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8500000002

第2章 性格决定习惯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首先需要父母深刻认识到习惯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孩子的好习惯不会从天而降,而是一步一步养成的,如果父母根本不注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不去有意识地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培养好习惯,那么孩子的人生必定在不良习惯的左右下难有大的作为。

对孩子而言,习惯不是孤立存在的,性格因素对个人习惯影响尤其重大。一个性格好动、脾气火爆的孩子往往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反之亦然。所以,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要从性格特点入手,对症下药。

1.让责任感成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

“不懂事”、“对家庭缺少责任感”是人们对一些孩子的评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宝贝,从小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因此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体贴父母、不关心家庭的性格。作为父母,你有必要让孩子明白,家庭也需要让孩子做些什么,父母没有能力无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一位父亲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的儿子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至少在学习上没让他费过心,只有一件事让他为难:孩子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每隔几天就向父母要钱,夫妻二人怜惜孩子,几乎每次都满足他的需要。可最近一段时间妻子下岗了,自己单位的效益也不是很好,一天,孩子向他要五百元,说是要买一双运动鞋,另外还要请同学吃麦当劳,他觉得不能再对孩子予取予求了,于是就委婉地向孩子解释家里的情况:“你妈妈下岗了,我的单位也一年不如一年,所以你要懂事,花钱别大手大脚了!”“这关我什么事!”儿子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您快点给我钱,供养我是您的义务!”这位父亲目瞪口呆,他实在想不到孩子对他们竟然这么冷漠,对家庭竟然没有一点责任感。

听了这个故事,不知家长朋友有什么感受?生活中,像这样对家庭缺少责任感的孩子并不少见。那么,孩子如果不尊重父母的劳动,缺少责任心该怎么办呢?下面是一位妈妈巧妙地以强扮弱,改变儿子不良性格的例子,各位家长不妨借鉴一下。

林女士家境富裕,一天她的儿子向她要300元办生日聚会,她开玩笑地问了一句:“儿子,你总向妈妈要钱,花起钱来也大手大脚,可有一天妈妈没钱了怎么办?”11岁的儿子回答说:“那你就去赚啊,这不是我该关心的事吧?”林女士大吃一惊,她发现儿子丝毫没有为家庭着想的概念,她认为自己必须改变这一点。林女士向公司请了三个月的长假,然后对儿子说:“妈妈失业了!从今以后爸爸要一个人供你上学、供车子、供房子,还要养妈妈和奶奶,你也长大了,该学会帮爸爸妈妈分忧了!”为了让儿子相信,她还陆续向儿子借了几次钱,因为她“没钱买菜”。一个月后,她发现儿子彻底变了,见到儿童玩具他不再缠着妈妈买,一起逛街时,如果林女士对哪件漂亮衣服多看几眼,他还会安慰妈妈:“别看了,看了又买不起,等我长大赚了钱,一定会买很多衣服给你,但现在不要给爸爸增加负担了!”还有一次,她手边没有零钱,就给儿子一张五十元,让他自己去吃早餐,结果儿子含着眼泪问她:“你把钱给了我,还有钱买菜吗?”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懂事,很多时候还主动询问爸爸工作的情况,林女士很欣慰,不过她也在想是不是应该提前结束假期了,因为儿子渐渐有点吝啬的倾向了。

林女士使用的方法很有趣,在增强孩子责任心方面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这招以富扮穷,由强扮弱看来还是相当有效的。如今,我们绝大部分家庭都有比以往更好的生活条件,大多数的父母都喜欢对孩子说:“现在生活好了,我们不需要你为家庭操心,只要你做个好学生,将来有作为,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父母们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我们要为孩子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待遇,使孩子能出类拔萃……其实,这样的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越是怀着这种心态对待孩子,孩子越会辜负父母的期望。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作为家庭组织中的一员,他对家庭是负有一定责任的。

瑞恩夫妇是一对在读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前他们已经有了一个8岁的儿子吉姆。吉姆聪明伶俐,唯一的“毛病”就是喜欢吃零食。在他还不满4岁的时候就知道拉着爸爸妈妈到不远处的百货店。

每次遭到爸爸妈妈的拒绝,小吉姆就哭闹不止,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势头,瑞恩夫妇纵然是满腹经纶也奈何不得他。有一次,小吉姆又要让爸爸给他买糖果,爸爸说:“亲爱的吉姆,爸爸可以答应你的要求,但是你也要答应爸爸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小吉姆满脸疑惑。

“你现在买糖果的钱和你在幼儿园上学的钱都是属于爸爸妈妈的,可我们以后也要上学,所以你每花费一分钱爸爸都会记下来,等你长大后也要还给我们,供爸爸妈妈上学。”爸爸说。

小吉姆似懂非懂地答应了。从此,吉姆每花费一分钱爸爸就提醒他一次“这些钱以后你要还给我们。”7岁的时候,小吉姆已经不再乱花钱了,他的小脑袋里除了功课外,已经开始琢磨怎样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挣钱,将来供爸爸妈妈读书了。

很快小吉姆8岁了,瑞恩夫妇开始攻读博士学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吉姆的思维也开阔起来,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奶奶曾经说过:“小孩子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后,就可以找寻打零工的机会了,诸如帮社区邻居送报纸、铲除车道上的积雪等。”吉姆想到这里兴奋不已,因为这里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而且他已经会使用铁锹了。

第二天一早,小吉姆就按响了一对老夫妇家的门铃。

老太太打开门后,发现门口站着一个小男孩。

“你好,”小男孩有礼貌地说:“我叫吉姆,我来帮你们铲雪好吗?这么早就过来,会不会打扰到你们?”

老太太亲切地说:“不会!我们也是很早就起来了……”说着,对着屋内喊道:“老头子!我们的车道铲雪工作,就决定交给这位小男孩喽!”

“你年纪这么小,就这么积极地打工,将来长大一定很有成就。”老太太说,“你怎么利用自己赚来的钱?是要把它们存起来?还是拿去买糖果?”

