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9500000016

第16章 发自灵魂的歌唱——读冯福宽的回族文学新著

新时期以来,回族的文学创作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回族作家的长篇小说和作品集不断涌现,并且有不少在全国和回族群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标志着回族文学创作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族文学的发展,依赖于全国回族作家的不懈努力。而在这群锲而不舍、胼手胝足的耕耘者队伍里,就有陕西作家冯福宽活跃的身影。

冯福宽本是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人,19远3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至今。他的创作体裁多样,数量丰富,其中他创作、改编的叙事长诗以及音乐诗剧《兰花花》曾在全国倾倒了不少读者、听众,至今我仍记得当欣赏了这部作品后,它那优美、动人的艺术魅力是多么的使我激动不已。当然,他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在回族文学方面。1989年,他出版了散文集《回坊风情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又出版了诗歌集《穆斯林之歌》(陕西人民出版社)和散文、报告文学集《艰难的脚步》(陕西人民出版社)。这三部著作的出版,为回族文艺百花园增添了新的光彩,是回族文学创作的喜人收获。

冯福宽的这三部著作,生动地反映了陕西回族人民的生活,形象地描写了西安回坊地区的社会风貌。

曾经有人认为:民族性对于文学来说,只具有可然与或然的意义,因而,民族作家表现民族生活只能是一种“狭隘”的情绪。这种论点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中外文学史早已表明,民族性是民族文学作品的一个客观的审美要求,民族题材是构成文学民族特点的重要因素。因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当今社会中,各个民族的生活本身就有其固有而又鲜明的特征,反映民族生活的文学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独特的民族烙印。特别是作为少数民族作家来说,描写本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塑造本民族的人物形象,传达出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精神形态,这不仅是他所应当担负的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使命,而且也是他自身获得文学上的成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必要保证。

冯福宽说:“我常想,我们回回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它的诞生,它的发展,它的每一个历史进程,都洋溢着诗的形象,诗的色彩和神韵!……面对生我养我的回回民族,我常常琢磨思索,夜不能寐。我是回回民族的儿子啊,我能不把这一切写出来吗?”

从这种正确的创作态度出发,冯福宽以高度的民族自觉感,强烈的民族责任心,生动而传神的笔调,对西安回族聚居区进行了多彩、多姿、多角、多维、立体、全面的扫描和写照。

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幅鲜明的民族风情图:

好像是在阿拉伯,在伊朗,

到处都闪耀着异域风光——

那邦克楼,那太思米叶,

虔诚的晚祷送走夕阳!

——《穆斯林之歌·过回坊》

这里,“金色的都阿”(祈祷语),在每户人家的门楣上“闪耀着光华”;“白须浓髯的老者”在夜市上“炒着清香,酿着甘甜”。傍晚的小巷里,飘来阵阵“艾列弗,别,贴(阿拉伯拼音字母)……”的朗读声;古老的街道上,练武的老人和孩子托起了又一个“跳动的早晨”。而到节日,回坊更是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欢腾景象:

黎明。当一缕晨曦从礼拜寺的邦克楼顶上升起来时,一面面旗帜,绿色的,米黄色的,浅红色的,在大街小巷上一齐悬挂起来。旗帜当中是醒目的大幅标语:“欢庆尔德节!”“感赞真主!缅怀穆圣!”

人们都戴上白帽,穿上节日盛装。那些白须浓髯的老者,那些身着西装的剽悍男子,那些欢蹦乱跳的娃娃,还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兄弟民族的朵斯堤(多斯提),说不出心里有多么高兴!

——《回坊风情录·啊,尔德节》

这些描写,仿佛是一幅幅形象鲜明的民俗风情画,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洋溢着民族的灵光和趣味,给人以新鲜的艺术感受。

在描写回坊风情的同时,作家倾注心血,浓墨重彩地刻画、礼赞了回坊的人物。他们中,有不畏艰险、孤程万里,勇敢地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的回族先民:

啊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生活在驼背上,沙窝里——

没有遮风避雨的毡房,

没有喂养生命的草地,

没有礼拜真主的麦斯吉德(清真寺),

没有休息缓气的村邸……

但是,我们有开拓者的胸怀,

有征服世界的信心和勇气!

活着,就要去实现圣洁的理想;

死了,也要留下一身倔强,一幕壮剧!

——《穆斯林之歌·我们在戈壁上跋涉》

作家以第一人称的口气、丰富的想象、热烈的笔调,塑造了回族先民的英雄形象,刻画了他们勇敢无畏的坚强性格。

同时,冯福宽还打开想象的翅膀,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形象地描写了回族先民来到盛唐时期的长安的情景: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从驼背上跳下来。驼背上铺着花毯,上面搭着鞍架,架上驮着花袋。他们轻轻弹弹上面的尘土。他们明白,袋子里装着的宝石、玉器、象牙、香料、玻璃、珍珠,很快就会换回大宗的丝绸、茶叶、瓷器,一来一往,又会赚多少钱呢?

