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9800000111

第111章 二十二 香港制造业发展现状评析

-杨 英-

众所周知,香港现代制造业在20世纪50年代崛起之后,一路走向辉煌,并很快使香港成为一个全球著名的“世界工厂”。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由于香港制造业的营运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导致其方向、性质及规模也发生了一场新的革命性的变化,以至于产业界及学术界对其发展的基本定位及其对香港经济,以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等问题的认识,不但各有各的说法,而且显得扑朔迷离。本文拟通过对香港制造20年左右的时间内的发展轨迹及特征作较为系统的评析,以客观地揭示其基本运动的实质。

1.以外迁为主流的制造业发展态势。进入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后,香港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两大新的挑战:一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出口时常受威胁;二是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体系的建设而带来的国际竞争日趋剧烈化。为突破上述两大障碍,香港因势利导地将制造业推上了工业多元化的深化发展的道路,从而使香港制造业得以升级转型并形成新的竞争力。其中,作为主流的制造业的发展形态,便是大规模地向周边地区迁移。

20世纪 70 年代中期前后,香港周边地区外向型加工业的崛起,导致这一地区有大量的廉价制成品流入国际市场,这使国际市场上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的供求平衡体系发生了重大的调整。由于香港的资源使用成本远比这些地区为高,因而,国际市场的这一调整使香港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低成本”的形象受到极大的挑战。为继续维持本地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香港便利用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特别是内地对外开放的机遇,将制造业逐步外迁至以珠江三角洲为主的内地及东南亚地区,以利用这些地区丰富且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将其与香港自身的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降低生产成本,以不断维持香港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及竞争地位。到 20世纪末,香港可向外转移的纺织业加工工序已近90%,制鞋业的 80%以上均迁移至珠江三角洲。这一变化,使香港制造业在本地的整体经济中的份额大幅度的下降,从下表可以看出,香港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24%左右,已下降到2000年不足6%的水平。

按照国际投资理论原理,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动因是有: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廉价的原材料或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分散投资风险、占领东道国市场、绕开贸易保护壁垒限制等多个方面。香港对境外投资的动因却主要只集中于降低生产成本和绕开贸易保护限制这两个焦点上。对于前一动因,香港更为关注的仅只是土地使用成本和工资成本的节省。这与香港制造传统上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长期以“价美物廉”的形象出现于国际市场上是分不开的。而中国内地的对外开放为香港制造业的外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香港于整个80年代面对周边地区的低成本挑战而不用伤过多的“脑筋”,只是将受冲击的工厂往北几十公里搬迁,便可从容应战,以继续维持香港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这又是支持这一动因的基本依据。对于后一动因,香港除考虑获取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外,其中也不乏控制生产成本的“用心”,这从香港工业甚少向发达国家迁移,而却成规模地向诸如澳门、斯里兰卡、毛里求斯和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军,便可见一斑。在这些动因的驱使下,香港的制造业的确曾有效地抵御了周边地区的正面冲击。同样面对周边地区的挑战,亚洲“四小龙”的其他三个国家和地区着力于推动产业升级上奋力搏击,工业外迁除考虑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迁移以降低成本以维持竞争力外,更注重向发达国家进发,以有效接受高新技术,提高生产技术含量,至今已基本上完成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转化的过程。而香港则因过度的看重内地开放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只将眼睛盯在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香港制造业在发展上与其他三“小龙”相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制造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化。面对周边地区同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挑战,香港制造业除大规模地向外迁移外,对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外迁的留守本地的行业或生产工序,则极为注重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努力用新技术装备这些传统产业,以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使其能持续维持竞争力及市场渗透力。如纺织制衣业就着力转向时装化,纺织、电子、钟表、玩具等行业均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向自动化发展,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

