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张岱在《琅嬛文集》中,讲了晋人张华的一则类似《天方夜谭》里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式的故事,很有意思。张华,是晋代大臣,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史称他“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赡多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著有《博物志》一书,他自认为天下没有他不曾读过的书。
张岱写道:太康年间,张华为建安从事,游于群山之中,缘着溪水而入,看到山林里有一位老人,枕书而卧。同他交谈了一番,顺手翻阅他的书籍,都是他不认识的蝌蚪文,不胜惊讶。那老人随即问他:“你读过多少书?”张华答道:“二十年以来的书,我没有读过,二十年以往的书,我已经读尽了。”老人微微一笑,拉着他的手,走到石壁下。忽然间,壁上现出一扇门,打开后,走进去,发现里面有万卷图书,张华问:“都是些什么书?”老人说:“这是一代一代的历史。”又走进一间屋子,藏书更加丰富,张华又问:“都是些什么书?”老人说:“这是世界万国的地理。”接着,老人领他来到一间深藏密闭、紧锁严封的屋子,门上有牌匾写着:“琅嬛福地”,有两条黑狗把门。张华问:“这是什么地方?”老人告诉他:“这里收藏的是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同时指着这两条黑狗说:“这两条痴龙,看守此地已经有两千年了。”进到屋里,张华看到所收藏的书,都是秦汉以前的书,以及讲述海外各国情况的书,大多是他从未听说过的。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等书,也在其中。
这与说了一声“芝麻开门”的暗语,四十大盗藏宝洞窟大门自动打开,闯入者面对金银财宝时,那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狼狈一样,自称是无书不读的张华,对这珍藏着无比贵重而又无比丰富的书籍宝库,从来没有过的失落,也从来没有过的兴奋。他向老人请求,无论如何,允许他明天带着干粮来,纵览群书。老人笑而不答,将张华送出门外。等他回头与老人告别,人不见了,门也不见了。那石壁上杂草丛生,藤萝缠绕,苔鲜如旧,略无痕迹,张华怔在那里,不解所以。好一会,他向那石壁拜了几拜后,怅怅地离开了那里。
这当然是神话。
但也不一定就是神话,因为谁也不知道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下面,还有多少尚未挖掘出来的文化宝藏,和无尽的财富与资源。
当这个神话发生的三世纪,过去了很久,到了二十世纪,也就是开头的1900年,在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敦煌莫高窟,果然出现了不再是神话的,而是活生生现实的琅嬛福地”,沉睡了近九个世纪后的藏经洞,被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
这一次“芝麻开门”,走进宝库的人,是一些利欲熏心的民族败类,和疯狂掠夺的帝国主义分子。洞藏打开以后,其中所藏六朝、隋、唐、北宋的图书、经卷、绘画、织绣、拓本以及契据、状牒、帐簿、信札等四万余件各类文书,都是极富价值的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书写的文字,除汉文外,还有梵、藏、康居、于阗、龟兹、回鹘、突厥等多种文字,也是研究西域、中亚、丝绸之路各国的文化交流,经济往来,民族变迁,地方沿革的最重要的第一手材料。这次发现,是二十世纪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敦煌学从此成为一门专门学科。因为藏经洞里的资料,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个方面,数量之巨大,内容之丰富,是前所未有、史无记载的。
那一年,我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看到他们那里收藏的敦煌文物,我觉得很不是滋味。所以,当1999年到来,眼看二十一世纪离我们已不很远的今天,回忆九十九年前的5月26日,在敦煌莫高窟的那场文化掠夺,也许使中国人明白,五千年的古国,土地下面蕴藏着的历史沧桑,都可能是张岱老先生所向往的“琅嬛福地”。
也许有一天,晋人张华怅怅而归的那座山林里的文化宝藏,会给中华民族的子孙们一次“芝麻开门”的机会,重见天日,再现光华的。
珍惜啊,我们祖先留下的每一寸土地!
谓予不信,试想,当临潼那位农民在始皇陵附近的麦地打井的时候,当修缮法门寺地宫的工人一槌子砸开暗室的时候,当湖北挖河堤修水利的村民发现了曾侯乙的棺木的时候……
这所有的一切地下的发现,都证明了,惜地如金,这句话是一点也不错的。