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9500000016

第16章 发自灵魂的歌唱——读冯福宽的回族文学新著

新时期以来,回族的文学创作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回族作家的长篇小说和作品集不断涌现,并且有不少在全国和回族群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标志着回族文学创作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族文学的发展,依赖于全国回族作家的不懈努力。而在这群锲而不舍、胼手胝足的耕耘者队伍里,就有陕西作家冯福宽活跃的身影。

冯福宽本是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人,19远3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至今。他的创作体裁多样,数量丰富,其中他创作、改编的叙事长诗以及音乐诗剧《兰花花》曾在全国倾倒了不少读者、听众,至今我仍记得当欣赏了这部作品后,它那优美、动人的艺术魅力是多么的使我激动不已。当然,他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在回族文学方面。1989年,他出版了散文集《回坊风情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又出版了诗歌集《穆斯林之歌》(陕西人民出版社)和散文、报告文学集《艰难的脚步》(陕西人民出版社)。这三部著作的出版,为回族文艺百花园增添了新的光彩,是回族文学创作的喜人收获。

冯福宽的这三部著作,生动地反映了陕西回族人民的生活,形象地描写了西安回坊地区的社会风貌。

曾经有人认为:民族性对于文学来说,只具有可然与或然的意义,因而,民族作家表现民族生活只能是一种“狭隘”的情绪。这种论点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中外文学史早已表明,民族性是民族文学作品的一个客观的审美要求,民族题材是构成文学民族特点的重要因素。因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当今社会中,各个民族的生活本身就有其固有而又鲜明的特征,反映民族生活的文学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独特的民族烙印。特别是作为少数民族作家来说,描写本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塑造本民族的人物形象,传达出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精神形态,这不仅是他所应当担负的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使命,而且也是他自身获得文学上的成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必要保证。

冯福宽说:“我常想,我们回回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它的诞生,它的发展,它的每一个历史进程,都洋溢着诗的形象,诗的色彩和神韵!……面对生我养我的回回民族,我常常琢磨思索,夜不能寐。我是回回民族的儿子啊,我能不把这一切写出来吗?”

从这种正确的创作态度出发,冯福宽以高度的民族自觉感,强烈的民族责任心,生动而传神的笔调,对西安回族聚居区进行了多彩、多姿、多角、多维、立体、全面的扫描和写照。

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幅鲜明的民族风情图:

好像是在阿拉伯,在伊朗,

到处都闪耀着异域风光——

那邦克楼,那太思米叶,

虔诚的晚祷送走夕阳!

——《穆斯林之歌·过回坊》

这里,“金色的都阿”(祈祷语),在每户人家的门楣上“闪耀着光华”;“白须浓髯的老者”在夜市上“炒着清香,酿着甘甜”。傍晚的小巷里,飘来阵阵“艾列弗,别,贴(阿拉伯拼音字母)……”的朗读声;古老的街道上,练武的老人和孩子托起了又一个“跳动的早晨”。而到节日,回坊更是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欢腾景象:

黎明。当一缕晨曦从礼拜寺的邦克楼顶上升起来时,一面面旗帜,绿色的,米黄色的,浅红色的,在大街小巷上一齐悬挂起来。旗帜当中是醒目的大幅标语:“欢庆尔德节!”“感赞真主!缅怀穆圣!”

人们都戴上白帽,穿上节日盛装。那些白须浓髯的老者,那些身着西装的剽悍男子,那些欢蹦乱跳的娃娃,还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兄弟民族的朵斯堤(多斯提),说不出心里有多么高兴!

——《回坊风情录·啊,尔德节》

这些描写,仿佛是一幅幅形象鲜明的民俗风情画,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洋溢着民族的灵光和趣味,给人以新鲜的艺术感受。

在描写回坊风情的同时,作家倾注心血,浓墨重彩地刻画、礼赞了回坊的人物。他们中,有不畏艰险、孤程万里,勇敢地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的回族先民:

啊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生活在驼背上,沙窝里——

没有遮风避雨的毡房,

没有喂养生命的草地,

没有礼拜真主的麦斯吉德(清真寺),

没有休息缓气的村邸……

但是,我们有开拓者的胸怀,

有征服世界的信心和勇气!

活着,就要去实现圣洁的理想;

死了,也要留下一身倔强,一幕壮剧!

