事监军以后,袁崇焕上疏陈奏方略,请征调军队,重新组织抗金力量。朝廷就发出20万两银子,令他招募散兵。临出发前,他特地去拜见了自己敬佩的现“乞罢”在京候审的前辽东经略熊廷弼,向他请教辽东边防形势和作战方略。见面之初,熊廷弼问他此去用何办法去对付金人,袁崇焕回答到:“我主张守而后战。”熊廷弼欢喜得跳了起来,认为和自己“坚守渐逼”的主张不谋而合,就替他画了详细的军用地图,把辽东到宣府的要隘都画了出来,并且注明戍宁的先后及注意事项。两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二人商讨军情直至深夜,袁崇焕才辞别出来。谁知这一别竟成了两位英雄的永别。此番长谈,也更增加了袁崇焕对自己既定方略的信心。

熊廷弼和袁崇焕一个主张“坚守渐逼”,一个主张“守而后战”,都在战略思想上强调一个“守”字,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那么,为什么那个时代明朝要在战略上采取守势呢?因为当时除了战争的正义性在明朝这方面以外,其余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种因素方面,后金都占着一定的优势。具体地说,明朝虽大实弱,后金虽小实强。在集中作战的兵力、部队的战斗力量、正常的指挥关系、必要的财力支援等方面,明军都处于不利地位。加上明朝政治腐败、经济衰敝等不利因素,这就决定了明朝在一定时期内只能采取守势,不能采取攻势,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是熊廷弼、袁崇焕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对双方力量对比有清醒认识,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又经过深思熟虑,认真总结过去多次丧师失地的血的教训之后,得出的正确结论。在此以前,或者以后,凡是违反这一战略思想,贸然发动进攻,希图速胜的无不遭到惨败。因此,这种战略防御思想是当时惟一正确的战争指导思想。袁崇焕出关以前在熊廷弼的帮助下,确立了并坚信这种指导思想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为后来取得宁锦保卫战的胜利打下基础。

以后不久,熊廷弼就遭到逮捕。过了半年,到天启二年八月,被魏忠贤等一意诬害而被冤杀,首级竟被传送到沿边的九个军区示众。当时,袁崇焕已经到了关外,看到他的遗容,见他须眉欲动,面色如生,不觉想起他往日的音容笑貌和深情厚谊,感到悲怆欲绝。就在深夜背人私祭、失声痛哭。又写下《哭熊经略二首》,回忆这次会面的经历,赞颂熊的文才武略,斥责阉党的滔天罪行,语多愤激,极为沉痛。如:

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授夜谈兵。

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

太息弓藏狗又烹,狐悲兔死最关情。

家贫罄尽身难赎,“贿赂公行”杀有名!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袁崇焕走向边关,开始了戎马生涯。这时,他39岁。

袁崇焕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弃文从武,担任边防重任。这一重任,别人避之惟恐不及,他却主动承担,这是要冒极大的风险有极大的勇气的。因为战争中到处都有危险,更何况当时形势紧张,危险既来自刀光剑影的前线,也来自剑拔弩张的后方;既有对外的军事斗志,又有对内的政治斗争。两种斗争,交错在一起,形势就更加险恶。本来,按明代的法律,凡是贪赃枉法或封疆失事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常常遭到杀身之祸。而自万历中期以后,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斗争双方往往不择手段。贪赃纳贿和封疆失事当然也可以作为党争的工具,其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熊廷弼后来被列入“封疆重案”,又被栽赃17万,罪及妻子,一家都成为党争的牺牲品就是明证。袁崇焕偏偏在这危险关头主动请缨,慨然承担边防重任,而且出关之前还不避嫌疑,不怕卷入在熊廷弼革职听勘之时前去访问,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就非要有极大的勇气不可。勇气来源于一个人的责任心和正义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袁崇焕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清雪国家耻辱,甘冒杀身之祸和身败名裂之险,决不放弃自己对国家、民族应尽的责任。这种但求有利于国,不顾不利于自身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非常值得钦佩的。清代爱国政治家林则徐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两句话,袁崇焕在200多年以前就已经做到了。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都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热血满腔、浑身是胆的袁崇焕万里从戎,正是寻找绝美的风景、绝壮的音乐、高尚的生活。为此,他乐于攀登奇险,弹奏悲歌,作出牺牲。这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在人生道路上作出的庄严抉择。确实,一个人的生命可以燃烧,也可以腐朽。袁崇焕不愿求安保位,不甘老死于户牖之下,决心献身于神圣的边防事业,使自己的生命燃烧起来,发出应有的光辉。于是跃马横刀、驰驱出塞、屡历艰危、出生入死,写下了生命史上辉煌壮丽的篇章。

