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3000000007

第7章 八佾

八佾舞于庭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释义”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64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起舞,这样的事都可以狠心地做出来,还有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地做出来呢?”

“故事”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春秋末期,鲁国新兴的贵族季孙氏,家族在朝中势力很大,操纵着朝政,根本不把国君放在眼里。季孙氏曾打败鲁昭公,迫使他逃往齐国。后来的鲁哀公和鲁悼公则几乎变成了傀儡。

鲁昭公执政时,季孙如意这家伙最为放肆。他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还自比天子,在家庙中设置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由64人组成的大型舞乐队。

按规定,他只能使用“四佾”由32人组成的舞乐队。孔子知道这一情况后,认为季孙如意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周礼。于是在谈到季孙如意时,说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情。

人而不仁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释义”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故事”

文颜博赏画辨人品

长安的石才叔家里,收藏有唐代书法名家褚遂良亲笔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文颜博在长安做官时,向石才叔借来褚遂良的《大唐三藏·圣教序》,一字一字地看,越看越喜欢。于是,他叫家里的后生临摹了一本。

一天,文颜博设宴招待幕僚、部下和客人。他把石才叔也请来了。在席间,文颜博把两本《大唐三藏·圣教序》拿来,说:“这两本都是《大唐三藏·圣教序》,一本是石才叔家里的真本,另一本是我请人写的临摹抄本。现在请你们辨认一下,哪一本是真的,哪一本是临摹的。”

听说是褚遂良的字,在座的人都围观起来。众人中能够鉴别出真伪的不在少数,却都说文颜博叫人临摹的是真品。反而说石才叔那本是手抄的。

文颜博把疑问的目光投向石才叔。石才叔没有对此作一句辩白,只是笑着对文颜博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地位的低下。”

文颜博哈哈大笑:“我这本才是临摹手抄的呀!”

那些拍马奉承、口是心非的人,一个个羞红了脸。

礼之本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释义”

林放问孔子礼的本质。孔子回答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啊!礼,与其办得铺张浪费,不如朴素节俭。丧礼,与其办得事事周全,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故事”

杨王孙的丧礼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葬礼铺张浪费之风越刮越厉害。最初是王孙贵族们,后来,平民百姓也纷纷效仿。为了安葬死去的亲人,有的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

这时,有个叫杨王孙的官员,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头改变这股劳民伤财的厚葬之风。他把几个儿子叫到面前说:“我将来死后,你们可用一个布袋,把我头朝下脚冲上垂直装进去。然后挖一个七尺深的大坑,从脚后跟处抓住布袋,等尸体下去后就抽出布袋,让尸体直接与土地接触。”

儿子们听后,都不敢表示同意。但是杨王孙执意要儿子们按照他的安排去做。

几年后,杨王孙死了。他的儿子们按照他生前的安排,办了一个很简朴的葬礼。杨王孙的做法在当时虽然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却为后人丧葬从俭树立了好的榜样。

每事问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释义”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情都要问。有人说:“谁说孔子懂得礼了?他进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别人。”

孔子听了这话,说:“这正是礼啊!”

“故事”

刘邦的“每事问”

“每事问”用得最好的是汉高祖刘邦。刘邦是“每事问”的高手。他的最著名的口头禅就是“为之奈何?”

论学问、论武功、论战术刘邦都远远不及项羽,然而项羽最终却败给了刘邦。这里面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为之奈何”上。刘邦会问,而项羽不会问。

刘邦每次遇事都要问一句“为之奈何?”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把问到的“主意”综合考虑,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正是刘邦成就伟业的基点所在。

正如刘邦自己所说:“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之外一决胜负,我比不上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保障后勤供给不断绝,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之众的士兵,打仗就一定胜利,攻城就一定能拿得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优秀人才,我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全靠他们。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所以才会失败。”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释义”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故事”

陆游怀妻

南宋诗人陆游,最初娶了舅父唐闳的女儿唐琬为妻,婚后夫妻恩恩爱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妻子唐氏离异。

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陆游也另娶了妻子。10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心情忧郁地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减弱。他想,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这时唐琬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陆游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氏在沈园与前夫陆游偶遇后,唐琬也填写了《钗头凤》这首有名的词。据说当时只留下“世情薄,人情恶”两句。在诗中,唐琬尽情诉说了自己对陆游的无限思念,哭诉了自己幽思成疾的境况。

已经长久经受心灵折磨的唐琬,经受此番精神刺激,身心再也无法承受,不久就在忧郁中去世。陆游闻知此事,悲痛欲绝,心灵遭受深深的创伤,终生难以释怀。沈园从此成了他对唐琬思念的承载,成了他梦魂萦绕之地。晚年入城,凡逢沈园开放之日,陆游必入园中凭吊。

陆游为怀念唐琬,追忆沈园之邂逅,曾留下了10多篇诗文。

作为一个女人,能在死后那么多年,仍然不断被爱她的人悉心悼念,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呀!

