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91400000001

第1章 序

李琦

陈扬勇同志从事周恩来生平思想研究多年,他运用在参加撰写《周恩来年谱》(1949-1976)过程中接触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写出了《周恩来在1967》。这本书是在他参加撰写《周恩来年谱》有关部分的基础上,对“文革”中的周恩来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写成的,读起来文字活泼,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全书以周恩来在1967年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较全面地反映了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最混乱的年代里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以及他在维护党的团结大局、稳定军队、苦抓经济、维系外交、保护干部等方方面面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也反映了周恩来如履薄冰的艰难处境,以及他与林彪、江青一伙不屈不挠的艰辛斗争,史料翔实,有些事情是我过去也不十分清楚的。看过书稿后,回想起总理,感慨不已,久久不能平静。

“文化大革命”,这场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大劫难,已经过去20余年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周恩来,就是在这场劫难中渡过了他一生中艰难而光辉的最后岁月。

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青年,也许已很难想像文化大革命时的情景。往往有人提出:周恩来为什么不公开反对文化大革命?为什么周恩来要执行一些明明是错误的东西?甚至认为如果当时周恩来不赞成,文化大革命就发动不起来,等等。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历史地来考察斗争形式的问题,而不能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来研究问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常识。

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他在党内外享有极高的权威,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毛泽东对自己以为正确的重大决断,决不会让步和妥协,而是要排除一切阻力去实现它。因此,对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周恩来也好,其他领导人也好,即使觉察出了不妥和错误,在当时情况下也都难以反对。这种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不正常现象,是酿成文化大革命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永远记取。

当然,周恩来自己对“文化大革命”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把问题看得那么清楚。尽管他最初对有些做法感到难以理解,但还是抱着良好的愿望,仍以为“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发动群众,消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某些阴暗面,防止产生修正主义。后来事情的发展远远离开了周恩来的原有认识和最初预料。周恩来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也与毛泽东的考虑出现分歧。特别是周恩来没有想到林彪、江青一伙处处利用毛泽东的某些错误,在青年中煽起无政府主义思潮,蓄意把运动推向动乱。他同这一伙更是形成尖锐对立。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怎么办?

一方面,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周恩来必须尽量维护毛泽东的威信,以维护党的团结。顾全大局、相忍为党,这是周恩来毕生所恪守的信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1964年10月23日,我去听周恩来给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职人员作报告。谈到维护党的团结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执行铁的纪律的党,就要有坚持革命、团结对敌的精神。只要这个基本的立场不变,即使犯了错误的人,我们也还要团结他;即使领导一时有错误,也需要等待,要逐步地使其改变。不能因为领导有错误,而造成党的分裂,使革命遭受损失,使对敌斗争瘫痪下来,那样就对革命不利了。”这段话,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听过报告多年以后,我才逐步弄懂。在文化大革命这种特殊环境下,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就是要求维护大局、避免分裂、保持统一。如果党分裂了,国家分裂了,军队分裂了,后果将更不堪想像。小平同志说过,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有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威信,说是‘全面内战’,到底不是大打,真正的内战并没有出现”。因为当时党还起作用,国家权力还起作用。

在周恩来的一生中,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他用自己全部的智慧、信念和忠诚,竭尽全力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这对于我们历尽坎坷却依然存在和发展壮大的党及其领导的国家和军队来说,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多么重要和幸运啊!

另一方面,在力争党不分裂的前提下,周恩来还要适时地、恰当地对毛泽东的某些指示作出有利于党和国家的解释、补充修订,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正确地完善;又要抓住有利时机,提出正确的口号、措施和意见,见缝插针地、千方百计地加以贯彻;同时还要与林彪、江青一伙作各种形式的斗争,以减少动乱给各方面带来的损失。