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的努力,香港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及结构水平均已明显提高了。香港的劳动生产率密度(制造业人均增加值水平与全社会人均增加值水平之比)在 1980 年仅为 0.5684,到1999年已增至0.7703,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香港制造业整体水平的巨大变化。而制造业的内部结构的变化的表现主要有三:一是纺织业在港地位已明显下降,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日前发表的数字,2000年第三季度香港的纺织制品业、服装制品业,机械、设备、仪器及零件业和电器及电子制品业这4 个主要工业的出口值,合计占香港制造业产品出口总值的79%。其中的机械、设备、仪器及零件业的出口值达到97亿港元,比20世纪80年代已猛增几倍以上,而服装及纺织制品则已跌一半左右。香港制造业已摆脱过度单一化的局面。二是上游工业不断成长并走向规模经济促使香港重工业比重有所上升。被称为“联系工业”的为下游加工业提供零部件、配件以及机器设备的中、上游产业(其本质属于生产资源生产的重工业),随着工业外迁使港商经营的制造业规模大大地提高,对原材料及零配件需求大增而出现并快速起来(目前,香港在集成电路、夜晶显示器、微型马达、高级电池、高频电路、注塑机械等生产中,已产生了一批世界知名的企业。例如万力半导体、德昌电机、金山实业、震雄机械、精电公司等),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整体增值能力。三是兴起一批围绕着香港国际大都市与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兴产业。这包括有增长十分迅速的印刷、包装、食品工业,也有崭露头角的时装、多媒体、电脑软件、电讯通讯等工业(其中,已晋升为香港第五大产业的印刷业,其制品出口已在全球排名第四)。这些新兴工业的发展,既推动香港制造业结构的升级,也有助于增强第三产业实力、推进服务型经济的升级转型及强化香港的国际大都市地位。

3.制造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香港制造业作为当地的一支重要的经济支柱的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现代制造业崛起后直至20世纪80 年代初期长达30多年的时间内,因无论从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出口比重,还是对香港整体经济的激励方面看,制造业对整体经济均有重大的贡献,因而其几乎不为人们所质疑。但在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香港制造业的大规模的外迁,留在本土的制造业的规模却没有随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发生相应地增长。1980 年香港制造业增加值为 305.5 亿港元,这一数值发展至 1986 年的622.52 亿港元后,几乎再也没有大的增长,一直到1999年也只维持在 658 亿港元的水平。这与全港整体经济在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呈鲜明的对比。因而,制造业增加值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出现大幅滑坡,上述三个年份这一指标分别为23.9%、21.9%和5.7%。制造业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已没有了早日的辉煌。为此,不少学者及社会人士提出需要重新审视“制造业是否仍为香港经济的一大支柱”的问题。

要回答“制造业是否仍为香港的一个经济支柱”的问题,首先得从“Made by Hong Kong”和“Made in Hong Kong”这两个概念入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其周边地区对外开放造成国际竞争剧烈化,促使香港的工厂大规模、急剧地向周边地区迁移,从而使香港制造业分离出“Made byHongKong(香港制造)”和“Made in Hong Kong(在港制造)”两个部分。从传统观点出发研究香港制造业,多以“属土原则”界定产业属性,认为只有“在港制造”才属香港制造业,而“香港制造”属境外产业,则不当列作香港制造业的范畴,从而得出香港制造业在香港整体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下降的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以“国民原则”为基本视角,则可发现“香港制造”尽管属境外产业,但它是由香港商人投资和经营,且多数是由香港接订单、组织原材料、进行技术开发与设计、质量控制、检验、在香港为其安排金融及贸易支持,而具体的加工生产在香港周边地区,即以“前店后厂”为基本形式和以香港为营运管理中心的。“香港制造”部分制造业的发展,既为港人直接增加财富,也直接地接受香港贸易、金融、保险、运输等服务的辐射,从而推动香港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使香港从一个全球著名的“世界工厂”转变成为亚太地区这一全球最大加工基地的营运管理中心。从这一角度看,“香港制造”当然应该是香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将“香港制造”与“在港制造”放在一起,进行整体研究,才能更为全面及客观地把握香港制造业的本质特征。为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港制造”和“香港制造”应同属香港制造业的范畴,只要它们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不论“在港制造”与“香港制造”的比例消长关系如何,香港制造业在香港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自然地提高了。

从上述分析可知,尽管如上所述“在港制造”部分大大地减少,但“香港制造”部分则超常规地快速增长了。据估计,目前香港公司仅在内地就有5万家工厂,雇用员工500万人。仅这一数字就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香港制造业 90 万左右就业人员的 5倍多,可见,在过去的20 年左右的时间里,制造业在香港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地提高了。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经济学系)

同类推荐
  • 后天有多远?通货危机、石油泡沫和气候变化

    后天有多远?通货危机、石油泡沫和气候变化

    当今世界,气候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三重危机叠加出现,三重危机的核心是能源,为了走出这三重危机的阴影,人们寄希望于低碳能源的新能源,希望通过它“毕其功于一役”,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没有一种能源形式能够替代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那么,在三重危机之下,我们不禁要问:后天有多远?后天之后,我们又该去向何方?本书所讨论的正是这三种危机之间的深层次的相互关系。
  • 金融可以覆复历史