——《穆斯林之歌·我们在戈壁上跋涉》

作家以第一人称的口气、丰富的想象、热烈的笔调,塑造了回族先民的英雄形象,刻画了他们勇敢无畏的坚强性格。

同时,冯福宽还打开想象的翅膀,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形象地描写了回族先民来到盛唐时期的长安的情景: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从驼背上跳下来。驼背上铺着花毯,上面搭着鞍架,架上驮着花袋。他们轻轻弹弹上面的尘土。他们明白,袋子里装着的宝石、玉器、象牙、香料、玻璃、珍珠,很快就会换回大宗的丝绸、茶叶、瓷器,一来一往,又会赚多少钱呢?

——《回坊风情录·丝绸之路,回回民族的摇篮》

不仅生动地勾勒了他们的动作、外貌和生活用具,而且深入地表现了他们的心理、神态,这为中外贸易史和回族商业史作了形象的写照。

作家还详细描写了回族先民在长安见到“熟悉的者麻尔提(清真寺),熟悉的胡邸、波斯邸,熟悉的绿色旗帜,熟悉的大食国语”后所产生的“好像回到自己的祖国,又踏上阿拉法特山下的土地”的感觉,从而发出“哪儿有这么好的太白、终南?哪儿有这么好的灞河、渭水?哪儿有这么好的曲江、乐游原?哪儿有这么好的番坊、朵斯堤?啊啊,这里有天堂,有友谊,有和平,这里有黄金,有四海之内的兄弟”的感慨和“世界之大啊,哪里不能度过人生的春秋?长安之美啊,何处不能显示穆斯林的神奇?我们面对西方,为我们的事业做个都阿(杜哇,意为祈祷),真主啊,请你在这里点燃我们生命的火炬”的心愿。

冯福宽的笔触不仅追思着过去,更关注着现在。对于今天回坊中的人物,尤其是那些“鹰一样的剽悍小伙,花一样的俊美姑娘”,他更是寄予了特别的厚爱,以骄傲而自豪的心情,凝练而传神的笔调,对回坊的穆斯林儿女们如数家珍作了全面的扫描和写照。在他的笔下,有勇克难关,主持高难度工程设计项目的科技人员,有甘冒风险,追求真实的“收藏历史的人”,有发扬老回回善于经商传统的个体户,也有从社会底层奋斗出来“踩着信息点子”的企业家;有驰骋赛场,为国家、民族争光的体育之骄子,也有尽职尽责、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一个个带着自己独特的音容笑貌、气质禀赋,栩栩如生地向我们走来,丰富了回族文学的人物画廊,并且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其中,特别是《艰难的脚步》中的《心,贴着回回》中几个叫作尔撒的年轻人,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几个经名都叫作尔撒的年轻人,他们因没有文化而深感苦恼。他们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如今有了钱,要为本民族办事”,竟然与大学校长签了联合办学的合同。尽管,他们只能用印章签名,但他们那为了让民族“尽快站立起来”的志气,那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作家通过这样的人物塑造,表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格,并且传达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反映回族生活,描写回族人物时,冯福宽表现出了鲜明的主观个性色彩,流露出了强烈的民族情感。

文学,是情感的符号和产物,是作家灵魂的剖析和内心情感世界的结晶。没有真诚、浓烈的感情,就不会有生动、感人的作品。作为少数民族作家来说,只有具有了民族意识和精神,在民族生活内容的表现上寄寓自己真诚的民族情感,民族性才会成为“诗人毫不费力地达到的必不可少的创作属性”。也有人认为,民族作家不应为民族去表现民族,而应作为世界作家去表现民族。这种观点的天真、幼稚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若是超乎民族之外,就不是现实的生物,而是抽象的概念”(以上所引均为别林斯基语)。在今天,超民族、超国度的所谓“世界作家”是不存在的。相反,“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倒日益显示出了其真理性的光辉。

冯福宽就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一再声称:“我是回回民族忠实的儿子”,因此,他抱着一片赤子的忠诚,将自己个人的创作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回族人民而歌,为回族人民而呼。所以,他的作品,总是流露着鲜明的爱憎,表现出了浓厚的民族感情。

作家的民族情感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具体化、形象化了的,往往是与民族生活中的一事一物结合起来的。一句亲切的回族问候语,能激起他心潮滚滚:

见面掏出一句话——

塞俩(赛俩目)!……塞俩!……

就像阳春三月见到融融的太阳,

就像严寒之中回到温暖的家;

心里流着一条河的水,

脚下开着一块地的花……

——《穆斯林之歌·塞俩》

一幅普通的“都阿”(杜哇)对子,能引起他浮想联翩:

像天上飞来一片彩霞,

燃烧着,照亮这回回人家;

像黑夜举起一簇火把,

温暖着一片荒漠,一片流沙——

噢,这是金色的都阿啊,

门楣上,闪耀着光华……

——《穆斯林之歌·门楣上,一个金色的都阿》

“塞俩目”是回族见面时的问候语,“塞俩目尔来昆”的简称;“都阿”是回族群众贴在门户上的祈祷语。作家从这两个普通而在民族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出发,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自己的民族感情,这是富于艺术感染力的。

冯福宽的民族情感集中地表现在他对回族民族精神的揭示和礼赞上。民族精神是民族性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支柱。它抽象但并非不可捉摸,它实在却又难以表述。特别是回族,由于长期所受的民族歧视和封建压迫,他们的精神形态一直鲜为人知,并不被理解。正如冯福宽所说:“在外人眼里,他们终日忙碌,没有一点儿闲的时候。至于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像一把锁锁在那里,谁也打不开,也无从知道里边的奥妙”。冯福宽多年来在回族聚居区生活,回族人的禀赋和诗人的敏锐直觉,使他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回族的精神世界,而且予以了形象的揭示。在《回坊风情录》中的《老回回的基因》一文中,他探讨并说明了回回的所谓“野”,即勇敢无畏的一面;在《说“淡”》一文中,他研究并告诉人们回回心胸豁达、淡泊处世的一面;在《一眨眼一个点子的民族》一文中,他总结并强调了回回聪明、机警的一面;而在《穆斯林之歌》里的《啊!回回,我的回回啊!》中,他更是全面地揭示了回族的民族精神并进行了热情地礼赞:

啊啊,回回啊!

你的血管里永远流淌着善良、正直,

你的胸怀中永远藏着粗犷、豪气!

你有一颗净化的灵魂啊,

也有一根压不弯的骨脊!

活着,就要顶天立地;

死了,也要高举真理的大旗!

啊,回回!

我的回回啊!

把苦咽到心里的回回啊!

就是大山倒下来也压不倒的回回啊!

诗中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气势,全面地揭示并礼赞了回族的正直、善良、粗犷、豪放、坚韧、不屈……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那难以压抑的激情和对自己民族的深厚感情。

冯福宽是一个有着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因而,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情感,并不是狭隘的、排他的、自私的,而是常常与对祖国的感情、对其他兄弟民族人民的感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如,在《回坊风情录》的《狂人》中,他为一位“又瘦又小”,早被人们遗忘的回族老汉穆相元写传,是因为穆相元小时曾冒险爬上开封铁塔,勇敢地拔下了日本鬼子的太阳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冯福宽胸中洋溢着的民族自尊感和爱国主义的激情。在《回回的“达吉”(父亲)》中,他动情地讲述了一个汉族女儿回回养的感人故事,热烈地赞扬了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在《穆斯林之歌》中,他激情洋溢地讴歌了回族先民对于长安的感情、对于兄弟民族人民的情谊后,又充满深情地写出了他们在祖国生活的情况:

渐渐的,你长大了,

像蓬草一样,

撒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上马可以叱咤风云,

下马可以安邦社稷。

历史上,你培养了多少英雄豪杰,

为祖国建立了赫赫功绩!

作为一个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回族作家,冯福宽将自己的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在今天,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同时,冯福宽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对民族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着认真、深入的反思。

他在思索并且向人们发问:“当年在唐都长安经商的回族先民,都是些家资万贯的豪华大户”“可是,这些人的后代,怎么都成了卖糊辣汤的?”他在研究回回的淡于入世的人生态度时发现:回族真正的处世哲学,应该:一是“营谋后世的住宅”,一是争取“今世的定分”。可是在人们的思想中,不知怎么却忽略了后面的一个,奇怪了。在《“闷娃”外传》中,他更对某些回族人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跟随时代的脚步前进,“他只知道念、礼、斋、课、朝,汉志(哈吉),格底木……”至于在这个地方,他的“先人生活了几辈子?他不知道,他的儿孙后辈还要在这里怎么样生活下去?他也不愿去想”“他只知道本本分分地生活,不偷人,不抢人,伤天害理的事连想也不敢想,这就够了。在这个世界上,他还图什么呢!”并从心底里发出深沉的慨叹:“啊,闷娃!我可怜的朵斯堤啊!”