“文化大革命”是党的主要领袖毛泽东的决策严重失误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这一失误肆虐横行交织在一起。这就注定了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面临的是一场过去从未经历过的特殊战斗。从斗争对象看,他们所面对的是一群罩着“革命”的光环、盘踞在党内高层、在党内军内握有重权、一时不容易被揭露和识破的野心家、阴谋家。而斗争的环境是,党的主席毛泽东决策的严重失误和林彪、江青一伙处处利用这些失误来搞阴谋。虽然毛泽东所主张的“天下大乱”与林彪、江青一伙的那种乱法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毛泽东时而支持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时而又支持林彪、江青一伙的做法。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林彪、江青一伙的斗争,如果不审时度势,掌握好火候,掌握好分寸,就有可能触及到毛泽东。可以说,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面对这样的斗争对象和斗争环境,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刚直不阿,拍案而起,抨击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往往被扣上反对“文化大革命”、反对毛主席的帽子,轻则罢官免职、受批挨斗,重则被迫害致死。对于周恩来来说,由于他所处的地位,如果他拍案而起,其后果不仅仅是他自己被打倒,更为关键的是整个中国政治权力的格局必将发生对党和国家十分不利的大裂变,林彪、江青一伙将攫取更多、更大的权力,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会更加险不可测。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始终把周恩来看作是实现他们篡党夺权阴谋的最大障碍,一直在寻找机会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就是有些同志说的,周恩来的一进一退,一举一动,不光是他自己的荣辱安危,而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江山社稷。

正因为如此,大智大勇的周恩来审时度势,被迫选择了一条比拍案而起更为艰难、更为痛苦的、如鲁迅所说的韧性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式。他义无反顾,忍辱负重,巧妙斗争,起到了他人绝难替代的历史作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不能不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但是人民谅解他。毕竟历史为他留出的回旋余地太有限了!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他不做这些事,不说这些话,他自己也保不住,也不能在其中起中和作用,起减少损失的作用。”周恩来为人做事一向光明磊落,遇到这种情况,他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还有,在有些人看来,好像周恩来在“文革”中对林彪、江青一伙只是一味地退让和忍耐。其实不然。一旦时机成熟,火候适当,周恩来会像闪电一样,迅猛出手,给作恶者以打击。这样的事在这本书中有不少反映。如果只是一味忍耐退让,文化大革命的发展、结局,绝不是后来这种样子,只会更糟。

回顾这段不寻常的历史,更使人感到陈云所说的“没有周恩来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这个评价是多么公正和深刻。试想,没有周恩来及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作中流砥柱,林彪、“四人帮”就有可能篡夺并把持党和国家更多的权力,大批老干部将难有出头之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局面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单就保护和“解放”广大老干部这一问题来说,周恩来的历史功绩便难以估量。至于其他方面,如经济、国防、外交、统战、科技、文教等等,哪一项事业的发展能离开周恩来的关怀,没有浸透周恩来的心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这种别人无法替代的历史作用,作出了公正的评价:“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文化大革命”早已过去了,以史为鉴,让我们正确认识和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1998年12月

同类推荐
  • 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本书是一本研究世界国家安全战略的书籍。主要内容包括:导论;世界霸主的梦想与现实—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命运多舛的大国追求—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选择;斩切不断的大国梦想—日本两次崛起及其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等。
  • 毛泽东引古论事

    毛泽东引古论事

    本书根据毛泽东著作中引用诗文名句的情况,对相关诗文的出处进行阐释,并对毛泽东引用此诗文鉴古论今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进行剖析,使读者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毛泽东深刻的唯物主义新历史观,领略伟人引古论今的独特语言艺术,在千古豪情中获得文化浸润与精神升华。
  •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本书从邓小平带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切入,以历史转折的前奏、准备、完成为序,对一系列重大国史、党史问题包括1975年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农村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共十二大召开等进行了解析,突出叙述了邓小平在伟大历史转折中所起的作用。
  •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书分析邓小平怎样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有利于揭示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从而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
  •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基本知识,又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从思想意识和具体技巧上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水平。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媒体新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与“无冕之王”;让自己的媒体形象亮起来;领导口才与演讲艺术;关注基于民意的舆情;运用媒体作宣传;直面虚假负面报道;接受采访的技巧;做成功的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中的媒体管理:学会运用和引导网络;自觉接受媒体监督等。书中精心穿插了许多资料链接,这些资料或知识,或案例,或图表,方便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在每章的最后还附上了……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恋上月茵芸

    tfboys之恋上月茵芸

    当冷静的大哥,萌萌的二源,高冷的千总,遇上优秀的star-girls,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
  • 上古纪元之吞噬苍穹