——《回坊风情录·丝绸之路,回回民族的摇篮》

不仅生动地勾勒了他们的动作、外貌和生活用具,而且深入地表现了他们的心理、神态,这为中外贸易史和回族商业史作了形象的写照。

作家还详细描写了回族先民在长安见到“熟悉的者麻尔提(清真寺),熟悉的胡邸、波斯邸,熟悉的绿色旗帜,熟悉的大食国语”后所产生的“好像回到自己的祖国,又踏上阿拉法特山下的土地”的感觉,从而发出“哪儿有这么好的太白、终南?哪儿有这么好的灞河、渭水?哪儿有这么好的曲江、乐游原?哪儿有这么好的番坊、朵斯堤?啊啊,这里有天堂,有友谊,有和平,这里有黄金,有四海之内的兄弟”的感慨和“世界之大啊,哪里不能度过人生的春秋?长安之美啊,何处不能显示穆斯林的神奇?我们面对西方,为我们的事业做个都阿(杜哇,意为祈祷),真主啊,请你在这里点燃我们生命的火炬”的心愿。

冯福宽的笔触不仅追思着过去,更关注着现在。对于今天回坊中的人物,尤其是那些“鹰一样的剽悍小伙,花一样的俊美姑娘”,他更是寄予了特别的厚爱,以骄傲而自豪的心情,凝练而传神的笔调,对回坊的穆斯林儿女们如数家珍作了全面的扫描和写照。在他的笔下,有勇克难关,主持高难度工程设计项目的科技人员,有甘冒风险,追求真实的“收藏历史的人”,有发扬老回回善于经商传统的个体户,也有从社会底层奋斗出来“踩着信息点子”的企业家;有驰骋赛场,为国家、民族争光的体育之骄子,也有尽职尽责、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一个个带着自己独特的音容笑貌、气质禀赋,栩栩如生地向我们走来,丰富了回族文学的人物画廊,并且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其中,特别是《艰难的脚步》中的《心,贴着回回》中几个叫作尔撒的年轻人,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几个经名都叫作尔撒的年轻人,他们因没有文化而深感苦恼。他们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如今有了钱,要为本民族办事”,竟然与大学校长签了联合办学的合同。尽管,他们只能用印章签名,但他们那为了让民族“尽快站立起来”的志气,那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作家通过这样的人物塑造,表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格,并且传达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反映回族生活,描写回族人物时,冯福宽表现出了鲜明的主观个性色彩,流露出了强烈的民族情感。

文学,是情感的符号和产物,是作家灵魂的剖析和内心情感世界的结晶。没有真诚、浓烈的感情,就不会有生动、感人的作品。作为少数民族作家来说,只有具有了民族意识和精神,在民族生活内容的表现上寄寓自己真诚的民族情感,民族性才会成为“诗人毫不费力地达到的必不可少的创作属性”。也有人认为,民族作家不应为民族去表现民族,而应作为世界作家去表现民族。这种观点的天真、幼稚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若是超乎民族之外,就不是现实的生物,而是抽象的概念”(以上所引均为别林斯基语)。在今天,超民族、超国度的所谓“世界作家”是不存在的。相反,“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倒日益显示出了其真理性的光辉。

冯福宽就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一再声称:“我是回回民族忠实的儿子”,因此,他抱着一片赤子的忠诚,将自己个人的创作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回族人民而歌,为回族人民而呼。所以,他的作品,总是流露着鲜明的爱憎,表现出了浓厚的民族感情。

作家的民族情感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具体化、形象化了的,往往是与民族生活中的一事一物结合起来的。一句亲切的回族问候语,能激起他心潮滚滚:

见面掏出一句话——

塞俩(赛俩目)!……塞俩!……

就像阳春三月见到融融的太阳,

就像严寒之中回到温暖的家;

心里流着一条河的水,

脚下开着一块地的花……

——《穆斯林之歌·塞俩》

一幅普通的“都阿”(杜哇)对子,能引起他浮想联翩:

像天上飞来一片彩霞,

燃烧着,照亮这回回人家;

像黑夜举起一簇火把,

温暖着一片荒漠,一片流沙——

噢,这是金色的都阿啊,

门楣上,闪耀着光华……

——《穆斯林之歌·门楣上,一个金色的都阿》

“塞俩目”是回族见面时的问候语,“塞俩目尔来昆”的简称;“都阿”是回族群众贴在门户上的祈祷语。作家从这两个普通而在民族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出发,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自己的民族感情,这是富于艺术感染力的。