从这些地方,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冯福宽对“闷娃”这些人爱之愈深,责之愈切的焦虑心情,感受到了他期望自己的民族尽快摆脱羁绊,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昂首腾飞的迫切心情,感受到了他作为回族的“忠实的儿子”的一颗跳动的红心和热忱的灵魂!

冯福宽的作品在艺术上也是有其鲜明特点的。他的诗歌,激情洋溢,联想丰富而又意境悠远;他的散文,不拘一格,信手拈来而又皆成文章;他的报告文学,篇幅简练,长于白描而又传神逼真。特别是他在创作时,用自己特有的民族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特有的民族心理去感受,用自己特有的民族感情去体验,用自己特有的民族色彩去描绘,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色彩,洋溢着回族特有的灵光和情趣。总之,冯福宽的回族文学新著,是他用全身心在灵魂深处发出的对于自己民族的深情的歌,是回族文艺百花园中一簇绚丽的花!

载《通俗文艺家》1992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研究李渔30余年,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
  • 高天厚土

    高天厚土

    本书是庆祝盐池解放70周年献礼图书,收集了60多位作家讴歌介绍盐池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
  • 闻一多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闻一多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闻一多作品集》本书分为红烛、李白篇、雨夜篇等部分。
  • 乌篷船

    乌篷船

    《乌篷船》是我的第四本散文集了。这集子所记,既有我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也有我对当下生活的记录。无论是追今还是抚昔,无一不表达着我对人生的领悟,我对生活的理解,我对精神生命的探索。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的成长经历,也在某一方面印证了共和国的一段历史。南怀谨大师说,你不一定要相信历史,历史未必是真的,但你一定要相信文学,文学里的故事也许是假的,但它所说的现象却是真的。
  • 随想录

    随想录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本书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书中痛苦回忆;他在书中深刻反思;他在书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书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热门推荐
  • 品质德国

    品质德国

    2006年,德国第二次举办世界杯。那一年,它在 BBC 的调查中被票选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国家”。这不仅是对德国经济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德国文化、艺术等软实力的认可。近代以来,文化一直是德国的骄傲,20世纪兴起的欧洲当代哲学即以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三位德国哲学家为精神导师,而德国音乐也一直处于独孤求败的高峰。 一个国家能获得这样惊人的成就,这中间的种种奥秘,值得中国人深思,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许我们可以从德国这位遥远的“世界村邻居”那里学到一些得失兴衰之间的经验。
  • 空地导弹科技知识(上)

    空地导弹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齐世篇

    齐世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之剑

    白之剑

    无边的地域......无尽的异兽......活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复仇!
  • 恶魔魂曲

    恶魔魂曲

    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墙之隔。正义神圣不过是虚伪的面具。与恶魔签订契约,成恶魔血脉;受亡灵所托,修亡魂功法。恶魔魂曲奏响的同时,那是你看这世界的最后一眼。
  •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论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论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本书来源于弗洛伊德1932年所做的演讲,是《精神分析导论》发表15年以来研究实践和反思的成果。《精神分析五讲》由弗洛伊德1909年为美国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所做的五次演讲稿组成,它从叙述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研究癔症开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观察事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精神分析关于宣泄法、压抑、梦、失误、性欲和移情等重要思想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精神分析运动史》一文是对精神分析产生、发展和分裂过程的历史总结。《精神分析纲要》既是向读者介绍精神分析基本原理的指南,又是弗洛伊德对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全面而精辟的总结。
  • 组织工作感与悟

    组织工作感与悟

    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组织工作和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集体领导做出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的具体实施是实现集体领导意志的必然途径。
  • 明卒

    明卒

    1640,捍我大明!大明不会亡,大明会变强!残垣断壁的大明,如何面对倭寇的再三纠缠?如何面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如何面对皇太极的满清八旗?如何面对全新的世界形势?如何面对荷兰、莫卧儿、俄罗斯、奥斯曼、法兰西、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葡萄牙、西班牙诸多强权?如何面对全世界反明联盟?答案,就在本书中主人公张举会一一告诉你
  • 情商决定女人的命运

    情商决定女人的命运

    本书遵循女人的生命轨迹,解读情商,探寻取舍之道。情商又称情绪智力,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情商的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
  • 弃妇出轨

    弃妇出轨

    爱,就是这般简单,可是,缺失信任的爱,却突然变成锋利的刀刃割伤彼此,更鲜血淋淋。守护会换来爱情吗?几个人,一段情,一段孽,当爱恋化为仇恨,他们如何才能走出这段孽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