    上古纪元之吞噬苍穹

    两千年前,世界中心随着诸神之战开始转移,最后来到了如今的东大陆与西大陆。两千年后,世界中心随着所有生灵的野心、欲望再次放在了曾经辉煌至极的原大陆上。***********不想当神的人都是孬种,我是要成为第十一尊神的男人!————亚历克斯·杨(重写了一下开头,醉了~~~~)
  • 一代明优

    一代明优

    【大明DMTV8频道《我的皇帝梦》栏目】【主持人】:有这么一个人,百姓们亲切称之为‘看不见的皇帝’,他就是萧遥,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百姓们都对他做何评价:“你是说萧大哥啊,嘿嘿???他啊???坏死了啦,人家都不好意思说的啦???”“还别说,自从用了萧公子发明的护垫啊,这白天夜里都舒适多了???”“嘿嘿,自从遇到了萧大哥,泡妞再也不用花钱了,而且啊,姑娘还倒送钱呢。”“萧大哥打仗可真够带劲儿,几个老婆在前面给兄弟们开道,这仗打起来容易多了。”“这小伙子人长得不赖,也挺有才,就是吧,思想上猥琐了点,嘿嘿???不过没关系。”【主持人】:前不久举办的‘我的皇帝梦’百姓评选活动已经结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组数据:皇上(222221票)、萧遥(222222票)
  • LOL之穿越之旅

    LOL之穿越之旅

    两位少年少女误入LOL世界,于是便在LOL世界和现实世界来回穿梭进行游戏..........
  • 穿越之帝国传奇

    穿越之帝国传奇

    什么叫做饥饿,易子而食,饿殍遍野。什么叫做乱世,兽人横行,烟尘四起,到处是烽烟到处是战火。什么叫做英雄,起身于草莽,以天下苍生为念,骑着天下最烈的马,拿天下最好的刀,娶天下最美的女人。打了个喷嚏,一不小心征服了最桀骜的兽人,收复了失去的故土三万里,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从此世界上只要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帝国的商队,只要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帝国的炮舰。无限精彩尽在:穿越之帝国传奇。
  • 神医嫡妃,邪帝追妻好幸苦

    神医嫡妃,邪帝追妻好幸苦

    “你能不能不恶心我!?”某女用一种嫌弃的目光看着某男“你嫁给我我就不恶心你!”某男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某女“算了,你还是继续恶心我吧!”某女受不了了“…”某男无语………
  • 那些年华

    那些年华

    很庆幸自己拥有那时暗恋着的他,拥有几个真心朋友。一直生活在关心的暖流中,许多的痛苦挫折已能傲然面对。但青春时经历过的回忆总会浮现于脑海每天有短信,每日有电话,有匆匆擦肩而过的问候,有熙攘人群中的嫣然一瞥,有许多关心着我我也关心着的你们。爱情在继续生命也在继续
  • 温泉

    温泉

    诗是什么?这个问题最好摆着,不要轻易试图解答它。因为综观古今中外,诗的原料和配方、用途和销路实在太多了,任何答案再怎样差不离,都无不利少而弊多,无不推重了一部分诗而抹煞了更多的另一部分诗。那些从概念到概念、不以任何创作经验为依据的陈腐见解且不说了;一些饱学之士曾经对中外古诗人的佳作进行过深广的研究,并据此下过各种定义,这些定义大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至少能够帮助我们读懂过去读不懂的作品。但是,你总不能说,古人已经把诗写绝了,作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诗已经到此为止了。而且,老实说,诗归根到底哪里只是为了让人懂得就够了?看来,那些比较科学的定义也未必多么有助于诗的进一步开拓。
  • Self Help

    Self Hel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活在真实中

    生活在真实中

    崔卫平所著的《生活在真实中》是一本难得的饱含哲思和灵性的书。崔卫平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正义感的思想者,她的《生活在真实中》对我们广泛关注的十多位国内外诗人、作家、哲学家进行了生动的评论,她的文字间充满了反复的思辨和诘问,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她的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学创作有很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