冯福宽的民族情感集中地表现在他对回族民族精神的揭示和礼赞上。民族精神是民族性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支柱。它抽象但并非不可捉摸,它实在却又难以表述。特别是回族,由于长期所受的民族歧视和封建压迫,他们的精神形态一直鲜为人知,并不被理解。正如冯福宽所说:“在外人眼里,他们终日忙碌,没有一点儿闲的时候。至于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像一把锁锁在那里,谁也打不开,也无从知道里边的奥妙”。冯福宽多年来在回族聚居区生活,回族人的禀赋和诗人的敏锐直觉,使他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回族的精神世界,而且予以了形象的揭示。在《回坊风情录》中的《老回回的基因》一文中,他探讨并说明了回回的所谓“野”,即勇敢无畏的一面;在《说“淡”》一文中,他研究并告诉人们回回心胸豁达、淡泊处世的一面;在《一眨眼一个点子的民族》一文中,他总结并强调了回回聪明、机警的一面;而在《穆斯林之歌》里的《啊!回回,我的回回啊!》中,他更是全面地揭示了回族的民族精神并进行了热情地礼赞:

啊啊,回回啊!

你的血管里永远流淌着善良、正直,

你的胸怀中永远藏着粗犷、豪气!

你有一颗净化的灵魂啊,

也有一根压不弯的骨脊!

活着,就要顶天立地;

死了,也要高举真理的大旗!

啊,回回!

我的回回啊!

把苦咽到心里的回回啊!

就是大山倒下来也压不倒的回回啊!

诗中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气势,全面地揭示并礼赞了回族的正直、善良、粗犷、豪放、坚韧、不屈……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那难以压抑的激情和对自己民族的深厚感情。

冯福宽是一个有着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因而,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情感,并不是狭隘的、排他的、自私的,而是常常与对祖国的感情、对其他兄弟民族人民的感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如,在《回坊风情录》的《狂人》中,他为一位“又瘦又小”,早被人们遗忘的回族老汉穆相元写传,是因为穆相元小时曾冒险爬上开封铁塔,勇敢地拔下了日本鬼子的太阳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冯福宽胸中洋溢着的民族自尊感和爱国主义的激情。在《回回的“达吉”(父亲)》中,他动情地讲述了一个汉族女儿回回养的感人故事,热烈地赞扬了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在《穆斯林之歌》中,他激情洋溢地讴歌了回族先民对于长安的感情、对于兄弟民族人民的情谊后,又充满深情地写出了他们在祖国生活的情况:

渐渐的,你长大了,

像蓬草一样,

撒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上马可以叱咤风云,

下马可以安邦社稷。

历史上,你培养了多少英雄豪杰,

为祖国建立了赫赫功绩!

作为一个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回族作家,冯福宽将自己的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在今天,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同时,冯福宽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对民族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着认真、深入的反思。

他在思索并且向人们发问:“当年在唐都长安经商的回族先民,都是些家资万贯的豪华大户”“可是,这些人的后代,怎么都成了卖糊辣汤的?”他在研究回回的淡于入世的人生态度时发现:回族真正的处世哲学,应该:一是“营谋后世的住宅”,一是争取“今世的定分”。可是在人们的思想中,不知怎么却忽略了后面的一个,奇怪了。在《“闷娃”外传》中,他更对某些回族人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跟随时代的脚步前进,“他只知道念、礼、斋、课、朝,汉志(哈吉),格底木……”至于在这个地方,他的“先人生活了几辈子?他不知道,他的儿孙后辈还要在这里怎么样生活下去?他也不愿去想”“他只知道本本分分地生活,不偷人,不抢人,伤天害理的事连想也不敢想,这就够了。在这个世界上,他还图什么呢!”并从心底里发出深沉的慨叹:“啊,闷娃!我可怜的朵斯堤啊!”

从这些地方,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冯福宽对“闷娃”这些人爱之愈深,责之愈切的焦虑心情,感受到了他期望自己的民族尽快摆脱羁绊,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昂首腾飞的迫切心情,感受到了他作为回族的“忠实的儿子”的一颗跳动的红心和热忱的灵魂!

冯福宽的作品在艺术上也是有其鲜明特点的。他的诗歌,激情洋溢,联想丰富而又意境悠远;他的散文,不拘一格,信手拈来而又皆成文章;他的报告文学,篇幅简练,长于白描而又传神逼真。特别是他在创作时,用自己特有的民族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特有的民族心理去感受,用自己特有的民族感情去体验,用自己特有的民族色彩去描绘,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色彩,洋溢着回族特有的灵光和情趣。总之,冯福宽的回族文学新著,是他用全身心在灵魂深处发出的对于自己民族的深情的歌,是回族文艺百花园中一簇绚丽的花!