管仲之器小哉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释义”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

有人说:“管仲节俭吗?”

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

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

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故事”

管仲器小

管仲是辅助齐桓公称霸列国的重臣,是栋梁之材,是“大器”;但孔子却说他是“器小”,为什么呢?原来孔子批管仲主要是两条:“不俭”和“不知礼”。

“不俭”,是“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三归”有很多种说法,通俗点可理解为:娶三姓女,就是说娶三个女人做老婆。古代妇女嫁人叫“归”,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正房夫人;与歌姬小妾那样的“小三”们完全不同,春秋时只有诸侯才有此艳福。“官事不摄”,是说每个官员都不兼职,官吏臃肿,人数太多。

“不知礼”,主要是说管仲竟然以齐君才配享用的待遇。“邦君”是指齐君,当时未出现前“国”称“邦”。“塞门”,现在叫影壁或照壁,是宫室才有的。“反坫”是国君在外交招待邻邦元首的宴会上,用来放酒杯的台。就是说,管仲越级使用国君才能使用的专用产品,等于是不忠的表现。这一段,孔子批评管仲言辞激烈,毫不客气。

但后来,孔子对管仲又有多处褒奖。总的来说,孔子贬管仲的是小节,即私生活上的问题。是告诫他的学生:一个人取得巨大成就,不要太忘形,耽于享乐;而赞美管仲是他的大气,是他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

孔夫子对人的评价,无论当朝,还是前人,都很少使用“仁”字来评价。但对管仲,却用了“仁”字,可见他对管仲整体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子语鲁大师乐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释义”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故事”

孔母教子

孔子的母亲颜征,非常重视对孔子进行早期教育。小时,孔子对音乐有特殊的爱好,又有很强的感悟能力。孔母发现孩子这一天赋,在孔子还不懂事的时候,就买来许多乐器,亲自教儿子吹奏。

孔母认为:礼器最讲礼仪规矩,无章法就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让孩子早一点懂得礼仪、音律、等级,对他以后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孔母这种用弹奏乐器来使孩子明理、修身,进而成才的方法称之为音乐养成法。

孔母这种音乐养成教子法,在孔子身上十分成功。孔子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小就学会了吹、拉、弹、唱,懂得了礼仪规矩,并从音律的协调关系得到了启示:音律调节好,才能演奏出悦耳的音乐;人际关系调整好,才能安守本分,克己复礼。

正是这种认识,使孔子逐渐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成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韶》与《武》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释义”

孔子评论《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评论《武》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故事”

《韶》曲和《武》曲

春秋时,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孔子35岁那年,鲁国国内发生动乱,孔子怕遭到灾祸,带着几个弟子逃到齐国。

一天,齐国的乐人专门为孔子演奏《韶》的乐曲。孔子听得非常高兴。不久,齐国的乐人又为孔子演奏了《武》的乐曲。孔子听了,也觉得音调很动听,只是表达的意思还不够完整。

有人问孔子说:“先生,《韶》和《武》您都欣赏过了,请您讲讲看法!”

孔子说:“当然是《韶》乐好呀!它的曲调美极了,而且表达的意思也极好。至于《武》乐嘛!它的曲调也美极了,只是意思还不够好。”

孔子为什么作这样的评价?原来,《韶》乐是虞舜时代的乐曲,孔子向往那个时代,所以极力赞美它;而《武》乐是周武王时代的乐曲,周武王的天下是由讨伐商纣而来的,孔子喜欢文治而不喜欢武治。因此他就说《韶》乐好,《武》乐比不上《韶》乐。

居上不宽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释义”

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故事”

吴起爱兵

吴起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他平时与士兵同甘共苦,作战时身先士卒。因此,他深受将士们的爱戴。

在一次行军途中,传令兵要向他传达国王的命令。当来到将军的战车前时,战车上却没有吴起。旁边的士兵告诉传令兵:“大将军行军从不坐车,你到前边去找他吧!”