小吉姆兴奋地说道:“我赚钱不是要买糖果用的。我爸妈都还在念书,我赚的钱,先赞助他们交学费!等我将来长大,他们答应也会帮助我读大学。”

小吉姆工作结束后得到了10美元报酬。

瑞恩夫妇对孩子的教育是十分成功的,他们让孩子参加到具体的家庭事务中,还给他设定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供父母上学”,结果吉姆小小年纪就具有独立能力和责任感,而这两个特征对每个孩子都非常重要,也恰恰是很多孩子都缺少的。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孩子普遍知道生活的不易,自己必须替父母承担一部分责任,尽自己的义务为家里减少生活负担,从而感受到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希望有一天能够为父母解忧去烦,这一切都使孩子从小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感到自己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

而现在,我们的家庭已经没有了这种普遍的基础,孩子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何而来。

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而失去努力成就的动力,更容易为其他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所吸引,进而沉溺其中。因此,我们要利用扮弱巧妙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现在的“富孩子”也能早当家。

“负责”作为一种性格特征是可以培养的,父母可以向孩子讲一讲家事的繁琐,工作的困惑,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艰辛,这对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大有益处。

2.纠正孩子自卑的性格弱点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存在着自卑心理,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都很低,有的孩子甚至在父母面前也会感到自卑。这种自卑性格会给孩子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试想,一个瞧不起自己的孩子,怎么能获得成功呢?因此,家长们就应该想办法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君君是个16岁的女孩子,刚刚升入重点高中,她性格内向,有很深的自卑心理。妈妈抱怨说:“我不知道这孩子一天到晚在想什么?别人的孩子都那样自信活泼,可我的孩子却……”君君到底在想什么呢?请看她的一段内心独白:“上了高中后,我心里常被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莫名其妙的感觉袭扰,并且越来越严重。有时心里空荡荡的,没着没落;有时又乱哄哄的,不知应该做些什么。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准备升学,可我听课时安不下心,作业懒得完成。我这样一个无用的人,将来能做些什么?升学,我能考上吗?经商,我哪有这样的天赋?靠弹钢琴挣钱养活自己,可我又哪有那么大的能力呢?同学们整天都在忙忙碌碌、紧张地学习,空闲时间还三五成群、欢呼雀跃地参加文体活动及各种竞赛,可我无论做什么事都犹犹豫豫、忧心忡忡,拿不定主意,经常因为害怕失败而退避三舍。我终日六神无主,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听课、写作业成了一种负担,只能靠画画打发时间。生活是这样索然无味,我真心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所作为,至少成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可我又总是缺乏把一件事坚持做到底的信心,因为我不相信自己有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在同龄人面前,我总感到自己比别人矮一截,有时甚至觉得别人看我的眼神都是鄙视和冷漠的。像我这样一个多余而毫无价值的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必要?真不如死了的好……”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的自卑往往是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导致的。一些性格自卑的孩子,往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比如这个故事中的君君,就是把自己贬低的一无是处。而事实上,她既然能考进重点高中,起码她的学习成绩就应该不错;她会弹钢琴、会画画,说明她应该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子,但她却偏偏看不到这些,反而沉浸在自卑的情绪里。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他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而行动的。自卑者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往往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过人处”,却对自己的短处和缺陷妄加评判,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这是一种认知悲剧。

那么怎样才能帮孩子建立自信呢?心理学家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得让孩子喜欢自己、悦纳自己。

(1)告诉孩子,不是只有你自卑

著名的精神分析家阿德勒曾说过,所有的人都有那么一点自卑,无论他是高官巨贾还是市井平民,概莫能外。也就是说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其实适度的自卑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自己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因此,自卑感及其对它的克服、超越,可以使人完善自我,是人走向成功的起点和桥梁。如果没有自卑感,也就没了进取心。其实人人都会产生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要正确对待自卑,不要只看到自卑的危害,更不能因为自己自卑而自卑。

(2)引导孩子全面地评价自己,澄清认识

一些孩子在做自我评价时,往往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而且有时评价的也不够全面。比如,孩子常会这样说:“我笨死了,学习成绩不好!”“我不够聪明,总是反应慢!”其实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孩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评价自己:①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②特殊能力,如绘画、音乐、书法、写作、体育运动等;③学习态度方面,如兴趣、爱好、勤奋、竞争意识和独立性等;④人品和个性特征,如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以及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评和他评,让孩子列举出自己的优缺点,把它们写在一张卡片上;再请其他的同学在另一张纸上列出孩子的优缺点,两者比较,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并提醒孩子多注意自己的优点,增加自信心。这样孩子就会欣喜地发现,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的优点,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3)教孩子一招自卑补偿法

家长应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从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形成“合理化认识”。如,当考试成绩差时,可以强调考试时临场发挥不好或考试环境不利等其他外在原因,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同时要教孩子利用自卑补偿法和转移等心理防御机制以保持心理完整或平衡,认识到某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完美和丰富进行补偿和纠正。通常可以使孩子从两个方面进行心理补偿,一是以勤补拙。如果某方面的不足,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而潜力没有充分发挥,那么就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去使缺陷变为完美。二是扬长避短。如长相平平,就可以用优异的成绩来补偿;学习一般,可以通过训练,诸如书法、雕刻、绘画、音乐等获得他人所不及的特殊能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理智地对待缺陷,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

(4)让孩子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

著名心理学家莫顿曾提出“预言自动实现”的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自动实现预言的倾向。他相信,在我们的心灵的眼睛面前,长期而稳定地放着一幅自我肖像,我们会与它越来越接近。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当感到信心不足时,孩子应该给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把“没什么可担心的,我也行”、“我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写下来,或者大声说出来。

(5)给自卑的孩子更多的关注

自卑的孩子其实渴望别人的关怀和关注,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所以,我们应适时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萧萧貌不出众,胆小畏缩,上课很少回答问题,喜欢一个人在教室里呆坐。在一次手工课上,老师让大家做纸飞机,萧萧一点也不会,老师过去教他,可他还是不会。全班小朋友一起喊:“老师!让萧萧上台去做。”老师原本怕伤了他的自尊心,正打算制止他们,却见萧萧显示出从没有过的开心,和同学推挤嬉笑。老师顿然明白,萧萧的自卑也许正是因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

(6)多给自卑的孩子一点表扬

对自卑的孩子,父母或老师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过苛求孩子。对他们正在做的好事或平时的点滴进步,都应及时予以表扬或肯定。

假如孩子捏了一只狗,那么你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每一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做出由衷的赞赏:“看,那狗的尾巴捏得真好呀,好像是真的一样!”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有自信。