天启二年二月,袁崇焕到职以后,起初驻守在山海关内,受巡视边疆的兵部尚书张鹤鸣节制。三月以后,受新任辽东经略王在晋的领导。王在晋是一个不知军事、怯敌惧败,却又刚愎自用的家伙。王在晋命他移驻中前所,做参将周守廉、游击左辅的监军,并且管理前屯卫的事务。袁崇焕一出关就烧了三把火,公开声明:我不惜命,深得王在晋的倚重。第一把火:由于军令不严,一部分兵士酝酿结阵而逃,王在晋令袁崇焕查问,他亲自追截,立斩数人乃定。第二把火:袁崇焕传·25·当时明军仅驻榆关,前屯卫城屯不完,居舍未备,甲仗全无,粮草不继,十分艰难。王在晋令袁崇焕赴前屯卫安置辽东失业的难民。袁崇焕奉令之后当夜出发,在荆棘丛生、虎豹出没的荒野里徒步前行,直到四更时才进城,将士没有不佩服他的胆量的。他还主动要求领兵镇守前屯卫。第三把火: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蒙古察哈尔部首领就款,阎鸣泰与袁崇焕受命出关歃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王在晋对袁崇焕的评价是:其人有魄力、有大志,胸怀坦白,心地光明,迥迥出群。提请任命他做宁(远)前(屯卫)兵备佥事。但是王在晋缺乏军事上的远见,袁崇焕对于他只求守关、不图恢复疆土的这位上级却十分不以为然,二人意见不合。特别是在八里铺加筑一道关城的问题上,双方发生了争执。原来在广宁失败以后,如何巩固边防,防止金兵进一步骚扰,是当时朝野一致关心的问题,曾经反复争论。大体上有守关内和守关外的两种主张。负辽东直接军事责任的王在晋主张守关内。他深恐关外守不住,会因此获罪,命之难保,就主张缩短防线,放弃关外,在靠近山海关的八里铺加筑一重关城,设置重兵驻守,并美其名曰:“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这是一种消极退避、单纯防御的主张。袁崇焕和另外一些下级军官坚决反对此种做法。他们主张:“捍关外以守关内”,并且主张守离山海关较远的宁远。原因如下:(一)疆土不可随便放弃。(二)守卫宁远进可以据广宁,退也不失为山海关的屏障,守住宁远,就保住了通往山海关的咽喉。从宁远一带的地形来看,北面是山,南面为海,宽不过40里,可以使用伏兵袭击敌人。如果敌人攻宁远不下,越过宁远前进,那么在山海关到宁远的狭长地带中很容易被切断归路。敌人如果胆敢直抵关门,那么,前有坚城,后有劲兵,更容易被消灭。与此同时,宁远可以和它以南20里海中的觉华岛互为犄角。敌人攻宁远就可以用岛上的兵袭击敌人的后方三岔河一带,以为牵制。宁远所需的军需品,也可以由海道运到觉华岛,把觉华岛作为一个补给基地。岛上的水师又可以和山东、辽东沿海一带通声气,一有机会就可互相配合袭击敌人。这是水陆联合、可攻可守的作战方略。在当时明朝水师占优势的情况下,此种布防十分有道理。同时,宁远距离十三山不过200里,还可以就近把前次战役失败后逃到十三山的难民十万人救将出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可是王在晋不同意袁崇焕的这种主张。因为此事关系到明边防得失之大要,袁崇焕在几次力争不得以后,就向东林党魁首叶向高申述,并自告奋勇,表示情愿去守宁远。叶向高一时不能自己作出决定——这不能凭想当然做决定。这时同为阁臣的孙承宗自请巡边,亲往裁决。

孙承宗,字稚绳,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考中进士。天启初曾充当熹宗的讲官。广宁溃败后,擢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亲自勘察了关外的山川关隘,认为宁远的形势是包山阻海,“天设重关,以护神京,必不可不守”,驳斥了筑镇八里铺的种种理由,接着,孙承宗召集众将讨论战守:“阎鸣泰主觉华(今菊花岛),崇焕主宁远(今兴城);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在意见纷纭的情况下,他宣布休会,后经勘察,下令以袁崇焕守宁远的建议为决议。袁崇焕的正确主张初步得到了采纳。