载《通俗文艺家》1992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天边的草原

    天边的草原

    本书收录的散文风格清新,文字隽永,不仅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能够启迪读者联想和思考。本书的40页彩色插页收录照片近百幅,可谓图文并茂。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青藏时光

    青藏时光

    《青藏时光》是藏族作家格绒追美最新的短篇小说、随笔集,选取了作者最新创作的七十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对藏地藏民的热爱与深情。作者笔下的人物各有不同,僧侣、牧民、说唱者,在作者幽微的笔触下,每个平凡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能给读者带来巨大的精神震撼。这本书极富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浓郁的藏地风情。
  •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民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林徽因传诵数十年,最唯美最经典的诗歌精选合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翡冷翠的一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心灵碰撞,爱与美的永恒绝唱。
  • 忆往抒怀

    忆往抒怀

    著名作家程树榛是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家,曾任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和《人民文学》杂志主编。2008年推出汇总其近60年创作精华的十卷《程树榛文集》,文集包括小说、报告文学、电影文学、散文、诗歌及评论。2008年后散文创作成为作家创作的主要题材,近日八十高龄的老作家程树榛将其2008年至2014年间创作的散文结集成册。散文分以追忆旧友、域外感受、生活感悟等分六辑,其中多篇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报纸刊发。
热门推荐
  • 废材逆世:萌妃倾天下

    废材逆世:萌妃倾天下

    【本文属于换网重发,不喜勿喷,欢迎加入【诗薇凉】读书群,群号码:424066006】穿越了没关系,还是废物?更没关系,她夜心凌坚信,二货无敌!神秘的身份揭晓,危险的迷局浮出,谁还记得,曾经的那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再悲伤,也抵不过时光;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唯有你除外!
  • The Village Watch-Tower

    The Village Watch-Tow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美人谋,凰妃太嚣张

    美人谋,凰妃太嚣张

    她贵为一国公主,被设计沦为他后宫三千妃嫔之一,本想与世无争,却偏卷入国仇家恨漩涡,爱他入骨;他身为一国君主,为她不惜举兵南下,只为那句娶她为妻的誓言!“看上了你,江山为聘必要娶你为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少的密爱私藏:娇妻别跑

    冷少的密爱私藏:娇妻别跑

    她落魄一身,闯入他的地盘,阴差阳错的破坏了他的婚礼。“今晚你就做我的新娘。”他眼角眉梢都是浓浓的笑意,嗓音清淡。N个夜晚之后,她从他的大床上醒过来。“说好的只陪一晚呢!!“男人鼻息粗重,拉过她,“我说的是赔一个老婆……”
  • 抗日烽火:美丽的青春

    抗日烽火:美丽的青春

    一个因战乱从北平逃到上海,并在上海寻梦的青年钢琴手,放弃自己的梦想,走上一条血腥之路,最后将自己的鲜血洒在这片沃土。一个文弱书生在战火中锤炼成一位智勇双全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他短暂的一生有鲜花簇拥,有优雅的钢琴,也有战火纷飞,还有淋漓的鲜血,有铁窗铁镣,这些让他的青春与生命之花更加绚烂。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抗战背景下的大上海,风雨飘摇的岁月,民族危亡深重的时代,一群花样年华的青年男女的人生与成长,亲情友情与爱情,他们的人生选择,一群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志士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真的猛士的人生历程。
  • 魔兽纵横:玄月引

    魔兽纵横:玄月引

    魔兽纵横,搅破凡间宁静。金瞳仗剑,缔造远古传奇。花非熙,溟火重生,金瞳现世,天下浊浪起,九州风雷动。命运的齿轮已缓缓开启,亚伦大陆上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金瞳之身,九天神祗,是正是邪?!阴谋迭起、诡计丛涌、是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玄月孤寂,兽鸣杀戮起。金瞳仗剑,踏九重天破。
  • 末世小星

    末世小星

    末世突然降临,男友背叛的照片却突然出现在小星的面前,被丧尸包围之际,陌生男子却挺身而出,是陷阱还是阴谋?
  • 上错贼船之全民公敌

    上错贼船之全民公敌

    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不能报国平天下,我是谁的丈夫?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上炕认识娘儿们,下炕认识鞋!以上这些是一个活泼开朗幽默大方的高三学生吕彤的座右铭。突然有天吕彤的父母发生车祸横死街头。吕彤突遭变故又加上无力承担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无奈之下吕彤想到自杀,不巧路遇死神没能自杀成功结果却被死神蛊惑。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死神。从此吕彤走上了一条挣钱养家、没有回头路只能勇往直前的离奇之路。
  • 十年之约之爱你无悔

    十年之约之爱你无悔

    已弃文………………………………………………
  • 僵尸道长:天师斗僵尸

    僵尸道长:天师斗僵尸

    此作品内包含古僵尸现代僵尸吸血鬼幽魂现代僵尸为后续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