    金融可以覆复历史

    这本书就是为年轻人,也包括企业家和金融家们讲述金融历史和观念的。”我想,这是作者的明志之句,需要呼应一下的。为什么金融观念很重要?据作者之见,“缘于我们有太多的金融观念似是而非。而建立在这些糊涂观念基础上的思维模块混沌不清,但常常潜意识地支配着我们的金融思想”。这是说,深藏在人们观念里的“想法”可不是无关宏旨。观念影响思维模块,作用于金融思想。思想受了影响又怎么样?那就表现为行为,因为人的行为说到底就是不断的选择,其中思想的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常常是实际行为的第一步。
  • 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本书总结了人口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主要应用模型:尝试将灰色系统模型应用到区域流动人口规模预测,以期更好地描述未来特大城市人口的发展趋势和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其人口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 破天荒

    破天荒

    中国如果不是再1978年前后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经济大国之林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今天方方面面如此繁荣富强的可惜局面。许多人现在并不清楚,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以海洋石油开发为先导的,而且是它擂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鼓并影响了之后的中国30年经济发展史及大国地位的确立。
  • 冰与火的洗礼

    冰与火的洗礼

    本书的写作是基于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多次对民营企业所进行的调研和访谈,同民营企业家进行的亲身接触,以及多次会议和论坛。融汇了民营院两年多来所积累的大量资料,并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以期从更深的层次、更全面的方位,展现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在天地死去之后

    在天地死去之后

    老人:“你宗在何处?”尘醉:“天下处处为我宗。”老人:“宗名为何?”独孤求真:“四步神宗。”老人:“因何而建?”方岳:“想把地狱换苍穹。”老人:“这,很难,你确定你要去做?”风流云:“难不难关你屌事啊,咋们老大枪打四海游龙,脚震八荒猛虎的时候,你不知道还在哪里和泥呢。”老人:“……”一干兄弟:“老大,前有千万雄狮,怎么办?”方岳:“杀!”一干兄弟:“老大,诸天神佛来了,怎么办?”方岳:“杀!”一干兄弟:“老大,地狱空了,我们接下来干嘛?”方岳:“不,还有我们。”这是一个关于解救的故事,解救爱人,解救亲人,解救苍生的故事。世界已成,诸君请入。.
  • 乱世魔妃之逆天修灵师

    乱世魔妃之逆天修灵师

    千年前,轩辕一族史上最强战神轩辕修灵与主神之子相爱,并开创修灵术;千年之后,名为北堂影的异世之人穿越而来,誓要开创第二个轩辕修灵的时代。重生,修灵,缘灭,续缘,逆天。“我等待千年重生,却依旧换不来我们之间的永世相守。”“你还愿意再等我下一个千年吗?”
  • 校园枭雄

    校园枭雄

    行头犀利、表情木讷的凌沧,作为特招生从偏远山村来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贵族中学,除了学习成绩很好,似乎没什么特别。然而,凌沧实际上有着高超的身手、特殊的能力和不凡的身世……各种女孩、各种权贵、各种势力,凌沧纵横捭阖其间,发现了这个世界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并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
  • Bulfinch's Mythology

    Bulfinch's Mytholog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奉邪之命

    奉邪之命

    一家超市。冰柜底下有死人头颅,天花板上粘着断臂,墙壁里面封着内脏。小心点,别乱走。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校园青春手记

    校园青春手记

    很多年后,当我回忆起那段经历时,我清楚的记得被学校打架开除的那个下午汽车缓缓开动,身后的一切开始远去,那一刻,所有的曾经离我而去,失去里曾经拥有的一切,那些好兄弟,那种呼风唤雨的权力。
  • Categories

    Categ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心罗盘

    天心罗盘

    修真界之中纷争不断,总为资源大的头破血流,可是为何有一物能够寻遍天下之宝。一个少年,得到一个天心罗盘是机遇?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自然之体有何秘密?为何他要面对受人追杀的悒郁,有家不能归,天涯渡百年。毁灭之体到底何处可怕,身为灵界掌控者,他有何担心,非要致少年于死地……
  • 张载集摘

    张载集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