菲菲是个自卑的孩子,在一次绘画课上,菲菲在画纸上画了一个会飞的小人。小朋友们看了哈哈大笑,都说菲菲笨!菲菲低着头,脸红红的。这时老师拿起菲菲的画,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说:“菲菲的想象力真丰富,她是画了一个外国的小朋友,飞来我们这个城市玩的,老师猜对了吗,菲菲?”菲菲深深地点了点头。下课后,菲菲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谢谢你!”听到菲菲的这句话,老师很高兴,因为孩子的肯定是最珍贵的。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你应该让孩子觉得:你对他的表扬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这样孩子才会真正相信自己是值得别人喜爱的。

(7)给自卑的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当尽量让他们回答容易回答的问题,组织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也要分给他们角色,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

小雪胆怯而害羞,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不敢与人交往。细心的老师发现自卑的小雪特别喜欢小动物且想象力丰富,还知道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在班级的一次故事会上,老师就安排小雪给同学们讲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全班的同学都听得入神,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的同学喊着:“小雪,太棒了!”小雪高兴地笑了。从此,她也不再只是角落里的小雪了,她变得喜欢交往,喜欢回答问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父母们在发现孩子有自卑倾向时,就要积极地引导教育孩子,告别自卑,让孩子的性格自信开朗起来。

3.帮助孩子走出嫉妒的误区

当发现孩子嫉妒别人时,父母常会指责孩子心胸太过狭窄,其实,导致孩子嫉妒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其中一点就是害怕。比如害怕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人。因此,如果父母能让孩子更喜欢自己,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也有比人强的地方,那么孩子的嫉妒心理一定会减轻很多。

孩子的嫉妒往往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人的才能、地位、境遇或相貌等方面优于自己;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的占有或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自己的社会尊重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等。

嫉妒情绪普遍存在着。在嫉妒者的眼里,被嫉妒者的成功仿佛证明了自己的失败;被嫉妒者的辉煌好像印证了自己的无能;被嫉妒者的各种优势又似乎说明了自己的不幸。有的人看到别人的才华、能力、荣誉、人际关系、经济条件比自己好,长相、衣着超过自己,学习成绩比自己优秀,便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羡慕,继而产生恼怒、痛苦。一些孩子甚至会千方百计地拖别人的后腿、拆台。

有一个女孩子,家境不是很好,这使她有点自卑。而和她同宿舍的一个女孩,家庭条件却非常好,亲朋好友常给她买许多衣服、食品之类,她趁宿舍无人之机,把这位同学的衣服洒上胶水或干脆扔出窗外,还把同学的发卡、化妆品等随手扔进卫生间的下水道,为此造成了同宿舍同学间的许多误会。直到有一天,她又如法炮制时被偶尔回宿舍的同学撞见,事情才水落石出。后来这个女孩子哭着说,她只是觉得自己不如人,别人一定在背后笑她,因此才越来越嫉妒富有的女同学,才会做出这种事。

嫉妒者有时是因为无法肯定自我。在他人的心目中,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是不是能凭借能力取得进步呢?如此之类的问题往往不自觉地在心中出现,而对待这些问题又无法找到解决的答案,时而认为是肯定的,时而又认为是否定的。在这样的心态下,遇到一些比自己强的伙伴,一些人缘好的伙伴,一些条件比自己好的伙伴便容易产生嫉妒。越是嫉妒,越是无法肯定自我。

要想纠正孩子的嫉妒,那么首先就要让孩子学着肯定自己,而要让孩子肯定自己,就得改正孩子不良的认知习惯。这种认知习惯突出表现在不恰当的比较上,他们习惯于用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比较,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实际上,这种比较是不平等的,怎么能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去比较呢?这类孩子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优势,发现不了自己的潜力。比如,有的孩子羡慕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羡慕他们的吃喝、穿戴,却意识不到和睦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往往比经济条件更重要。因而,看不到自己家庭的优势,妒忌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

那么,家长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所以作为父母,不但要正确地认识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适度的表扬,可以增加他的自信,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难以接受。比如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自己。而孩子之所以产生嫉妒心理,是因为他还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这就要求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

(2)培养孩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给孩子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能使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还能使孩子的理智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设置环境,创造氛围,让孩子从日常的生活中,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事事领先的人是没有的。如果家长设法使自己的孩子养成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孩子的情感就会不断丰富,心理就会日趋成熟。这时,即使孩子对某人产生了嫉妒心理,也会很快被理智的思考所抑制。

(3)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都有优势和不足。某些方面自己比别人强,某些方面自己不如别人,这是客观的必然现象。有些同学记忆力不好,花费同样的时间,没有别人记住的东西多,你不必忌恨别人,而应仔细认识一下自己;也不必抱怨自己,也许你会发现,你有顽强的意志,充分发挥你的意志力的作用,可能在别人半途而废的地方,你能取得胜利。你的容貌不如他人,但可能你的品德高尚、知识渊博,难道这不同样值得自豪吗?为什么一定要嫉妒别人的漂亮呢?

(4)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

有妒忌心理的孩子,往往有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父母要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并热情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战胜自己,使孩子的妒忌心理得到正当的发泄。父母要教育对遭到不幸的人给予同情,不可纵容孩子幸灾乐祸,助长孩子的妒忌心理。对孩子的挫折,父母要耐心地同孩子一起认真的做理性分析,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再做努力,决不可让孩子怨天尤人,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父母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孩子经得起任何风吹浪打,对别人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人的不幸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自己的失败具有再创成功的信心。

(5)要帮助孩子正确认清妒忌心的危害

父母要教导孩子,妒忌心的危害一是打击别人,二是贻误自己,三是腐蚀风气,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无益处。古往今来,心胸狭窄、妒忌他人的人,都没有得到好的下场。

战国时庞涓妒忌同窗好友孙膑的才能,他把孙膑骗到魏国,用莫须有的罪名挖去孙膑的膝盖骨。孙膑忍着痛苦,修习兵书,终于逃出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打败庞涓,并取其性命。庞涓自取灭亡,落得被人耻笑。三国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几次要害诸葛亮,但是最终害不着别人害自己,堂堂吴国大都督,没有死在刀光剑影的沙场,却因妒忌而气死在病榻之上,岂不悲哉?