传令兵打马向前,好不容易才找到吴起。只见他一身士兵打扮,和士兵一样背着干粮袋子在徒步行军。

一天,一位老婆婆到军营看望背上长疮的儿子。她一进儿子的帐篷,见大将军吴起正用嘴给儿子吸疮上的脓血,非常感动。

吴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除了他的军事谋略高人一筹外,他以身作则,爱护士卒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同类推荐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先秦学术概论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之代表作,亦为我国论先秦学术之名著。全书既详叙各家学术之要旨,细探其发展之源流,亦深究诸派相互之错综关系,力辨其主要著作之真伪。尤为可贵之处在于,本书诸多探索性论述,均为后来之考古发现所确证。本书论证精当可靠,稳健之中又每有新见,是欲了解先秦学术者之必读且易读之书。
  • 道德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道德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春秋左传选译

    春秋左传选译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为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它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 玉佛缘

    玉佛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怦然心动的年少时光

    怦然心动的年少时光

    纪念那些朦朦胧胧的青春年少与一闪即逝的爱情火花。程小曦,一位零零后的少女,她的青春由最初的隐隐约约变得真真切切,由最初的肆意张狂变得成熟内敛,一切记忆都是模糊的,但这更是青春留给我们宝贵的礼物。
  • 登天战神:韩修篇

    登天战神:韩修篇

    征服天道,踏破天道,所为的无不是一时的快意。如果让我从头再来,我会珍惜一切,千秋霸业也是要收入囊中!
  • 光辉龙羽

    光辉龙羽

    末世之境,光辉无在,飘渺之路,何时能完。自破晓以来万物升华,万族觉醒,与世相争,强者逆天,为追求之脱俗,无数青年斗志燃起,为求一席之地。吾欲展翼,何人敢挡。吾欲封世,天之敢拦。
  • 食色

    食色

    金云鹤一个国民党老特工,潜伏中央粮库半个世纪,见证了中国粮食的风雨历程,成为“当代中国粮食问题”的“活化石”,在他的胞弟、人民战斗英雄金云鹏以及女游击队员出身的妻子李素琴的感召下,他的信仰逐渐转型,成为一个人性至上的务实主义者。他逐步放弃了政治使命,忠实而又灵活地执行了我党的粮食政策,恩惠于民,威望甚高=造化弄人,解放后,他的杀父仇人、原还乡团成员钱天宇竟成了他的顶头上司。这位老特工,还与三位女人有着情感纠葛,而他的魂牵梦绕了一辈子的梦中情人方兰竟然是特务机关虚拟的一个影子。当真相揭晓那天,他该如何选择?
  • 我在一个地方等你

    我在一个地方等你

    是一个四叶草和王俊凯的故事,但是有一个明星也喜欢王俊凯,他们经过多次奋斗才走到一起。
  • 社交与应酬36计

    社交与应酬36计

    人际关系可以说一座让人终身受用的富矿,编织关系网,就像开发矿藏,开发的越多,你就越富有;又如播种,你撒下的种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因此会办事的人,不仅重视和某个人建立关系,更重视和多数人搞好关系。只有搞好了人际关系,并善于利用人际关系,事情才能办成、办对。
  • 火岭红鱼

    火岭红鱼

    华袭在一次意外被卷入海来到了名为火岭的世界真宿在梨花树上叼着草低着头手里玩着我的石头。“为什么要抢我的石头!”少年抬起头,他挑起眉问道“这是你的?明明这是火岭才有的东西。”是么?可是这是我小时候在海边捡到的,这石头还弄破了我的脚。倒是刚才,我的石头掉进海里,找到它时却看到一缕红把我的石头抢了。”少年对着光又仔细瞧瞧我的石头“的确,透明的石头里倒是有血丝,看起来也有几年,你叫什么?”“还我。”“叫还我?到底叫什么?”“快还我”“你告诉我我就还你”少年抛了抛石头说道我瞪了他一眼“华袭,你快还我。”“华袭?我叫真宿,以后我叫你阿袭,就这样决定了”他把石头丢回了我。就这样华袭与真宿之间的故事开始了。
  • 一生三和

    一生三和

    这本《一生三和》阐述了人生三和,功德无量;人生三和,功力无穷。背离三和,春雨偏落邻家,浇开梨花千万朵,香风不向这边刮;拥抱三和,旭日独照当头,映出金辉满地锦,风水不竭度年华。三和出富贵,三和出功业,三和出明星,三和出人杰。人生难买是自由,觅得三和方潇洒。三和是脱离苦海之舟,三和是超越平庸之翼,三和是安身立命之本,三和是改写人生之径。有人风华绝代,辉映古今,有人黯淡无光,凄寂终老,明晦相照,判然有别,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掌握了天地人三和这一人类的生存大典。
  • 佛说前世三转经

    佛说前世三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离别不说再见

    离别不说再见

    六界精英在千年内聚集,越过鸿沟,踏向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