当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王化贞在广宁失败之后,义州大侠招集明朝溃散的兵士、难民十万人闭城坚守,誓死不肯投降后金。他又令毕麻子兄弟率领一部分人在十三山扎营结寨。后来毕麻子合并了杨三的部下,派勇士陈无民入关求救说:“十万义民忍死待救。”王在晋置之不理。袁崇焕请求自带5000人驻所宁远,以壮十三山的声威气势,并请另派勇将前往救援。袁崇焕认为对于这些义民决不能坐视不救,而且把他们救出来安置在宁远和觉华岛,挑选精壮者编成军队,其余的教他们屯田放牧,足以增强抵抗后金的力量,将来可以进一步向锦州推进。相反,如果坐视义民之危难而不予以援救,这十万人被金兵掳走,势必会增强敌方的力量。袁崇焕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孙承宗的赞同。孙承宗同蓟辽总督王象乾商议此事,王象乾认为山海关的明军士气很低,恐怕不能够前去,打算另派军队前往。孙承宗就把这个计划告诉了王在晋,结果胆小怕事的王在晋不敢这样做。他在表面上虽然也上疏请救,然而实际上却未有丝毫的行动。结果大好战机错过,九月里,十三山被金兵攻破,只有极少一部分6000人冒雨逃出,投入明朝兵营,被收编入军中,其余义民悉数为金兵所掳。

七月,孙承宗回到北京,上疏力言“在晋不足任”。同时荐举“崇焕英发、贴实,绰有担当。(并)自愿为大将,臣取其志,尚欲练其气,遂罢八里铺筑城之议”。自此,熹宗批准孙承宗“以原官(兵部尚书)督理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等处军务”。八月,王在晋去任;九月初三,孙承宗到职。原任山石道的阎鸣泰升任辽东巡抚。因孙承宗亲眼所见袁崇焕在自己“行边”期间力图勇救十三山难民的事迹,于其深夜疾行奔广宁前屯卫之事亦有耳闻,所以,“承宗镇门关,益倚崇焕”。袁崇焕改任山石道,驻守宁远,承宗格外信用。从而,袁崇焕就独主一方,有了放松手脚、施展才略的用武之所。

在孙承宗的领导下,袁崇焕充分地发挥了才能。《明史》记载他这时“内抚军民,外饬守备,劳绩大著”。孙承宗还以前辈身份对他进行教导。有一次袁崇焕查核军伍,发现了有人以空名支饷,未报经上级批准,就把一个军校斩首。孙承宗责他道:“监军能擅自杀人吗?”袁崇焕顿首谢罪。天启三年(1623年),孙承宗派袁崇焕与副将满桂驻守宁远,以贯彻守宁远以保卫山海关的计划。

不久,张凤翼代阎鸣泰为辽东巡抚,又主张放弃关外专守关内,和孙承宗意见不合。九月中,孙承宗召集将士商讨到底该守何处。许多人都主张守关内。袁崇焕力排众议,仍坚决主张守宁远。孙承宗听取了他的意见,毅然地说道:“我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报国了!”就命袁崇焕和满桂一起守卫宁远,并且重筑宁远城。

宁远东边靠渤海,西边是山岭地带,形势险要。起初,孙承宗派游击祖大寿筑宁远城。祖大寿认为明政府不会真正远守关外,因此只筑了十分之一,而且城墙筑得非常单薄,不合要求。因此孙承宗欲斩祖大寿,袁崇焕力救方免,祖大寿遂成为袁崇焕最得力的心腹之一。袁崇焕着眼于百年大计,制定了筑城的规格:城高三丈二尺,墙基宽三丈,墙顶宽二丈四尺,城墙顶上的护身垛高六尺,城周九里一百二十步。他亲自担任筑城总指挥,令祖大寿和高见、贺谦等将领分别督工,认真修筑。经过广大军民一年的艰苦劳动,宁远城按照袁崇焕的标准全部竣工。自此,宁远城就成为关外的一个军事重镇。这时,袁崇焕的父亲去世了,按当时的习俗,父丧应卸任回家守孝三年。但是,为了抗金大业,他断然夺情留任,誓与宁远共存亡。袁崇焕长期驻守在宁远城,他勤于职守,身先士卒,关心部下疾苦,与士卒同甘共苦,迅速在将士们心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人人都愿意在他的领导下勤奋地工作。不久,宁远城就商旅云集,流民来归,成为辽河以西一个最富裕的地方,也是在金人统治下的辽东人民向往的一片乐土。这座由袁崇焕倡议并努力建筑、经营起来的宁远城,一直到后来宁前总兵、大汉奸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前,始终屹立在边防前哨,是山海关的有力保障。因此,宁远城的修筑可算是袁崇焕对辽东边防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清楚地证明了袁崇焕军事上的真知灼见。和袁崇焕同时代的黄尊素(东林名士,黄宗羲之父)在所著《说略》中说:“宁远在山海关以外,孤悬于蒙古与后金之间,袁崇焕毫无惧意,筑城凿濠,屹然成为重镇。他曾写信给当局说:‘我在宁远,北京可以高枕而卧了。’”从这段话中,可见黄尊素对袁崇焕的推崇,也可以看出袁崇焕坚守宁远以捍卫关内的坚强信念。