心理学认为,凡是心理上厌恶的东西,行动上就容易自觉地同其决裂。因此,如果认清了妒忌心的危害,是不难克服的。

总之,一个真正了解自己长处,喜欢自己的孩子,是不会去嫉妒别人的,因为他有让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因此要治疗孩子的嫉妒,只要帮助他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就行了。

4.引导孩子告别冷漠

一位妈妈向教育专家抱怨说,她怀疑自己的女儿性格冷漠、缺少爱心,生活中很多父母也都有相同的感受,他们的孩子对他们冷漠,毫不关心,这让他们伤心极了。然而,孩子变成这样要怪谁呢?爱是人类天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应该向别人付出爱。可一些父母往往只给予孩子爱,却不懂得要求孩子回报,也不鼓励孩子施爱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于父母关心自己,却不知道关心父母。因此,父母们应学会引导孩子关心自己。

5岁的罗尼跟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吃汉堡,喜欢喝碳酸饮料,喜欢各种新奇的玩具。妈妈因此也把他当成一个除了吃喝玩闹之外,其他什么都不会的小孩。不过,一次意外的机会让她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

那一年,罗尼家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进了一所新的幼儿园。一个半月后,幼儿园要开家长会,罗尼妈妈也在被邀请之列。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开玩笑地对罗尼说:“怎么办啊?妈妈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城市,在你们幼儿园里,妈妈更是一个人都不认识,到时候你可要帮我啊。”

没想到罗尼一本正经地说:“没问题,妈妈。我认识那里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包括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

妈妈看他认真的样子觉得很有趣,但她也只是笑笑,没有放在心上。

到了幼儿园,罗尼开始执行他的承诺,他尽责地陪妈妈到会议室,严肃地把妈妈介绍给校长和其他老师,又认真地向妈妈介绍了幼儿园的每一个小朋友,最后告诉妈妈小朋友们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们的爸爸或妈妈。

接着,罗尼把妈妈带到一个沙发面前,给她端来了一杯果汁,“妈妈,你先坐在这儿别到处乱走,我去趟厕所,一会儿就回来。”

罗尼妈妈坐在沙发上,欣喜地看着突然间长大的孩子,她突然明白了一点,在孩子面前偶尔扮演弱者的角色,实际上是对孩子责任心与爱心最好的鼓励与赞美。

这真是一个温馨的小故事,妈妈的一个小玩笑,让她看到了孩子懂事、负责任的一面。世上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如果你希望得到孩子的关爱,那么至少先要让孩子知道你是需要他的关爱的吧!如果这个故事中的妈妈不是扮出需要帮助的样子,她的儿子又怎么会主动去照顾她呢?看来能否让孩子有关爱之心,关键还是在于家长的引导。

有一位家长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但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却困惑不已。儿子是他的骄傲,夫妻俩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夫妻俩用省下的钱给孩子买营养品,吃鱼或排骨的时候夫妻俩就看着孩子吃个够,自己才动筷子。他们省吃俭用给孩子买钢琴,买电脑,请家教,他们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用担心我们,爸妈是大人,你只要生活得幸福,我们就幸福了!”后来孩子进了重点中学,成绩也很优秀,然而这孩子却有个毛病,不会关心大人。有一天,妻子出差,这位家长和儿子留在家里,八点多钟时,他的胃病犯了,疼得直冒冷汗,他勉强从床头柜里摸出一瓶胃药,然后让客厅里的儿子帮他倒杯水,没想到孩子对他的呻吟声毫不理会,反而不耐烦地说:“你不会自己倒呀,我还得写作业呢!”这一刻,他感到自己的心比胃还要疼。

孩子的做法多么令人痛心,然而这一切究竟该怪谁呢?很多父母也像这位家长一样,认为爱孩子就该是无私的、奉献一切的,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心是最宝贵的,孩子的爱心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因此引导孩子的爱心也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义务。

爱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儿童时期,孩子的身心发育最为迅速,是最关键的时候。因此,在这个阶段呵护孩子的爱心,对塑造他们的良好性格和健康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的许多教育方法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往往忽视了孩子品德的培养,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许多孩子在被教育的时期是处于感情教育的荒漠之中的。爱孩子不是只要让他(她)吃好、睡好、学习好就可以了,还要让孩子心存爱意,关心父母和他人。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发现这一点,你小小的孩子是乐于充当你的保护者的。如果停电时,你拉住孩子的手告诉他你很害怕,那么孩子一定会故作勇敢地抱着你,“妈妈不要怕,我来保护你!”曾经有一个很顽皮的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任性不懂事一直无可奈何。有一次,爸爸要出差就告诉孩子说,“你长大了,爸爸出远门后,你要照顾这个家,妈妈很柔弱,你要像男子汉一样保护她。”结果父亲回来后惊讶地发现孩子变了个样,他为爸爸拿拖鞋、揉痛,据说在爸爸出差的日子里,他每晚睡前都要检查门窗是否锁好,还常为妈妈倒茶、帮妈妈干活。这位爸爸为儿子的转变而惊喜,同时他也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孩子对父母的关爱之心是需要培养的,是需要家长去引导的,不能只向孩子付出爱,而不向孩子索取爱。

除此之外,父母们也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培养孩子热心的品性:

(1)让孩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孩子待人冷漠,往往是因为对别人的立场缺少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同理心,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例如,可以开展“假如我是……”的角色换位活动,使孩子理解、体验假想角色的内心感受,改变原来的冷漠态度。一位下岗职工的孩子正是通过“假如我是下岗的妈妈……”的角色换位活动,体验到妈妈的烦恼,认识到妈妈的不容易,从此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与妈妈的心贴得更近了。

(2)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慈善活动

书画家为拯救灾民的义卖书画活动;社会各界为“希望工程”的捐助活动;为美化校园,每人献上一盆花的活动。老师、父母应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孩子去感受这些活动。

(3)让孩子感受热心带来的快乐

孩子们受到了别人的友善相待会感到非常快乐,这清楚地告诉他热心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不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机会,让孩子懂得只要与人为善自己也会获得快乐。因此,不妨给孩子创造一些表达热心的机会,例如善待小动物等,他能从中感觉到感激、忠心,并真正懂得热心的好处。

(4)让孩子在热心友爱的环境中成长

首先,父母应以友好和爱的方式来教育、帮助孩子,努力使热心、友好的气氛充满整个家庭。另外,友好相待所有认识的人: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以及一切可给予帮助的陌生人。孩子们在这种环境熏陶下,善良、友好对他来说就显得非常熟悉、自然。

5.培养孩子不惧困难的个性

生活中很多孩子害怕遇到挫折,这种不良性格使得他们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而事实上没有谁能不经挫折就取得成功,所以有畏难性格的孩子也将与成功绝缘。

在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孩子信心丧失、沮丧、气馁是由于他们做不成喜欢做的事,在挫折面前产生了畏惧心理,丧失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心理学家认为:丧失信心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根本的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不会、做不好或觉得自己做不好。一旦做不好,信心就会丧失,倦怠、懒惰的情绪也随之产生,造成学不会——没信心——没兴趣——更学不会的恶性循环。

孩子之所以会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育方式。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而且就这么一个,不能让他累着,更不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事事都包办代替,孩子从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每当遇到一点困难,孩子就会叫父母、爷爷奶奶帮忙,从小就养成了依赖、懒惰的思想。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能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吗?

