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读到叶楠兄的一篇谈他家乡名茶“信阳毛尖”的短文,对于冒牌货之泛滥成灾,结果砸了真正名牌产品的声誉,颇为愤慨。作为一个嗜茶好饮的同道,也常常被这类产品弄得很恼火的。读后,感叹之余,不禁想起了这个出产杭州龙井茶的龙井,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现在,不仅杭州出产龙井,整个浙江都在出产龙井了。
有一年春天,和叶楠兄同赴杭州。到了西湖,又是细雨微风,新茶上市的春天,临走时,怎能不托人买点龙井茶呢?结果拿来一看,瞠目结舌,龙井二字,自然是不会有错的了。但茶厂的地址,对不起,却是远在数百里外的宁波。于是,不胜感慨,这龙井的井,涵盖面太大了。
当然,谁也不会相信,是从杭州把炒好的龙井茶,运到宁波去包装的。肯定是在当地采撷的茶叶,姑且我们相信是按照龙井茶的传统方式生产,然后,装盒装袋当龙井茶来卖的。不过,即使请了杭州的茶叶师傅来传艺,宁波的所谓龙井,和杭州的龙井,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师傅的操作,固然影响茶叶的质量,但最根本的,茶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内在质量。受到产地的土壤状态、水质条件、栽培方法、采摘时间,以及日照、云雾、湿润、微量元素等等因素的制约,一方水土,出一方茶叶,所以,龙井茶的饮誉千年,是和龙井这个地方分不开的。
明人田艺蕻《煮泉小品》中说道:“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又其上为老龙井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北绝品。”可见古人也已经明白,所谓龙井茶也只有狮峰、龙井、梅家坞这几处出产的,才是最地道、最本色的龙井茶。
当然,这样的真正龙井,其上品,是不大容易买到的了。因此,很多标明龙井的龙井茶,很大部分并不是龙井生产的,而且说不定来自甚至比宁波还要远的地方,也未可知。看来龙井之大,简直无边无涯了。
于是,就不胜其惶惑了。
不过,给我们拿来的宁波龙井,至少还买到了半份诚实。因为沏出来喝了,若是觉得好呢,知道是宁波龙井;若是很扫兴的话,也不会怪罪杭州龙井。因此,茶为饮中君子,那么,这样的种茶卖茶人,也算是半个君子了。
我在想,包括那些连半个君子也不想当的人,为什么偏要打了龙井的牌号出售呢?说到底,是出于促销的考虑,有了龙井二字,就用不着做广告了。而且既是龙井,定价自然也随着杭州龙井的价码,水涨船高,得到经济上的实惠。但是,若从心理层次探究的话,这些所作所为的背面实际是对自己严重缺乏自信的表现。
岂止是卖冒牌茶叶的人呢!在生活中,这种类似行为,例如倚托于名人,借重于洋人,仰仗于要人,赖靠于死人的推销自己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
譬如,有的人上了剑桥名人录了,有的人得了外国什么金牌了,金奖了。其实剑桥和剑桥大学,根本不是一码事,剑桥不过是伦敦的郊区,尤如顺义之于北京一样。而那些金牌,金奖,和《围城》里三闾大学的外国博士学位一样,凡掏钱者,无有不得者。有的人出来一本书,国人写的,分明黄皮肤,黑头发,非要冒充金发碧眼的日尔曼人,以为署上老外的名字,可以大唬中国人。有的人从国外趸来一些二手货,便像假洋鬼子乱舞文明棍,信口雌黄,什么都不在眼下了。其实,拆穿了,不过是那些进口旧西服之类的货色,不但来路不明,还说不定有艾滋病毒呢!
再譬如,有的人追随活着的名流,研究会,纪念馆,诠释讲解,门人自炫,出则鸣锣喝道,人则点头哈腰。这也不稀奇,因为名人成了一块招牌,好销易卖,自然会有啃招牌边的人视为衣食父母。有的人则对故去的名流更感兴趣,一旦乘鹤西去,死无对证,知道本主不能从棺材里爬出来否认,个个都说得了真传,你说可怕不可怕?一下子涌出了许多门人弟子,令人扑朔迷离,莫辨雌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这些上下奔走,左右跳踉,求名借名,冒牌推捎的人,说得好听一些,是月亮借了太阳的光,说得刻薄一些,便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
何必非要叫龙井不可呢?
其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还本来面目,做老实生意,是什么货色,就卖什么,就吆喝什么,有多大本领,做多大事情,不虚不诳,不骗不蒙,该是多好!但不知为什么,从物质到精神的假冒现象,总是不能收敛。于是,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也许,病根就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