但是,这时朝廷上还有不少人对坚守宁远缺乏信心。于是孙承宗在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上疏奏陈边防大计,力言宁远可战可守,是为必争必据之地,请求朝廷不要被一般大臣的错误意见所动摇。他曾比较袁崇焕和张凤翼说:“我愿意任用袁崇焕,因为他竭力尽心,急公好义;而不愿意任用那个逃避危难的大富翁,闭门念经的胆小鬼。”可见孙承宗对袁崇焕是十分器重的。后来,孙承宗又认为袁崇焕应辞去山石道,专任宁前事务,才能有所作为,于是改任袁崇焕为宁前道。

宁远城筑好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辽河以西的防务,并继续东进收复失土,袁崇焕准备向锦州推进,建立起一个宁锦防线。就在天启四年九月,同总兵马世龙等率领水陆马步军112万人东巡广宁。这是明军经过两年操练,业已众志成城的一次战略行动,深入到明金双方都没有占领的空白地区进行巡视,虽然未与后金交锋,但锻炼了军队的胆气,摸清了大凌河、三岔河(今辽河)、以及海州(今海城)、盖州(今盖县)一带的水陆机宜,兵马虚实,为恢复辽西乃至辽东失地作了很好的准备。东巡期间,袁崇焕不辞劳苦,不畏艰险,布置边防,成绩卓著,又连续被提升为兵备副使和山东右参政(明代辽东归山东管辖)。

东巡之时,他一路观察形势,策划如何作战、如何防守。东巡归来之后,正式向孙承宗建议重建锦州、各屯诸城。到天启五年(1625年)夏天完成种种准备以后,他就派遣将领分头占领锦州、松山、杏山以及大小凌河一带诸战略要地,修缮城郭,准备固守,练兵屯粮。这样一来,又继宁远之后,向前推进200里,天启初年的失地已尽数收复,宁远反成为后方了。

自从天启二年袁崇焕出关,到此时为止,在三年多的时间内,由于袁崇焕保卫关外以守关内的正确主张被采纳,以及后来积极赞助孙承宗规划守备,计前后收复失地400里,修复城堡数10座,练兵11万人,裁减淘汰老弱兵校7000余人,省经费68万,建立了东营、水营。造铠甲、器械、弓矢、炮石等用具数十万,开屯田5000顷,岁入15万。于是东北形势大为巩固,财政负担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关内外人心开始安定下来。

袁崇焕此时充满了积极进取、乐观顽强的精神,其心情亦十分舒畅。从他的《边雨》一诗中可见:

风斜雨急阵云平,想为军中洗甲兵。

万帐关心衣暗湿,一时昂首马齐鸣。

防人薄我晨传剑,避水移山夜拔营。

颇幸屯田今岁熟,先期十日早收成。

在这一段时间里,后金因为忙于加强对辽河以东的统治,也因为明军无懈可击,几年之内,按兵不攻,明金双方,形成对峙局面。一直到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孙承宗被魏忠贤排挤去位,辽东形势才发生新的变化。

同类推荐
  • 思想之王:伏尔泰

    思想之王:伏尔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叛逆、反政府诗人、在英国、回国的日子、在瑞士、抗争、胜利、最后的岁月等。
  • 伟大的犹太人(上)

    伟大的犹太人(上)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人间锦书,雁字无回:中国历代女才子的红尘绝唱