畏难是人的心理的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不光孩子有,许多成人也有。如果家长是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也会学到一遇挫折就自暴自弃、消极等待的态度。因此要想孩子具有不怕困难、顽强的毅力,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遇到问题不推诿、不退缩。

畏难心理也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有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是恰当地根据孩子的能力来提要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这样孩子往往达不到要求。这时,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横加指责的话,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很无能,丧失信心,以后一遇到困难、挫折也不动脑筋,心想自己反正不行,想也没用。

父母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给孩子树立不屈不挠、勇敢顽强的榜样。不要让孩子做他无能为力的事情,经常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不要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不要当孩子一遇到点小困难就给他帮助,而应该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和孩子一起分析困难到底难在哪里,以便找出化解困难的办法。要通过真实事例让孩子知道,在困难、挫折面前唉声叹气并不会降低困难、减少失败,灰心丧气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

曾经有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等到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时,小男孩一下子挣脱开了妈妈的手,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他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看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看了看,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他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表示赞赏。

当孩子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袖手旁观是不可能的。对孩子的爱和担心,会使父母身不由己地去帮助孩子,自然而然地去给他们保护,让他们少犯错误,帮他们权衡利弊,以便作出较为理想的选择,可以说这是做父母的一种本能反应。但也正是父母这种本能的过分呵护,让他们的孩子长成了脆弱的青年,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父母们应该看到这一点,当你替孩子解决麻烦的时候,便也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成败的机会,从而也纵容了孩子的依赖性,让他们无法从生活中体验战胜挫折后的自信。人在一生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父母不能永远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于面对困难,让孩子转动脑筋,充分利用智慧自己去解决,而不是父母亲自动手为孩子扫平道路。用你的鼓励,从小培养孩子直面挫折的意识和坚强地承受挫折的能力,方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生命的能量,使他们的自信力、创造力在危急与困难时刻发挥到极致,增长孩子竞争取胜的才干和驾驭生活的能力,而父母也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修正自身的做法外,我们还一定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观念——失败只是意味着缺乏技术和经验,和“人”的价值高低无关,失败只是代表某个阶段的结果,习得经验后便逐步迈向成功。

我们必须教导我们的孩子勇敢地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实,可以失败,然后从中学习,再出发,而不是一两次无心的过错或思虑不周造成的失败就加以责骂,造成他们自我印象的低落甚至毁灭,接踵而至的会是一连串的失败,没有成功。

给孩子讲一些名人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最终做出重大贡献的例子。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要鼓励孩子树立信心,不灰心丧气,勇敢面对困难。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就会增加。家长应注意帮助孩子吸取经验教训,让孩子在每次遇到困难后,总结一下困难的类型,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顺利解决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实现目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就显得非常重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如:孩子摔倒了不要立即心痛地去扶他,而要让他自己爬起来。家长要让孩子了解,人生道路上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应该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更重要的是抓住孩子受到挫折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当孩子渡过这一次危机,他也就敢于迎接挫折的挑战了:

①父母应帮助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荣辱。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荣誉和挫折是并生的。生活中会常有不如意的事情,如果连一点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如何面对以后漫漫人生中可能会发生的更大的挫折和坎坷?

②鼓励孩子跌倒后自己爬起来,父母要教育孩子,只有靠实力去竞争才能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胜利与成功不是别人的恩赐,不是对别人的乞求。幸福是劳动的果实,只有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吸取教训,跌倒了自己顽强地爬起来,才能获得成功。

③孩子的失败是个事实,父母首先要承认。如果父母都不能正确对待,更别说孩子了,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更加困难了,孩子的失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无法包办代替的,不要由父母自己出面来解决,更不能找老师无理取闹,否则,只会使问题变得更复杂,更难以解决,使孩子陷于更大的尴尬之中,只有父母承认孩子的失败,才能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所在,才能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

④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和条件非常优越,真正是在蜜水中泡大的,他们很少体验到挫折,缺乏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也缺乏解决挫折的勇气和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平时的教育中,家长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的情景,磨炼孩子的意志,使孩子做好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培养一定的解决挫折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临阵慌张。

当你的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要对你的孩子失去信心,要鼓励他、安慰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不要对孩子责骂或大吵,使孩子的自信心受损伤,甚至遭到摧毁。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面对各种挫折的漫长战役,因此父母们一定要让孩子告别畏难的性格,鼓励孩子独自承受挫折,而这也将是孩子未来在社会上生存的最大资本。

6.自私自利的性格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自私使得孩子过分地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自私自利的性格对孩子危害很大,要及时纠正。

张明在家里非常任性,全家无论什么事情都得依着他,对于家人的教育,他根本都不听。如果有什么事不顺他的心,就闹个没完没了。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得也不好,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互不谦让,发生矛盾。张明的这种表现就是自私自利。

孩子自私自利,往往表现在只顾自己,不管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有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性格特征。或者在金钱和财物上吝啬贪婪,自己的东西就不愿与人分享,而别人的东西却是拿得越多越好。这样的孩子常常令人生厌,很难与人交往,因此也就很难获得知心朋友。过分自私自利的孩子,还会在父母有事情的时候,因为自己得不到照顾而对父母发火,使父母伤心流泪。这样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出现不少。

产生自私自利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孩子有天生的利己倾向。在孩子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其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虽然随着时间和经历的推移,已逐渐成为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的行为,但仍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于是,孩子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他,相应的行为也如此。另一方面是因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造成。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犯错误时便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了畏惧心理,孩子就只能封闭和回避他人的交往,缩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结果必然导致孩子自私。此外,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以及长辈容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处处迁就孩子,容易使孩子从小就意识到“我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得不到只要一哭一闹也能得到。”于是就容易产生过分的占有欲望以及自大、独尊的心态,时时处处都要别人迁就,常常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

