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3600000124

第124章 种树郭橐驼传

“题解”

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集资,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缀饔飧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影宋刻世綵堂本《柳河东集》

郭橐驼,不知道原先叫什么。由于得了佝偻病,后背高高隆起,俯伏着走路,好象骆驼的样子,所以乡里人称呼他“橐驼”。橐驼听到这个外号,说:“好得很,用它来称呼我确实很恰当。”于是舍弃他的原名,也自称“橐骆”了。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的西郊。橐骆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的豪绅人家修建观赏游览的园林,以及卖水果的商人,都争相迎请雇用他。看橐骆所种植的树木,或者移栽的树木,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察看仿效,都不能赶上他。

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一般说来,种植树木的习性要求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移栽树木要保留根部的旧土,捣土要细密。这样做了以后,不要再去动它,也不要再为它担心,离开后就不必再去看顾它了。树木移栽的时候要象培育子女一样精心细致,栽好后置于一旁要象把它丢弃一样,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可以不受破坏,而能按照它的本性自然生长了。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生长罢了,并没有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特殊本领;我只是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并没有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特殊本领。其他种树的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不能伸展,又换了新土,培土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如果有与此相反的人,却又对树木爱得过于深厚,担心得过了头,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还要回头看顾。更严重的,还用手指抓破树皮来检验树的死活,摇动树根来察看栽得是松是实,这样,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丧失了。虽然说是爱护树,实际上却害了树;虽然说是忧虑树,实际上却是仇恨树。所以都不如我啊,我又有什么本领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用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为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啊。然而我住在乡里,看到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布各种命令,好象很爱惜百姓,但最后反造成了灾祸。每天早晚,差吏来到村中喊叫:‘官长命令催促你们耕田,勉励你们播种,督促你们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抚育好你们幼小的子女,喂养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击鼓让人们聚集在一起,一会儿敲木梆把大家召来。我们小百姓顾不上吃晚饭、早饭来应酬慰劳差吏,尚且都没有空暇,又靠什么来使我们人口兴旺,生活安定呢?所以都非常困苦而且疲乏。象这样,那就与我们行业的人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

问的人颇有感慨地说道:“这不是说得很好吗?我问养树,却得到了养民的办法。”我记下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的戒鉴。

同类推荐
  • 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

    本书以“文学欣赏”为主线,精选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篇,分为绪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四部分。
  • 生活的足迹

    生活的足迹

    《生活的足迹》多以七言和五言律绝形式表现,收录的诗歌有:早年回忆;故乡情深;四季;陇原胜迹;人物吟咏;游学怀古等。
  •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本书是小说家乔叶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深夜醒来”、“咬文嚼字”、“吟游四方”3辑共39篇文章。内容涉及对逝去亲人的回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旅行意义的哲思,语言通俗清丽、感人肺腑。
  • 浪迹在北大

    浪迹在北大

    是一本记录作者十年北大生活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三辑:浪迹在北大、一程山水一程歌、内心的旅行。内容包含了作者在北大的校园生活、日本的留学经历、电影随笔、书评以及一些个人的情感小品文。作者语言富有个人特色,流水通透。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热门推荐
  • 天变九重

    天变九重

    (本书换号发表搜索斑斓色天空查看最新章节)他是一个侠客,他冷漠,不善于吐露自己的心扉!他如同一个迷路的孩童一般,追求着历史的痕迹,不断寻求着来自故乡的消息!他拥有者高人一等悟性,高人一等的心性,时而如同顽童一般,时而如同一个残酷的刽子手,他孤高,他骄傲,他桀骜,他冷漠,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 女老板的贴身兵王

    女老板的贴身兵王

    佣兵界的无冕之王重回都市,携带一枚神奇的石头,游戏人间,纵意花丛。许多女神都聚集在他身边,有英气逼人的警花,成熟美艳的厅长,人淡如菊的大学导师,清纯动人的实习生小妹妹,还有大亨的爱女等等一系列的极品。要命的是,这些尤物各有各的麻烦,齐人之福,可不那么好享!
  • 青少年最喜爱的神话故事

    青少年最喜爱的神话故事

    本书精选了中外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故事,感受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本书是一本既有趣又富含知识性的优秀课外读物,对于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有禆益。
  • 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朱元璋的创业经历古今少有:从牧童到孤儿,从孤儿到和尚,从和尚到士兵,从士兵到普通将领,从普通将领到坐镇一方的军事统帅,从坐镇一方的军事统帅再到君临天下的一代帝王。这一系列在世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角色转变在朱元璋身上变成了现实。而朱元璋的功绩也可圈可点。从统一中国到与民休养生息。从澄清吏治到倡导简朴……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虽然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完人,他也犯下了很多错误,比如。大肆屠戮开国功臣,用八股文扼杀儒士和文人的思想……但是。今天的创业者仍然可以从朱元璋那段映衬着刀光剑影的史诗般的创业史中得到启示:创业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
  • 写作专家

    写作专家

    张婷雨原来和赵应琳是姐妹,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分别,到后来大相认。。。。青春校园。不喜勿喷
  • 冰封万古

    冰封万古

    剑荡九天,平乾坤。冰封万古,战苍穹。一人一剑足矣!
  • 佛说出家缘经

    佛说出家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典诗词精品丛书·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元曲精品诗词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又一座丰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曲”。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充分肯定了元散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4)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三十六计与权谋智慧

    三十六计与权谋智慧

    《三十六计与权谋智慧》通过提炼《孙子兵法》中的韬略精华,用浅显通俗的语言指导这种韬略的运用与实施。例如,美人计、反间计等在《孙子兵法》中的“用间篇”里就有体现;浑水摸鱼、顺手牵羊等皆由“势篇”阐释而来: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等与“虚实篇”无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三十六计与权谋智慧》将三十六计与权谋斗争中的具体运用结合在一起,以权谋智慧为导线来阐述三十六计的诸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