    人间锦书,雁字无回:中国历代女才子的红尘绝唱

    女性诗人是一支傲然独立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创作队伍,为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一缕妩媚的色彩。本书遴选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58位女诗人,通过其各具风格的诗词作品,诉说人生的爱恨、欢喜与悲辛,展现古代社会女性世界里不为人知的爱恨情仇与动人故事。
  •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的君主,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世代显贵,受北周唐国公爵号,后受隋炀帝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见隋炀帝无道,天下大乱,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创建大唐,又横扫群雄,统一全国,实为一代创业之主.在位九年,传位于子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热门推荐
  • 凤逆九天:嗜血特工七小姐

    凤逆九天:嗜血特工七小姐

    【挽小晴读者群:216371584敲门砖:书中任何一个角色的名字】她,是21世纪金牌特工,一朝穿越成闻人府废柴七小姐。废柴?痴傻?当真是狗屎糊了眼!虎归山,龙得水,我要让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十倍偿还!她磨刀霍霍向人渣,某王爷搂过她的细腰:“娘子,这些事还是交给夫君去做比较好。至于你嘛,就负责貌美如花。”某女甚是满意,却猛地被人打横抱起,某王爷无赖地附在她耳边道:“不过在这之前,娘子得让夫君满足满足。”就知道没好事!
  • 恶女修仙

    恶女修仙

    余群。前世夺人灵根,毁人魂骨,弑亲人,灭同门,坏事做尽!!报应不爽,她死在了被自己夺了灵根的小师妹手下。如果能重来一次,她绝对不会放虎归山!!可是,当时间真的重来……貌似有了些奇怪的副作用,只要一有恶念便心如刀绞痛不欲生!!哗擦!!老娘还能不能愉快的做一个魔修了!!
  • 绝世清狂:绯色孽缘

    绝世清狂:绯色孽缘

    “我总是追逐,追逐着你的身影。”她,是威震天地的魔界至尊;他,是少年成名的修仙天才;上一世,一盏锁魂钟,毁了一世情缘;千年轮回,这一世,又何去何从……
  • 陌上夜

    陌上夜

    她,一个从小都没有人疼爱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变成人人都怕的杀手。他,高冷傲娇的贵公子,帅气的脸招惹了许多桃花,既是富二代也是黑帮老大。当她遇上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战国称雄

    战国称雄

    日本战国是个很邪恶的地方,主角更是个很邪恶的人。这是场邪恶与邪恶的碰撞。主角:看来我玩太阁5是玩对了,这地方实在是太符合我的邪恶精神了。作者:本书没有最邪恶,只有更邪恶。~~~~~QQ群:18570702欢迎喜欢本书的朋友加入
  • 星魂纪

    星魂纪

    强者,便是无畏的斗志与不败的信心!执手中之剑,睥睨这片星空!——楚九。
  • 圣人纪

    圣人纪

    古之圣者立天地之道,今之圣者守人类和平。少年丘山带着一个强烈的信念走进了道园。
  • 烫伤心脏的眼泪

    烫伤心脏的眼泪

    尹恩绘重获光明后,迫切希望见到失明期间在花店陪伴过自己的那位特殊客人“大叔”。阴差阳错,她误把柏羽崇当成了“大叔”,可是,她的心却逐渐被琳泽薰吸引。当她知道薰才是自己寻找的大叔时,也知道了另一个残酷的真相——“大叔”是制造那次“车祸”的人,也就是导致她失明的人。而且,他靠近她的原因似乎另有隐情——她和他的前女友很像!那么,她该远远离开,还是无悔地爱下去?
  • 极致恋爱:恶少的小冤家

    极致恋爱:恶少的小冤家

    一次意外,让两个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人产生了交集,一个个性张扬。一个腹黑如妖,会擦出什么火花?若有一日相碰是否有绵绵似水化柔情,还是蛇口蜂针恨我心。陌雅没遇上韩子非之前认为爱情不过是一声轻叹!遇上韩子非之后,爱情也可以化作一声轻叹,只不过其中多了一丝阳光的韵味……韩子非拉着陌雅回头:“请允我轻佻一笑、我还在!”
  • 水墨江南:浙江水资源休闲旅游指南

    水墨江南:浙江水资源休闲旅游指南

    本书针对浙江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海岛、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发展休闲旅游具有的自然资源,目前的旅游交通线路、水资源周边的休闲旅游项目(农家乐、渔家乐等)知识进行攻略性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