自私的孩子,其行为对谁都有弊无利,父母应予以重视,及早预防:

父母对孩子应该加以积极正确地教育和引导,树立孩子正确的物质观念。让孩子学会与朋友分享一些东西,尝试一下“给予”、“付出”所带来的快乐。平时父母要适当地训练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不要让孩子有“事事都依赖父母”的思想。要训练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体谅父母的辛苦,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帮父母洗碗、扫地、擦桌椅等。在孩子吃东西方面,还要告诉孩子一定要把食物分成三份,一份给自己吃,一份留给爸爸,一分留给妈妈,不要一个人独自享用。如果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那么要把好吃的东西分成同等的几份,让每人都有一份。家里有客人来了,父母更要让孩子学会用东西来招待客人。吃饭的时候,不要只顾吃自己爱吃的东西,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到面前,并挑来拣去。别的孩子来玩,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一起玩,把自己喜爱吃的东西也分一些给别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分享。

父母还可以利用“演戏”的方法来克服孩子自私自利的情况。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孩子与父母亲之间扮演的不同角色,使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通过这些游戏,孩子首先会意识到经常接近的成人和自己的关系,如爸爸妈妈怎样爱护自己,然后意识到有关系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如老师怎样爱护和教育小朋友、司机怎样有礼貌地对待乘客、医生怎样关心爱护病人等等。孩子通过体会他人的感受,就会从“以自己为中心”,转变到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学会为他人着想。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情景,直接教会孩子应该怎样付出爱和关心别人,当将来父母亲出现有病等“情况”时,孩子就会懂得怎样去做。这样,不但有助于训练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还可以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个中年人站在一座高高的吊桥上,桥下是湍急的河水。他点上最后一根烟——因为他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他曾经是一个富翁,如今却一条生路也没了,他做过各种尝试,例如曾经纵情于感官的享受,四处游荡,寻找刺激,酗酒和吸毒。而现在他又遭到最后的致命打击——婚姻失败。没有一个女人能忍受他一个月的,因为他要求太多,而从不付出。河水是他最好的归宿了。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走过他身旁,看到他站在黑暗中说:“给我一毛钱吧,先生。”

他在阴影中笑了起来,一毛钱?现在一毛钱能做什么?“没问题,我这有一毛,老兄,我的钱还不少哩,”他掏出皮夹子,“在这,拿去吧。”皮夹里大概有一百块钱,他把钱都拿出来,塞给那个流浪汉。

“这是干什么?”流浪汉问。

“没什么,因为我去的地方,用不着这个了。”他往下瞥了一眼河水。流浪汉拿着钞票,站在那不知所措了一会儿,然后对他说:“不行,先生,你不能那么做。我虽然是个乞丐,但可不是懦夫,我也不拿你的钱。带着你的脏钱去吧!一起跳河吧!”他把钞票丢过栏杆,一张张随风飘动,纷纷四散,慢慢地落进了黑漆漆的河水中。“再见,懦夫。”流浪汉掉头就走了。

想自我了断的富翁这时如梦初醒,他突然希望那个流浪汉能得到那些丢掉的钱,他希望付出——可是却办不到!付出!对了,就是这个!他以前从来没有试过这个,付出!就能快乐……

他向河水看了最后一眼,然后离开那座桥,去追赶前面的那个流浪汉……

不懂得付出,对孩子来说是极其正常的现象,因为孩子的道德认识发展是直观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没有主观的责任感,这时的孩子很少会考虑到别人,更不可能设身处地、客观地看待问题。这是孩子的正常特点,不能拿成人的品德标准去评价。但有的孩子在3岁以前会大方、慷慨,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方、慷慨,小孩子的“自私”里往往有其正当的权力,而在很“慷慨”中则往往包含着性格怯懦的一面。如果家长不明白这点,而是强迫孩子“大方”、“慷慨”,甚至完全无视孩子的自主性和自尊心,用“爸爸、妈妈不喜欢你”,“不懂事”,“不乖”,“不听话”等话来说服孩子,这样做表面上看是为了教育孩子心里有别人,实际上这种以不尊重孩子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做法,根本无法帮助孩子形成真正的道德观念。孩子可能为了让父母高兴或避免父母惩罚而服从命令,可他心里肯定会怨恨、委屈、不满。如果在教育中总是这样,常常会导致孩子产生对他人的愤恨、不满情绪或攻击行为,有的还会使孩子以为父母不爱自己,使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产生怯懦、退缩、依附,从而失去自信心和自主性。

要想改正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家长和老师就要从多方面,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教育孩子不自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家长必须耐心等待孩子身心的成熟和自我意识、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让家长慢慢地等着,突然有一天孩子自己就会不自私了,家长仍然需要把握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有的教育家主张:首先要教会孩子“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一半”,这个“一半”并非指数量上精确的“二分之一”,而是让孩子逐渐懂得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他人的存在;自己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他人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一旦孩子有了这种认识的时候,他们就会比家长对人还要大方、慷慨,自私自利的毛病自然也就没有了。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比较高远的理想。当孩子有了正确的理想与目标后,他才会有学习的榜样。同时还要让孩子认识到,有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就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可以这样问他“你见过像你这样天天发脾气的企业家吗?”“你见过像你这样整天总想着自己的科学家吗?”等等,以此来激发他改正自私的内动力。

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孩子们已经能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是非与好坏,已经有了好恶情感;同时,情感的稳定性也在逐渐增加,控制能力也不断增强,并且还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冲动。家长可让孩子思考一些问题,如:乱发脾气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别人会如何看待你,如果到哪里别人都不欢迎你会有什么感受?等等,让孩子意识到要学会自我控制,克服不良行为。

疏导逆反心理。孩子因为受逆反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与大人的对立情绪,从而走向极端。有时,他们会故意和父母唱反调,对着干。其实逆反心理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自尊心的成人感增强,希望自己的独立意识得到大人的认可。这时,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待人处事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启发孩子学会心理“移位”,让孩子设想:假如自己处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以此来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

批评与表扬。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批评与表扬的作用。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批评的约束和表扬的激励,来使孩子逐渐意识到该不该做、怎样去做。在批评与表扬孩子的时候,应当向他指出批评他的理由、改正的方法。当孩子做得好时,应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帮助孩子克服心理的依赖性。孩子自我中心过重的主要原因就是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分的照顾保护和娇惯迁就。对于很多事情,孩子既不用想也不用做,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赖心理就产生了。这时,他会觉得一切都是很容易得到的,因此不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容易任性,这就应该要求孩子克服依赖性,使他产生独立自主的意识,教导他要自强自立。并且从日常生活、劳动做起,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帮助孩子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父母更应该鼓励孩子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别人有事相求,孩子又可以帮得上忙,就让孩子帮别人一下。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教育孩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捐款活动,以帮助那些生活更加困难的人,养成乐善好施的高贵品德。通过实际生活的锻炼和父母的指点,孩子就会克服自私自利的习惯。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必须改变以前那种盲目溺爱、一味娇惯孩子的做法。就该对孩子的具体要求分清是否合理,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应予以明确拒绝,并对孩子耐心地讲明道理,指出他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当然要孩子一下子接受肯定是不可能的,这期间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对于孩子的哭闹,家长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是不要再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盲目迁就;二是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大发脾气,给孩子一个冷处理的过程,让他意识到哭闹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7.虚荣会让孩子迷失纯真的本性

虚荣心强的孩子在个性成长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经常说谎,情绪不稳定,不认真学习,缺乏意志力等。爱慕虚荣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可怕的坏性格。父母应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纠正。

据有关调查表明,独生子女的虚荣心都比较强,在被调查的独生子女中有20%存在较强的虚荣心。虚荣心往往会导致孩子产生其他不良性格,如嫉妒、自卑、敏感等,这些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据报载,某市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的盗窃案,作案者是两个学生。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别的同学攀比,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盗窃了自己家中的5万元钱,然后乘船去上海,在短短的3天之内,挥霍掉了所有的钱。他们购买最贵的衣服,到最高级的饭店吃饭,住最豪华的旅店,并且专门租了一辆车带他们四处享乐,真是奢侈之极。

童昊是浙江某县人,他生活在一个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家庭,爸爸下岗后做点小生意。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童昊几乎从小就没有得到过母爱。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爸爸从来不让童昊在吃穿上受委屈,凡是别的孩子有的,童昊都会有。他觉得孩子已经缺少了母爱,如果在物质上再比别人差,那就太可怜了。所以爸爸平时总是省吃俭用,而对童昊提出的要求也从不拒绝。童昊在小伙伴中间算是很气派的一个,他感到很满足。从小学到初中,童昊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爸爸和老师的眼里,童昊始终是一个好孩子。

但是自从上了市里的高中,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的同学和他以前的同学家庭条件不一样。现在的同学的父母都是高收入者,花钱如流水,穿的都是名牌,用的都是精品。相比之下,童昊显得非常寒酸,以前的优越感再也没有了。由此,童昊产生了严重失衡心理,他不甘心落于人后,于是他每次回家都向爸爸要很多钱,和同学们比吃比穿来满足他的虚荣心。起初爸爸总是大方地给他,但后来爸爸实在承受不了,好几次都拒绝了他。童昊见爸爸这个经济来源断了之后,就动了邪念:“别人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这不公平。”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童昊开始偷同学的钱,几次偷盗都没被发现,这更增加了他的侥幸心理。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他越陷越深,最后伙同另一同学作案,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童昊事件发人深省,他为什么会从一个听话的孩子变成一名罪犯呢?仔细分析一下,主要是虚荣心在作祟。虚荣心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的自我意识,具有虚荣心的人,往往会用扭曲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所追求的其实只是表面上的好看和形式上的光彩,面子高于一切,不顾条件和现实去追求虚假的声誉。

孩子虚荣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来自家庭。由于现代的家庭孩子少,父母怕孩子受委屈,于是总对孩子有求必应。不管是自己孩子穿的,还是戴的,都不能比别人差,别人的孩子有什么咱家的孩子也得有,决不能比别人家的低。于是在家长这种无意识的纵容之下,孩子的物质欲望无限地膨胀。另外,独生子女的父母还从溺爱孩子的观点出发,在别人面前总是爱讲孩子的优点,掩盖他们的缺点,甚至在亲朋好友面前常常夸耀自己的孩子聪明,学习成绩好等,而对别人的孩子往往妄加指责。由于孩子对自己客观评价的能力还很差,家长具有绝对权威性,慢慢地孩子就从家长眼里的“十全十美”变成自己心中的“十全十美”,再也容忍不了别人超过自己。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虚荣的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虚荣心强的人不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而是企图通过贬损别人、打压别人的方式来获得成功。用跑步比赛来做一个比喻,那就是虚荣心强的人并不愿意真正与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一场较量,他总是企图通过一些不可告人的方式让自己的对手因为“这样”和“那样”的意外原因而无法参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同的人目标也不一样。有的人追求事业成功,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追求精神满足,还有的人追求虚荣。虚荣心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东西,有虚荣心的人总想凌驾于他人之上,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渐渐迷失自己。

虚荣的一种表现就是沽名钓誉,喜欢追求表面上的东西。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不能以华而不实的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进入青春期以后,儿童时代比较稳定、笼统的“自我”概念开始逐步被淡化,随之而来的“我”被分裂成两个:一个为主体的我,即“理想中的我”;一个为客体的我,即“现实中的我”。由于青少年自我认识、评价的能力不够,为了表现自我,获得他人尊重,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淡化“现实中的我”,而去强化“理想中的我”,出于生怕被别人看不起的自尊心,就使用“假我”来掩盖“真我”,便形成追求虚荣的心理障碍,于是产生信口开河、胡乱吹牛的不良行为。

也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点儿虚荣心,这是正常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渴望自己被他人尊重,被他人敬仰,都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更理想。但是,如果虚荣心太重了,就会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虚荣心太重的人活得往往都会非常累。这是由于他们不能展示“真我”,不能按自己的本来面目生活,而需要在别人面前精心打扮来抬高自己。另外,有虚荣心的人虽然在别人面前显得很“自信”,但他们自己心里并不轻松,尤其是当他一个人独处时,便会感到更加的自卑,因为他们骗不了自己,更明白自己的真相。真相和假相的反差很易使少年内心空虚、失落,最终导致心理颓废,爱慕虚荣,不求上进。

孩子过强的虚荣心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时时流露出来,如果父母能够及时捕捉到这方面的苗头,那么就可以立刻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开导。孩子过强的虚荣心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过高地估计。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特长和成绩。听到表扬就得意非凡,而对于批评则不以为然,更有的还拒不接受。

②常在同学和伙伴面前夸耀自己父母的地位或者家境的富足,以突显出自己的优越感。并且讲阔气赶时髦,特别注重穿着打扮,不关心衣服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貌,只关心衣服是不是名牌。

③不懂装懂,喜欢班门弄斧,自以为是。如果别人指出了他的错误,就恼羞成怒,拼命要把方的说成圆的。

④从不称赞别人的才能,反而还会鸡蛋里挑骨头。对他人总是说长道短,搬弄是非。

虚荣心强的孩子在个性成长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常常说谎;情绪不稳定;不认真学习;缺乏意志力等。虚荣心强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可怕的坏习惯。人不可能一点虚荣心都没有,但是当虚荣心超出了一定限度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过强的虚荣心时,千万不要急躁、空口说教或者以命令的形式禁止。这些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应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纠正。

父母应以身作则,不要同别人攀比,以免孩子模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所以,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盲目地同别人攀比。家长也不要总是给孩子买这买那,或者习惯性地给孩子买各种礼物,因为如果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就会感觉他能得到这些礼物本来就是应该的,而且还要你不断地给他买,这样就使他的虚荣心不断地膨胀。

平时,家长要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多给孩子讲不爱慕虚荣的道理。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不受委屈往往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而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则采用先吼后打的办法。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多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拥有名牌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教育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买东西,而不要为了同他人攀比,买自己所不需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科学的理性的消费;可以把家中的收入支出讲给孩子听。

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购买所需要的东西。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一些家务,然后从中取得回报。一分劳动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点回报,让孩子知道仅靠不停地向家长张口要这要那,这不仅不光彩,而且还行不通。

家长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不应该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要掩盖孩子的缺点。对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家长应给予表扬,但应适度。因为经常性的表扬会使孩子认为这些并不是他应该做的,一旦这样做了,便能得到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虚荣的坏习惯,而且越来越严重。对于孩子的缺点要及时指出,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并鼓励其渐渐克服。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虚荣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虚荣心越强就会离现实越远,因此应当增强自信心,告别虚荣心。

8.胆怯的孩子难有大作为

生活

同类推荐
  • 80后新爸妈育儿经(0-7岁)

    80后新爸妈育儿经(0-7岁)

    80后的新爸妈们,可能你们正在为刚刚出生的小家伙忙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即便使尽了浑身解数还是不能让这些麻烦事离自己远点。其实,做父母也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80后新爸妈育儿经(0-7岁)》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性和操作性很强,不仅汇集了曾经养育我们长大成人的一些优秀的老爸老妈们的丰富的教子经验,还融入了最时尚的现代科学育儿方案,您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就能按照书中传授的方法来做,有助于您更好地培养一个健康、优秀的宝宝!这是一部不可多见的全能育儿实用书籍。
  • 变形计:成长之痛

    变形计:成长之痛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如果我问你什么,你是否想到妈妈梦中的惊起如果那是一个你不熟悉的家,你会不会把善良当做路牌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他酣睡,不再彷徨。变形计———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
  • 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成功的家庭教育始于细节。本书从生活细节、学习细节、爱心细节、道德细节、沟通细节、文明细节、责任细节、品行细节、心理细节、卫生细节、就餐细节、安全细节等方面,列举了108个教育孩子的细节,不仅介绍了基本的方法,还有具体的操作建议,相信父母们在读过本书后,会高度关注教育中的细节,让每一个细节为培养孩子服务。
  • 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本书包括25个章节。下面是一位母亲成功教育孩子的真实故事,希望我们从中得到启迪。
  • 如何让孩子与未来握手

    如何让孩子与未来握手

    回眸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父母为我们奉献过,幼稚园为我们服务过,社会为我们给予过,那我们也要为下一代建筑一条健康之路。我们要耐心为孩子服务,这样的服务不是伺侯,是为孩子提供良供良好的成长条件,让他们学会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学会独立、学会尊重、学会自信、学会坚强、学会创造性的思维。
热门推荐
  • 江湖小小生系列

    江湖小小生系列

    随性而做,随性而写,纯为发泄,胡言乱语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 等她的爱情

    等她的爱情

    她是刚进入大学的小鲜肉一枚,他是混迹于校园的“大神”。他们的爱情发生的突然而又自然,既然命运注定了他们的缠绵,那就勇敢的面对这爱情的挑战吧!
  • 龙王驾到

    龙王驾到

    或许是看破尘世,一浪接一浪的战事,一场又一场战争撕破龙星的安宁。那夜,他那无声无息的泪又刺痛了谁的心?
  • 轰掣异界之创世纪

    轰掣异界之创世纪

    我永远都不会否认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我是自由的永远都不要放弃对力量和信念的追求和渴望因为我是神圣的我的名字叫“天羽龙猗”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能够拥有和天地神魔对抗的力量永远都不会在受到任何势力的压迫和制约如果终其一生都只能注定成为神魔的棋子那么这神灵的存在又意义何在如果连这最初的愿望也无法实现那么就逆天吧!和我一起摧毁这个由神灵设下的腐朽秩序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 无上1岁月尘埃

    无上1岁月尘埃

    亘古,混沌初显,万族盛起,百族封圣,乱世一纪,天道退避,混沌动乱,圣人似狗,大帝为天。初古,混沌初开,百族寂灭,生灵悟天寻道,盛世繁华,天骄踏天,妖孽争霸,一纪盛世樱花飘。太古,大帝不出,圣人鼎天成圣,百族遗族,主宰大地,圣战起,天地沉沦,九州碎,一纪浮华,圣人无力回天。今古,傲比天高,凌九霄,踏天而寻,不灭执念,舞混沌,剑指天穹,几许轮回旧人何在?
  • 还丹歌诀

    还丹歌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

    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社会动物。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必然有人类的社会活动;人类社会活动的开展必然伴随着管理。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管理就以某种形式开始了萌芽,而管理作为一项活动而独立出来也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 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

    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废柴逆天:绝世狂妃

    废柴逆天:绝世狂妃

    她,21世纪金牌特工,穿越成启天大陆北朝宰相府的嫡小姐,本是尊贵身份,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废柴。被太子当众拒婚?切?以为我稀罕?重生一世,她定要反手为天,复手为雨,我的命运我主宰。谁敢阻拦,遇神杀神。世人皆以为她是草包废柴,却不知她聪明狭诈,且看她如何凤霸天下。
  • 党的光荣历程

    党的光荣历程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它的产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